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大西洋洛克尔海槽东北部内波沉积——深水大型沉积物波成因的再解释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兴阳 高振中 姚雪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64-472,共9页
北大西洋洛克尔海槽东北部水深约1 000 ~1 000 m 处有两个大型沉积物波发育区。波长1 ~2 km ,波高18 ~20 m ,分布面积分别为350 km 2 与20 km 2 。沉积物波向上坡迁移,内部包括上攀床形单元、不对... 北大西洋洛克尔海槽东北部水深约1 000 ~1 000 m 处有两个大型沉积物波发育区。波长1 ~2 km ,波高18 ~20 m ,分布面积分别为350 km 2 与20 km 2 。沉积物波向上坡迁移,内部包括上攀床形单元、不对称波形单元及正弦波形单元。前人提出的大区沉积物波挪威海底层水溢流成因及小区沉积物 Lee 波迁移模式都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古气候及古洋流资料,研究区内沉积物波各单元形成时具备内波形成的条件,内波的发育与等深流的活动密切相关。运用内波理论可对沉积物波各构成单元作出合理的水动力学解释,研究区内两列同向内波的叠加、单列内波及内驻波先后作用海底,可分别形成大型上攀床形、不对称波形及正弦波形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尔海槽 内波沉积 深水沉积物波 海洋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潮汐和内波沉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成鑫 纪友亮 胡喜锋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3期6-11,共6页
根据国内外内潮汐、内波及其沉积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内潮汐、内波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探讨了内潮汐、内波沉积研究的油气勘探意义。虽然内潮汐、内波沉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内潮汐、内... 根据国内外内潮汐、内波及其沉积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内潮汐、内波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探讨了内潮汐、内波沉积研究的油气勘探意义。虽然内潮汐、内波沉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内潮汐、内波沉积的识别是该领域研究的最大难题。因此,在其未来研究上,应注意运用地震波识别、遥感等现代科技调查手段,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识别标志,以促使其逐渐成为海洋沉积学中一个更为完善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潮汐 内波沉积 深水牵引流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深水环境下内波、内潮汐沉积分类的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向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7-1109,共13页
深水环境下内波、内潮汐沉积从在地层记录中被发现已过去20年,在这20多年里虽然积累了不少资料,但至今未对内波、内潮汐沉积进行细分。本文以地层记录中已发现的内波、内潮汐沉积为基础,结合内波、内潮汐的破碎过程和海洋物理学中内波... 深水环境下内波、内潮汐沉积从在地层记录中被发现已过去20年,在这20多年里虽然积累了不少资料,但至今未对内波、内潮汐沉积进行细分。本文以地层记录中已发现的内波、内潮汐沉积为基础,结合内波、内潮汐的破碎过程和海洋物理学中内波的研究现状,对深水内波、内潮汐沉积的分类进行了探索。将其分为3个层次下的9种类型,分别为:正压内潮汐沉积、斜压内潮汐沉积、正压短周期内波沉积、斜压短周期内波沉积、等深流叠加内波沉积、低密度浊流叠加内波沉积、长周期内波叠加沉积、驻波沉积和其他内波叠加沉积。地层记录中已发现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分别归为:正压内潮汐沉积、正压短周期内波沉积和长周期内波叠加沉积3类,其余类型尚未被发现。这样的分类较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在现代海洋中内波、内潮汐无处不在,但地层记录中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却少得可怜的现象,同时将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和海洋物理学中对内波的研究结合起来,并能将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置于更为广阔的研究背景之中,使之可以和大洋突发事件、天文旋回及大洋环流等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环境 内波 内潮汐沉积 叠加内波沉积 短周期内波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波单独作用形成的深水沉积物波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兴阳 何幼斌 +1 位作者 罗顺社 别必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3-89,共7页
深水沉积物波是在海底发育普遍、规模较大的一种波状沉积体 ,大多数学者将它们解释为等深流沉积或浊流沉积。作者结合内波理论的研究进展 ,考虑内波沉积作用的水动力学特征 ,探讨了深水沉积物波的内波成因机制 ,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①海... 深水沉积物波是在海底发育普遍、规模较大的一种波状沉积体 ,大多数学者将它们解释为等深流沉积或浊流沉积。作者结合内波理论的研究进展 ,考虑内波沉积作用的水动力学特征 ,探讨了深水沉积物波的内波成因机制 ,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①海底流动单独作用无法满足沉积物波形成所需的流动层厚度及流动速度 ,较难解释沉积物波的迁移方向及规则的内部及外部形态。②内波可以引起海底流动 ,内波比表面波更容易形成更大规模的沉积床形。③内波可以形成大型沉积物波 ,用内波可以较合理地解释内波的对称波形单元、非对称波形单元及上攀波形单元的成因。波动面离海底距离较大的行进内波及内驻波可以形成对称波形的沉积物波 ,波动面离海底较近的行进内波及内孤立波可以形成非对称波形的沉积物波 ,内波引起的海底流动进一步增强时 ,可形成上攀波形沉积物波。④行进内波可以形成向内波传播相反方向迁移的沉积物波 ,向海盆内部传播的内波可以形成向上坡方向迁移的沉积物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物波 内波沉积 内波 等深流 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内部的沉积作用——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综述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青春 贺萍 +1 位作者 牛传华 罗治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3期39-45,共7页
介绍了内波的概念、沉积实例、沉积特征、沉积模式等;还对内波沉积作用机理作了深入分析。大多数海洋和湖泊中都有内波存在,其波幅可以是表面波的20~30倍,是海水混合和海底沉积物二次搬运的重要营力。内波形成的沉积物规模可以很大,沉... 介绍了内波的概念、沉积实例、沉积特征、沉积模式等;还对内波沉积作用机理作了深入分析。大多数海洋和湖泊中都有内波存在,其波幅可以是表面波的20~30倍,是海水混合和海底沉积物二次搬运的重要营力。内波形成的沉积物规模可以很大,沉积物中的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高。内波沉积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海相油气勘探领域。目前对内波沉积物的成岩特征和含油气性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应从沉积特征、地球物理响应、测井响应等方面入手,逐步形成一套全面、系统、完整的识别标志;还应该与海洋学、水动力学等研究紧密结合,深入探讨内波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 内潮汐 内波 内波沉积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沉积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内波、内潮汐沉积类型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佟彦明 何幼斌 朱光辉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2期39-45,共7页
深水内波、内潮汐沉积可归纳为水道型和非水道型两种基本沉积类型。水道型沉积常发育双向递变层序和单向递变层序,单砂层较厚,它不仅是油气的良好储层,而且常与深水重力流沉积和深水背景泥岩沉积一起构成有利的地层或岩性圈闭,应当列为... 深水内波、内潮汐沉积可归纳为水道型和非水道型两种基本沉积类型。水道型沉积常发育双向递变层序和单向递变层序,单砂层较厚,它不仅是油气的良好储层,而且常与深水重力流沉积和深水背景泥岩沉积一起构成有利的地层或岩性圈闭,应当列为深水沉积区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非水道型深水内波、内潮汐沉积一般发育由砂泥频繁薄互层所构成的对偶层双向递变层序和对偶层单向递变层序,单砂层很薄,油气勘探意义可能不大。广泛分布的大型沉积物波(分为粗、细粒两种)和水道口附近的内潮汐砂坝,是两种比较特殊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建造。根据现有研究实例和沉积成因水流理论分布范围等,建立了深水内波、内潮汐综合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深流沉积 内波沉积 内潮汐沉积 沉积类型 沉积模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内波内潮汐沉积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张兴阳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4期33-40,共8页
现代海底普遍发育由内波、内潮汐引起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不仅可形成各种小规模、分散的深水牵引流沉积,而且还可建造千米级的大型沉积物波。在古代地层记录中已发现各种厘米级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单元,但尚未发现内波成因的大型... 现代海底普遍发育由内波、内潮汐引起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不仅可形成各种小规模、分散的深水牵引流沉积,而且还可建造千米级的大型沉积物波。在古代地层记录中已发现各种厘米级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单元,但尚未发现内波成因的大型沉积物波。通过对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碎屑岩段岩心观察和地震剖面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该岩段内由内波和内潮汐作用形成的各种牵引流沉积构造单元。已识别出4种内波、内潮汐沉积微相类型及5种基本垂向沉积层序,同时还在研究区中一上奥陶统陆坡相中识别出了内波成因的大型沉积物波。这些内波、内潮汐沉积具有较好的油气潜能,是该区中—上奥陶统潜在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等深流沉积 内波沉积 内潮汐沉积 沉积模式 等深岩丘油气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北前寒武系首次发现内波内潮汐沉积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建秋 张雄华 +2 位作者 章泽军 谢树成 殷鸿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9-338,i002,共11页
本文详细论述了赣西北前寒武系首次发现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沉积特征的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和沉积序列。沉积构造主要发育双向和单向交错层理、曲线型和干涉波痕及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 ;常产于深水重力流之上或与之共生。岩石粒度... 本文详细论述了赣西北前寒武系首次发现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沉积特征的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和沉积序列。沉积构造主要发育双向和单向交错层理、曲线型和干涉波痕及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 ;常产于深水重力流之上或与之共生。岩石粒度结构特征为明显的牵引流性质。共划分出双向交错层理砂岩组合 ,单向交错层理砂岩组合 ,薄层砂岩—板岩组合和波状、脉状、透镜状细砂岩—粉砂岩—板岩组合 ;可识别出双向递变、单向递变和对偶层递变序列。在综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了内波内潮汐沉积与浊流沉积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以及内波内潮汐沉积的保存条件、沉积环境和控制机理。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沉积学特征的系统研究 ,对正确阐明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内潮汐沉积 前寒武系 赣西北 深水牵引流 沉积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修水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修水组内波内潮汐沉积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建秋 张雄华 章泽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2,共6页
详细论述了江西修水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修水组中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的沉积特征及形成环境。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沉积具双向递变、单向递变和对偶层递变层序 ;其岩相可划分为双向交错层理砂岩相 ,单向交错层理砂岩相 ,砂岩、板岩... 详细论述了江西修水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修水组中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的沉积特征及形成环境。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沉积具双向递变、单向递变和对偶层递变层序 ;其岩相可划分为双向交错层理砂岩相 ,单向交错层理砂岩相 ,砂岩、板岩薄互层相 ,波状、脉状、透镜状细砂岩、粉砂岩、板岩相 ;发育双向和单向交错层理、曲线型和干涉波痕及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建立了该区水道型和非水道型内波内潮汐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内潮汐沉积 修水组 中无古界 江西 修水地区 沉积作用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进展及其页岩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向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13-3528,共16页
基于已有地层记录研究成果,结合现代海洋中对内波、内潮汐特性的研究,从沉积流体和沉积作用角度对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周期性的韵律沉积可能是内波、内潮汐沉积的普遍表现形式,其在空间上可分为在... 基于已有地层记录研究成果,结合现代海洋中对内波、内潮汐特性的研究,从沉积流体和沉积作用角度对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周期性的韵律沉积可能是内波、内潮汐沉积的普遍表现形式,其在空间上可分为在破碎带对已有沉积物改造和流体交互作用沉积以及在非破碎带与营养运输和静水效应相关的沉积;2)虽然目前内波、内潮汐沉积尚无排他性鉴别标志,但是在确定深水沉积环境之后,沉积构造可能为内波、内潮汐沉积的重要鉴别标志;3)深水环境下内波、内潮汐可能在细粒沉积中形成有机质和脆性矿物富集及相应的沉积构造,从而形成页岩气储层并能有效地提高其油气水平运移能力和可压裂性。因此,从深水牵引流沉积演化的角度对页岩气储层特征进行探索和研究,对于提高页岩气勘探的系统化程度和可预测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内潮汐沉积 沉积构造 鉴别标志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波、内潮汐沉积形成过程中内波传播方向与沉积物搬运方向相反的定量解释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琳静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4-48,共5页
本文从海洋物理学角度出发,以内波波动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的两层模型的波动方程对内波的传播特征进行定量解释。通过定量解释表达式可知:内波在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传播时,两层内波流之水平速度方向相反... 本文从海洋物理学角度出发,以内波波动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的两层模型的波动方程对内波的传播特征进行定量解释。通过定量解释表达式可知:内波在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传播时,两层内波流之水平速度方向相反,保持通过海底的整个截面的流通量为零。在密度界面之下,波谷处内波流的运动方向与内波前进方向相反,由于波谷相对于波峰更接近于海底,即波谷处截面积较小,故波谷下方的流速较波峰下方的流速大,容易形成与内波前进方向相反的单向优势流动,这种单向优势流动搬运沉积物的总趋势与内波的前进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内潮汐沉积 密度界面 单向优势流动 波谷 波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奥陶统拉什仲组内波和内潮汐沉积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向东 魏泽昳 陈洪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8-1294,共17页
虽然地层记录中的内波和内潮汐沉积研究已有30年的研究历史,但尚未涉及深水环境中内波和内潮汐成因研究,不利于对深水复杂水动力环境下各种流体交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同时由于已发现研究实例中缺乏生物化石和遗迹化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 虽然地层记录中的内波和内潮汐沉积研究已有30年的研究历史,但尚未涉及深水环境中内波和内潮汐成因研究,不利于对深水复杂水动力环境下各种流体交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同时由于已发现研究实例中缺乏生物化石和遗迹化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内波和内潮汐沉积和油气生成及运移之间的关系研究。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桌子山地区上奥陶统拉什仲组深水沉积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采用沉积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组中发育的内波和内潮汐沉积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拉什仲组中的双向交错层理和浪成波纹层理可相互伴生,多发育在完全或近于完全的鲍玛序列Tc段,其寄主岩性主要为灰绿色薄-中层细砂岩、粉砂岩、黏土质粉砂岩和粉砂质黏土岩;沉积时水体介质具有海水性质总体上不明显、氧化-还原分层、盐度倒置、不受热液影响和水动力较强等现象。结合拉什仲组存在的浊流反射现象认为:拉什仲组沉积于局限海深水斜坡至盆地环境,其内波和内潮汐的形成与低密度浊流反射形成的密度跃层密切相关,具有事件性作用特征,并伴生有大量的生物化石(笔石)及遗迹化石。这种新型内波和内潮汐沉积对于深水牵引流沉积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和内潮汐沉积 浊流沉积 遗迹化石 上奥陶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深水牵引流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振涛 周洪瑞 +1 位作者 王训练 景秀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中奧陶统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浊积岩,研究程度颇高。笔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于樱桃沟组浊流沉积体发育的环境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交错层理,如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中奧陶统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浊积岩,研究程度颇高。笔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于樱桃沟组浊流沉积体发育的环境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交错层理,如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和波痕等,曾一度被前人解释为浅水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本文结合当时的古地理背景、沉积环境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通过对樱桃沟组野外露头的详细描述和岩石特征的精细刻画以及对该组沉积序列的详细分析,认为上述疑似浅水沉积环境的交错层理实为底流(深水牵引流)对浊流改造的结果,并分别形成了内波、内潮汐沉积和等深流沉积,这在研究区为首次发现。据此将其归纳为7种岩石类型:(1)双向交错层理粉砂岩;(2)束状透镜体叠加的交错纹理粉砂岩;(3)具波状层理粉砂岩;(4)单向交错层理砂岩;(5)水流波痕细砂岩;(6)平行层理细-中砂岩;(7)大型交错层理细砂岩。其中,前5种岩石类型为内波、内潮汐沉积,后两种为等深流沉积。研究表明樱桃沟组为深水牵引流沉积(内波、内潮汐沉积、等深流沉积)、重力流沉积(碳酸盐滑塌角砾岩、浊积岩)和原地沉积的复合沉积,并建立了该区水道型内波、内潮汐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沟组 深水牵引流沉积 内波沉积 内潮汐沉积 等深流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深水牵引流沉积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成鑫 高振中 +1 位作者 纪友亮 吴晓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6,共6页
深水牵引流沉积是沉积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包括内潮汐、内波沉积和等深流沉积两大类,主要发育于海洋深水区。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集中于现代深海沉积和野外露头研究,对深埋地下的古代深水牵引流沉积发现较少,其... 深水牵引流沉积是沉积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包括内潮汐、内波沉积和等深流沉积两大类,主要发育于海洋深水区。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集中于现代深海沉积和野外露头研究,对深埋地下的古代深水牵引流沉积发现较少,其所具有的油气潜能还不被人们所认识。本文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内潮汐沉积、等深流沉积的特征和沉积类型。内潮汐沉积是在研究区首次发现,以灰色中-细砂岩为主,部分为粗粉砂岩,单层厚十余厘米至数十厘米,砂岩以普遍发育双向交错纹理为特征。等深岩丘主要由3种碳酸盐等深岩组成,即砂屑等深岩、粉屑等深岩和灰泥等深岩,共发育有4种层序样式。最后,阐明了其油气勘探意义,并分析了其潜在的油气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牵引流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南缘 等深流沉积 内潮汐沉积 油气勘探意义 研究领域 内波沉积 野外露头 深海沉积 油气潜能 沉积类型 首次发现 等深岩丘 层序样式 沉积 深水区 发育 特征和 研究区 粉砂岩 碳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深水牵引流沉积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振中 何幼斌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4期1-7,共7页
深水牵引流沉积主要分为等深流沉积和内波内潮汐沉积两类。前者可形成巨大的堆积体——等深积岩丘,其规模可与海底扇相比拟。现代海洋大陆坡及陆隆地带等深积岩丘非常发育;古代地层记录中也有等深积岩丘,如已开采数十年的阿拉伯克拉通... 深水牵引流沉积主要分为等深流沉积和内波内潮汐沉积两类。前者可形成巨大的堆积体——等深积岩丘,其规模可与海底扇相比拟。现代海洋大陆坡及陆隆地带等深积岩丘非常发育;古代地层记录中也有等深积岩丘,如已开采数十年的阿拉伯克拉通白垩系等深积岩丘油田。后者则不仅可形成分选极好的砂级沉积物,而且可形成规模巨大的“沉积物波”,并成群成带地出现。海洋中沉积物波的迁移可形成巨大的沉积体。在世界各大洋深盆海底,均有大范围分布的现代大型沉积物波。中国地层记录中的大型沉积物波,首先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一上奥陶统中被识别出来,并有良好油气显示。认为中国的广大地区发育有多个时代的海相深水沉积,深水牵引流沉积储集层是中国21世纪油气勘探具巨大潜力和现实可行性的新领域。其油气勘探首选地区是塔里木盆地、扬子地台南缘和鄂尔多斯西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牵引流沉积 等深流沉积 内波沉积 内潮汐沉积 油气藏 油气勘探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大型沉积物波的成因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华 马良涛 +2 位作者 严世帮 周文秀 张旺青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12期1-7,共7页
沉积物波是深海常见的底形,对其成因主要有等深流成因、浊流成因、滑塌成因、内波成因4种观点。分别对上述4种成因机制进行了阐述,并从波形、迁移方向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对比,分别就其合理性进行了讨论,特别对前人就洛克尔海槽上坡迁移... 沉积物波是深海常见的底形,对其成因主要有等深流成因、浊流成因、滑塌成因、内波成因4种观点。分别对上述4种成因机制进行了阐述,并从波形、迁移方向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对比,分别就其合理性进行了讨论,特别对前人就洛克尔海槽上坡迁移沉积物波的解释提出了新的看法,对该区域的上坡迁移沉积物波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同时对等深流、浊流、滑塌、内波形成的沉积物波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比较。沉积物波可能有多种成因,但内波作用是其主要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波 等深流沉积 浊流沉积 滑塌沉积 内波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阻塞盆地深水等深流引发内波、内潮汐沉积
17
作者 李向东 魏泽昳 +1 位作者 王丹 杨敏 《古地理学报》 2025年第5期1173-1188,共16页
滇中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至黔东统筇竹寺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在区域地层演化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其下伏地层梅树村组磷矿的形成、本组中页岩气储集层的形成和澄江动物群的保存及上覆地层沧浪铺组的沉积环境识别均具有重要意义... 滇中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至黔东统筇竹寺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在区域地层演化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其下伏地层梅树村组磷矿的形成、本组中页岩气储集层的形成和澄江动物群的保存及上覆地层沧浪铺组的沉积环境识别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滇中地区晋宁二街剖面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着重对相关沉积构造和古水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晋宁地区筇竹寺组发育有重复的鲍马序列A段、重复的平行层理及相对较厚的泥帽等阻塞浊流沉积特征;(2)等深流沉积中伴生有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及浪成波纹层理;(3)古水流方向总体上可分为6个优势方向和次优势方向,并构成50°vs.213°、111°vs.292°和171°vs.341°近于相反的3组;(4)单个双向交错层理古水流玫瑰花图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在综合分析沉积环境、古地理和沉积流体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认为筇竹寺组可能沉积于深水阻塞盆地,等深流沉积普遍发育,内波、内潮汐沉积为伴生沉积,由深水等深流引发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盆地 等深流沉积 内波、内潮汐沉积 古水流分析 筇竹寺组 滇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以南中奥陶统香山群徐家圈组古水流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向东 何幼斌 +3 位作者 王丹 罗进雄 李华 郑昭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3-662,共10页
贺兰山以南中奥陶统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陆源碎屑岩,并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其下部徐家圈组由灰绿、黄绿色轻变质细粒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和页岩组成,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环境,并在该组发现了内波... 贺兰山以南中奥陶统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陆源碎屑岩,并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其下部徐家圈组由灰绿、黄绿色轻变质细粒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和页岩组成,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环境,并在该组发现了内波、内潮汐沉积,主要表现为双向交错层理。本文通过对徐家圈组指向沉积构造所显示的古水流资料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了香山群徐家圈组沉积时浊流方向和古斜坡方向,并利用古水流资料探讨了内波流和内潮汐流的方向。结果表明,槽模古水流方向从北向南略呈扇形发散状,代表了沉积时的浊流方向;交错层理古水流方向主要分散在NWW—NE之间,可以代表内波流和内潮汐流方向。对古水流平面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沉积时区域斜坡方向与浊流方向基本一致,大致为SSW向,沉积时内波和内潮汐的传播方向则大致为NW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山群 沉积构造 古水流分析 内波、内潮汐沉积 贺兰山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