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级厌氧时间比对PNPR-SAEPD工艺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
1
作者 李冬 吕璐 +2 位作者 赖会彬 张杰 王凯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45-4255,共11页
本研究将生物除磷结合至PN-SAEPD工艺中,建立了PNPR-SAEPD系统,为了对有限的碳源进行合理分配,实验将两级厌氧时间比由S1阶段3:1(90min:30min)依次调整为S2阶段1:1(60min:60min)、S3阶段1:3(30min:90min),考察了两级厌氧时间比对PNPR-SA... 本研究将生物除磷结合至PN-SAEPD工艺中,建立了PNPR-SAEPD系统,为了对有限的碳源进行合理分配,实验将两级厌氧时间比由S1阶段3:1(90min:30min)依次调整为S2阶段1:1(60min:60min)、S3阶段1:3(30min:90min),考察了两级厌氧时间比对PNPR-SAEPD系统的进水有机物转化、脱氮除磷性能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2阶段两级厌氧时间比为1:1,对进水有机碳源的分配最为合理,SAEPD、PNPR反应器储存内碳源所消耗的COD分别为(89.3±8.4)mg/L和(82.6±7.7)mg/L,PNPR反应器的除磷贡献度为(79.1%±8.5%),为后续SAEPD反应器缺氧阶段营造了磷饥饿条件.SAEPD反应器DPAOs对内碳源储存的贡献比例仅为15%,储存内碳源所消耗的COD量为(10.1±4.0)mg/L,DPAOs相对丰度降至3.01%.将生物除磷结合到PN反应器中提高了短程硝化的稳定性,NOB相对丰度由3.86%逐渐降至0.64%,NAR保持在(82.1%±4.0%).S2阶段PNPR反应器优越的PN性能和SAEPD反应器内DGAOs主导的EPD途径为An AOB提供了充足的电子受体,厌氧氨氧化脱氮贡献度保持在(81.8%±3.6%),总氮去除率保持在(88.3%±1.6%),出水总氮浓度低于10mg/L且未出现硝酸盐积累;TP去除率最高可达93.7%,出水TP浓度基本降低到0.5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厌氧时间比 内源性短程硝化(epd) 厌氧氨氧化(Anammox) 内碳源 硝化聚糖菌(DGA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