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煤炭地下气化工程水文地质风险分析
1
作者
贾宏伟
王单华
付建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8,共7页
针对煤炭地下气化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中的涌水量风险问题,结合新疆北部某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开展了气化腔水源分析,研究了气化煤层顶底板隔水层安全厚度标准,并探讨了底板含水层/隔水层组合特点和气化安全性。研究表明:研究区水文...
针对煤炭地下气化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中的涌水量风险问题,结合新疆北部某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开展了气化腔水源分析,研究了气化煤层顶底板隔水层安全厚度标准,并探讨了底板含水层/隔水层组合特点和气化安全性。研究表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总体有利于煤炭地下气化,内源水涌水量为0.27 m^(3)/t,对气化腔安全生产的威胁有限,在无地表或地下露头区的淡水补给的情况下,主要考虑气化煤层顶底板含水层中的外源水影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区实际,顶板隔水层的厚度大于36 m相对安全,大于42 m基本安全;底板隔水层厚度大于20 m相对安全,大于30 m基本安全。研究认为,在研究区大部分井点区开展地下气化,煤系含水层不会对气化腔的安全产生威胁。当底板隔水层组合的厚度小于30 m且底板含水层厚度大于30 m的井点区,气化腔的涌水量才有可能超过安全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气化
水
文地质条件
涌
水
量
含
水
层/隔
水
层组合
内源水
外源
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生产特征曲线的煤层气合采干扰判识方法——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为例
被引量:
11
2
作者
郭晨
秦勇
+4 位作者
易同生
陈贞龙
袁航
高俊喆
苟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7-986,共10页
为了高效识别煤层气合采干扰以及时调整开发方案、提高合采效率,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为例,基于 6 口典型煤层气合采井排采数据,引入包括生产指示曲线、单位降深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和单位压差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生产特征曲线,分析...
为了高效识别煤层气合采干扰以及时调整开发方案、提高合采效率,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为例,基于 6 口典型煤层气合采井排采数据,引入包括生产指示曲线、单位降深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和单位压差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生产特征曲线,分析合采干扰在生产特征曲线上的响应特点。研究表明:根据含煤地层抽水试验钻孔单位涌水量数据,可以获得煤层气井原位产水能力临界值为 2 m^(3)/(d·m);生产指示曲线形态与初期直线段斜率对干扰有明显响应,依据生产指示曲线初期直线段斜率临界值 200 m^(3)/MPa,可区分含煤岩系内源水与外源水两种水源类型;单位压差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分为上凹和下凹两种形态,前者产出内源水,平均产气量大于 800 m^(3)/d,后者产出外源水,平均产气量小于 400 m^(3)/d。构建了基于生产特征曲线的煤层气合采干扰判识方法与临界指标,结合产气效率分析形成合采干扰判识图版,可为优化合采工程设计、探索经济高效合采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多煤层合采
层间干扰
生产指示曲线
外源
水
内源水
判识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南郑小南海天坑群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对比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任娟刚
洪增林
+1 位作者
张远海
张静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8-307,共10页
通过对比分析南北典型岩溶地质遗迹大石围天坑群和小南海天坑群,加深了对汉中天坑群的认识。从自然地理背景、地质条件、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天坑群发育演化模式等方面,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进行对比,陕西南郑小南海天坑群分布于湿...
通过对比分析南北典型岩溶地质遗迹大石围天坑群和小南海天坑群,加深了对汉中天坑群的认识。从自然地理背景、地质条件、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天坑群发育演化模式等方面,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进行对比,陕西南郑小南海天坑群分布于湿润热带-亚热带最北端,发育于扬子地台区北缘的岩溶台原区。境内天坑、溶洞、竖井、断崖、峡谷、峰丛、洼地、地下河及化学沉积物等地质遗迹集中发育且组合丰富,形成一个由非可溶岩系、地表分水岭组成隔水边界的相对独立的岩溶系统,呈现内源水窗式天坑演化特点,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景观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南海天坑群
内源水
演化模式
陕西南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炭地下气化工程水文地质风险分析
1
作者
贾宏伟
王单华
付建茁
机构
内蒙古煤炭地质勘查(集团)一零九有限公司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8,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1ZX05044)
内蒙古地勘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大西山煤田煤层气靶区优选及验证”(17-1-NY01)。
文摘
针对煤炭地下气化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中的涌水量风险问题,结合新疆北部某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开展了气化腔水源分析,研究了气化煤层顶底板隔水层安全厚度标准,并探讨了底板含水层/隔水层组合特点和气化安全性。研究表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总体有利于煤炭地下气化,内源水涌水量为0.27 m^(3)/t,对气化腔安全生产的威胁有限,在无地表或地下露头区的淡水补给的情况下,主要考虑气化煤层顶底板含水层中的外源水影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区实际,顶板隔水层的厚度大于36 m相对安全,大于42 m基本安全;底板隔水层厚度大于20 m相对安全,大于30 m基本安全。研究认为,在研究区大部分井点区开展地下气化,煤系含水层不会对气化腔的安全产生威胁。当底板隔水层组合的厚度小于30 m且底板含水层厚度大于30 m的井点区,气化腔的涌水量才有可能超过安全值。
关键词
地下气化
水
文地质条件
涌
水
量
含
水
层/隔
水
层组合
内源水
外源
水
Keywords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water inflow
assemblage of aquifer/aquiclude
internal water
external water
分类号
TD841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产特征曲线的煤层气合采干扰判识方法——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为例
被引量:
11
2
作者
郭晨
秦勇
易同生
陈贞龙
袁航
高俊喆
苟江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煤炭绿色开采地质研究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7-98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219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13080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滇东黔西煤层气开发技术及先导性试验”(2016ZX05044)。
文摘
为了高效识别煤层气合采干扰以及时调整开发方案、提高合采效率,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为例,基于 6 口典型煤层气合采井排采数据,引入包括生产指示曲线、单位降深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和单位压差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生产特征曲线,分析合采干扰在生产特征曲线上的响应特点。研究表明:根据含煤地层抽水试验钻孔单位涌水量数据,可以获得煤层气井原位产水能力临界值为 2 m^(3)/(d·m);生产指示曲线形态与初期直线段斜率对干扰有明显响应,依据生产指示曲线初期直线段斜率临界值 200 m^(3)/MPa,可区分含煤岩系内源水与外源水两种水源类型;单位压差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分为上凹和下凹两种形态,前者产出内源水,平均产气量大于 800 m^(3)/d,后者产出外源水,平均产气量小于 400 m^(3)/d。构建了基于生产特征曲线的煤层气合采干扰判识方法与临界指标,结合产气效率分析形成合采干扰判识图版,可为优化合采工程设计、探索经济高效合采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煤层气
多煤层合采
层间干扰
生产指示曲线
外源
水
内源水
判识图版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multi-seam co-production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production indication curve
external water
internal water
discrimination template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南郑小南海天坑群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对比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任娟刚
洪增林
张远海
张静
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汉中天坑群国际研究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8-307,共10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项目“天坑群地质遗迹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2050205-50502)
陕西理工大学校级重点项目“秦巴岩溶区全新世环境演化与生态地质评价”(SLGPT2019KF04-06)。
文摘
通过对比分析南北典型岩溶地质遗迹大石围天坑群和小南海天坑群,加深了对汉中天坑群的认识。从自然地理背景、地质条件、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天坑群发育演化模式等方面,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进行对比,陕西南郑小南海天坑群分布于湿润热带-亚热带最北端,发育于扬子地台区北缘的岩溶台原区。境内天坑、溶洞、竖井、断崖、峡谷、峰丛、洼地、地下河及化学沉积物等地质遗迹集中发育且组合丰富,形成一个由非可溶岩系、地表分水岭组成隔水边界的相对独立的岩溶系统,呈现内源水窗式天坑演化特点,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景观价值。
关键词
小南海天坑群
内源水
演化模式
陕西南郑
Keywords
Xiaonanhai Tiankeng group
endogenous water
evolutionary model
Nanzheng
Shaanxi
分类号
P642.25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煤炭地下气化工程水文地质风险分析
贾宏伟
王单华
付建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生产特征曲线的煤层气合采干扰判识方法——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为例
郭晨
秦勇
易同生
陈贞龙
袁航
高俊喆
苟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陕西南郑小南海天坑群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对比研究
任娟刚
洪增林
张远海
张静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