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字号足球赛事可持续发展机制:再论新内生发展理论视域下的乡村体育振兴
1
作者 田建强 丁显明 +2 位作者 吴赛 王子聪 王家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文章以贵州榕江“村超”为例,深度剖析了其“以民为本”“以土入味”“以媒出圈”和“以点带面”的内在发展逻辑。并借助程序化扎根理论编码技术发掘出“乡土资源厚积”“村民深度参与”“媒介话语构建”“产业融合互动”和“跨界协同... 文章以贵州榕江“村超”为例,深度剖析了其“以民为本”“以土入味”“以媒出圈”和“以点带面”的内在发展逻辑。并借助程序化扎根理论编码技术发掘出“乡土资源厚积”“村民深度参与”“媒介话语构建”“产业融合互动”和“跨界协同共生”5个主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此构建了“村”字号足球赛事可持续发展机制模型。研究发现:乡土资源厚积为“村”字号足球赛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村民深度参与这一关键行动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媒介话语构建则起中介作用,产业融合互动发挥着互动功能,跨界协同共生发挥着赋能作用。5个主范畴相互作用、上下联动、内外协同,共同作用于“可持续发展机制”这一核心范畴。研究建议:坚守赛事“纯粹性”与“乡土气”;推动资源“特色化”与“集聚化”;打造“村”字号主题“产业化”与“超链接”;建立“村”字号赛事“超品牌”与“超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体育振兴 可持续发展机制 内生发展理论 扎根理论 “村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内生发展理论视角下日本智慧农业机制研究与启示
2
作者 张帅伟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4期38-40,共3页
本研究基于新内生发展理论,从农民主体、农业产业、农村社会三个维度对日本智慧农业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指出,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应聚焦于农业产业的升级,更应超越产业界限,将整个农村社会纳入考量范畴。顺应新内生发展规律,保障... 本研究基于新内生发展理论,从农民主体、农业产业、农村社会三个维度对日本智慧农业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指出,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应聚焦于农业产业的升级,更应超越产业界限,将整个农村社会纳入考量范畴。顺应新内生发展规律,保障和强化本地居民的主体参与,充分利用地区内部资源,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构建既相对独立又充满特色,且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日本智慧农业的推进和发展,是国家整体规划、社会主动参与、当地积极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民的地位得到保障,农业产业获得新技术的赋能,农村社会生态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在和外部力量互动的过程中,农村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机制得到激活,自治能力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智慧农业 内生发展理论 内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内生发展理论视域下体育特色村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路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静 孙晋海 张鹏飞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6,F0003,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案例分析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在阐释体育特色村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逻辑起点基础上,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指导,探讨新内生发展理论视域下体育特色村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与实施...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案例分析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在阐释体育特色村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逻辑起点基础上,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指导,探讨新内生发展理论视域下体育特色村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与实施路径。首先,基于体育特色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与外生动力脱嵌的客观情境,构建了包含内生动力(体育资源内生、体育价值认同和村庄体育主体动员)和外生动力(政府扶持和资本下乡)的内外联动的分析框架;其次,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青山头村为例,验证了分析框架的行动逻辑;最后,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强化内生-促进外生-注重内外联动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挖掘村庄体育资源、强化主体价值认同、动员村庄体育主体、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下乡、打造村庄内外联动治理共同体、促进城乡内外融合协同式发展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发展理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体育特色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内生发展理论视阈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动力整合——以东北地区J村木耳产业为例 被引量:28
4
作者 马海龙 杨玟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64-77,154,155,共16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经济增长、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位于东北边境地区的J村,在政府的扶持和引领下,结合本地资源和社会基础,把木耳种植发展成当地重点产业。新内生发展理论作为超越外源与内生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经济增长、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位于东北边境地区的J村,在政府的扶持和引领下,结合本地资源和社会基础,把木耳种植发展成当地重点产业。新内生发展理论作为超越外源与内生二元发展观的混合型发展模式,强调乡村发展的内外动力具有交互性。运用新内生发展理论,分析和讨论J村木耳产业的发展过程,认为单一的外源或内生因素不足以支撑特色产业的发展,整合内外两种动力是加强乡村特色产业自主性和经济收益性的发展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 内生发展理论 边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村治理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基于内生发展理论 被引量:12
5
作者 于莎 赵义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5-11,共7页
"空心化"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空心村治理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对推动空心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生发展理论区别于传统依靠外力推动空心村发展的方式,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农民群体学习参与意愿不强、培... "空心化"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空心村治理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对推动空心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生发展理论区别于传统依靠外力推动空心村发展的方式,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农民群体学习参与意愿不强、培育内容脱离实际、培育方法以灌输为主、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内生动力;更新培育内容,体现本土特色;结合学员特征,转变培育方式;挖掘乡土能人,培育本土师资的内生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治理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内生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新内生发展理论视角——以贵州省Y县为案例 被引量:87
6
作者 张行发 徐虹 张妍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39,共9页
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乡村内生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选择。基于新内生发展理论,探讨了贵州省Y县在社会力量帮扶下实现脱贫攻坚并向乡村振兴转化的新内生式发展动态过程,揭示了县域新内生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创新。研究发现:&q... 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乡村内生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选择。基于新内生发展理论,探讨了贵州省Y县在社会力量帮扶下实现脱贫攻坚并向乡村振兴转化的新内生式发展动态过程,揭示了县域新内生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创新。研究发现:"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社会扶贫过程是充分利用内外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注重扶志扶智、突出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外部帮扶力量正催生内生发展动力,内外协作激发了内部产业发展活力,县域发展不再单纯依赖外部力量注入,通过审视自身的优势资源和发展定位,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和计划,组织动员居民参与到地方优势产业发展中去,因地制宜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内生发展活力被有效激发,农民主体性地位凸显,拓宽了居民可持续生计途径,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地方逐渐形成自我发展和调控能力,为当下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地方创新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内生发展理论 Y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内生发展理论下家庭农场内生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19
7
作者 夏雯雯 马红坤 乔翠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24-132,共9页
新内生发展理论对于助推乡村组织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在现阶段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下,家庭农场处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相对于小农户和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具有明显的内生与外生发展相互交... 新内生发展理论对于助推乡村组织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在现阶段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下,家庭农场处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相对于小农户和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具有明显的内生与外生发展相互交织的发展特性。围绕“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巩固内生发展成果”的理论机理,构建了“资源—参与—响应—反馈—认同”的内生动力模型。在总结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和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主体内生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家庭农场的内生发展要立足本地文化特色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利用组织化和数字技术手段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及增强利益相关主体的认同感巩固内生发展成果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发展理论 家庭农场内生发展机理 国外典型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内生发展理论下民族村寨发展的路径研究——以荔波县瑶山瑶族乡高桥村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兴叶 《村委主任》 2022年第10期59-62,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民族村寨发展的研究迫在眉睫,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群众文化自信。文章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解释框架,以荔波县瑶山瑶族乡高桥村为调研点,分析了高桥村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人、钱、业”三者为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民族村寨发展的研究迫在眉睫,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群众文化自信。文章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解释框架,以荔波县瑶山瑶族乡高桥村为调研点,分析了高桥村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人、钱、业”三者为村寨发展核心,提出政府作为内、外资源的联结者,需要对内激发内驱动力、对外进行政策优惠以支持村寨发展,以期探索一条适合高桥村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发展理论 民族村寨 高桥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何以助推农村妇女新内生式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祁颖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8,共12页
农村妇女的内生能力发展状况关系到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走向和结果。基于“能力-嵌入”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社会工作助推农村妇女新内生式发展的运作机制及其条件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动态机制来看,社会工作将情感嵌入日常生活以... 农村妇女的内生能力发展状况关系到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走向和结果。基于“能力-嵌入”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社会工作助推农村妇女新内生式发展的运作机制及其条件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动态机制来看,社会工作将情感嵌入日常生活以塑造农村妇女发展源动力,将资源嵌入妇女经济组织以实现资源高效转化,将关系嵌入合作网络以提供农村妇女可持续性发展动能,将价值嵌入公共情境以推动农村妇女主体性生产,最终以“扩散式”嵌入的过程理路构建农村妇女“复合型”内生发展能力体系;从静态要素来看,农村妇女新内生式发展可持续运行需要文化敏感性、专业性、日常性要素作为内在支撑,其中,文化敏感性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获取服务开展的“情境合法性”,专业性使社会工作在理念创新的前提下提升外部资源的利用与转化率,社会性确保了社会工作能够在实践中避免个体化倾向,日常性帮助社会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构建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政治的生活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发展实践 内生发展理论 嵌入理论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内生发展视角下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10
作者 黄莹 《现代农机》 2024年第5期25-27,共3页
当前农民创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选择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的农民创业行为仍然占大多数。家庭农场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种,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如何实现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 当前农民创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选择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的农民创业行为仍然占大多数。家庭农场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种,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如何实现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新内生发展理论,构建理论解释框架,探究了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发现,家庭农场主个人价值观和态度、对现有条件的认识和运用条件的能力构成家庭农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政府政策支持、各种项目资源和村企协同带动构成外源动力,实现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内生动力和外源动力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内生发展理论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初探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李祥 刘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26,共9页
内生型路径对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转型升级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们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涵义认识偏差,使得民族教育政策设计多游离于民族教育现实需求之外。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内涵包括发展目的、实践主体... 内生型路径对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转型升级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们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涵义认识偏差,使得民族教育政策设计多游离于民族教育现实需求之外。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内涵包括发展目的、实践主体和基础、核心措施等三个方面,实际上是回应内生型路径为什么、靠什么、怎么做三个基本问题。当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推进,受到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功能不足、思想观念滞后、制度供给缺失等问题制约。我们应立足于民族地区文化需要、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制度载体等复杂性场域,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展开多维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内生发展理论 内生型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实证测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玉臣 王颖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0-155,共6页
文章从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功能理论的角度阐释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内在逻辑,并进行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内生于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体现金融功能的演进,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逻辑结果。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 文章从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功能理论的角度阐释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内在逻辑,并进行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内生于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体现金融功能的演进,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逻辑结果。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这种不平衡主要来源于代表金融服务覆盖面的覆盖广度和代表金融服务使用情况的使用深度,而数字化程度在三个地区的差异不明显。实证结果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内在逻辑是由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保障数字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金融内生成长主体完全按照内部规则自由竞争,缺失外部规则的目标引导会带来内生成长的局限,数字普惠金融仍离不开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好协同,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助推数字普惠金融实现系统化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内生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功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型农村养老服务实践路径研究——基于山西A县多家养老院的调研 被引量:6
13
作者 凯萨尔·喀斯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内生型农村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低成本照料服务,成为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实践。基于对山西省A县多家农村养老院的调研,全面了解内生型养老服务实践过程,探寻其可持续的实现机制。农村家庭发展目标扩大、乡村社会精英的多重目标追... 内生型农村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低成本照料服务,成为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实践。基于对山西省A县多家农村养老院的调研,全面了解内生型养老服务实践过程,探寻其可持续的实现机制。农村家庭发展目标扩大、乡村社会精英的多重目标追求、乡村社会内生资源的有效使用,使内生型养老服务得以产生。内生型养老机构依托多元化成本分摊机制、适配性服务供给机制和共识性风险控制机制,为农村普通老年人提供低成本、就地化、情感化养老服务,为农民家庭发展提供调适,实现农村养老的公共性形塑。地方政府需要在城乡差异视角下认识内生型养老服务,给予其更多的政策支持,重建乡村文明,确保内生型养老服务的持续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 内生发展理论 内生型养老服务 社会资源 熟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家书屋内生式发展研究
14
作者 刘春燕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第1期57-59,共3页
农家书屋作为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国家和个人振兴文化素养的实践载体。是全面开展文化振兴的前沿阵地之一。在中国,乡村发展问题,尤其是乡村文化发展问题,已经是学者们研究方向之一。文章主要从内生式发展理论出发。从农村、政... 农家书屋作为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国家和个人振兴文化素养的实践载体。是全面开展文化振兴的前沿阵地之一。在中国,乡村发展问题,尤其是乡村文化发展问题,已经是学者们研究方向之一。文章主要从内生式发展理论出发。从农村、政府、社会组织为主的视角,深入研究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而寻求一种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家书屋 内生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框架与行动理路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克松 薛悦歌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13,共9页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逻辑,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的发展逻辑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新内生式发展是职业教...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逻辑,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的发展逻辑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新内生式发展是职业教育强国的核心动力,具体表现为理念认同的“自信力”、主体协同的“内生力”和资源配置的“外驱力”。据此,需要构建“价值—行动—治理”三维一体的共生模式,灌注职业教育强国“自信之源”;创设“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联结的共生单元,形成职业教育强国“内生合力”;联结“制度—市场—文化—技术”多层次的共生环境,凝合职业教育强国“外驱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强国 内生发展理论 职业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海协作”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创新与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董雪兵 孟顺杰 辛越优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122,共12页
“山海协作”是习近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源泉之一,旨在推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加强协同合作与共同发展,是促进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浙江探索。在实践中,“山海协作”突破了西方“资本逻辑”的援助模式,构建了具... “山海协作”是习近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源泉之一,旨在推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加强协同合作与共同发展,是促进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浙江探索。在实践中,“山海协作”突破了西方“资本逻辑”的援助模式,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人本逻辑”帮扶模式。“山海协作”更加强调激发帮扶与被帮扶的“共同体”活力与内生主导发展潜力,形成蕴含外部赋能与内生动力培育的协同机制、“政府、市场与社会”多方参与的互动机制、激发优势与互助协作互利机制的区域双向驱动内生发展理论,丰富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的创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协作” 共同富裕 区域双向驱动内生发展理论 结对帮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