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源舒张因子缺乏对大鼠小肠缺血预处理的影响
1
作者 刘秀华 武旭东 +3 位作者 常英姿 庞永政 苏静怡 唐朝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观察预处理(PC)的保护现象。方法:应用内皮源舒张因子(EDRF)合成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复制的大鼠高血压模型。结果:PC对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保护作用仍然存在,PC使IR后肠组织MDA产生减... 目的:观察预处理(PC)的保护现象。方法:应用内皮源舒张因子(EDRF)合成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复制的大鼠高血压模型。结果:PC对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保护作用仍然存在,PC使IR后肠组织MDA产生减少(1010±125)vs(340.3±19.9)nmol/g.d.w,P<001,组织总钙含量降低(41±04)vs(5.2±0.4)μmol.d.w,P<001,并减轻了组织乳酸脱氢酶和组织蛋白酶D漏出(P<001),降低了血管床对伊文思兰的通透性(P<001)。结论:长期EDRF缺乏致高血压动物的器官仍存在PC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大鼠 小肠缺血 缺血预处理 EDRF缺乏 内皮源舒张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源舒张因子合成抑制剂致大鼠心血管变化及意义
2
作者 高连如 刘国仗 +8 位作者 赵云涛 石湘芸 熊然 杨晔 张继峰 田青 宫长宁 唐朝枢 汤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源舒张因子(EDRF)合成受抑制时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实验组大鼠(n=6)长期应用EDRF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15mg,kg^(-1)/d,腹腔注射,共28天),对照组(n=6)给予... 目的:探讨内皮源舒张因子(EDRF)合成受抑制时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实验组大鼠(n=6)长期应用EDRF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15mg,kg^(-1)/d,腹腔注射,共28天),对照组(n=6)给予注射用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硝基精氨酸使大鼠血压明显增高、心率减慢、心功能增强,主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10^(11)~10^(-5)mol/L)和内皮素(10^(-10)~10^(-6)mol/L)的收缩反应增强(P<0.05),对乙酰胆碱(10^(-9)~10^(-5)mol/L)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0^(-10)~10^(-8)mol/L)舒张反应减弱(P均<0.05),血浆和组织内皮素增高,主动脉组织环磷酸鸟苷活性减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肾素活性减低,血浆丙二醛增高。肾入球小动脉内膜增厚。结论:EDRF对心血管有重要调控功能,EDRF减少可导致心血管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源舒张因子 病理生理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超极化因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冬梅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9-252,共4页
内皮细胞释放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调节血管张力、血液纤溶与凝血机制、脂蛋白代谢、免疫反应等重要生命过程。内皮细胞释放的超极化因子 (EDHF)是一类既不同于一氧化氮 (NO) ,也不同于前列环素 (PGI2 )的活性成分 ,可能是花生四烯... 内皮细胞释放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调节血管张力、血液纤溶与凝血机制、脂蛋白代谢、免疫反应等重要生命过程。内皮细胞释放的超极化因子 (EDHF)是一类既不同于一氧化氮 (NO) ,也不同于前列环素 (PGI2 )的活性成分 ,可能是花生四烯酸的非前列腺素类代谢物或细胞色素P45 0 ,也可能是K+ 或H2 O2 。EDHF可激活钙依赖性钾通道 ,诱导平滑肌膜电位超极化 ,诱发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反应。在病理状态下 ,尤其是NO通路障碍时 ,EDHF通路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超极化因子 一氧化氮 钾通道 膜电位 内皮舒张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在运动调控动脉舒张过程中的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凤至 孙朋 刘淑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88,共10页
动脉舒张功能障碍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运动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无创手段,可通过引起血流动力学和相关因子的变化,进一步调节动脉生理进程。通过综述以往研究发现,分布在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 动脉舒张功能障碍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运动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无创手段,可通过引起血流动力学和相关因子的变化,进一步调节动脉生理进程。通过综述以往研究发现,分布在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调节动脉舒张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运动可通过激活(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内皮源性血管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而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张和收缩。同时,试图探讨“运动-GPCR-动脉舒张”的相关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G蛋白偶联受体PCR 内皮性血管舒张因子 内皮性血管收缩因子 动脉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