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文教学视域下的多元评价:缘起、内涵与应用
1
作者 李倩 董怡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5,共4页
核心素养立意的课程改革引发了对单一标准化评价模式的深刻反思,转而重视对多元评价的探索。所谓“多元评价”是以对学习行为的实践过程、表征类型和环境机制的复杂性认识为基础而衍生出的评价理念。其内在包含“目的多维”“方式多样... 核心素养立意的课程改革引发了对单一标准化评价模式的深刻反思,转而重视对多元评价的探索。所谓“多元评价”是以对学习行为的实践过程、表征类型和环境机制的复杂性认识为基础而衍生出的评价理念。其内在包含“目的多维”“方式多样”“主体多元”等基本要素,以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状况和动态过程、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根本追求。在应用价值层面,多元评价重在激励学生主动投身于语文评价活动,成为自我学习和评价的主体,为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效率和专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评价 语文教学 缘起 内涵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内涵特征、素质模型和实现路径
2
作者 叶萍 《职业技术》 2025年第3期8-13,共6页
伴随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家提出了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探索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主动服务教育强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积极实践,是职业教育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文章清晰界定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 伴随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家提出了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探索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主动服务教育强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积极实践,是职业教育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文章清晰界定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内涵特征,明确其通用素质模型及课程框架,并从课程设置、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工程师 内涵特征 素质模型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织锦中宝相花纹样的艺术内涵与文化价值探析
3
作者 黄超 景艳艳 《艺术家》 2025年第1期26-28,共3页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织锦工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唐代织锦中的一种独特纹样,宝相花纹样凭借精美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和深刻的寓意,深受当时社会上层阶级的喜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艺术...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织锦工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唐代织锦中的一种独特纹样,宝相花纹样凭借精美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和深刻的寓意,深受当时社会上层阶级的喜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对其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研究也相对匮乏。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宝相花纹样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艺术发展 上层阶级 艺术内涵 价值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内涵特征和理论创新——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视角
4
作者 王安平 胡婷 《宜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日新月异和社会持续繁荣的重要产物,是时代浪潮下生产力要素急剧变革、生产力体系复杂演进的必然结果。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深厚内涵,从主体、技术、结构以及产业形态四个维度,展现其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日新月异和社会持续繁荣的重要产物,是时代浪潮下生产力要素急剧变革、生产力体系复杂演进的必然结果。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深厚内涵,从主体、技术、结构以及产业形态四个维度,展现其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体现了生产力发展动力的深化拓展、生产力发展原则的与时俱进、生产力发展过程的革新进步以及生产力发展目的的丰富完善,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内涵特征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学-教-评”一体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内涵阐释与操作路向
5
作者 吕世虎 文尚平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完整的教学活动一般包括“学”“教”“评”三个方面,指向“学-教-评”一体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整合了课程、学习、教学与评价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将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学活动的设计、任务评估的反馈进行... 完整的教学活动一般包括“学”“教”“评”三个方面,指向“学-教-评”一体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整合了课程、学习、教学与评价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将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学活动的设计、任务评估的反馈进行一体化思考和设计,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学定评、教评促学。“学-教-评”一体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依据“四个分析”确立学习目标、基于“三个环节”设计教学活动,围绕“一个框架”实施任务评估,是一种专业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对培育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教-评”一体化 教学设计 内涵阐释 操作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画白描艺术的形式与内涵
6
作者 叶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5年第1期4-8,F0002,F0004,共7页
白描作为中国画特有的一种形式,通过墨线勾勒物象而不着色,形成了线的艺术,包含对客观形象的把握、物体之间的结构关系、线本身的表现与变化及其组合关系等。这种线的艺术具有程式化、构成美和韵律感的平面空间特征。线作为视觉符号,是... 白描作为中国画特有的一种形式,通过墨线勾勒物象而不着色,形成了线的艺术,包含对客观形象的把握、物体之间的结构关系、线本身的表现与变化及其组合关系等。这种线的艺术具有程式化、构成美和韵律感的平面空间特征。线作为视觉符号,是基于人类视觉经验转化形成的一种概念和抽象,并不真实存在于客观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的艺术 白描艺术 形式与内涵 中国画 平面空间 视觉符号 韵律感 人类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调控的细胞膜表面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纳米粒摄取和内涵体逃逸
7
作者 李瑶 翟婉莹 +3 位作者 王征 Petrov Alexey M. 张葆鑫 赵燕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细胞摄取和内涵体逃逸是纳米药物递送的两个关键屏障.研究发现,细胞外表面的硫醇可以通过巯基-二硫化物/二硒化物交换反应同时克服这两个屏障.然而,该策略增强纳米药物递送的能力有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机械力(超声)来提高硫醇... 细胞摄取和内涵体逃逸是纳米药物递送的两个关键屏障.研究发现,细胞外表面的硫醇可以通过巯基-二硫化物/二硒化物交换反应同时克服这两个屏障.然而,该策略增强纳米药物递送的能力有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机械力(超声)来提高硫醇-二硫化物/二硒化物交换反应的动力学,进而提高药物递送效率.研究结果为提高纳米药物递送效率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反应 细胞摄取 内涵体逃逸 纳米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未央区街巷名称的文化内涵
8
作者 囊子茜 贺菊玲 《今古文创》 2025年第7期127-129,133,共4页
街巷名称,作为城市地理的重要标识,同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西安市未央区的街巷名称进行分析,揭示其所蕴含的独特语言文化信息。西安市未央区街巷名称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历史文化、经济活动与军事... 街巷名称,作为城市地理的重要标识,同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西安市未央区的街巷名称进行分析,揭示其所蕴含的独特语言文化信息。西安市未央区街巷名称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历史文化、经济活动与军事文化,以及心态文化几个方面。未央区的街巷名称与历史故事、历史遗迹的联系呈现出悠久的历史文化;街巷名称也反映出这个地方的经济活动和多元性的军事文化;此外,未央区的街巷名称中蕴含的教育观念、道德取向、美好愿望则体现出人们的心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央区 街巷名称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传统建筑嵌瓷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研究
9
作者 左晨 《美与时代(城市)》 2025年第1期8-10,共3页
嵌瓷是岭南地区传统的建筑装饰表现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以岭南潮汕地区的嵌瓷艺术为核心,从嵌瓷的表现形式窥探嵌瓷的工艺特点,然后分析嵌瓷的地域文化内涵,希望促进嵌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岭南 建筑装饰 嵌瓷 表现形式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内涵阐释
10
作者 冯静 《政工学刊》 2025年第2期8-1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了“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自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关键词。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了“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自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关键词。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对于这五大突出特性的内涵阐释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华文明的视角,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华文明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突出特性 内涵阐释 深入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味科学的研究内涵与前沿挑战
11
作者 谢剑平 毛健 +12 位作者 张启东 郭露露 郝志林 刘畅 张辰 崔琨 王景蓉 刘兴余 柴国璧 范武 史清照 孙世豪 张文娟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风味是食品感知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感官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情感、认知以及行为取向等具有深远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对风味所属的化学感官效应的科学化认知,风味科学在理论与应用层面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 风味是食品感知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感官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情感、认知以及行为取向等具有深远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对风味所属的化学感官效应的科学化认知,风味科学在理论与应用层面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由于风味效应感知与调控的复杂性以及相关研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目前人们对于风味科学内涵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晰。从嗅觉、味觉和化学物理觉3个基本维度出发,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近年来风味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融合化学、生物学、医药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阐述了风味科学研究内涵的5个方面:风味特征解码与重构、风味受体识别与功能、风味神经效应与感知、风味物质功效与健康、风味设计评价与调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风味科学研究面临的前沿与挑战。风味科学的发展不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提高风味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旨在以此加强人们对风味科学的理解和重视,为风味科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科学 嗅觉 味觉 化学物理觉 研究内涵 前沿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和文化内涵
12
作者 高笑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59,共3页
文章以初中统编语文教材文言文中的称谓语为例,讨论古代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和文化内涵。首先,对古代称谓语的称谓习惯和称谓方法进行阐述;其次,对古代称谓语的选用和称谓心理进行分析;最后,对古代称谓语背后的称谓文化进行挖掘。
关键词 称谓语 语用功能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内涵、功能与提升策略
13
作者 冯刚 李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0,共7页
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表达,既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治党治国实践和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实践导向,又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时代新人培育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教育导向,集中体现在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中体... 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表达,既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治党治国实践和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实践导向,又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时代新人培育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教育导向,集中体现在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中体现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切实落实到时代新人的培育效果,担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思政引领力凸显了在时代新人培育中的导向、促进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确保教育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发挥治党治国实践在教育领域的政治优势的功能作用。思政引领力的提升要在深刻把握其本质内涵和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促进社会文化发展,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引领力 教育强国 基本内涵 战略定位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探究
14
作者 卢崎 徐玉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8,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作出新的重要指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对此,可以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提升理论供给力与实践转化力;立足筑牢课堂主阵地,激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精准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作出新的重要指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对此,可以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提升理论供给力与实践转化力;立足筑牢课堂主阵地,激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精准对接课程契合点,统摄专题化融入与渗透式融入等三方面着手,推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建设 思政课教学 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美援朝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15
作者 邱紫墨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3期98-100,共3页
“抗美援朝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重要凝聚力量,也是中国及世界和平发展的宝贵精神遗产。其本质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国际主义等多方面的... “抗美援朝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重要凝聚力量,也是中国及世界和平发展的宝贵精神遗产。其本质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国际主义等多方面的核心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世界百年大变局的今天,抗美援朝精神对于为发扬新时代斗争精神、建设新时代强军目标、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美援朝 精神 内涵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剧传统文化内涵与教学实践结合探究
16
作者 董文妍 《当代音乐》 2025年第2期187-189,共3页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音乐教学需与时俱进,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基于人教版音乐的教学内容,深入剖析京剧...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音乐教学需与时俱进,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基于人教版音乐的教学内容,深入剖析京剧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并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创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将京剧融入音乐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建议。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举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为培养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青少年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学 京剧 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荫山房窗牗艺术与文化内涵研究
17
作者 武欣 尹孟泽 +1 位作者 何婧敏 杨嘉玟 《城市建筑》 2025年第5期150-153,共4页
文章对余荫山房窗牗艺术进行了多维度深入探讨,包括其形式、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分析了余荫山房中不同类型的窗牗的构造和装饰特点,探究了窗牗文化艺术的内涵;最后指出,余荫山房窗牗艺术不仅用来分隔空间结构,也体现了文化渗透、审美思... 文章对余荫山房窗牗艺术进行了多维度深入探讨,包括其形式、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分析了余荫山房中不同类型的窗牗的构造和装饰特点,探究了窗牗文化艺术的内涵;最后指出,余荫山房窗牗艺术不仅用来分隔空间结构,也体现了文化渗透、审美思想和哲学内涵,反映了岭南地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余荫山房 窗牗艺术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字的形体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18
作者 牛静 《今古文创》 2025年第7期114-116,共3页
从甲骨文的“马”到楷书的“马”,每个阶段的“马”字都有其特征,但整体上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马首、马尾、马的躯干等具体生理特征的刻画逐渐转变为由简单的笔画代替。“马”字作为汉字体系中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它的形体演变... 从甲骨文的“马”到楷书的“马”,每个阶段的“马”字都有其特征,但整体上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马首、马尾、马的躯干等具体生理特征的刻画逐渐转变为由简单的笔画代替。“马”字作为汉字体系中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它的形体演变不仅展现了古代先民对马这一重要家畜的细致观察,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马与古代祭祀、政治、交通运输、传统思维和刑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马”字的形体演变,能够探讨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 形体演变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柏坡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19
作者 张小娟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2期204-206,共3页
在西柏坡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熔铸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西柏坡精神的产生背景可以归结为如下的三点: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革命精神的历史积淀和历史转折的实践基础。西柏坡精神的思想内涵表现在谦虚谨慎、艰苦奋... 在西柏坡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熔铸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西柏坡精神的产生背景可以归结为如下的三点: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革命精神的历史积淀和历史转折的实践基础。西柏坡精神的思想内涵表现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和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体现在牢记“两个务必”的精神底色,继续艰苦奋斗;具备“两个敢于”的政治品格,持续敢于斗争;要永葆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树牢群众观点。当前深刻把握西柏坡精神的实质,提炼总结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对于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精神 思想内涵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院校教员数字素养内涵要素及其提升路径
20
作者 肖悦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3期89-91,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军队院校教员作为教育转型的关键角色,其数字素养的提升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分析数字素养内涵要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军队院校教员作为教育转型的关键角色,其数字素养的提升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分析数字素养内涵要素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困境,提出了提升军队院校教员数字素养的有效路径,旨在支持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院校 数字素养 内涵要素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