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号分子PKC调控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振 刘啸白 +3 位作者 刘云会 薛一雪 王萍 刘丽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5,109,共6页
目的探索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PKC)参与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过程的相关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 目的探索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PKC)参与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过程的相关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原代培养;将BMEC与C6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构建体外BTB模型;共培养后的BMEC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EMAP-Ⅱ组和H7+EMAP-Ⅱ组,测定跨内皮阻抗值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流量,评估各组BTB通透性的变化,Western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在各组BMEC上的表达水平变化;共培养后的BMEC被随机分成5组:EMAP-Ⅱ0,0.5,1,2,4h组,Westernblot法检测EMAP-Ⅱ作用不同时间点时BMEC膜上PKC各亚型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MAP-Ⅱ组BTB的通透性显著增高(P=0.002),BMEC上claudin-5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5),EMAP-Ⅱ的上述作用受到PKC抑制剂H7预处理的显著抑制(P=0.036);EMAP-Ⅱ作用0.5h时,BMEC膜上PKC-α和PKC-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1h时达到峰值,其后表达水平逐渐下降,4h时恢复至未用药水平。BMEC膜上PKC-ζ的蛋白表达水平于O.5h时显著增加,其后表达水平逐渐下降,2h时恢复至未用药水平。结论信号分子PKC参与EMAP-Ⅱ增强BTB通透性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BMEC膜上PKC-α、-β和-ζ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 血肿瘤屏障 通透性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酶Ⅱ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作用位点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振 刘云会 +2 位作者 薛一雪 刘立波 王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 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的原代培养;将BMEC与C6...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 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的原代培养;将BMEC与C6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构建体外BTB模型;实验随机分为4组(每组6例):对照组、EMAP-Ⅱ组、寡霉素组和寡霉素+EMAP-Ⅱ组。测定跨内皮阻抗值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流量,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MEC上紧密连接(TJ)相关蛋白ZO-1的表达水平;双重免疫荧光法检测EMAP-Ⅱ和α-ATP合成酶在BMEC上的分布。结果 EMAP-Ⅱ组BTB通透性较对照组和寡霉素组显著增高(P<0.01);与对照组和寡霉素组比较,EMAP-Ⅱ组TJ相关蛋白ZO-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EMAP-Ⅱ组与寡霉素组比较,EMAP-Ⅱ的作用受到ATP合成酶抑制剂寡霉素的显著抑制(P<0.01);EMAP-Ⅱ与α-ATP合成酶在BMEC膜上共定位。结论 EMAP-Ⅱ通过开放TJ增强BTB的通透性,BMEC膜上的α-ATP合成酶是其作用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 血肿瘤屏障 通透性 紧密连接 α-ATP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细胞途径在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振 刘云会 +2 位作者 薛一雪 王萍 刘丽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1-204,216,共5页
目的探讨跨细胞途径参与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过程的可能性。方法荷瘤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EMAP-Ⅱ0 h、1 h、2 h和4 h组。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 目的探讨跨细胞途径参与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过程的可能性。方法荷瘤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EMAP-Ⅱ0 h、1 h、2 h和4 h组。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质膜微囊结构蛋白caveolin-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EMAP-Ⅱ作用1 h时,脑胶质瘤组织中伊文思蓝的含量显著增加,随后逐渐降低,4 h时恢复正常;EMAP-Ⅱ作用1h时,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caveolin-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随后逐渐降低,4 h时恢复正常。结论跨细胞途径可能参与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的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 血肿瘤屏障 通透性 细胞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信号机制
4
作者 李振 刘啸白 +3 位作者 刘云会 薛一雪 王萍 刘丽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2-637,共6页
目的探索内皮一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ndothelial monocyte activating polypeptide-II,EMAP-II)增强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通透性的相关信号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的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 目的探索内皮一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ndothelial monocyte activating polypeptide-II,EMAP-II)增强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通透性的相关信号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的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原代培养;将BMECs与C6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构建体外BTB模型;共培养后的BMEC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6例):对照组、EMAP-Ⅱ组、H7+EMAP—11组、C3 exoenzyme+EMAP-II组和C3exoenzyme+H7+EMAP—II组。测定跨内皮阻抗值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流量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MECs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OC-cludin和ZO-1在BMECs上的分布与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MECs上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hosphomyosin light chain,pMLC)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EMAP-II组BTB的通透性明显增高,BMECs上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MLC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EMAP—II的上述作用受到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抑制剂H7或(和)RhoA抑制剂C3exoenzyme预处理的明显抑制。结论信号分子PKC和RhoA在EMAP—II增强BTB通透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号通路PKC—pMLC和RhoA—pMLC参与调控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II 血肿瘤屏障 通透性 蛋白激酶C RhoA 信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对人U118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丽波 孟繁杰 +1 位作者 薛一雪 刘云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2-926,共5页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EMAP-Ⅱ)对人U118脑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EMAP-Ⅱ处理人U118胶质瘤细胞后,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U118细胞的分布;Western blot方...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EMAP-Ⅱ)对人U118脑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EMAP-Ⅱ处理人U118胶质瘤细胞后,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U118细胞的分布;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C3-Ⅱ、自噬降解底物p62/SQSTM1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EMAP-Ⅱ0 h组相比,0.05 nmol.L-1剂量以上的EMAP-Ⅱ可明显抑制人U118胶质瘤细胞的活力,降低线粒体膜电位(MMP),在EMAP-Ⅱ作用0.5 h时效果最明显;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能够阻断EMAP-Ⅱ的作用,使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基本恢复;EMAP-Ⅱ作用0.5 h后自噬标记物LC3在胞质内呈点状分布,荧光表达明显增强,并且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同时伴有自噬降解底物p62/SQSTM1的表达下降;此外,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EMAP-Ⅱ能明显抑制人U118胶质瘤细胞活力,诱导U118细胞发生自噬,其机制可能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 人U118胶质瘤细胞 自噬 LC3 p62/SQSTM1 BEC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磁场对AngⅡ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ICAM-1及与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程何祥 周廉 +4 位作者 徐可为 张荣庆 贾国良 王海昌 牛金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4-455,共2页
关键词 恒磁场 血管紧张素(Ang) 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耗还原型谷胱甘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激活巨噬细胞c-Jun/ATF-2及NF-κB 被引量:4
7
作者 娄宁 余学清 +1 位作者 祝胜郎 董秀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激活巨噬细胞转录因子c -Jun/ATF - 2及NF -κB中的作用。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GSH含量 ;用丁基硫堇硫氧胺 (BSO)消耗细胞内GSH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c -Jun/ATF - ...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激活巨噬细胞转录因子c -Jun/ATF - 2及NF -κB中的作用。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GSH含量 ;用丁基硫堇硫氧胺 (BSO)消耗细胞内GSH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c -Jun/ATF - 2磷酸化表达及NF -κBp6 5表达 ;用凝胶滞留法测定细胞NF -κB活性 ;用细胞免疫组化观察细胞c -Jun/ATF - 2磷酸化表达的时间模式。结果 :AngⅡ (1μmol/L)刺激 30 - 6 0min可降低RAW2 6 4 7细胞内GSH ;而后GSH逐渐适应性恢复。同时 ,AngⅡ刺激 6 0min ,呈剂量依赖性降低RAW 2 6 4 7细胞内GSH。GSH特异性消耗剂BSO(0 5mmol/L)与RAW 2 6 4 7细胞共同孵育 18h ,即可完全消耗细胞内GSH。AngⅡ (1μmol/L)可诱导RAW 2 6 4 7巨噬细胞c -Jun/ATF - 2磷酸化表达 ;BSO预先完全消耗细胞内GSH ,AngⅡ (1μmol/L)不能诱导巨噬细胞c -Jun/ATF - 2磷酸化。同样 ,AngⅡ (1μmol/L)可激活RAW 2 6 4 7巨噬细胞NF -κB ;BSO预先完全消耗细胞内GSH ,AngⅡ (1μmol/L)不能激活巨噬细胞NF -κB。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可能参与调控巨噬细胞转录因子c-Jun/ATF - 2及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 血管紧张素 激活转录因子-2 NF-ΚB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超氧阴离子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叶国红 韩莲花 +3 位作者 李红霞 蒋文平 戴海鹰 李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产生超氧阴离子(O-2)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作用机制及O-2与PAI-1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实验:观察血管紧张素Ⅱ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HUVECs产生O2-和P...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产生超氧阴离子(O-2)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作用机制及O-2与PAI-1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实验:观察血管紧张素Ⅱ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HUVECs产生O2-和PAI-1的作用。分为对照组,AngⅡ10-8~10-5 mol/L不同浓度组,AngⅡ10-6mol/L作用不同时间(0、6、12、24和48 h)。第二部分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缬沙坦对AngⅡ诱导HUVECs产生O2-和PAI-1的作用。分为对照组,缬沙坦(10-6mol/L)组,AngⅡ(10-6mol/L)组,AngⅡ(10-6mol/L)+不同浓度缬沙坦(10-8~10-5mol/L)组。第三部分实验:观察缬沙坦、二甲苯基碘、超氧化物歧化酶对AngⅡ使HUVECs产生O2-和PAI-1的作用。分为对照组,AngⅡ(10-6mol/L)组,AngⅡ(10-6mol/L)+缬沙坦(10-6mol/L)组,AngⅡ(10-6mol/L)+二甲苯基碘(10μmol/L)组,AngⅡ(10-6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2μl)组。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HUVECs,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测定上清液O-2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PAI-1浓度。结果:①AngⅡ在10-8~10-5mol/L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地使HUVECs产生O2-和PAI-1增加。②缬沙坦在10-8~10-5mol/L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ngⅡ促HUVECs产生O2-和PAI-1的作用。③二甲苯基碘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显著抑制AngⅡ刺激HUVECs产生O2-及PAI-1。结论:①AngⅡ通过作用于AngⅡ受体1(AT1)激活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途径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使HUVECs产生O2-和PAI-1增加。②AngⅡ通过增加O2-产生而致PAI-1产生增加,提示抗氧化治疗有助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脐静脉内皮细胞 超氧阴离子 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活性肽对内皮细胞释放t-PA和PAI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宋益民 李学坤 +2 位作者 周莉 高尔 吕欣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4-595,共2页
关键词 蝎毒活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磁场对内皮细胞凋亡、黏附分子表达及其与单核细胞黏附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何祥 周廉 +4 位作者 徐可为 贾国良 王海昌 郭文怡 张荣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17-1921,共5页
目的:初步观察恒磁场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分泌与表达及HUVEC与人单核细胞株THP-1黏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第3代的HUVEC,实验分为... 目的:初步观察恒磁场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分泌与表达及HUVEC与人单核细胞株THP-1黏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第3代的HUVEC,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AngⅡ(10-6mol/L)组及AngⅡ+不同磁感应强度(1 Gs、5 Gs、10 Gs、20 Gs)的恒磁场组。各组细胞于单纯培养或磁场作用24 h后收集样品,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仪碘化丙锭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液中ICAM-1、VCAM-1的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检测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计数法观察HUVEC与THP-1的黏附率。结果:AngⅡ10-6mol/L可诱导HUVEC凋亡(P<0.05vs对照组),而1 Gs、5 Gs、10Gs和20 Gs恒磁场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AngⅡ(10-6mol/L)组HUVEC的ICAM-1和VCAM-1含量和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 Gs、5 Gs、10 Gs和20 Gs恒磁场组细胞ICAM-1的含量和表达量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AngⅡ(10-6mol/L)组HUVEC与THP-1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 Gs、5 Gs、10 Gs和20 Gs恒磁场组HUVEC与THP-1的黏附率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结论:恒磁场可拮抗AngⅡ的作用,抑制HUVEC凋亡、HUVEC的ICAM-1和VCAM-1分泌与表达及HUVEC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细胞凋亡 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血管紧张素 细胞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glitazone对AngⅡ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永勤 牛小麟 +3 位作者 王聪霞 魏瑾 王世捷 周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8-540,581,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triglitazone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triglitazone对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triglitazone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triglitazone对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10μmol/L和50μmol/L的triglitazone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ET-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NO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50μmol/L triglitazone可明显抑制AngⅡ(1×10-6mol/L)所刺激的ET的分泌(P<0.05);两种浓度triglitazone均能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生成NO的减低作用(P<0.05)。结论Triglitazone可抑制AngⅡ所刺激的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的增加和NO的减少,提示triglitazone可通过影响血管活性因子的产生而参与血压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高血压病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 血管活性因子 triglitaz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RP通过激活cAMP/PPARγ/eNOS途径改善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4
12
作者 全海燕 刘玉环 +2 位作者 杨丽 阳芳 秦旭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15-622,共8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irHUVEC),分别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蒽酮-硫酸法检测细胞葡萄糖消耗能力和糖原合成能力;RT-PCR...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irHUVEC),分别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蒽酮-硫酸法检测细胞葡萄糖消耗能力和糖原合成能力;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目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33.3mmol/L的高糖和5μmol/L的胰岛素处理24h可以成功诱导内皮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与正常HUVEC相比,irHUVEC体积变大,边界模糊,形态异常;当细胞用高糖和高胰岛素分别诱导24h和48h时,irHUVEC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减少20%和31%,并且糖原合成分别减少了55%和64%,差异都具有显著性;同时,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和还原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均降低。CGRP可以明显增加irHUVEC葡萄糖的消耗量约20%和糖原合成增加约70%,并能增加PPARγ和eNOS蛋白及mRNA表达;SQ22536(cAMP阻断剂)能使PPARγ和eNOS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CGRP可以改善内皮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环磷酸腺苷(cAMP),增加PPARγ和eNOS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 内皮细胞 胰岛素抵抗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一氧化氮合酶 环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前后血浆尾加压素和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洪涛 高连如 +8 位作者 张宁坤 朱智明 费宇行 杨晔 王兆君 刘英明 曹毅 陈宇 李贤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手术前后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探讨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采集23例AMI患者在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术前、术后...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手术前后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探讨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采集23例AMI患者在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术前、术后1 d及术后7 d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UⅡ和ET-1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人群血浆UⅡ浓度为(0.462±0.115)mg/L,AMI患者血浆UⅡ浓度(0.223±0.043)mg/L较对照组明显低下(P<0.05)。骨髓单核细胞移植1 d后,血浆UⅡ浓度有所升高,为移植术前的129%(P<0.05)。移植7 d后,血浆UⅡ浓度回降到移植前的114%,但与移植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术前比较,血浆ET-1水平在移植后1 d明显降低,为移植前的61%(P<0.01),移植7 d后,ET-1水平较移植后1 d略有回升,为移植前的71%(P<0.01)。结论血浆UⅡ和ET-1的水平在骨髓单核细胞选择性移植术前后发生明显改变,为探讨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改善心脏功能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骨髓单核细胞移植 尾加压素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雪梅 王高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NF-κB抑制因子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取新生儿脐带,体外培养HUVECs,取3~5代细胞加入AngⅡ10^(-6)mol/L为实验组,不加培...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NF-κB抑制因子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取新生儿脐带,体外培养HUVECs,取3~5代细胞加入AngⅡ10^(-6)mol/L为实验组,不加培养液为对照组,分别培养2、4、6、10、12 h。另取HUVECs,分为培养组(仅加培养液)、AngⅡ组(加AngⅡ)、阻断剂组(加AngⅡ和NF-κB抑制剂)、药物组(加AngⅡ和阿托伐他汀),每组6例,培养12 h,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MCP-1和IκB-α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各时间点N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MCP-1蛋白表达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阻断剂组和药物组NO含量较AngⅡ组均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培养组(P<0.01);MCP-1蛋白表达较AngⅡ组均减少,但高于培养组(P<0.01)。与AngⅡ组比较,阻断剂组和药物组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但仍低于培养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血管紧张素 内皮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经钙激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进入ECV304内皮细胞
15
作者 于德洁 鲍光宏 +1 位作者 林琳 郑永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64-767,共4页
目的 研究钙离子进入ECV30 4内皮细胞株的途径和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对钙内流的影响。方法 用膜片钳的细胞贴附式和全细胞方式记录ECV30 4内皮细胞的通道活动。结果  (1 )在记录单通道电流时电极液含 1 2 0mmol·L- 1 CaCl2 ,细... 目的 研究钙离子进入ECV30 4内皮细胞株的途径和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对钙内流的影响。方法 用膜片钳的细胞贴附式和全细胞方式记录ECV30 4内皮细胞的通道活动。结果  (1 )在记录单通道电流时电极液含 1 2 0mmol·L- 1 CaCl2 ,细胞浴液不含K+ 、Na+ 时 ,Ca2 + 经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CAN)内流的电导为γ0 =(1 2 90± 2 1 1 ) pS(n =4)。1× 1 0 - 7mol·L- 1 AⅡ可显著增强通道电流幅度和延长通道开放时 ,其电导增大为γ1 =(2 2 1 8± 2 2 9)pS(n =4)。全细胞记录得到的结果与单通道的一致。 (2 )用全细胞方式记录到ECV30 4内皮细胞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电流 ,记录到该峰值电流为 (2 9 32± 3 56)pA(n =4) ,2 0 μmol·L- 1 nifedepine能抑制这个峰值电流 ,被抑制后的电流峰值为 (6 0 0± 3 94)pA(n =4)。 2 μmol·L- 1 BayK8644能显著激活通道活动。结论 Ca2 + 经CAN进入ECV30 4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株ECV304 激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钙通道 血管紧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CP-1 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欢欢 徐尚华 +2 位作者 黄茂芝 许昌声 谢良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227,共6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活后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和体外培养HUVECs;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Hcy组、GW07...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活后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和体外培养HUVECs;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Hcy组、GW0742(PPARδ特异激动剂)组和二亚苯基碘鎓(DPI,NADPH氧化酶特异抑制剂)组,RT-PCR检测MCP-1和PPARδ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PPARδ蛋白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cy呈浓度依赖性促进人血管内皮细胞MCP-1 mRNA的表达,抑制细胞PPARδ mRNA表达,当Hcy浓度为10-5mol/L时,MCP-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PARδmRNA明显降低(P<0.01);与Hcy组相比,GW0742组细胞MCP-1 mRNA的表达下降(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cy组细胞内ROS明显增强;GW0742显著抑制Hcy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结论:PPARδ激活可抑制Hcy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O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同型半胱氨酸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抑制ECV304细胞BK_(Ca)效应的细胞机制及银杏叶提取物的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琳 郑永芳 +1 位作者 屈金河 鲍光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Ⅱ)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Maxi-conductance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BKCa)效应与AⅡ受体、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和一氧化氮(NitricOxide...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Ⅱ)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Maxi-conductance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BKCa)效应与AⅡ受体、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和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关系,以及中药银杏叶提取物Gingkoleafextract对AⅡ抑制BKCa效应的影响。方法细胞贴附式膜片箝技术。结果AⅡ受体拮抗剂saralasin(10-7mol/L)可对抗AⅡ(10-7mol/L)的抑制效应;PKC的激动剂佛波酯(5×10-8mol/LPhorbolester)可加重AⅡ的抑制效应;NO(10-10mol/L,sod-iumnitroprussideSNP)则削弱AⅡ的抑制作用。中药银杏叶提取物(800μg/ml)可激活BKCa并可对抗AⅡ的抑制效应。结论AⅡ对ECV304BKCa的抑制是由AⅡ受体介导的,PKC参与其中。NO与银杏叶提取物对ECV304BKCa免受AⅡ的抑制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钾通道 血管紧张素受体 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银杏叶提取物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减轻软脂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莹 母义明 +2 位作者 汪保安 潘长玉 陆菊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在软脂酸(P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在空白对照、PA、二甲双胍和PA联合二甲双胍培养液中培养24h。RT-PCR方法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在软脂酸(P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在空白对照、PA、二甲双胍和PA联合二甲双胍培养液中培养24h。RT-PCR方法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24h细胞的ICAM-1、核因子κBp65(NF-κBp65)和磷酸化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组的MCP-1和ICAM-1表达显著增加(P<0.05)。加入二甲双胍后,MCP-1和ICAM-1表达显著减少(P<0.05)。二甲双胍降低PA诱导的NF-κBp65和磷酸化IκBα表达增加。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阻断PA对NF-κB的激活,减少MCP-1和ICAM-1表达,从而减轻PA诱导的HUVE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AMP-激活蛋白激酶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促丝裂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素贤 李才 +2 位作者 苗春生 张秀云 范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4-206,210,共4页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促丝裂作用。方法:采用机械分离和酶消化法获取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培养、鉴定;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定位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到肾小管上皮细胞DNA内;用MTT和BrdU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U...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促丝裂作用。方法:采用机械分离和酶消化法获取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培养、鉴定;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定位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到肾小管上皮细胞DNA内;用MTT和BrdU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UⅡ(0、10-10、10-9、10-8、10-7和10-6mol.L-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以确定其促丝裂作用。结果:培养的细胞经Cytokeratin-18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强度不一和不均匀分布的棕黄色颗粒定位于大部分细胞的胞核周围和胞浆内。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经BrdU掺入和免疫细胞化学显色后,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沉着。10-10mol.L-1UⅡ组的MTT值、BrdU掺入量与对照组(0 mol.L-1U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9和10-8mol.L-1UⅡ组的MTT值、BrdU掺入量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10-7和10-6mol.L-1UⅡ组的MTT值明显增加(P<0.05),但增加的幅度较10-9和10-8mol.L-1UⅡ组低,而BrdU掺入量无明显改变。结论:UⅡ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促丝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 尾加压素 肾小管 上皮细胞 促丝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和p38MAPK在介导CGRP和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Nox1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晓一 于潇华 +5 位作者 刘玉环 杨丽 王珍 阳芳 秦旭平 曾泗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NADPH氧化酶-1(Nox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鼠源性A10血管平滑肌细胞株(A10VSMC),用A... 目的:探讨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NADPH氧化酶-1(Nox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鼠源性A10血管平滑肌细胞株(A10VSMC),用Ang Ⅱ或/和CGRP作为处理因素,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ERK1/2和p38MAPK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以及Nox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CGRP组相比,Ang Ⅱ在诱导A10VSMC活力和增殖的同时,亦能增加磷酸化ERK1/2和p38MAPK信号激酶和Nox1的表达。CGRP预孵育细胞30 min却能显著抑制Ang Ⅱ诱导的细胞增殖活力、Nox1蛋白、磷酸化ERK1/2和p38MAPK的表达;二苯基碘(DPI)能抑制Ang Ⅱ诱导的细胞增殖、磷酸化p38MAPK及Nox1表达,但不能抑制Ang Ⅱ诱导的ERK1/2磷酸化。p38MAPK阻断剂SB203580不但能抵消Ang Ⅱ诱导的Nox1表达作用,而且能协同CGRP抑制Ang Ⅱ诱导的Nox1表达。而ERK1/2阻断剂PD98059对CGRP和/或Ang Ⅱ诱导Nox1表达作用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ng Ⅱ诱导A10VSMC增殖与激活Nox1有关,CGRP抑制Ang Ⅱ诱导的Nox1表达,可能主要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途径发挥作用,而与ERK1/2信号途径无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 血管平滑肌细胞 NADPH氧化酶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