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抑素治疗人乳腺癌裸鼠模型的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雷 余昌俊 +2 位作者 王劲 张敬杰 王本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模型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接种乳腺癌细胞悬液后第1周于种植部位皮下注射内皮抑素,隔天1次,剂量分别为10.0mg/kg(治疗Ⅰ组)、20.0mg/kg(治疗Ⅱ组),对照...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模型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接种乳腺癌细胞悬液后第1周于种植部位皮下注射内皮抑素,隔天1次,剂量分别为10.0mg/kg(治疗Ⅰ组)、20.0mg/kg(治疗Ⅱ组),对照组以PBS溶液代替,共用7周。第8周颈椎脱位处死裸鼠,完整剥离肿瘤,检测肿瘤体积、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癌细胞凋亡指数(AI)、肝肺转移情况。结果治疗Ⅱ组、治疗Ⅰ组、对照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4132.5±578.6)mm3、(18347.5±665.0)mm3、(43653.0±639.1)mm3;抑瘤率分别为91.3%、58.4%、0;MVD分别为1.8±0.4、4.6±0.9、9.6±1.2;AI分别为(12.4±4.9)%、(8.3±2.6)%、(3.2±0.8)%,以上各项数据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肺)转移率分别为0(0)、60%(50%)、90%(80%),治疗Ⅱ组肝肺转移率与对照组、治疗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皮抑素可能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有效抑制了实验裸鼠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并且其疗效与剂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类/治疗应用 乳腺肿瘤/药物治疗 肿瘤转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琪 武振明 +1 位作者 齐秀恒 郭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石油医院收治的7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其中44例给予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余32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石油医院收治的7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其中44例给予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余32例作为对照组,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不定期行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以及有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两组术后生存差异。结果恩度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RR)高于对照组(70.45%vs 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84.09%vs 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0.01);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分别为9.00个月和5.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中位生存期(m OS)分别为10.64个月和8.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结论采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疗效及PFS,但对总生存期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内皮抑素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化学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对增殖性血管瘤VEGF、bFGF和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盛华 曹东升 +3 位作者 汪春兰 丁浩 王邦河 陈增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瘤体注射平阳霉素对增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长因子(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增殖血管瘤140例随机分成7组,每组20例,A组作为对照组;B、D、F组平阳霉素术前1、2、3周瘤... 目的探讨瘤体注射平阳霉素对增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长因子(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增殖血管瘤140例随机分成7组,每组20例,A组作为对照组;B、D、F组平阳霉素术前1、2、3周瘤体注射。C、E、G组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术前1、2、3周瘤体注射。对收集到的血管瘤标本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进行光镜下组织结构观察及VEGF、PCNA和bFGF的含量检测。结果A、F、G组VEGF的表达水平(%)为78.00±3.57、75.90±2.63、70.54±3.11,B、C、D、E组为56.35±2.60、41.50±2.12、40.10±2.27、27.70±1.40,差异有显著性(P<0.05)。A、B、F、G组bFGF的表达水平(%)81.40±2.00、73.55±1.67、71.45±3.88、69.70±3.76,C、D、E组53.65±2.29、45.35±1.82、31.90±2.55,差异有显著性(P<0.05)。A、F、G组PCNA的表达水平(%)为79.55±3.15、76.30±3.71、69.20±2.97,B、C、D、E组57.30±2.34、44.95±2.47、44.25±1.60、34.00±2.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平阳霉素瘤体注射可明显抑制血管瘤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从而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 瘤/药物疗法 增殖细胞核抗原 博来霉素/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HaCaT细胞中的自分泌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晓红 满孝勇 +3 位作者 蔡绥勍 李春明 周炯 郑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检测VEGF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中可能的自分泌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VEGF165(0,1,5,10,25,50,100 ng/ml)和不同浓度VEGF特异性抑制剂阿瓦斯丁(0,0.063,0.125,0.25,0.50,1.0,2.0 mg/ml)作用下HaCaT细胞增... 目的:检测VEGF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中可能的自分泌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VEGF165(0,1,5,10,25,50,100 ng/ml)和不同浓度VEGF特异性抑制剂阿瓦斯丁(0,0.063,0.125,0.25,0.50,1.0,2.0 mg/ml)作用下HaCaT细胞增殖的变化;用细胞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VEGF165和0.5 mg/ml阿瓦斯丁作用下HaCaT细胞迁移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10 ng/ml VEGF165和0.5mg/ml阿瓦斯丁作用下HaCaT细胞ERK1/2的磷酸化情况。结果:VEGF165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而阿瓦斯丁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其增殖能力,0.50 mg/ml阿瓦斯丁可以显著性降低其迁移能力;10 ng/ml VEGF165显著性促进HaCaT细胞ERK1/2的磷酸化,而对0.5 mg/ml阿瓦斯丁预处理过的HaCaT细胞的ERK1/2磷酸化没有促进作用。结论:VEGF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中存在着自分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细胞/药物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理学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细胞 培养的 HACAT细胞 VEGF 阿瓦斯丁 自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