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黄芪可改善肥胖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明锐 余叶蓉 邓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在体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黄芪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每天灌胃黄芪液),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并称量所有大鼠的腹腔内... 目的研究黄芪对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在体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黄芪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每天灌胃黄芪液),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并称量所有大鼠的腹腔内脂肪。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或硝普钠的舒张反应;(2)离体研究,正常对照组和肥胖组各5只,以黄芪液孵育离体血管环,并与空白对照比较,观察黄芪对离体血管环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肥胖组体脂比较正常组明显增加,黄芪液灌胃6周明显减少肥胖组动物腹部脂肪堆积。肥胖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黄芪液灌胃6周可部分改善肥胖组动物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各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别。肥胖组离体血管环经黄芪液孵育3h后,其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可明显改善。结论黄芪可改善高脂饲养喂养的肥胖大鼠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缓解胰岛素抵抗以及直接促使内皮细胞NO产生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肥胖 胰岛素抵抗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利司他对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靖 孙宁玲 +1 位作者 杨松娜 马志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观察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  方法 :3 0例超重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 (超重高血压组 )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 (orlistat ,商品名 :赛尼可 )12 0mg ,每... 目的 :观察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  方法 :3 0例超重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 (超重高血压组 )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 (orlistat ,商品名 :赛尼可 )12 0mg ,每日 3次 ,共 12周 ,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 ,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 ,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15例非超重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超重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 (9 6± 1 7) % ,流速增加 (2 9 7± 3 0 5 ) % ,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超重高血压组奥利司他治疗 12周后 ,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 (14 2± 2 0 ) %、流速增加达 (5 6 7± 4 14 ) %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均 <0 0 1)。超重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 5 3kg ,腰围减少 6 3cm ,收缩压 /舒张压平均下降 13 3 /5 7mmHg (1mmHg=0 13 3kPa) ,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0 0 1)。  结论 :奥利司他能降低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 ,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奥利司他 超重 肥胖 脂肪酶抑制剂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兴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1,55,共3页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79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气功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6个月有组织的新编气功.八段锦健身锻炼。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运动组锻炼前和锻炼...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79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气功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6个月有组织的新编气功.八段锦健身锻炼。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运动组锻炼前和锻炼6个月后次日,安静空腹状态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EDD)和硝酸甘油(NTG)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标。结果:八段锦锻炼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标的改善(P<0.05和P<0.01)。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气功·八段锦 2型糖尿病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无症状运动心电图阳性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向光大 陈玉石 +1 位作者 曹红燕 赵林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研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静息心电图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进行踏车运动实验,筛选无症状运动心电图阳性(ECG+)者(ECG+组,39例),及无症状心电图阴性者(ECG-组,59例)。... 目的:研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静息心电图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进行踏车运动实验,筛选无症状运动心电图阳性(ECG+)者(ECG+组,39例),及无症状心电图阴性者(ECG-组,59例)。同时,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踏车运动实验正常的健康个体31例作为对照。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ECG+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担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ECG-组比较,ECG+组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0,05)。②ECG-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ECG+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又明显低于对照组和ECG-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C-反应蛋白、收缩压、舒张压与无症状运动ECG+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无症状运动ECG+呈负相关。结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无症状运动ECG+关联,提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是早期冠心病的预测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屈昌文 杨兴义 +2 位作者 陈娟娟 刘咏嘉 张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5期F003-F003,共1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超声诊断仪测定、计算加压前后血管内径变化值占基础测值的百分比 ( FMD%) ,以此代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比较 2 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 2 5例正常人测定...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超声诊断仪测定、计算加压前后血管内径变化值占基础测值的百分比 ( FMD%) ,以此代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比较 2 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 2 5例正常人测定结果。结果  2 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FDM%为 ( 6 .5 4± 8.6 6 ) %,正常人为 ( 11.13± 10 .6 6 )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 P<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未见明显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月榕 吴欣 +1 位作者 陈佳 谢良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研究氟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 ,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1、 2、 3级各 17例 (分 3组 )氟伐他汀治疗前后和 15例正常血压老年患者 (对照组 )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及内皮非依赖... 目的 研究氟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 ,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1、 2、 3级各 17例 (分 3组 )氟伐他汀治疗前后和 15例正常血压老年患者 (对照组 )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及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高血压各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0 1) ;但高血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高血压各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5 1例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氟伐他汀 2 0~ 4 0mg d ,5个月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收缩压 (SBP)明显相关 (R2 =0 35 9,df=6 5 ,P <0 0 0 1)。结论 高血压本身是内皮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氟伐他汀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PKM2调控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被引量:2
7
作者 鲁斌 唐磊 +3 位作者 李乐 周晓煜 冷一平 全承炫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3-670,共8页
目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内皮细胞对于高糖的利用及适应性改变决定了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糖酵解途径是内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糖酵解异常在高糖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内皮细胞对于高糖的利用及适应性改变决定了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糖酵解途径是内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糖酵解异常在高糖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isozyme type M2,PKM2)是糖酵解途径关键酶之一,磷酸化可使其活性下降从而影响葡萄糖的糖酵解过程。TEPP-46可使PKM2稳定在四聚体形态,从而抑制其二聚体的形成和磷酸化。本研究采用TEPP-46作为抑制PKM2磷酸化的工具药探讨高糖条件下磷酸化PKM2(phosphorylated PKM2,p-PKM2)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和潜在机制,以期为寻找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新干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小鼠分为3组,其中野生型组(对照组,C57BL/6小鼠)和糖尿病组(db/db组,db/db小鼠)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日灌胃1次;TEPP-46组(治疗组,db/db小鼠)用TEPP-46(30 mg/kg)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日灌胃1次。各组小鼠分别处理12周后,检测胸主动脉p-PKM2和PKM2的蛋白质表达和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以及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高糖(30 mmol/L)伴或不伴TEPP-46(10μmol/L)、甘露醇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72 h后,检测上清液中NO水平、细胞内NO含量及p-PKM2和PKM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最后,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检测TEPP-46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胸主动脉p-PKM2表达增加(P<0.05)。糖尿病组小鼠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反应性较对照组降低了47%(P<0.05),TEPP-46组小鼠胸主动脉对ACh的反应性较糖尿病组提高了28%(P<0.05);3组小鼠胸主动脉对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的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血清NO水平降低;与糖尿病组相比,TEPP-46组胸主动脉p-PKM2表达降低的同时血清NO水平升高(均P<0.05)。高糖而非甘露醇可诱导HUVECs中p-PKM2表达增加,同时降低上清液中NO水平(均P<0.05)。TEPP-46和高糖同时孵育HUVECs,在抑制PKM2磷酸化的同时可逆转高糖所诱导的NO生成和分泌减少(均P<0.05)。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TEPP-46均可逆转高糖所诱导的eNOS(Ser1177)磷酸化下降(均P<0.05)。结论:p-PKM2可能通过抑制p-eNOS(Ser1177)/NO途径参与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M2型丙酮酸激酶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吴静 雷闽湘 +1 位作者 柳岚 黄渊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9-614,共6页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IGT及T2DM患者共124例,分成IGT组(36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DM1组,57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DM2组,31例),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IGT及T2DM患者共124例,分成IGT组(36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DM1组,57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DM2组,31例),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25例)。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FMD,亚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其他代谢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和T2DM组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hs-CRP、TNF-α均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NO和FMD下降(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FMD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GT和T2DM患者FMD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TC、hs-CRP、TNF-α呈负相关(P<0.01),与NO和HDL-C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FMD的因素依次为NO,HbA1c,HDL-C,HOMA-IR,TNF-α及hs-CRP。结论:IGT及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且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高血脂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 2型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静 雷闽湘 +1 位作者 柳兰 黄渊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0-574,共5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个治疗组,即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750mg/d)、联合治疗组(二甲双胍750mg/d+罗格列酮4mg/d)和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4mg/d),连续治疗1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个治疗组,即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750mg/d)、联合治疗组(二甲双胍750mg/d+罗格列酮4mg/d)和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4mg/d),连续治疗12周;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同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insulinresistantindex,HOMA-IR),并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flow-mediateddilatation,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in-dependentdilatation,EID)。结果:治疗前糖尿病各组BMI,TG,TC,LDL-C,FPG,HbA1c,HOMA-I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HDL-C,NO,FMD和EID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治疗后糖尿病各组TG,FPG,HbA1c,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FINS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NO,FMD和EI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二甲双胍组HDL,FINS,NO和FMD较治疗前无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升高血NO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而二甲双胍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糖尿病 2型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血管超声对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评价
10
作者 谷磊 张玲玲 +1 位作者 李鼎 房伍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6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多普勒血管超声 冠心病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利司他对肥胖高血压患者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刘靖 孙宁玲 +2 位作者 杨松娜 马志毅 杨靓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观察肥胖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奥利司他120 mg,3次/d,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计算... 目的:观察肥胖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奥利司他120 mg,3次/d,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计算BMI。并行肱动脉高解像度超声检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 mg,测定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NMD)程度的变化。15例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基线的特征具有可比性。肥胖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前与非肥胖高血压患者的NMD无差别,但BMI及腰围明显增加(P均<0.01)。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BMI、腰围、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NMD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16.2%vs15.5%,P>0.05)。结论:奥利司他短期治疗能降低肥胖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及血压,但对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高血压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灵建 王文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19-521,共3页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机理及临床效果 ,观察其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 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及胸痛发作时内皮素ET 1含量。结果 :活血化瘀法为主中药能降低血...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机理及临床效果 ,观察其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 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及胸痛发作时内皮素ET 1含量。结果 :活血化瘀法为主中药能降低血浆内皮素ET 1浓度 ,调节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数 (8.4±4 .1) % ,比对照组 (4.2± 2 .1)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有效机理是降低血浆内皮素ET 1浓度 ,保护内皮功能 ,说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心脏X综合征 内皮素-1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中医药疗法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延辉 丁俊丽 +1 位作者 周青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普通饲料+1%胆固醇+5%猪油);ATRA组:饲喂高脂饲料,同时ATRA灌胃5...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普通饲料+1%胆固醇+5%猪油);ATRA组:饲喂高脂饲料,同时ATRA灌胃5 mg/(kg·d)。分别于2、4、8、12周后处死取血,检测血清中血脂指标;油红染色观察大体斑块形成情况;HE染色观察动脉的内皮结构变化;8周后,每组随机取3只实验兔进行离体动脉环实验检测兔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结果与正常组相比,2周后,模型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显著升高(P<0.05);4周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明显升高(P<0.05);油红染色表明2周时脂质斑块不明显,4周以后脂质斑块明显;HE染色显示内膜增厚,泡沫细胞增多,平滑肌细胞极性紊乱,向内膜迁移;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高脂组EDD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ATRA治疗组血清中TG浓度无差异,TCH浓度明显下降(P<0.05),HDL-C浓度4周及12周时明显升高(P<0.05),LDL-C浓度2周及12周时降低(P<0.05);油红染色表明4周后可见脂质斑块;HE染色显示内膜稍微增厚,泡沫细胞减少,平滑肌细胞排列较整齐;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表明当乙酰胆碱浓度为10-7mol/L时,ATRA组EDD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结论血脂升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动脉内皮损伤使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ATRA可能通过降低血脂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慧青 孙宁玲 +3 位作者 杨松娜 朱天刚 潘咏梅 闫小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68-370,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情况。方法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 89例老年女性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 目的 观察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情况。方法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 89例老年女性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病组FMD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分别为 (3.5± 3.1) %及 (7.6± 3.5 ) % ,P <0 .0 0 1,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及对照组IMT分别为 (0 .88± 0 .2 0 )mm及 (0 .6 5± 0 .2 3)mm ,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为 6 2 .2 %及11.4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B超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妍 刘闺男 刘艳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3 5例作为试验组 ,正常对照组 2 5例。试验组患者进行 8周氟伐他汀 40mg/d ,口服治疗。对 3 5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其...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3 5例作为试验组 ,正常对照组 2 5例。试验组患者进行 8周氟伐他汀 40mg/d ,口服治疗。对 3 5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其用药前以及用药 8周后的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 ;同时采用生化技术测定其血清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结果 :①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血清NO和NOS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P <0 0 1)。②经过 8周的氟伐他汀治疗后 ,试验组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P <0 0 1)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以及血清NO及NOS水平也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 :氟伐他汀在降脂的同时可以显著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其作用与其上调NOS的表达水平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高胆固醇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检测大动脉炎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梦堃 赵治 +1 位作者 倪光夏 韩景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对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量61例大动脉炎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并进行对比分析。测量其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对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量61例大动脉炎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并进行对比分析。测量其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结果大动脉炎组较正常对照组EDD%明显减低;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ET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动脉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超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可作为监测早期大动脉炎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消斑胶囊对血脂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玉霞 刘运芳 张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血脂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 62例痰瘀互阻型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AS)患者 ,服用祛瘀消斑胶囊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血脂的变化 ,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与3 5例健康人 (...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血脂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 62例痰瘀互阻型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AS)患者 ,服用祛瘀消斑胶囊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血脂的变化 ,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与3 5例健康人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AS组与对照组肱动脉基础内径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血脂指标 (TC和TG)差异显著 (P <0 .0 5~ 0 .0 1)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弱 (P <0 .0 1) ,治疗后AS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AS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 ,TC、TG和LDL -C显著降低 (P <0 .0 5 )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 (P <0 .0 1)。结论 祛瘀消斑胶囊在调节脂质代谢的同时可明显改善AS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祛瘀消斑胶囊 痰瘀互阻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高频超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卫星 盖晓波 +2 位作者 罗助荣 南柏松 杜日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观察 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 - 1( ET- 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  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 15例 X综合征患者 ( X综合征组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并测定其血中 ET- 1含量 ,与 2 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进行对... 目的 :观察 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 - 1( ET- 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  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 15例 X综合征患者 ( X综合征组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并测定其血中 ET- 1含量 ,与 2 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进行对照。  结果 :1X综合征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 [( 4 .2± 2 .1) %比 ( 13 .6±3 .2 ) % ,P<0 .0 0 1],而两组患者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 2 1.6± 7.8) %比 ( 2 2 .8± 4 .7) % ,P>0 .0 5 ]。 2 X综合征组患者在胸痛前、胸痛发作时及胸痛后的 ET- 1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 6.74± 2 .4 1ng/ L ,10 .0 7± 1.93 ng/L及 7.4 2± 2 .2 4 ng/ L比 4 .13± 1.3 6ng/ L ,P<0 .0 1)。胸痛发作时 ET- 1含量较胸痛前及胸痛后亦有明显差异 ( P<0 .0 1)。 3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与 ET- 1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 r=- 0 .73 2 8,P<0 .0 0 1)。  结论 :X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心绞痛发作和 ET- 1水平增高有关。提示内皮功能异常在 X综合征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 血管舒张功能 内皮素-1 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家丰 王广雨 王维治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0例TIA患者和20例正常人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MD),测定和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1a(...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0例TIA患者和20例正常人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MD),测定和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1a(6-K-PGF1a)、血小板α颗粒蛋白-140(GMP-140)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IA患者血浆vwF和CMP-140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FMD和6 -K-PGF1a水平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FMD与血浆6-K-PGF1a呈正相关(P<0.05),与血浆vWF和GMP-140呈负相关(P<0.05)。结论TI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受损,几种血栓前状态因子的变化证实TIA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可能是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之一,因此,内皮功能的检测有助于对脑卒中事件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20
作者 涂玲 李彩萍 +2 位作者 刘晓晴 李仁立 黄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5-437,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以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对 4 5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2 4例合并大血管病变 ,2 1例无大血管...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以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对 4 5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2 4例合并大血管病变 ,2 1例无大血管病变 )及 2 0例对照组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 ,同时测定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结果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 97± 1 75 ) %vs (7 18± 1 6 1) % ,P <0 0 1],并与患者的年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水平负相关 ,且大血管病变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无大血管病变组更低[(0 4 2± 0 36 ) %vs (3 5 6± 3 2 1) % ,P <0 0 1]。结论 老年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依赖性 舒张功能 血管内皮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