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性发展路径探索——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驻班佑村实际工作为例
1
作者 姜钰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3期101-104,共4页
职业教育在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性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定点帮扶班佑村的实践为例,立足内生性发展理论,分析资源、参与、认同3个... 职业教育在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性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定点帮扶班佑村的实践为例,立足内生性发展理论,分析资源、参与、认同3个核心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结合班佑村实际情况,利用职业教育优势整合内外部资源,强化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推动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教育通过集聚村民的组织资本、文化资本、技能资本,有助于提升基层乡村凝聚力、村民家乡向心力、村民发展战斗力。本研究可为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内生性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索提供多维度的理论支撑和创新性的视角与思路,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技能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性发展 资源整合 村民参与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性发展理论视域下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进路——基于两镇果苗产业发展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缑文学 陈海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235-240,共6页
十九大以来,尤其是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以来,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在发展中面临内生动力不足、内生主体发展能力有限、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等现实挑战... 十九大以来,尤其是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以来,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在发展中面临内生动力不足、内生主体发展能力有限、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等现实挑战。因此,基于内生性发展的理论视角,以农村精英为动力中心点,辐射带动普通农民,并适当借助政府等外生力量,在数量上形成“乡村产业内生主体的水花效应”;在质量上,以乡村精英带动内生主体的参与能力;然后再凝聚农村共同体意识以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最后,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新发展理念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由此,不断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助推乡村产业由“供血式”发展向“造血式”发展转变,以期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 内生性发展 内生主体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部促动走向内在觉醒:教育援助视域下教师内生性发展路径探寻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学锐 张文峰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0,共3页
在教育援助视域下,激活受援学校教师的内生性发展动力,是教育援助行动的核心命题。基于教育援助实践,探索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融入教师发展实践,并以新时代教师成长研修站为载体,打造受援教师内生性发展的组织性底盘。在此基础上,通过团... 在教育援助视域下,激活受援学校教师的内生性发展动力,是教育援助行动的核心命题。基于教育援助实践,探索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融入教师发展实践,并以新时代教师成长研修站为载体,打造受援教师内生性发展的组织性底盘。在此基础上,通过团队人员组建、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优化,推动共建共治理念落地;通过建立成果辐射机制,实现研修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援助 内生性发展 教师发展共同体 成长研修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农户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生性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蔚然 刘萍 郭洁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共3页
大国小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必须着眼于小农户的需求,明确其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这既是时代命题,更是现实任务。对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紧密衔接。立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部... 大国小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必须着眼于小农户的需求,明确其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这既是时代命题,更是现实任务。对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紧密衔接。立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部署,面对现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改革,结合小农户对服务产业、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模式等方面的需求,通过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完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等方面,促进小农户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高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农业社会化服务 现实逻辑 内生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性发展视域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研究--以Z省J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宣 桂敏 陆海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4-89,共6页
高职院校作为开展职业教育主要机构,在培育高素质农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农业生产社会认可度低,农村青壮年离农去农现象明显;培训手段单一,培训时间不完全符合农业生产要求;培训内容老旧,师资水平偏低,缺乏有效的... 高职院校作为开展职业教育主要机构,在培育高素质农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农业生产社会认可度低,农村青壮年离农去农现象明显;培训手段单一,培训时间不完全符合农业生产要求;培训内容老旧,师资水平偏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以东部一所高职院校的实践举措为案例,基于内生性发展理论,着力提升农民学习的内生动力,提出加大投入拓宽农民学历教育渠道、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依托职教优势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内容与模式、搭建适应农业产业需求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瞄准培育后续抓培育后跟踪服务等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性发展 高素质农民培育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三农”问题的两种互补模型:外生性发展与内生性发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许经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前我国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都是来自城乡二元结构转变的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针对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改变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农村经济落后状况,西方经济学家创建了外生... 目前我国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都是来自城乡二元结构转变的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针对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改变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农村经济落后状况,西方经济学家创建了外生性发展与内生性发展两种模型。这两种模型表面上是相互对立的,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这已被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所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二元经济结构 生性发展 内生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学校内生性发展的内涵解读与策略建构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勇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0-34,共5页
内生性发展理论伴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产生,其涉及的学科领域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后迁移至农村教育研究领域。乡村学校内生性发展包括主动发展愿望、乡土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追求三个方面。当前,乡村学校存在自主发展动力不足... 内生性发展理论伴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产生,其涉及的学科领域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后迁移至农村教育研究领域。乡村学校内生性发展包括主动发展愿望、乡土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追求三个方面。当前,乡村学校存在自主发展动力不足、乡土特色不鲜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等问题。乡村学校要实现内生性发展,可采取以下策略:重视软环境建设,激发乡村学校的内生发展动力;凸显乡土特色,打造乡村新文化中心;合理利用外源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 内生性发展 自主发展 软环境 乡土特色 乡村新文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治理现代化语境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内生性发展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蹇世琼 蔡其勇 +1 位作者 赵庆来 谢霁月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3期51-58,共8页
教育治理现代化语境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亟须由补偿模式转向内生性发展,以解决乡村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未与乡村社会场域和谐共生的两大现实难题。为突破补偿模式下“只见政策不见人”的瓶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内生性发展需... 教育治理现代化语境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亟须由补偿模式转向内生性发展,以解决乡村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未与乡村社会场域和谐共生的两大现实难题。为突破补偿模式下“只见政策不见人”的瓶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内生性发展需基于乡村教师如何身心俱在乡村社会场域中发展的追问,建构制度、个人、身份统整三维立体目标。完善乡村教师地方师范院校培养的制度体系;激发乡村教师成为乡村社会振兴的中心式参与者;转向满足乡村教师实际“需要”和“需求”的治理逻辑等,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内生性发展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乡村社会融入 内生性发展 教育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输血”到“造血”:新时代中西部高校内生性发展的路径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亮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46,共10页
内生性发展路径对于激发中西部高校办学活力、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而言,中西部高校的内生性发展路径主要是回应其发展是什么、为什么、靠什么、怎么做四个基本问题,由教育资源建设、师生深度参与、高校... 内生性发展路径对于激发中西部高校办学活力、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而言,中西部高校的内生性发展路径主要是回应其发展是什么、为什么、靠什么、怎么做四个基本问题,由教育资源建设、师生深度参与、高校发展认同三大核心要素构成,并形成相互关联的内生性运行机制。目前,中西部高校的发展面临办学条件支撑度不够、优质主体培育不足、办学理念相对陈旧等困境,需要从物质建设、人才培育、理念转变和机制创新等层面多维探索,实现从"输血"式的外源式发展向"造血"式的内生性发展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高等教育 中西部高校 高校发展 内生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变“造血”: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新内生性发展路径研究
10
作者 卓越 刘春秀 《学习论坛》 2025年第5期67-76,共10页
新内生性发展对于推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渐进式提升、推进乡村善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模式逐渐由外源式“输血”转向内生式“造血”模式。然而,政策依赖形成路径锁定、人力资本再生机制受阻、城乡... 新内生性发展对于推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渐进式提升、推进乡村善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模式逐渐由外源式“输血”转向内生式“造血”模式。然而,政策依赖形成路径锁定、人力资本再生机制受阻、城乡流动存在制度壁垒和城乡间存在“数字鸿沟”等“输血”悖论制约着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为克服这些悖论,可以从教育、产业、制度、技术等方面多维探索,构建分层分类培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优化投资激励保障机制和突破人力资本发展瓶颈,实现农村人力资本的循环“造血”,持续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悖论 “造血”模式 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内生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性治理驱动乡村治理有效的实践逻辑与韧性机制——基于S村“镇村社联动”治理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付钊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内生性治理以乡村资源激活和村民参与为前提,以超地方力量和资源为补充,旨在实现内外主体联动促进内外资源转换成乡村内生治理动能,弥合“他治”和“自治”两种并行治理逻辑的裂缝,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通过S村“镇村社联动”创新实践发现... 内生性治理以乡村资源激活和村民参与为前提,以超地方力量和资源为补充,旨在实现内外主体联动促进内外资源转换成乡村内生治理动能,弥合“他治”和“自治”两种并行治理逻辑的裂缝,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通过S村“镇村社联动”创新实践发现:内外主体通过识别、聚合与转换过程整合乡村内外资源,为乡村治理创造条件;通过乡村主体确权、用权和增权过程促进村民参与;通过多元主体耦合、动员与联动过程建构跨界合作网络;通过强化地方依赖、归属与认同再生产乡村集体价值。经由“资源整合、参与赋权、跨界合作和地方认同”的协同闭环实践激活了乡村内生治理动能,推动乡村治理有效。乡村内外主体通过打造上下联动、内外共生的协同-互补整合机制、外催-内推赋能机制、动态-弹性互动机制以及上下-内外联动机制实现内生性治理,重塑了乡村治理结构,提升了乡村社会应对不确定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有效 内生性发展模式 内生性治理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及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内生性供给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7
12
作者 冷忠燕 靳永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1-70,共10页
在农村公共服务机制从单一主体供给走向多元主体供给的过程中,农村公共服务内生性供给能力不足,致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益低下。"内生性供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的个案研究可以为我们构建... 在农村公共服务机制从单一主体供给走向多元主体供给的过程中,农村公共服务内生性供给能力不足,致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益低下。"内生性供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的个案研究可以为我们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内生性供给"机制的分析框架提供经验数据。"内生性供给"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构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习创新的能力、应对外界风险的能力、组织动员的能力等内生性能力的建设上。要培养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内生性能力,应通过开发乡土人力资源、建构地方认同、扩大乡村自主参与等途径挖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内生潜力,为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注入新的思维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内生性发展 内生性供给 内生性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 被引量:203
13
作者 孙九霞 黄凯洁 王学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9,共11页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廊村、天龙村、落水村和明月村等多案例研究,具体分析旅游推动乡村在不同维度上的振兴实践,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为乡土空间重聚发展主体,将各类经济生产要素注入乡村,实现乡村在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空间多功能化,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保存与修复和精神文化的调适与再造,治理层面的内生自组织治理优化和网络治理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多重危机;同时,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各层面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乡村居民的自主性,构建地方和外部力量的互动场域,共同推动乡村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贫困消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地方实践 城乡关系 内生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个体资本、数字技术使用与生计韧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心仪 杨建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当国家外援式帮扶政策优化调整时,如何使脱贫户实现内生性可持续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从生计韧性角度切入,采用陕西省518份农民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当国家外援式帮扶政策优化调整时,如何使脱贫户实现内生性可持续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从生计韧性角度切入,采用陕西省518份农民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农民个体资本、数字技术使用及生计韧性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农民个体资本是提升其生计韧性的基础;同时,数字技术使用从缓冲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三个维度提升了生计韧性,且在农民个体资本对生计韧性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为此,增强农民生计韧性应遵循在个体层面提升农民个体资本、在社会支持层面加强数字技术嵌入与赋能的思路,推动实现农民内生性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个体资本 生计韧性 数字技术使用 可持续发展 内生性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校长成“名”的底层逻辑及价值旨归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莉莉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名校长是校长中的卓越群体,对其成名的基础、标识及意义进行深入探索,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校长追逐教育理想,创新教育实践。通过对诸多名校长的教育故事、教育实践和思想体系的梳理发现,卓越人格特质是名校长不可... 名校长是校长中的卓越群体,对其成名的基础、标识及意义进行深入探索,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校长追逐教育理想,创新教育实践。通过对诸多名校长的教育故事、教育实践和思想体系的梳理发现,卓越人格特质是名校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品格,包括拥有乐观而坚韧的品格、奉献与担当的精神、坚定而执着的信仰;变革领导力是名校长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能力,集中体现为战略决策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和文化引领能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是名校长的社会使命,为此名校长要从引领一所学校变革走向推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从关注教育未来走向影响教育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校长 教育家型校长 变革领导力 战略决策能力 资源管理能力 文化引领能力 内生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移类型与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方式转变 被引量:39
16
作者 郭元晞 常晓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7,共5页
对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产业的承接,是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往研究多强调产业承接方对产业形式和产能的引进,属于典型的"产能增长"模式。广大中西部地区固然有产业培育和提高产能的客观要求,但更关键... 对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产业的承接,是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往研究多强调产业承接方对产业形式和产能的引进,属于典型的"产能增长"模式。广大中西部地区固然有产业培育和提高产能的客观要求,但更关键的是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未来中西部地区对产业转移和承接机制的建立,应采用新的"内生性发展"模式。通过甄别产业转移的不同类型,做到产业承接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承接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良性互动,实现相应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承接 转移类型 落地产业 内生性发展模式 自主创新 中西部 东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经济模式创新探讨--以江西省丰城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新芝 李新 +1 位作者 雷剑鸿 邹萍莉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142-143,共2页
随着全国各地县域经济改革试点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问题也日益成为探讨热点。本文深刻分析了国内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了国内四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下相近规模典型县市的发展历程,对江西丰城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全国各地县域经济改革试点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问题也日益成为探讨热点。本文深刻分析了国内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了国内四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下相近规模典型县市的发展历程,对江西丰城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丰城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模式 内生性发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集体与个体的互惠共生关系探讨——基于四川省宝村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卢祥波 邓燕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42,共13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四川省宝村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与经营为个案,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形态。研究发现,集体与个体之间并非总是构成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互惠共生的。集体与...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四川省宝村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与经营为个案,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形态。研究发现,集体与个体之间并非总是构成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互惠共生的。集体与个体的共生关系形态生成的关键在于构建一种分工协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集体起着基础性作用,承担社区发展的社会责任,负责村庄旅游空间的营造,而个体发挥主体性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运营,双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村庄的发展。本文认为,价值共享、利益联结、分层运营以及组织协调等机制,共同形塑了集体与个体之间互惠共生关系形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内生性发展 互惠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月 周密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6,共8页
海峡两岸的产业发展符合内生性产业发展规律。本文通过产业发展阶段、影响企业利润函数的关键因素和基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的产业分类这三个维度相匹配,提出了拓展的内生性产业发展模型。在拓展的内生性产业发展模型基础上,从整体框架... 海峡两岸的产业发展符合内生性产业发展规律。本文通过产业发展阶段、影响企业利润函数的关键因素和基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的产业分类这三个维度相匹配,提出了拓展的内生性产业发展模型。在拓展的内生性产业发展模型基础上,从整体框架与具体平台两个层面解读两岸产业合作制度性框架,提出分阶段、分产业类型、分因素的两岸产业协调性政策及其调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内生性产业发展模型 两岸产业合作 产业政策政策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认知角度的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
作者 边学勇 《南方农机》 2022年第10期183-186,190,共5页
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实际受益者和直接评价者,是乡村发展的主体。然而在目前的乡村文化建设中,农民主体性地位常常被政府和社会所忽略,建设的重心不再基于农民的认知和真实需要,而在于外部力量的想法,乡村文化的内生性发展模... 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实际受益者和直接评价者,是乡村发展的主体。然而在目前的乡村文化建设中,农民主体性地位常常被政府和社会所忽略,建设的重心不再基于农民的认知和真实需要,而在于外部力量的想法,乡村文化的内生性发展模式出现断裂,由此引发的很多现实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政府和社会在文化建设方面必须贯彻落实乡村文化的内生性发展原则,尊重文化知识产出规律,立足于农民的真实文化需要,走以外助内、赋权于民的参与式建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认知 乡村文化建设 内生性发展 农民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