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4年中国内流区主要湖泊面积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龙 姚晓军 +2 位作者 巨喜锋 卜亚平 李晓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7,共5页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并结合中国流域划分方案,得到中国内流区一级流域分布范围,基于2000-2014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提取中国内流区面积大于100 km^2的湖泊边界矢量数据,并据此对中国内流区主要湖泊的分布、面积变...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并结合中国流域划分方案,得到中国内流区一级流域分布范围,基于2000-2014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提取中国内流区面积大于100 km^2的湖泊边界矢量数据,并据此对中国内流区主要湖泊的分布、面积变化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中国现有的7个一级内流区中,面积大于100 km^2的湖泊有88个,总面积32 018.46 km^2,除伊犁河流域外均有分布;②2000-2014年,中国内流区湖泊总面积以平均每年231.95 km^2的速度持续增大,总计增加3 247.33 km^2,其中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腹地湖泊面积持续增大,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湖泊面积在2003年之后持续萎缩,阴山北部和祁连山北部湖泊在2003年以后面积平稳增大;③在研究时段内,绝大部分湖泊面积增大明显,主要集中在可可西里地区和羌塘高原地区,面积减小区域零星散布于整个研究区;④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少、冰川和冻土加速消融是导致研究区湖泊面积整体增加的主要原因,局地气候、各湖泊之间存在的水道联系与人类活动的干扰造成了部分湖泊面积减小和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面积变化 气候变化 中国内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内流区降水时空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珂 王娜 雍斌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2,共8页
利用8套卫星反演与模式模拟的降水资料及地面实测降水数据,分析了羌塘内流区2001—2015年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卫星反演与模式模拟降水资料在羌塘内流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SMaP_Gauge降水资料在羌塘内流区表现出更好的适用性,其... 利用8套卫星反演与模式模拟的降水资料及地面实测降水数据,分析了羌塘内流区2001—2015年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卫星反演与模式模拟降水资料在羌塘内流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SMaP_Gauge降水资料在羌塘内流区表现出更好的适用性,其月数据与地面实测降水数据的相关系数达到0.95,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最低;羌塘内流区降水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自东南向西北、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2001—2015年,内流区年降水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GSMaP_Gauge年降水量更接近于内流区真实情况;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反演 模式模拟 降水特征 羌塘内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池内流区某气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钱程 穆文平 +1 位作者 刑渊 武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0,74,共5页
在对盐池内流区某气田浅层地下水27个取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解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 在对盐池内流区某气田浅层地下水27个取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解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总体偏碱性,硬度极大,属于微咸水,地下水中F-含量普遍偏高;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组分为Na^+、SO_4^(2-)、HCO_3^-和Cl^-,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和SO_4-Na型为主;研究区水质总体较差,浅层地下水水质78%属于Ⅳ类和Ⅴ类,主要与地下水径流条件及原生地球化学环境有关;研究区属于水质性缺水区,应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有限的优质地下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类型 水质评价 盐池内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表内流区河湖普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岚 张萍 +1 位作者 高源 李晓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3,106,共6页
基于鄂尔多斯地表内流区在黄河流域的特殊情况,运用3S技术,通过河湖普查对内流区面积进行了重新量算,对内流区新旧边界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解释了其变化原因。同时,对内流区标准以上河湖地理特征值进行了普查和技术约定。结果表明:河湖... 基于鄂尔多斯地表内流区在黄河流域的特殊情况,运用3S技术,通过河湖普查对内流区面积进行了重新量算,对内流区新旧边界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解释了其变化原因。同时,对内流区标准以上河湖地理特征值进行了普查和技术约定。结果表明:河湖普查量算的内流区面积为46 505 km^2,比原面积增大9.1%,分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两次普查所采用的地形图、量算工具和判断因素不同,河湖普查的分界线更准确、更科学、更具有说服性;内流区流域面积大于50 km^2的河流有104条,占全黄河流域河流总数的2.5%,其中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有73条、大于500 km^2的河流有17条、大于1 000 km^2的河流有4条、大于3 000 km^2的河流有2条;水面面积大于1.0 km^2的湖(淖)有43个,占全黄河流域湖泊总数的29.5%,其中41.9%的湖(淖)属盐湖、58.1%属咸水湖;在表示黄河上、中、下游流域集水面积时,内流区的面积不包括在内,而是单独列出内流区的面积;在表示黄河上、中、下游流域陆地面积或黄河左、右岸面积时,内流区面积应包括在上游区陆地面积内和包括在黄河右岸面积内;黄河干流上的水文站以及水利工程所控制的面积仍和过去一样都不包括内流区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技术约定 边界变化 河湖特征值 鄂尔多斯地表内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内流区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金良 王炜 +1 位作者 付健 张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19,共6页
黄河流域内流区水资源稀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深入了解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内流区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有重要意义。利用长时序土地利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了1980—2018年黄河流域内流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 黄河流域内流区水资源稀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深入了解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内流区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有重要意义。利用长时序土地利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了1980—2018年黄河流域内流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时空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1980年以来,内流区耕地、草地、林地和城乡居民和工矿用地面积增大,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减小;以2000年为分界点,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较1980—1999年更大,主要表现为未利用地转化为草地、耕地和林地。②2000年以来,内流区94%的面积NDVI以平均1.5%/a的速率增大,东部和南部增长较快;未转化类型的土地NDVI增大速率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未利用地转化为植被类型后NDVI增大速率普遍高于未利用地的。③降水量增加越快,NDVI增大越快,潜在蒸散发量增加导致NDVI下降;增加水资源、减少蒸散发量有利于内流区生态向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 归一化植被指数 内流区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黄河内流区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6,共2页
内流区应分为两种:一种是地表水资源与黄河及其支流无关,而地下水与黄河有关;另一种是地表水、地下水都与黄河及其支流无关。建议第一种命名为地表水内流区,第二种命名为闭流区。黄河流域的内流区属于第一种,应划入黄河流域。目前,黄河... 内流区应分为两种:一种是地表水资源与黄河及其支流无关,而地下水与黄河有关;另一种是地表水、地下水都与黄河及其支流无关。建议第一种命名为地表水内流区,第二种命名为闭流区。黄河流域的内流区属于第一种,应划入黄河流域。目前,黄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已严重影响地表水资源,故对地下水资源应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内流区 闭流 地表水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深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建生 江巧宁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8-17,66,共11页
对自然界中地下水深循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西藏内流区的湖泊与河流存在渗漏,水量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估算每年通过渗漏流出西藏高原的地下水超过了1 000亿m3;与此同时,中国北方的地下水也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降水量较少的火山与裂... 对自然界中地下水深循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西藏内流区的湖泊与河流存在渗漏,水量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估算每年通过渗漏流出西藏高原的地下水超过了1 000亿m3;与此同时,中国北方的地下水也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降水量较少的火山与裂谷地区有大量的泉水涌出形成了河流与湖泊,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地区的河流与湖泊在北东方向上呈现出串珠状的分布。通过对长白山天池地下水补给源区的各项分析确定,补给天池的地下水来自于外源水,能够同时满足补给源区高程、降水同位素、渗漏等特征条件的地区只有西藏内流区。北方地下水中的锶、氦同位素特征关系揭示了深循环地下水与地幔玄武岩等发生了水岩反应。贝加尔与山西裂谷地区中地壳高导低速层可能是深循环地下水的导水通道,玄武岩孔洞构成了导水构造。深循环水在火山及裂谷附近向地表排泄形成河流与湖泊,河流源头附近的地温梯度偏低。西藏内流区的渗漏水通过深循环方式补给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阿拉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贝加尔湖、东海、南海等地区,地下水的年龄自西向东呈增加趋势,一般在20-40 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深循环 水量平衡 同位素分析 导水构造 玄武岩孔洞 西藏内流区 长白山天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洛柴登古城建制新考
8
作者 李晓钢 张文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64-68,共5页
经考证,霍洛柴登古城为西汉西河郡增山县兼西河郡北部都尉治所,该城址位于西河郡西出眩雷塞的交通线上,这条东西向交通线的线路走向与浅层地下水的分布密切相关。随着匈奴政权重心不断向西北移动,经由霍洛柴登古城西出眩雷塞的行军路线... 经考证,霍洛柴登古城为西汉西河郡增山县兼西河郡北部都尉治所,该城址位于西河郡西出眩雷塞的交通线上,这条东西向交通线的线路走向与浅层地下水的分布密切相关。随着匈奴政权重心不断向西北移动,经由霍洛柴登古城西出眩雷塞的行军路线的重要性亦日渐凸显。霍洛柴登古城所在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内流区,西汉王朝可能用于安置降附部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洛柴登古城 西河郡北部都尉 增山县 选址取向 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内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五大咸水湖
9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9年第7期69-70,共2页
咸水湖是指湖水含盐量较高的湖泊(一般千分之一以上为咸水湖).通常是湖水不排出或排出不畅.蒸发造成湖水盐分富集形成的.故多形成于干燥的内流区.中国境内的咸水湖有青海湖、色林措、纳木错等.咸水湖作为地面水体的一部分.在水循环中扮... 咸水湖是指湖水含盐量较高的湖泊(一般千分之一以上为咸水湖).通常是湖水不排出或排出不畅.蒸发造成湖水盐分富集形成的.故多形成于干燥的内流区.中国境内的咸水湖有青海湖、色林措、纳木错等.咸水湖作为地面水体的一部分.在水循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下介绍中国五大咸水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境内 咸水湖 青海湖 内流区 湖水 含盐量 水循环 纳木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外流河为主》教学设计
10
作者 邢王根 《教师》 2015年第32期102-102,共1页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以外流河为主》。【课标解读】本节课不要求掌握内、外流河的概念,而是要求学会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以外流河为主》。【课标解读】本节课不要求掌握内、外流河的概念,而是要求学会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设计思路】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对河流并不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流河 在地图上 教材版本 总结能力 水文特征 内流区 人教版 中国水系 古代诗词 讨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沙漠中可能存在深循环水
11
《水工业市场》 2009年第6期3-3,共1页
河海大学陈建生教授日前报告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中国北方沙漠中可能存在着深循环水,从而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地下水深循环的观点,打破了地下水仅限于在上地壳循环的传统水文地质理论。
关键词 深循环 地下水 北方沙漠 上地壳 内流区 地质理论 循环水 研究成果 青藏高原腹地 河海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