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敌敌畏暴露PC-12细胞和HEK293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1
作者 周祎 杨贵利 李升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5,共10页
在有机磷农药敌敌畏(dichlorvos,DDVP)毒性作用研究中,为了确保敌敌畏致基因表达失调结果分析的可靠性,需要评估其对细胞内参考基因表达的影响。该研究以神经细胞株PC-12和肾细胞株HEK293T为模型,使用不同浓度(0、30、60、90μmol·... 在有机磷农药敌敌畏(dichlorvos,DDVP)毒性作用研究中,为了确保敌敌畏致基因表达失调结果分析的可靠性,需要评估其对细胞内参考基因表达的影响。该研究以神经细胞株PC-12和肾细胞株HEK293T为模型,使用不同浓度(0、30、60、90μmol·L^(-1))的敌敌畏暴露处理并进行荧光定量PCR实验,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这4种软件算法分析了内源性肌动蛋白(endogenous actin,ACTB)、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泛素结合酶(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UBC)、核糖体蛋白S18(ribosomal protein S18,RPS18)、核糖体蛋白L32(ribosomal protein L32,RPL32)、肽基脯氨酰异构酶A(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A,PPIA)和TATA结合蛋白(TATA binding protein,TBP)这7种常见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对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并赋值排序后,ACTB和TBP在2种细胞株不同剂量敌敌畏暴露下表达均较稳定,可作为内参基因,而基因UBC在各实验组中表达均不稳定,不宜作为该类实验的内参基因。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敌敌畏基因毒性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内参基因选择,也证实了各种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受环境毒物的影响而不同,本文所用到的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方法可为类似的环境化合物致基因表达失调的规范化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细胞模型 内参基因 TATA结合蛋白 内源性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