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溶栓治疗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叶星星 周建芳 +1 位作者 陆晓艳 姚国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06-408,共3页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血液净化中心首次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85例,根据尿激酶溶栓效果分为溶栓失败组(58例)和溶栓成功组(27例),收集患...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血液净化中心首次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85例,根据尿激酶溶栓效果分为溶栓失败组(58例)和溶栓成功组(27例),收集患者一般特征、溶栓相关资料、内瘘情况、透析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5例首次内瘘血栓形成患者尿激酶治疗成功27例(31.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内瘘使用时间、纤维蛋白原是影响尿激酶溶栓效果的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270,95%CI:0.082~0.894)、内瘘使用时间(OR=0.206,95%CI:0.063~0.678)、纤维蛋白原(OR=6.209,95%CI:1.894~20.358)是尿激酶溶栓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65岁、内瘘使用时间≤12个月、纤维蛋白原>400 mg/dL患者溶栓成功率较高。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首次内瘘血栓形成患者成功率为31.8%,其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内瘘使用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被引量:75
2
作者 戎殳 叶朝阳 +2 位作者 陈静 张斌 梅长林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9期476-478,共3页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注射尿激酶 5~ 5 0万u平均 (2 1.6± 13.1)万u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局部溶栓。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及血...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注射尿激酶 5~ 5 0万u平均 (2 1.6± 13.1)万u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局部溶栓。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并监测血压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共行 5 0次溶栓治疗 ,成功 43例次 (86 %) ,瘘管在注射尿激酶 (47.3± 6 2 .8)min后通畅。在治疗成功例次中男性和绝经期女性比例显著高于未成功例次 ,在血栓形成时间上治疗成功例次显著短于治疗未成功者 ,治疗未成功例次中血栓形成时间在 48小时以上者及病因为血栓性静脉炎者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治疗成功例次。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PT、Fib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无 1例患者发生出血及栓塞并发症 ,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结论 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 ,创伤小 ,成功率较高 ,不良反应少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女性患者、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尿激酶 溶栓疗法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小兵 苏凤珍 +6 位作者 沈海华 朱小华 朱虹 丁静明 石存平 彭红英 汤建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1103-1104,共2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s,AVF)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有经导管溶栓术、带气囊导管取栓术、经皮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等...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s,AVF)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有经导管溶栓术、带气囊导管取栓术、经皮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等一系列创伤小见效快的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但费用较高,操作较为复杂[1]。应用尿激酶局部注射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花费少,操作简单,但各家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案及疗效不一,且较少有后续治疗方案及预后报道。本文分析了姜堰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5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26例30例次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伴后续巩固治疗的临床资料,研讨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及溶栓成功后的后续治疗疗效,随访其长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尿激酶溶栓治疗 自体动静脉内瘘 治疗疗效 随访观察 血透患者 局部注射治疗 血液透析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和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有关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丽洁 张爱华 +6 位作者 朱宁 崔专 田信奎 庄震 张枫 苏春燕 范敏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6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和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及化验资料完整者116例,随访从2011年7月--2013年12月...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和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及化验资料完整者116例,随访从2011年7月--2013年12月结束。男性62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63±13岁,随访记录至2013年12月时上述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以及全因死亡的终点事件,评估计算每位患者入选前半年血红蛋白的变异性(用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系数=血红蛋白标准差(SD)/平均数×100%来计算)与心脑血管事件、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以及死亡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每位患者计算Charlson合并症评分。结果随访过程中全因死亡19例,心血管死亡9例,26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1例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行手术治疗好转,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红蛋白变异系数大于6.2%及血清白蛋白小于38.1g/L其心脑血管事件及内瘘堵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Cox回归分析表明血红蛋白变异系数〉6.2%、血清白蛋白〈38.1g/L,Charlson合并症评分是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内瘘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性和低蛋白血症是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红蛋白变异性 心脑血管事件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按摩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邱宏 贾苗 +2 位作者 谢玉贤 邱樱洁 王海霞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2期1989-1991,共3页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生存指南(K/DOQI)指出,动静脉内瘘在初次血液透析患者中应达到60%以上,实际上在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透析中心,80%~9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选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1],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关键词 肾透析 内瘘血栓形成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内瘘血栓闭塞的超声介入碎栓治疗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限 叶红 +3 位作者 顾春峰 卞雪芹 雒湲 怀静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11期769-772,777,共5页
目的分析以超声引导腔内球囊碎栓的方式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血栓闭塞病变,旨在探讨该方法对于内瘘血栓闭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01月~2... 目的分析以超声引导腔内球囊碎栓的方式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血栓闭塞病变,旨在探讨该方法对于内瘘血栓闭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0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因内瘘狭窄导致血栓闭塞,并首次行超声引导介入碎栓治疗的患者,其中AVF 139例,AVG 76例,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随访情况,并与因内瘘单纯狭窄介入治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39例AVF患者均取得即时开通,76例AVG患者中,74例取得即时开通;内瘘血栓闭塞首次介入碎栓开通与内瘘狭窄首次介入治疗,两者随访12个月通畅情况没有显著差异(再干预例数比较,AVFχ^(2)/P=0.235/0.651,AVGχ^(2)/P=0.013/0.946;再次干预时间比较,AVF t/P=0.612/0.485,AVG t/P=0.759/0.697)。结论超声引导腔内球囊碎栓处置内瘘血栓闭塞,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具有非常高的即时开通率,并且对病变治疗彻底,维护了内瘘的完整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动静脉 内瘘血栓闭塞 超声引导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云波 贾环宇 +1 位作者 于长颖 李淑英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双嘧达莫早期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方法将62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在内瘘血栓形成20h内常规应用喜疗妥霜剂局部涂搽、按摩,同时使用周林频普WS311型治疗仪弱档照射,治疗1周;观察...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双嘧达莫早期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方法将62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在内瘘血栓形成20h内常规应用喜疗妥霜剂局部涂搽、按摩,同时使用周林频普WS311型治疗仪弱档照射,治疗1周;观察组30例患者在内瘘血栓形成24h内取尿激酶10000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ml从瘘口注入,未通者24h后同法注入1次,再通后口服双嘧达莫1周。结果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再通4例(12.5%),观察组再通24例(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内瘘血栓形成24h内采用尿激酶瘘口注射联合双嘧达莫口服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作为非手术早期治疗的首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血栓 血液透析 尿激酶 双嘧达莫 喜疗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按摩加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熊世红 张祖隆 +5 位作者 刘建设 龚娜 李莉 平叶红 王景 方梦晖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4期231-231,共1页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为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由于各种原因均可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起内瘘堵塞,是造成内瘘失效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良好的解决方法。我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手法按摩法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处理动静脉内...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为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由于各种原因均可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起内瘘堵塞,是造成内瘘失效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良好的解决方法。我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手法按摩法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处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血栓 内瘘堵塞 双联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药物治疗 内瘘栓塞 血栓形成 经皮导管溶栓术 按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留置针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学研 王丹 杜冰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6期190-191,共2页
1病历资料 患者,男,56岁,因规律血液透析2年,左上肢疼痛伴动静脉内瘘搏动消失6 h急诊入院。患者2年前明确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3级高血压,行左前臂动静脉(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形成术,2个月后血肌酐达到887μmol/L,开始规律血... 1病历资料 患者,男,56岁,因规律血液透析2年,左上肢疼痛伴动静脉内瘘搏动消失6 h急诊入院。患者2年前明确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3级高血压,行左前臂动静脉(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形成术,2个月后血肌酐达到887μmol/L,开始规律血液透析,每周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血栓 尿激酶溶栓治疗 留置针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左上肢疼痛 内瘘形成术 前臂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肾镜异物钳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行微创取栓术2例
10
作者 杨建国 张春秀 何细飞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12期856-856,共1页
1病例资料 病例1,女,36岁,经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11月,为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入院10天前患者发现内瘘震颤逐渐减弱,但在当地未予处理;入院后行彩超提示:右前臂中上段头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 1病例资料 病例1,女,36岁,经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11月,为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入院10天前患者发现内瘘震颤逐渐减弱,但在当地未予处理;入院后行彩超提示:右前臂中上段头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右前臂中上段头静脉内可见低回声团填充”)。病例2,女,49岁,经AV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0月,发现左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1天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输尿管肾镜 维持性血液透析 取栓术 异物钳 桡动脉-头静脉 微创 病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母管技术清除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应用
11
作者 孙缙红 王剑 +3 位作者 张杰 林飞鹏 吴建华 杨光亮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4期527-528,共2页
目的探讨子母管技术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初步结果.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在本院应用子母管技术清除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信息等.结果23例患者入组随访,平均年龄63岁,19例患者... 目的探讨子母管技术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初步结果.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在本院应用子母管技术清除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信息等.结果23例患者入组随访,平均年龄63岁,19例患者一期完成血栓清除,并行球囊扩张术,术后顺利使用内瘘作为透析通路.1例患者出现无症状的远端动脉栓塞,1例患者出现操作后血肿.术后1月、3月、6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6%、86.9%、73.9%.结论内瘘急性闭塞使用子母管技术行血栓清除及球囊扩张术短期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母管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血栓抽吸 经皮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溶栓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媛媛 姚国明 +2 位作者 范汝艳 徐慧君 周建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626-627,共2页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arterio-venous graft,AVG)作为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重要选择,急性血栓形成是导致其失功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可达9%~19.8%[1]。AVG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溶栓...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arterio-venous graft,AVG)作为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重要选择,急性血栓形成是导致其失功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可达9%~19.8%[1]。AVG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溶栓,前两者存在操作较复杂、创伤较大、费用昂贵等缺点[2]。既往研究表明,尿激酶局部注射溶栓治疗AVG血栓形成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3],但多数报道均采用单针穿刺注射溶栓。近年来,我科采用多点穿刺微量泵注射尿激酶治疗 AVG血栓形成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药物溶栓 人工血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 护理 急性血栓形成 治疗方法 常见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组织因子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栓形成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柳阳 黄雯 +1 位作者 许焱 翟艳苓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12期652-653,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患者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组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这两种因子与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对5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患者定量测定血浆单核细胞...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患者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组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这两种因子与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对5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患者定量测定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组织因子(TF)的水平,并进一步比较内瘘血栓形成(失功组)与内瘘畅通的患者(畅通组)血浆中MCP-1、TF水平的差异。结果与畅通组相比,失功组患者血浆MCP-1和TF的含量较畅通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血浆MCP-1和TF的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这种升高与内瘘血栓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组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宇涵 马岩 +1 位作者 彭宇 沙丽艳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明确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arteriovenous fistulas thrombus,AVFT)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血液透析患者AVFT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目的明确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arteriovenous fistulas thrombus,AVFT)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血液透析患者AVFT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0年7月关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脉血栓危险因素的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49项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95%CI,P)分别为:C-反应蛋白1.16(1.08~1.26,P=0.001)、年龄1.02(1.01~1.03,P=0.001)、收缩压1.12(1.07~1.19,P<0.001)、糖尿病1.67(1.33~2.11,P<0.001)、女性2.50(1.83~3.42,P<0.001)、低血压5.57(2.88~10.75,P<0.001)。结论C-反应蛋白、高龄、收缩压、糖尿病、女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应针对血液透析人群中存在的AVFT的可控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芬辉 陈凤 李锦墁 《北方药学》 2019年第8期107-108,共2页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60例,研究时段为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随机数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为试验组(30例,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60例,研究时段为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随机数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为试验组(30例,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拜阿司匹林联合可有效改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病情,且操作方便,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低分子肝素 拜阿司匹林 动静脉内瘘血栓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针扣眼穿刺法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及血管瘤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冰虹 鲁晓梅 陶娟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13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及血管瘤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研究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血栓形成率、血管瘤的...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及血管瘤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研究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血栓形成率、血管瘤的形成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穿刺后,研究组血管瘤形成率、血栓形成率、疼痛度均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有助于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与血管瘤的形成,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针扣眼穿刺法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 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成 孙吉峰 张志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9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方法37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均采用经皮对内瘘局部注射尿激酶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5个月的随访,分别对各月患...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方法37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均采用经皮对内瘘局部注射尿激酶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5个月的随访,分别对各月患者内瘘畅通比率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溶栓成功率达91.89%(34/37),仅3例患者失败,其主要是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和炎症反应所致。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尿蛋白、血浆纤维蛋白明显下降,丙氨酸转移酶、血肌酐、血压等均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过程中,利用尿激酶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体内各指标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 尿激酶 溶栓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妙娴 吴国良 卢雪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8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 25例血液透析形成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内瘘局部注射尿激酶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溶栓成功23例,失败2例...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 25例血液透析形成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内瘘局部注射尿激酶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溶栓成功23例,失败2例,溶栓成功率为92%。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在对患者进行5个月的随访中,第1个月患者内瘘通畅21例,通畅率为84%;第2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9例,通畅率为76%;第3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8例,通畅率为72%;第4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7例,通畅率为68%;第5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6例,通畅率为6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尿蛋白、血浆纤维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血压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能够明显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岁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提高尿激酶局部溶栓成功率。方法将14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6 h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溶栓,同时给予非热康谱... 目的探讨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提高尿激酶局部溶栓成功率。方法将14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6 h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溶栓,同时给予非热康谱远红外线照射,实施专项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局部尿激酶溶栓,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尿激酶局部溶栓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成功率为57.14%。结论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疗效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减少尿毒症患者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
20
作者 方梅荣 潘红霞 +4 位作者 董建华 李鎛江 董艳 张帆 肖友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9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减少尿毒症患者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收治尿毒症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有内瘘血栓形成1例,对照组内瘘血栓形成9例(P<0.05);观察组中内瘘闭塞...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减少尿毒症患者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收治尿毒症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有内瘘血栓形成1例,对照组内瘘血栓形成9例(P<0.05);观察组中内瘘闭塞丧失功能1例,对照组7例(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内瘘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阿司匹林 内瘘血栓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