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在内波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肇廷 于佳 王伯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1-867,共7页
内波的实验室模拟是目前物理海洋学和流体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实验室内波的模拟实验,近代光学技术、数字图像获取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及三者相结合的技术,介绍内波实验中流场图像化测量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传统的纹影仪(横式)... 内波的实验室模拟是目前物理海洋学和流体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实验室内波的模拟实验,近代光学技术、数字图像获取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及三者相结合的技术,介绍内波实验中流场图像化测量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传统的纹影仪(横式)、立式纹影仪、数字纹影仪和片光源染料粒子示踪技术进行综述。并比较了各自特点及其在内波研究中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实验 纹影仪 数字纹影仪 PIV技术 激光染料示踪粒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纹影技术在内波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贾晓娜 陈旭 +1 位作者 李韦华 左炳光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96,共5页
纹影方法是重要的密度场可视化手段。文章重点介绍实验室研究中一种新型密度场测量方法—合成纹影技术,阐述了合成纹影技术的原理。利用光源、背景模板、实验水槽、图像采集设备搭建了合成纹影系统,将合成纹影技术应用于垂直振荡圆柱和... 纹影方法是重要的密度场可视化手段。文章重点介绍实验室研究中一种新型密度场测量方法—合成纹影技术,阐述了合成纹影技术的原理。利用光源、背景模板、实验水槽、图像采集设备搭建了合成纹影系统,将合成纹影技术应用于垂直振荡圆柱和往复潮流过地形生成内波两个实验,结果验证了合成纹影技术在内波实验中定量测量密度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合理使用合成纹影技术进行密度场可视化测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纹影 内波实验 扰动密度 密度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地形对内波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金虎 陈旭 徐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6-713,共8页
为了研究粗糙地形对内波共振生成的影响,本文在实验中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法(PIV)对内波速度场进行测量。实验中设置了两种不同尺度的粗糙地形,其中一种地形的粗糙尺度大于黏性边界层厚度(δ),另一种地形的粗糙尺度小于δ。结果表明两种粗... 为了研究粗糙地形对内波共振生成的影响,本文在实验中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法(PIV)对内波速度场进行测量。实验中设置了两种不同尺度的粗糙地形,其中一种地形的粗糙尺度大于黏性边界层厚度(δ),另一种地形的粗糙尺度小于δ。结果表明两种粗糙地形都使共振内波的能量减弱,粗糙地形一侧生成的内波强度约为光滑地形一侧生成内波强度的40%。当粗糙地形的尺度大于δ时,在粗糙地形一侧除了共振内波以外还有明显的内波射线生成,粗糙地形上的每一个凸形间断点都成为了一个新的内波源点,每条内波射线的强度约为共振内波强度的1/10,由新源点生成的内波射线相位基本一致,落后于正压潮3π/5个相位。当粗糙地形的尺度小于δ时,粗糙地形一侧仅有共振内波生成,共振内波的相位与正压潮相位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实验 粗糙地形 PIV技术 振荡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波水槽中非均匀密度层结的实现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永星 陈旭 +2 位作者 刘长乐 马昕 孟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共6页
在内波以及其他的层结流体的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密度层结的流体,传统的双缸法只能制备密度均匀分层的层结流体。本文对传统的制备均匀层结盐水的双缸法进行改进,推导了制备任意密度剖面的层结盐水方法的理论公式以及实用数值计算方法,... 在内波以及其他的层结流体的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密度层结的流体,传统的双缸法只能制备密度均匀分层的层结流体。本文对传统的制备均匀层结盐水的双缸法进行改进,推导了制备任意密度剖面的层结盐水方法的理论公式以及实用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振荡圆柱实验对此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结流体 双缸法 内波实验 振荡圆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波远距离传播演化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成网 王金虎 +1 位作者 陈旭 徐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482,共8页
为了研究内波远距离传播过程中的演化规律,本文采用图像测速法(PIV)分别对内波近场和远场的速度场进行测量。实验中同时采用两台CCD相机对实验区域进行拍摄,根据实验结果对内波能量和垂向模态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近场区... 为了研究内波远距离传播过程中的演化规律,本文采用图像测速法(PIV)分别对内波近场和远场的速度场进行测量。实验中同时采用两台CCD相机对实验区域进行拍摄,根据实验结果对内波能量和垂向模态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近场区域生成的内波主要表现为内波射线结构。内波射线在经过海表面反射后,其能量在空间上出现非对称结构,能量在加强区域较减弱区增加约15%。在远场,内波射线结构不再清晰,内波主要表现为低模态内波结构。内波射线在反射时能量衰减显著,损失约为50%;低模态内波可以离开内波生成源地远距离传播,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小,在远场传播过程中(第一模态内波半波长的距离)能量损失约20%。低模态内波的传播相速度介于垂向第一模态和第二模态相速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实验 垂向模态 PIV技术 相位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YFI 05实验‘温度-声简正波传播时间’起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海青 王宁 +2 位作者 高大治 王好忠 尚启春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1-827,共7页
处理分析AEYFI 05声学实验温度链和声传播数据,研究温度时-空间统计、相关特性及其声传播时间统计特性。分析表明1号声简正波的传播时间起伏的功率谱与温跃层附近温度时间序列的功率谱存在明显的相似:在高频区域f>30cpd呈ω-β(β≌1... 处理分析AEYFI 05声学实验温度链和声传播数据,研究温度时-空间统计、相关特性及其声传播时间统计特性。分析表明1号声简正波的传播时间起伏的功率谱与温跃层附近温度时间序列的功率谱存在明显的相似:在高频区域f>30cpd呈ω-β(β≌1.7-1.8)的幂次衰减,包含相干结构。应用简正波传播时间与声速起伏的对应关系式,给出了上述对应关系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洋锋面和内波声学实验(AEYFI) 简正波传播时间 内波 谱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