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阻运动通过miR-21-5p/TSP-1途径改善老年男性增龄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损伤研究
1
作者 韩书娜 孙一 叶琼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抗阻训练干预。分别于试验前后,利用超声诊断系统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取外周血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衰老水平,MTT比色法、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内膜拉脱模型检测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5p和TSP-1 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测定TSP-1蛋白表达量;通过脂质体转染分别过表达miR-21-5p(miR-21-5p模拟物)和抑制TSP-1(TSP-1 siRNA)表达后,检测内皮祖细胞衰老和功能。结果:(1)训练依从性和安全性:运动组1例(3.3%)脱落,训练计划完成率为96.8%,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2)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祖细胞功能:试验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FMD升高(P<0.05),内皮祖细胞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增加(P<0.05),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高(P<0.05),miR-21-5p表达上调(P<0.05),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3)细胞转染试验:转染miR-21-5p模拟物诱导miR-21-5p过表达后,内皮祖细胞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改善(P<0.05),然而,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无显著性变化(P>0.05);转染TSP-1 siRNA诱导TSP-1沉默后,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升(P<0.05)。结论:抗阻训练通过上调miR-21-5p抑制TSP-1表达来改善老年男性内皮祖细胞功能,通过下调TSP-1延缓内皮祖细胞衰老,因此miR-21-5p和TSP-1是抗阻训练发挥心血管保护效应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抗阻训练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老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荜茇酰胺对肺血管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黎雪芳 李志军 +1 位作者 叶健 叶武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荜茇酰胺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将肺动脉内皮细胞和Wistar大鼠分为常氧组、低氧组和荜茇酰胺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间质标志物α-SMA和内皮标志蛋白E-Cadherin... 目的 探讨荜茇酰胺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将肺动脉内皮细胞和Wistar大鼠分为常氧组、低氧组和荜茇酰胺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间质标志物α-SMA和内皮标志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和右心室肥厚指数。结果 荜茇酰胺抑制肺动脉内皮细胞增殖(P<0.05)。低氧组和荜茇酰胺组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大鼠肺组织α-SM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组和荜茇酰胺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和右心室肥厚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荜茇酰胺可抑制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茇酰胺 肺动脉内皮细胞 内皮间质转化 低氧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何扬 王大燕 +1 位作者 吴绿仙 傅海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本院13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过敏性紫癜81例,过敏性紫癜肾炎58例。另选择同期37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VEGFR3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本院13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过敏性紫癜81例,过敏性紫癜肾炎58例。另选择同期37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VEGFR3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肾炎组与过敏性紫癜组血清VEGFR3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VEGFR3降低,VEGFR3/VEGFR2/VEGF通路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巨大肝血管内皮瘤伴卡-梅综合征早产儿的护理
4
作者 阙秋萍 彭婕 吴芸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2期63-66,共4页
总结了1例巨大肝血管内皮瘤伴卡-梅综合征的早产儿经过药物治疗、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等多学科协作治疗,其住院期间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实施动态预警,识别出血风险;完善基础护理,防范皮肤损伤;精准动脉置管,保障栓塞治疗;严密术后... 总结了1例巨大肝血管内皮瘤伴卡-梅综合征的早产儿经过药物治疗、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等多学科协作治疗,其住院期间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实施动态预警,识别出血风险;完善基础护理,防范皮肤损伤;精准动脉置管,保障栓塞治疗;严密术后监测,预防并发症发生;强化管道护理,确保通畅与安全;设计个体化方案,改善营养状况;优化疼痛管理,增加患儿舒适度;深化人文宣教,提升家长配合度;创新随访模式,助力快速康复。经过53 d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儿恢复情况良好,顺利出院。随访3年,患儿的身高、体质量、智力等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均处于同年龄段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 卡-梅综合征 早产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烷基间苯二酚对氧化三甲胺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杨子慧 张眙曼 +3 位作者 王子元 叶高琪 刘洁 王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为探究全麦食品中生物活性物质十七烷基间苯二酚(5-heptadecylresorcinol,A R-C17)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采用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建立损... 为探究全麦食品中生物活性物质十七烷基间苯二酚(5-heptadecylresorcinol,A R-C17)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采用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建立损伤模型,通过检测内皮细胞迁移、线粒体功能、凋亡水平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揭示A R-C17对HUVEC的保护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A R-C17(0.5、1.0、2.0μmol/L)能够显著抑制TMAO诱导的细胞存活率下降,HUVEC存活率分别提升至69%、71%和72%;3种剂量的A R-C17均能显著改善HUVEC内皮功能,细胞迁移率分别提升至47%、55%和71%。线粒体功能评价结果显示,A R-C17能够显著降低TMAO诱导的HUVEC胞内及线粒体活性氧水平,缓解线粒体膜电位紊乱,同时提高细胞的基础呼吸强度、ATP生成量和最大呼吸氧气消耗速率,表明A R-C17显著缓解了TMAO诱导的线粒体功能紊乱。细胞凋亡结果显示,高剂量的A R-C17能够使TMAO诱导的HUVEC凋亡率由32%降低至19%。线粒体依赖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 R-C17能够显著降低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2,BC L-2)相关X蛋白和BC L-2表达量的比值,同时抑制细胞色素C在细胞质中的表达并且提高其在线粒体中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A R-C17可通过改善HUVEC线粒体功能并抑制线粒体依赖性凋亡,进而缓解TMAO诱导的HUVEC损伤。研究旨在为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全谷物功能食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烷基间苯二酚 内皮细胞 氧化三甲胺 凋亡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磁共振成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6
作者 王晓宁 焦红亮 肖新广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级别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MRI的关系,研究不同级别脑膜瘤的发生和进展中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及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22年9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 目的探索不同级别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MRI的关系,研究不同级别脑膜瘤的发生和进展中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及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22年9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并病理证实的38例脑膜瘤患者。采用德国SIEMENS超导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RT-PCR等技术,对不同级别脑膜瘤标本中的VEGF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提示,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VEGF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级脑膜瘤组表达最高,Ⅰ级脑膜瘤组表达较Ⅱ级降低,Ⅱ级脑膜瘤组表达较Ⅲ级降低(P<0.05),但正常脑膜和Ⅰ级脑膜瘤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量与MRI信号增强程度、T_(2)加权成像(T_(2)WI)、T_(1)加权成像(T_(1)WI)信号强度及瘤周水肿(PTBE)呈正相关(P<0.05),但是与瘤周侵犯的范围及硬膜鼠尾征无相关(P>0.05)。结论VEGF表达量与脑膜瘤的级别呈正相关,在Ⅲ级脑膜瘤组中表达量最高,此外,脑膜瘤中的VEGF表达与T_(1)WI信号强度、T_(2)WI信号强度、PTBE和增强程度等保持一定的关联性,然而却与瘤周侵犯范围及脑膜尾征无关联。Ⅲ级脑膜瘤表达VEGF最高,VEGF的表达直接关联到脑膜瘤级别,高水平表达的VEGF可协同作用于肿瘤的浸润、增殖,同时让PTBE的形成变得更加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视网膜内皮功能失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卢雅琳 艾冲 桂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21-1425,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工作人群及中老年人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微血管系统中,视网膜血管功能障碍由多种因素引起,高血糖通过不同的机制损伤视网膜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破坏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工作人群及中老年人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微血管系统中,视网膜血管功能障碍由多种因素引起,高血糖通过不同的机制损伤视网膜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导致视网膜内皮功能失调。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破坏、氧化应激、炎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增加及microRNA失调等多种病理因素均可引起视网膜血管内皮损伤,加速视网膜内皮功能失调,从而导致DR的发生发展。文章旨在对各种病理因素所致视网膜内皮功能失调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深化我们对该疾病分子及细胞层面机制的理解,了解DR治疗过程中的挑战,为DR的临床管理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视网膜内皮细胞 内皮功能失调 血-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内皮素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镇 荣春红 +1 位作者 郑静 张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就诊并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110例为妊高征组,根据高血压的分级标... 目的探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就诊并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110例为妊高征组,根据高血压的分级标准分为轻度妊高征组80例和重度妊高征组30例,同时选取90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上述三组孕产妇的SOD、NO及常规生化及血脂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述两组孕产妇ET-1水平,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受试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高征的影响因素。结果妊高征组ET-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而SOD、NO、HD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妊高征组、重度妊高征组SOD、NO水平低于对照组,E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高血压组血清SOD、NO水平低于轻度妊高征组,ET-1水平高于轻度妊高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OD、NO、ET-1、HDL均为孕妇发生妊高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OD、NO、ET-1作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 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安胎冲剂对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李元琪 李伟莉 +3 位作者 储继军 余欣慧 吴俊 陆莎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441-2448,共8页
目的基于VEGFR-2沉默探讨补肾安胎冲剂(后文简称BSAT)对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placent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PMVECs)的影响,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 目的基于VEGFR-2沉默探讨补肾安胎冲剂(后文简称BSAT)对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placent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PMVECs)的影响,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探索其治疗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构建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随后采用转染小干扰RNA(siRNA)技术沉默VEGFR-2基因表达,并给予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或空白血清干预,将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血清组(PBS+空白血清)、siRNA空白血清组(PBS+VEGFR-2 siRNA+空白血清)、siRNA NC空白血清组(PBS+NC siRNA+空白血清)、siRNA药物血清组(PBS+VEGFR-2 siRNA+BSAT含药血清)、药物血清组(PBS+BSAT含药血清)予对应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EGF、VEGFR-2、PI3K、Akt mRNA及蛋白表达,观察在VEGFR-2基因沉默时,补肾安胎冲剂是否能通过PI3K/Akt通路介导血管新生。结果空白血清组和siRNA NC空白血清组相比,VEGF、VEGFR-2、PI3K、Akt mRNA及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药物血清组细胞VEGF、VEGFR-2、PI3K、Akt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血清组(P<0.05)。与空白血清组相比,siRNA空白血清组VEGF、VEGFR-2、PI3K、Akt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siRNA药物血清组与siRNA空白血清组相比,VEGF、VEGFR-2、PI3K、Akt有明显上升(P<0.01),补肾安胎冲剂能显著提高VEGF/PI3K/Akt的低表达。结论补肾安胎冲剂通过激活HPMVECs中VEGFR-2,靶向上调PI3K/Akt表达,介导血管新生,促进母胎界面血管重构,从而对RSA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安胎冲剂 复发性流产 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10
作者 程萌 陈文莺 黄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5-47,53,共4页
目的总结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18眼)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实施DMEK,给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改善术后并发症的专科护理。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住院时间6~12(8.17±1.82)d。14例在术后2 h... 目的总结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18眼)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实施DMEK,给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改善术后并发症的专科护理。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住院时间6~12(8.17±1.82)d。14例在术后2 h出现高眼压,经放掉部分前房气体解除瞳孔阻滞,利用体位护理后眼压均下降;发生部分脱位5例(27.8%),通过再次前房注气后移植片均能完全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移植片在位,贴附良好,无排斥反应,无内皮功能失代偿,14例患者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大于0.5,4例患者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在0.2~0.5。结论对DMEK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重视术后体位控制以及对于高眼压的处理,对于确保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病变 角膜移植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 移植片脱位 高眼压 排斥反应 术后体位 眼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人工感染鸡胚孵化雏鸡的带毒比较
11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为比较血液和粪便等样品采用不同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的准确率,从而为制定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净化程序提供参考,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构建REV垂直传播感染雏鸡模型,分别采用DF-1细胞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荧光定量... 为比较血液和粪便等样品采用不同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的准确率,从而为制定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净化程序提供参考,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构建REV垂直传播感染雏鸡模型,分别采用DF-1细胞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对1日龄雏鸡血液和胎粪样品,7~70日龄鸡(每隔1周)的血液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进行REV检测和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对1日龄出壳的SPF鸡血浆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灵敏度最高,阳性检出率为100%(25/25),其次为病毒分离,阳性检出率为96%(24/25),RT-PCR检出率最低;对1日龄出壳的SPF鸡胎粪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与病毒分离灵敏度一致,阳性检出率均为80%(20/25),RT-PCR检出率最低,为28%(7/25)。对7~70日龄鸡(每隔1周)进行血液和泄殖腔棉拭子检测,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与1日龄检测情况总体相似,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荧光定量RT-PCR、病毒分离和RT-PCR。结果表明,在同一检测时间点使用同一检测方法,胎粪/泄殖腔棉拭子REV阳性检出率基本低于血液检出率。本研究初步比较了不同方法检测REV人工感染鸡胚孵化雏鸡的带毒情况,为实施REV净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病毒分离 RT-PCR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为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分离方法、接种数目、培养瓶包被条件
12
作者 孙白羽 陈静依 姜志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44-48,共5页
目的筛选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诱导扩增为内皮祖细胞(BM-EPCs)的细胞分离方法、接种数目、培养瓶包被条件,构建一个高效、高产量、高纯度的骨髓来源BM-EPCs分离培养诱导扩增方法。方法取2周龄雄性SD大鼠,脱颈处死后分离大鼠双侧... 目的筛选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诱导扩增为内皮祖细胞(BM-EPCs)的细胞分离方法、接种数目、培养瓶包被条件,构建一个高效、高产量、高纯度的骨髓来源BM-EPCs分离培养诱导扩增方法。方法取2周龄雄性SD大鼠,脱颈处死后分离大鼠双侧胫骨和股骨,收集骨髓细胞悬液。配制30%、50%、60%和70%浓度的Percoll细胞分离液,通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大鼠BMMNCs种子细胞,并计算活细胞比例。将获得的BMMNCs分为1×10^(5)、5×10^(5)、1×10^(6)、2.5×10^(6)、5×10^(6)、1×10^(7)六个组别,分别接种于25 cm^(2)无菌培养瓶中,培养7 d后镜下观察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数目,并计算每10^(6)细胞的集落形成数。运用Graphpad prism9.5软件进行Logistic拟合曲线,根据相关系数R^(2)确定相关性,根据其P值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接种数目纳入范围,随后使用R语言编程定义计算函数,根据已知种子细胞总数及相关性函数限制下,通过迭代寻找最佳的BMMNCs细胞接种数目。分别配制20、50、100 nmol/L浓度的人纤连蛋白(FN)溶液,以不添加FN的空白溶液为对照,分别包被空白培养瓶2、6、12、24 h,将收集的48 h未贴壁BMMNCs接种于FN包被的各培养瓶中,静置培养3 d后计算各组集落形成数目,确定FN包被的最佳浓度与时间。接种48 h未贴壁BMMNCs于25 cm^(2)培养瓶底,使用EGM-2完全培养基定向诱导,于显微镜下观察集落形成及诱导扩增进程。取培养14 d的BM-EPCs,分别采用双阳性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鉴定BM-EPCs的纯度。结果使用Percoll分离法可把BMMNCs细胞清晰的分为5层,其中30%与50%Percoll细胞分离层之间为BMMNCs活细胞比率最高。BMMNCs的最优接种数目为2.5×10^(6)个。以50 nmol/L的FN溶液包被24 h或以100 nmol/L的FN溶液包被6 h皆可有效促进细胞集落形成。细胞接种7 d后获得形态良好的铺路石样细胞并建立生长优势,表明BMMNCs已经诱导成为形态良好的BM-EPCs。Dil-Ac-LDL/FITC-UEA-1双阳性细胞占比为91.89%±5.77%,CD31+KDR阳性率为90.73%±0.61%、CD14阳性率为0.53%±0.17%、CD45阳性率0.77%±0.34%,说明获得的BM-EPCs纯度良好。结论大鼠BMMNCs诱导扩增为BM-EPCs过程中,可使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MNCs,BMMNCs的最优细胞接种数目为2.5×10^(6)个,细胞培养瓶包被条件为以50 nmol/L的FN溶液包被24 h或以100 nmol/L的FN溶液包被6 h,分离培养诱导获得的BM-EPCs形态和纯度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 单个核细胞 骨髓单个核细胞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 人纤连蛋白 骨组织工程 细胞分离方法 细胞培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5-5p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田朝霞 李卫萍 +2 位作者 赵娜 李红梅 王全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究miR-145-5p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就诊的160例EH患者及160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为研究对象,RT-qPCR检测EH患者及同... 目的探究miR-145-5p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就诊的160例EH患者及160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为研究对象,RT-qPCR检测EH患者及同期体检正常者血清中的miR-145-5p表达水平。体外培养HUVEC,将之分为对照组、miR-145-5p mimic组、mimic-NC组、miR-145-5p inhibitor及inhibitor-NC组,CCK-8法检测各组HUVEC增殖情况;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HUVEC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UVEC增殖、凋亡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miR-145-5p在E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体检正常者(P<0.05);与对照组、mimic-NC组比较,miR-145-5p mimic组HUVEC细胞增殖率及PCNA、Cyclin D1蛋白表达均增加,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与对照组、inhibitor-NC组比较,miR-145-5p inhibitor组HUVEC细胞增殖率及PCNA、Cyclin D1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miR-145-5p在EH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过表达miR-145-5p可促进HUVEC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5-5p 原发性高血压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衣不下奶牛miRNA-185靶向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的研究
14
作者 罗春海 郑程远 +5 位作者 张梦龙 姚伟佳 刘佳金 刘炳琦 王薇 付世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6-925,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检测miRNA-18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在胎衣正常排出和胎衣不下(RFM)奶牛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及VEGFA在奶牛母体胎盘组织中表达分布,验证及明确miRNA-185和V...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检测miRNA-18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在胎衣正常排出和胎衣不下(RFM)奶牛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及VEGFA在奶牛母体胎盘组织中表达分布,验证及明确miRNA-185和VEGFA与奶牛胎衣不下发生密切相关并存在靶向调节关系,为深入研究miRNA-185在奶牛胎衣不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胎衣正常排出及胎衣不下奶牛母体胎盘组织中miRNA-185及VEGFA基因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VEGFA在母体胎盘组织的表达分布及mRNA的差异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明确miRNA-185与VEGFA的靶向调节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体外转染miRNA185 mimics、miRNA-185 inhibitor及miRNA-185 NC后VEGFA mRNA及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相比,胎衣不下奶牛体内miRNA-185及VEGFA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VEGFA mRNA主要在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VEGFA是miRNA-185的靶向调节蛋白。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RNA-185 mimics后VEGF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转染miRNA-185 inhibitor后VEGF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结论】胎衣不下奶牛母体胎盘组织内miRNA-185及VEGFA表达显著降低,VRGFA主要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miRNA-185可通过靶向调控VEGFA的表达参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胎衣不下 miRNA-18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母体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袁网 王香妮 +5 位作者 刘进仁 王曦迎 鹿佳佳 何芷柔 许玉琳 石兴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8-395,共8页
目的探索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产生的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medium,PAM)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未来利用PAM促进创伤愈合和抑制肿瘤血... 目的探索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产生的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medium,PAM)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未来利用PAM促进创伤愈合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HUVECs作为体外研究模型,以LTP处理不同时间(0、15、30、45、60、75 s)后的PAM培养液进行分组干预。采用MTT法和细胞周期法测定PAM对HUVECs活力的影响,通过血管生成实验检测PAM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构建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的表达以评估血管生成情况。结果LTP处理获得的PAM对HUVECs血管生成具有双向作用,表现为:与对照组(0 s)相比,低剂量(15 s和30 s)处理时,HUVEC细胞活力增加,而高剂量(45 s、60 s和75 s)处理时,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PAM-15 s和PAM-30 s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PAM-45 s、PAM-60 s、PAM-75 s组处于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M-15 s和PAM-30 s组HUVEC血管生成能力增强,而PAM-45 s、PAM-60 s、PAM-75 s组的细胞血管生成能力降低,血管节点、交叉点、网眼数和血管分支数都明显降低(P<0.05)。此外,HUVECs内ROS水平随着LTP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AM处理黑色素瘤小鼠后,对照组肿瘤组织中CD31棕黄色阳性信号大面积分布,各PAM处理组肿瘤组织中CD31棕黄色颗粒分布减少。结论短时间LTP处理的PAM促进了HUVEC的增殖和血管生成;而长时间LTP处理的PAM则抑制细胞活力和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细胞迁移诱导蛋白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微循环内皮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16
作者 刘双 刘根 +1 位作者 陈静 张博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8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抑制细胞迁移诱导蛋白(CEMIP)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脏微循环内皮细胞(CMEC)铁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CMEC,并分为正常组和缺氧复氧组(H/R组)。根据是否应用腺病毒下调CEMIP表达,进一步分为转染对照病毒+缺氧复... 目的探讨抑制细胞迁移诱导蛋白(CEMIP)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脏微循环内皮细胞(CMEC)铁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CMEC,并分为正常组和缺氧复氧组(H/R组)。根据是否应用腺病毒下调CEMIP表达,进一步分为转染对照病毒+缺氧复氧组(sh-con+H/R组)和转染CEMIP下调病毒+缺氧复氧组(sh CEMIP+H/R组)。运用RNA测序技术筛选正常组与H/R组差异基因。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铁含量测定试剂盒检测铁离子含量,Hoechst 33342/PI双荧光染色检测CMEC的死亡,采用q PCR检测PTGS2 m RNA,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CEMIP和SLC7A11蛋白的水平。结果RNA测序分析显示H/R组中CEMIP升高显著。与正常组比较,H/R组CMEC中CEMIP升高,增殖和迁移能力降低,同时细胞死亡增加,活性铁的含量、PTGS2 m RNA升高、SLC7A11蛋白降低(P<0.05)。此外,sh CEMIP+H/R组CMEC增殖、迁移能力和SLC7A11蛋白水平低于sh-con+H/R组,而活性铁含量、PTGS2水平高于sh-con+H/R组(P<0.05)。结论在缺氧复氧过程中,CEMIP可能靶向调控SLC7A11的表达来缓解CMEC的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迁移诱导蛋白 心脏微循环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巴胆碱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陈超 王化冰 +3 位作者 索小燕 李征 张辉 李方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35-1939,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SPF级)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假休克组(S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失血性休克+卡巴胆碱组(CBL组)。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按照Wiggers改良法制作,...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SPF级)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假休克组(S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失血性休克+卡巴胆碱组(CBL组)。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按照Wiggers改良法制作,各组模型制备完毕后6 h,经右侧股动脉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右肺下叶肺组织检测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E-选择素蛋白质水平,取右肺下叶行透射电镜检查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SS组表达少量的TNF-α、SSeCKS、E-选择素,HS组和CBL组表达升高(P<0.05),与HS组相比,CBL组表达降低(P<0.05)。SS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膜表面光滑,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形态结构正常;HS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出现细胞水肿、坏死和凋亡表现(细胞膜表面皱折、细胞膜表面凹凸不平、细胞器水肿、异染色质染色加深边集等);CBL组较SS组,细胞有所损伤,但好于HS组。结论 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也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合成和释放炎症介质减轻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卡巴胆碱 SSECKS 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酸对子痫前期大鼠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18
作者 张媛 鲁杨 +3 位作者 彭迎春 刘颖燕 章乐霞 杨洋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 探究迷迭香酸(RA)对子痫前期(PE)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从孕第11天开始,对孕鼠连续4 d每天皮下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200 mg/kg)建立PE大鼠模型,将30只成功建模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50RA组(50 mg/kg RA)和10... 目的 探究迷迭香酸(RA)对子痫前期(PE)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从孕第11天开始,对孕鼠连续4 d每天皮下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200 mg/kg)建立PE大鼠模型,将30只成功建模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50RA组(50 mg/kg RA)和100RA组(100 mg/kg RA),每组10只。另选10只同期孕鼠作为对照组。孕第15天时,50RA组和100RA组大鼠灌胃不同浓度RA,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孕第21天时,检测各组大鼠的收缩压(SBP)、24 h尿蛋白、胎鼠体质量和死亡率,并对胎盘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肾脏组织进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按照试剂盒说明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干扰素-γ(IFN-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胎盘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SBP和24 h尿蛋白水平升高(P<0.05),胎鼠体质量降低(P<0.05),胎鼠死亡率升高(P<0.05),胎盘和肾脏组织出现明显损伤,血清SOD水平降低(P<0.05),MDA水平升高(P<0.05),血清IL-1β、IL-6、IFN-γ和MCP-1水平升高(P<0.05),胎盘组织中ICAM-1、LFA-1、VCAM-1、TLR4和MyD88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50RA组和100RA组大鼠的SBP和24 h尿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胎鼠体质量均升高(P<0.05),胎鼠死亡率均降低(P<0.05),胎盘和肾脏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血清SOD水平均升高(P<0.05),MDA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IL-1β、IL-6、IFN-γ和MCP-1水平均降低(P<0.05),胎盘组织中ICAM-1、LFA-1、VCAM-1、TLR4和MyD88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50RA组相比,100RA组大鼠的SBP和24 h尿蛋白水平降低(P<0.05),胎鼠体质量升高(P<0.05),胎盘和肾脏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血清SOD水平升高(P<0.05),MDA水平降低(P<0.05),血清IL-1β、IL-6、IFN-γ和MCP-1水平降低(P<0.05),胎盘组织中ICAM-1、LFA-1、VCAM-1、TLR4和MyD88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RA有效减轻了PE大鼠的病理改变,RA可能通过减轻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障碍来发挥其对PE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子痫前期 炎症 氧化应激 内皮功能障碍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波动性高糖致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9
作者 庄微 孔娜娜 +1 位作者 刘挺松 王磊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研究持续性高糖(CHG)和波动性高糖(IHG)环境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的细胞凋亡情况,并探索HCAECs细胞凋亡是否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介导发生。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CAECs分为4组:①正常血糖组(CNG组,5 mmol/L葡萄... 目的研究持续性高糖(CHG)和波动性高糖(IHG)环境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的细胞凋亡情况,并探索HCAECs细胞凋亡是否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介导发生。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CAECs分为4组:①正常血糖组(CNG组,5 mmol/L葡萄糖);②持续性高糖组(CHG组,20 mmol/L葡萄糖);③波动性高糖组(IHG组,5 mmol/L和20 mmol/L葡萄糖每8 h波动1次);④波动性甘露醇对照组(IM组,5 mmol/L和20 mmol/L甘露醇每8小时波动1次,保持与波动性高糖相同的波动性渗透压环境)。不同条件处理后的HCAECs,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CAECs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RAGE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qRT-PCR检测RAGE的转录水平变化情况。用靶向RAGE的shRNA慢病毒敲低HCAECs中RAGE的表达量,观察IHG中Caspase-3的活化表达情况。结果与CNG组相比,CHG组和IHG组细胞活力均降低(P<0.05),但IHG组细胞活力更低(P=0.035);IHG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28),Caspase-3活化状态(P=0.037)和RAGE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用靶向RAGE的shRNA慢病毒敲低RAGE表达水平,发现波动性高糖导致的细胞凋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波动性高糖可通过增强RAGE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引起HCAEC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性高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诱导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钙黏蛋白表达变化
20
作者 王霞 韩居才 +1 位作者 刘凯歌 何腾飞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浓度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形态、增殖活性及VE-钙黏蛋白(VE-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变化。方法将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甘露醇组(葡萄糖浓度5.... 目的探讨不同糖浓度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形态、增殖活性及VE-钙黏蛋白(VE-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变化。方法将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甘露醇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甘露醇浓度24.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1.1、22.2、33.3 mmol/L),分别培养24、48、72 h,以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s VE-cadherin、E-cadherin、N-cadherin表达。结果培养72 h,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呈类圆形,高糖组、甘露醇组细胞形态由圆形、椭圆形逐渐到条索状,细胞数量减少、细胞间隙较前增加。培养24h,高糖组细胞增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糖浓度升高,高糖组细胞增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培养48、72h,高糖组细胞增殖率低于正常对照组;随着糖浓度升高,高糖组细胞增殖率逐渐降低。以上各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培养24、72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UVECsN-cadherin、VE-cadherin、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高糖组细胞N-cadherin、VE-cadherin、E-caderin蛋白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在高糖条件下,HUVECs发生形态转变,增殖率下降,且伴有细胞钙黏蛋白N-cadherin、VE-cadherin、E-cadherin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高糖 钙黏蛋白 上皮间充质转化 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