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金融风险再认知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晓光 王云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0-1203,共14页
本文将系统性金融风险划分为内生型、外生型和混合型3类,重点讨论内生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刻画。认为内生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可归因为一些具有快速膨胀性、超额收益性、无实质进步性和汇聚性等特征的“关键性风险要素”积聚膨胀... 本文将系统性金融风险划分为内生型、外生型和混合型3类,重点讨论内生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刻画。认为内生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可归因为一些具有快速膨胀性、超额收益性、无实质进步性和汇聚性等特征的“关键性风险要素”积聚膨胀所导致,进而给出了其演化模型和度量形式。最后,在本文的理论框架下解读了房地产泡沫是我国经济的一类关键性风险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关键性风险要素 内生型系统性金融风险 外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内生风险视角 被引量:59
2
作者 方意 王羚睿 +1 位作者 王炜 王晏如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37,共9页
笔者从内生风险框架出发,结合传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加速器机制和反馈机制,对金融科技业务和技术两个层面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梳理分析。笔者重点关注三个案例:(1)互联网借贷(P2P)业务。与传统融资平台相比,P2P平台通过资金渠道和预期渠道... 笔者从内生风险框架出发,结合传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加速器机制和反馈机制,对金融科技业务和技术两个层面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梳理分析。笔者重点关注三个案例:(1)互联网借贷(P2P)业务。与传统融资平台相比,P2P平台通过资金渠道和预期渠道等加剧了负向冲击下的加速器机制,使得内生风险迅速在业务部门内部放大,并可能对传统金融领域造成风险溢出。(2)人工智能(AI)技术。金融部门广泛使用AI会导致投资决策过程的“合成谬误”,造成不同投资者投资行为同质化,在反馈机制的作用下最终加剧了内生风险。而AI技术本身只能对外生风险进行微观审慎监管,无法对共振引发的内生风险进行有效识别。(3)数字货币。当前去中心化的私人数字货币容易通过正反馈机制形成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敞口较大;若以此为基础演化为法定数字货币,不仅无法消除现有的货币杠杆顺周期性问题,反而会加大央行实行最后贷款人功能进行流动性救助的难度,因此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中心化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系统性金融风险 内生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