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进展及其页岩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向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13-3528,共16页
基于已有地层记录研究成果,结合现代海洋中对内波、内潮汐特性的研究,从沉积流体和沉积作用角度对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周期性的韵律沉积可能是内波、内潮汐沉积的普遍表现形式,其在空间上可分为在...
基于已有地层记录研究成果,结合现代海洋中对内波、内潮汐特性的研究,从沉积流体和沉积作用角度对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周期性的韵律沉积可能是内波、内潮汐沉积的普遍表现形式,其在空间上可分为在破碎带对已有沉积物改造和流体交互作用沉积以及在非破碎带与营养运输和静水效应相关的沉积;2)虽然目前内波、内潮汐沉积尚无排他性鉴别标志,但是在确定深水沉积环境之后,沉积构造可能为内波、内潮汐沉积的重要鉴别标志;3)深水环境下内波、内潮汐可能在细粒沉积中形成有机质和脆性矿物富集及相应的沉积构造,从而形成页岩气储层并能有效地提高其油气水平运移能力和可压裂性。因此,从深水牵引流沉积演化的角度对页岩气储层特征进行探索和研究,对于提高页岩气勘探的系统化程度和可预测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内潮汐沉积
沉积
构造
鉴别标志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波、内潮汐沉积形成过程中内波传播方向与沉积物搬运方向相反的定量解释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琳静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4-48,共5页
本文从海洋物理学角度出发,以内波波动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的两层模型的波动方程对内波的传播特征进行定量解释。通过定量解释表达式可知:内波在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传播时,两层内波流之水平速度方向相反...
本文从海洋物理学角度出发,以内波波动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的两层模型的波动方程对内波的传播特征进行定量解释。通过定量解释表达式可知:内波在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传播时,两层内波流之水平速度方向相反,保持通过海底的整个截面的流通量为零。在密度界面之下,波谷处内波流的运动方向与内波前进方向相反,由于波谷相对于波峰更接近于海底,即波谷处截面积较小,故波谷下方的流速较波峰下方的流速大,容易形成与内波前进方向相反的单向优势流动,这种单向优势流动搬运沉积物的总趋势与内波的前进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内潮汐沉积
密度界面
单向优势流动
波谷
波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滇中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阻塞盆地深水等深流引发内波、内潮汐沉积
3
作者
李向东
魏泽昳
+1 位作者
王丹
杨敏
《古地理学报》
2025年第5期1173-1188,共16页
滇中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至黔东统筇竹寺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在区域地层演化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其下伏地层梅树村组磷矿的形成、本组中页岩气储集层的形成和澄江动物群的保存及上覆地层沧浪铺组的沉积环境识别均具有重要意义...
滇中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至黔东统筇竹寺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在区域地层演化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其下伏地层梅树村组磷矿的形成、本组中页岩气储集层的形成和澄江动物群的保存及上覆地层沧浪铺组的沉积环境识别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滇中地区晋宁二街剖面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着重对相关沉积构造和古水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晋宁地区筇竹寺组发育有重复的鲍马序列A段、重复的平行层理及相对较厚的泥帽等阻塞浊流沉积特征;(2)等深流沉积中伴生有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及浪成波纹层理;(3)古水流方向总体上可分为6个优势方向和次优势方向,并构成50°vs.213°、111°vs.292°和171°vs.341°近于相反的3组;(4)单个双向交错层理古水流玫瑰花图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在综合分析沉积环境、古地理和沉积流体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认为筇竹寺组可能沉积于深水阻塞盆地,等深流沉积普遍发育,内波、内潮汐沉积为伴生沉积,由深水等深流引发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盆地
等深流
沉积
内波、内潮汐沉积
古水流分析
筇竹寺组
滇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贺兰山以南中奥陶统香山群徐家圈组古水流分析
被引量:
22
4
作者
李向东
何幼斌
+3 位作者
王丹
罗进雄
李华
郑昭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3-662,共10页
贺兰山以南中奥陶统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陆源碎屑岩,并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其下部徐家圈组由灰绿、黄绿色轻变质细粒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和页岩组成,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环境,并在该组发现了内波...
贺兰山以南中奥陶统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陆源碎屑岩,并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其下部徐家圈组由灰绿、黄绿色轻变质细粒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和页岩组成,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环境,并在该组发现了内波、内潮汐沉积,主要表现为双向交错层理。本文通过对徐家圈组指向沉积构造所显示的古水流资料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了香山群徐家圈组沉积时浊流方向和古斜坡方向,并利用古水流资料探讨了内波流和内潮汐流的方向。结果表明,槽模古水流方向从北向南略呈扇形发散状,代表了沉积时的浊流方向;交错层理古水流方向主要分散在NWW—NE之间,可以代表内波流和内潮汐流方向。对古水流平面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沉积时区域斜坡方向与浊流方向基本一致,大致为SSW向,沉积时内波和内潮汐的传播方向则大致为NW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山群
沉积
构造
古水流分析
内波、内潮汐沉积
贺兰山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进展及其页岩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向东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13-3528,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2119)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J1901-16)。
文摘
基于已有地层记录研究成果,结合现代海洋中对内波、内潮汐特性的研究,从沉积流体和沉积作用角度对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周期性的韵律沉积可能是内波、内潮汐沉积的普遍表现形式,其在空间上可分为在破碎带对已有沉积物改造和流体交互作用沉积以及在非破碎带与营养运输和静水效应相关的沉积;2)虽然目前内波、内潮汐沉积尚无排他性鉴别标志,但是在确定深水沉积环境之后,沉积构造可能为内波、内潮汐沉积的重要鉴别标志;3)深水环境下内波、内潮汐可能在细粒沉积中形成有机质和脆性矿物富集及相应的沉积构造,从而形成页岩气储层并能有效地提高其油气水平运移能力和可压裂性。因此,从深水牵引流沉积演化的角度对页岩气储层特征进行探索和研究,对于提高页岩气勘探的系统化程度和可预测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内波、内潮汐沉积
沉积
构造
鉴别标志
页岩气
Keywords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s
sedimentary structures
identical characteristics
shale gas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TE13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波、内潮汐沉积形成过程中内波传播方向与沉积物搬运方向相反的定量解释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琳静
机构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4-48,共5页
文摘
本文从海洋物理学角度出发,以内波波动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的两层模型的波动方程对内波的传播特征进行定量解释。通过定量解释表达式可知:内波在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传播时,两层内波流之水平速度方向相反,保持通过海底的整个截面的流通量为零。在密度界面之下,波谷处内波流的运动方向与内波前进方向相反,由于波谷相对于波峰更接近于海底,即波谷处截面积较小,故波谷下方的流速较波峰下方的流速大,容易形成与内波前进方向相反的单向优势流动,这种单向优势流动搬运沉积物的总趋势与内波的前进方向相反。
关键词
内波、内潮汐沉积
密度界面
单向优势流动
波谷
波峰
Keywords
internal wave
internal tide deposits
density interface
unidirectional superior flow
wave trough
wave crest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中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阻塞盆地深水等深流引发内波、内潮汐沉积
3
作者
李向东
魏泽昳
王丹
杨敏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2025年第5期1173-1188,共16页
基金
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科技专项(编号:202202AG050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272119)共同资助。
文摘
滇中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至黔东统筇竹寺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在区域地层演化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其下伏地层梅树村组磷矿的形成、本组中页岩气储集层的形成和澄江动物群的保存及上覆地层沧浪铺组的沉积环境识别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滇中地区晋宁二街剖面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着重对相关沉积构造和古水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晋宁地区筇竹寺组发育有重复的鲍马序列A段、重复的平行层理及相对较厚的泥帽等阻塞浊流沉积特征;(2)等深流沉积中伴生有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及浪成波纹层理;(3)古水流方向总体上可分为6个优势方向和次优势方向,并构成50°vs.213°、111°vs.292°和171°vs.341°近于相反的3组;(4)单个双向交错层理古水流玫瑰花图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在综合分析沉积环境、古地理和沉积流体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认为筇竹寺组可能沉积于深水阻塞盆地,等深流沉积普遍发育,内波、内潮汐沉积为伴生沉积,由深水等深流引发形成。
关键词
阻塞盆地
等深流
沉积
内波、内潮汐沉积
古水流分析
筇竹寺组
滇中地区
Keywords
ponded basin
contour current deposits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s
palaeocurrent analyses
Qiongzhusi Formation
central Yunnan Province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贺兰山以南中奥陶统香山群徐家圈组古水流分析
被引量:
22
4
作者
李向东
何幼斌
王丹
罗进雄
李华
郑昭昌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3-66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香山群内波
内潮汐沉积及其伴生沉积研究"(编号40672071)的成果
文摘
贺兰山以南中奥陶统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陆源碎屑岩,并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其下部徐家圈组由灰绿、黄绿色轻变质细粒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和页岩组成,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环境,并在该组发现了内波、内潮汐沉积,主要表现为双向交错层理。本文通过对徐家圈组指向沉积构造所显示的古水流资料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了香山群徐家圈组沉积时浊流方向和古斜坡方向,并利用古水流资料探讨了内波流和内潮汐流的方向。结果表明,槽模古水流方向从北向南略呈扇形发散状,代表了沉积时的浊流方向;交错层理古水流方向主要分散在NWW—NE之间,可以代表内波流和内潮汐流方向。对古水流平面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沉积时区域斜坡方向与浊流方向基本一致,大致为SSW向,沉积时内波和内潮汐的传播方向则大致为NW向。
关键词
香山群
沉积
构造
古水流分析
内波、内潮汐沉积
贺兰山
宁夏
Keywords
Xiangshan Group
sedimentary structure
palaeocurrent analysis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
Helan Mountains
Ningxia
分类号
P731.2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进展及其页岩气勘探意义
李向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波、内潮汐沉积形成过程中内波传播方向与沉积物搬运方向相反的定量解释
李琳静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滇中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阻塞盆地深水等深流引发内波、内潮汐沉积
李向东
魏泽昳
王丹
杨敏
《古地理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贺兰山以南中奥陶统香山群徐家圈组古水流分析
李向东
何幼斌
王丹
罗进雄
李华
郑昭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