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MP-2、TIMP-2在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虹 谢二娟 +3 位作者 艾莉 胡维琨 王毓琴 李贵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6-759,共4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及其组织型抑制剂 (TIMP 2 )在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 (EIU)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 0 0 μg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双后足垫 ,建立EIU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 2、TIMP 2在内毒...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及其组织型抑制剂 (TIMP 2 )在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 (EIU)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 0 0 μg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双后足垫 ,建立EIU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 2、TIMP 2在内毒素注射后不同时间点 (0、 6、 12、 18、 2 4、 4 8、 72、 96h和 7d)的表达。结果 内毒素注射后 6h开始出现炎症 ,于 2 4h炎症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减轻 ,7d时基本消退。虹膜、睫状体的上皮细胞和渗出的炎性细胞表达MMP 2和TIMP 2。MMP 2在 6h表达开始增高 ,18~ 2 4h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TIMP 2于 12h出现表达 ,4 8h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TIMP 2和MMP 2平均吸光度值的比值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MMP 2是与炎症反应相关的调节因子 ,其过量表达参与葡萄膜炎的发病。减低MMP 2的活性或降低MMP 2 /TIMP 2的比值可能为治疗葡萄膜炎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P-2 MMP-2 过量表达 葡萄膜 内毒素诱导 注射 负相关 抑制剂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9及TIMP-1在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大鼠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毓琴 胡维琨 张晓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5期319-322,共4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及其组织型抑制剂 (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oteinase 1,TIMP 1)在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 (endotoxininduceduveitis,EIU)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 0 0 μg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双后足垫 ...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及其组织型抑制剂 (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oteinase 1,TIMP 1)在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 (endotoxininduceduveitis,EIU)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 0 0 μg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双后足垫 ,建立EIU模型。在内毒素注射后的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MMP 9和TIMP 1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其积分吸光度 (A)值。结果 内毒素注射 6h开始出现炎症 ,以后炎症加重 ,于 2 4h达到炎症高峰 ,以后炎症减轻 ,7d时基本消退。虹膜上皮细胞 ,睫状体上皮细胞和渗出的炎症细胞表达MMP 9和TIMP 1。MMP 9在 6h出现表达 ,18~ 2 4h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7d消失。TIMP 1于 2 4h出现表达 ,72h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大鼠EIU模型炎症早期MMP 9活性增高 ,继而TIMP 1分泌增多 ,MMP 9活性受抑 ,炎症减轻。提示MMP 9可能是参与EIU的重要调控因子 ,而TIMP 1则在炎症的抑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免疫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氮脒减轻内毒素诱导性小鼠葡萄膜炎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一果 杨红霞 +1 位作者 杨培增 雷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195-2198,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氮脒(diminazene aceturate,DIZE)是否能减轻内毒素诱导性小鼠葡萄膜炎。方法连续给予一般情况良好、体质量16~20 g的雌性BALB/c小鼠腹腔内注射DIZE(60 mg/kg)2 d后,将125 n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注射入小鼠玻璃... 目的探讨三氮脒(diminazene aceturate,DIZE)是否能减轻内毒素诱导性小鼠葡萄膜炎。方法连续给予一般情况良好、体质量16~20 g的雌性BALB/c小鼠腹腔内注射DIZE(60 mg/kg)2 d后,将125 n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注射入小鼠玻璃体内建立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模型。分别于注射LPS后12、24 h观察小鼠眼前房炎症情况并进行临床评分。第24小时摘除眼球,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小鼠眼部形态学变化。用Real-time PCR检测小鼠眼内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结果在注射LPS 12 h后DIZE对眼前房炎症出现明显的保护作用。24 h时DIZE+LPS组的临床评分[(1.75±0.96)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LPS组[(4.00±1.22)分](P<0.01);HE染色结果显示DIZE+LPS组小鼠玻璃体内渗出的炎症细胞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LPS组,但各组小鼠视网膜结构和层次无明显改变。DIZE+LPS组的小鼠眼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IL-6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LPS组(P<0.01)。结论 DIZE在LPS引起的内毒素诱导性小鼠葡萄膜炎的眼部炎症中起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治疗葡萄膜炎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脒 小鼠 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及转录组分析(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余鹏 邱一果 +3 位作者 林茹 符馨予 郝冰涛 雷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01-909,共9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EIU)的治疗效果及转录组测序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将125ng脂多糖(LPS)注射入雌性BALB/c小鼠玻璃体内建立EIU模型,每隔4 h用0.1%DEX滴眼,共6次。注射LPS后24 h用裂隙灯观察小鼠眼前房炎...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EIU)的治疗效果及转录组测序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将125ng脂多糖(LPS)注射入雌性BALB/c小鼠玻璃体内建立EIU模型,每隔4 h用0.1%DEX滴眼,共6次。注射LPS后24 h用裂隙灯观察小鼠眼前房炎症情况并进行临床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眼部形态学变化。RNA-seq对EIU模型组和DEX治疗组小鼠的视网膜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及验证选出的差异基因。结果连续滴眼6次后,DEX可减轻EIU前房的炎症,并下调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RNA-seq共检测出52个差异基因,与DEX+LPS组相比,LPS组中上调的基因有37个,下调的基因有15个。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未发现显著富集的GO条目。KEGG富集分析显示有6个显著上调的KEGG通路和2个显著下调的KEGG通路。KEGG结果提示DEX治疗后可下调RIG-I类受体信号通路(Ddx58、Ifih1和Isg15)及一些免疫炎症相关基因(Ifit1、H2-T24、Mx2和Eif2ak2)。结论 DEX对LPS引起的小鼠内毒素诱导性小鼠葡萄膜炎有保护作用,此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RIG-I类受体信号通路及一些免疫炎症相关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 RIG-Ⅰ类受体信号通路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导的SD大鼠全葡萄膜炎 被引量:24
5
作者 马翠萍 金浩丽 +3 位作者 杨培增 吴善宏 陈雪梅 周红颜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用伤寒杆菌内毒素在SD大鼠建立葡萄膜炎模型。【方法】将 2 0 0 μg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双足底部 ,观察眼部临床改变和组织学改变 ,并测定房水中蛋白浓度。【结果】内毒素注射 4h后出现炎症 ,以后炎症加重 ,表现为瞳孔... 【目的】用伤寒杆菌内毒素在SD大鼠建立葡萄膜炎模型。【方法】将 2 0 0 μg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双足底部 ,观察眼部临床改变和组织学改变 ,并测定房水中蛋白浓度。【结果】内毒素注射 4h后出现炎症 ,以后炎症加重 ,表现为瞳孔缩小、前房明显闪辉、细胞和渗出 ,甚至出现后房积脓 ,于 2 4h发现房水蛋白浓度显著增高 ,虹膜睫状体、视网膜以及脉络膜有大量的白细胞及一定量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结论】伤寒杆菌内毒素在SD大鼠诱导出严重的葡萄膜炎 ,它可作为人类全葡萄膜炎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脂多糖类 葡萄膜 伤寒杆菌内毒素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芪多糖干预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模型中糖原合成酶3-β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硕 余朔 +3 位作者 刘新丽 于晋懿 张孝生 卢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红芪多糖(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HPS)和氯化锂(Li Cl)对霍乱弧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的抗炎作用,探讨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通过观察红芪多糖(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HPS)和氯化锂(Li Cl)对霍乱弧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的抗炎作用,探讨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50):空白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组、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组(LPS组)、HPS治疗组(LPS+HPS组)和Li Cl治疗组(LPS+Li Cl组)。LPS+HPS组腹腔注射400 mg·kg^(-1)HPS,LPS+Li Cl组腹腔注射0. 5 mol·L^(-1)的Li Cl 100μL,对照组和LPS组注射等量PBS。2 h后,LPS组、LPS+HPS组和LPS+Li Cl组每只大鼠足底注射0. 1 mL LPS注射液,NC组注射等体积的PBS。应用临床评分、裂隙灯照相、HE染色等检查评价炎性反应程度; 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虹膜睫状体GSK3-β和核因子-κB(ne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前房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LPS注射后6 h、12 h、24 h、48 hLPS组的炎症评分分别为(2. 3±0. 2)分、(3. 6±0. 7)分、(3. 9±0. 3)分、(3. 2±0. 4)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为P <0. 05),而LPS+HPS组、HPS+Li Cl组和N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HPS或Li Cl预处理对LPS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产生了抗炎效果。经过HPS或Li Cl处理,LPS诱导的葡萄膜炎大鼠虹膜睫状体磷酸化GSK3-β水平上调,NF-κB p65表达明显被抑制,前房房水中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调,而TNF-α、IL-6、IL-1β等炎症细胞因子受到抑制。结论 HPS或Li Cl预处理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炎性反应,这一抗炎作用与GSK3-β的抑制性磷酸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 糖原合成酶3-β 虹膜睫状体 红芪多糖 氯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的SD大鼠葡萄膜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籍莉 杨培增 +2 位作者 林健贤 周红颜 黄祥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内毒素诱导的SD大鼠葡萄膜炎模型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的足底部,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抽取实验组鼠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并制备涂片,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凋亡淋巴细胞的...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内毒素诱导的SD大鼠葡萄膜炎模型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的足底部,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抽取实验组鼠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并制备涂片,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凋亡淋巴细胞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临床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均证实50只SD大鼠全部发生了葡萄膜炎,以前葡萄膜炎为主,炎症平均得分为4.589级±1.095级;检测结果显示在炎症高峰期(24-36h)实验组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大量凋亡。结论 内毒素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可能参与了炎症的迅速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 淋巴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姚楠 何蓉蓉 栗原博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87-1190,共4页
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易反复发作且牵涉到眼内多种组织,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以进行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内毒素注射可以诱导动物的实验性葡萄膜炎。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IU)动物模型已... 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易反复发作且牵涉到眼内多种组织,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以进行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内毒素注射可以诱导动物的实验性葡萄膜炎。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IU)动物模型已成为人们研究葡萄膜炎重要的动物模型,它对人们了解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葡萄膜炎做出了重要贡献。就该模型的发现、建立方法、炎症过程以及模型中涉及到的内毒素信号通路相关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NO)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玮 卢弘 +1 位作者 华文 李学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IU)中葡萄膜和视网膜组织浸润细胞的凋亡,及Fas-FasL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注射霍乱弧菌内毒素诱发大鼠EIU模型,内毒素注射后6、12、18、24、48h进行临床观察评分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T... 目的探讨大鼠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IU)中葡萄膜和视网膜组织浸润细胞的凋亡,及Fas-FasL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注射霍乱弧菌内毒素诱发大鼠EIU模型,内毒素注射后6、12、18、24、48h进行临床观察评分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TUNEL法检测葡萄膜和视网膜中的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s和FasL在葡萄膜和视网膜中的表达和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均发生了EIU;葡萄膜和视网膜组织浸润细胞中可见TUNEL染色阳性凋亡细胞,18h达高峰,以虹膜和睫状体最为明显,凋亡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各组中均可见Fas表达,实验各组中FasL表达显著增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和FasL的表达与凋亡之间呈正相关(r=0.923,0.807,P<0.01)。结论EIU中葡萄膜和视网膜的浸润细胞存在凋亡现象,凋亡参与了炎症的迅速消退,Fas和FasL的高表达可能与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眼组织的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 凋亡 FAS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芪多糖干预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的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婧 刘新丽 +2 位作者 吴慧茹 贾辉钰 卢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6-610,共5页
目的探讨红芪多糖(hedysarum polybotrys saccharide,HPS)在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 目的探讨红芪多糖(hedysarum polybotrys saccharide,HPS)在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及TIR功能区接头蛋白诱导的干扰素β(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er-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ndotoxin induced uveitis,EIU)模型组、HPS组、HPS+内毒素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每组10只。EIU模型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1 mg·kg-1内毒素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前葡萄膜炎动物模型。HPS+内毒素组在内毒素注射前1 h给予腹腔注射HPS 400 mg·kg^-1。HPS组大鼠只注射HPS 400 mg·kg^-1。每2 h用裂隙灯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注射后的0 h、6 h、12 h、18 h、24 h对各组眼部临床炎症反应进行评分。注射后24 h组织病理学检查炎症反应水平。RT-PCR检测核因子-κB、TRAF6及TRIF mRNA的表达。结果 NC组大鼠24 h内眼前节未见炎症反应。注射后24 h,EIU模型组可见虹膜血管扩张明显,瞳孔区大量白色渗出,HPS组仅可见虹膜血管扩张,未见其他眼部炎症反应,HPS+内毒素组大鼠可见虹膜血管扩张和瞳孔缘少量渗出。比较不同组间的大鼠眼部临床炎症反应评分可见,NC组与EIU模型组、HPS+内毒素组、H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EIU模型组与HPS+内毒素组、H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PS+内毒素组与H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T-PCR结果显示,HPS可降低核因子-κB mRNA和TRAF6 mRNA的表达(P<0.001),HPS对TRIF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236)。结论 HPS可能通过抑制TRAF6核酸的表达缓解EIU的炎症反应,HPS对TRIF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多糖 内毒素诱导葡萄膜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TIR功能区接头蛋白诱导的干扰素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Slit2蛋白预处理可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
11
作者 杜勇 蒋少秋 周希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263-1270,共8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Slit2蛋白(recombinant human slit2,rhSlit2)对内毒素诱导的SpragueDawley(SD)大鼠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 uveitis,EIU)的作用。方法给予SD大鼠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rhSlit2(10、30、100 ng/眼)。24 h后,将2 g/L的脂... 目的探讨重组人Slit2蛋白(recombinant human slit2,rhSlit2)对内毒素诱导的SpragueDawley(SD)大鼠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 uveitis,EIU)的作用。方法给予SD大鼠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rhSlit2(10、30、100 ng/眼)。24 h后,将2 g/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注射到大鼠双侧后足底肉垫内(200μg/鼠)。LPS注射24 h后观察大鼠前房炎症并进行临床评分;取大鼠房水进行房水蛋白浓度测定和房水细胞计数;LPS注射24 h后摘除大鼠眼球,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大鼠眼部形态学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眼部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眼部IL-6、TNF-α和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在LPS注射24 h后,rhSlit2对前房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LPS+rhSlit2(100 ng/眼)组临床评分明显低于LPS+PBS组[(1.40±0.84)vs(5.60±0.97)分,P<0.01];HE染色可见各组大鼠眼内结构层次完好。与LPS+PBS组比较,LPS+rhSlit2(100 ng/眼)组眼内炎症细胞渗出数量明显减少[(65.21±18.38)×106/m L vs(319.60±28.88)×106/m L,P<0.01];房水蛋白浓度明显降低[(12.59±3.04)vs(31.50±3.09)mg/m L,P<0.01];眼内炎症因子IL-6(19.69±5.28 vs 77.09±12.61)、TNF-α(1.78±0.33 vs 4.06±0.58)的mRNA表达降低(P<0.01);大鼠眼内IL-6(1.92±0.60 vs 4.42±0.11)、TNF-α(1.33±0.11 vs 1.69±0.21)和P-Akt(0.18±0.37 vs 0.55±0.34)蛋白水平也降低(P<0.01)。结论大鼠玻璃体腔Rh Slit2预注射对内毒素诱导的SD大鼠葡萄膜炎具有抑制作用。Rh Slit2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以抑制LPS诱导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Slit2蛋白 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 症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弧菌内毒素诱导大鼠葡萄膜炎的组织切片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卢弘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384-386,共3页
目的 本研究用霍乱弧菌内毒素诱导大鼠葡萄膜炎 ,建立全葡萄膜炎的动物模型 ,以期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应用纯化后霍乱弧菌内毒素注射于 Wistar大鼠 ,分别于注射后 4、8、12、16、2 4 h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双眼前... 目的 本研究用霍乱弧菌内毒素诱导大鼠葡萄膜炎 ,建立全葡萄膜炎的动物模型 ,以期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应用纯化后霍乱弧菌内毒素注射于 Wistar大鼠 ,分别于注射后 4、8、12、16、2 4 h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双眼前节变化 ,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注射内毒素后 4 h出现炎症 ,12 h反应达到最重 ,表现为瞳孔缩小、虹膜水肿、血管充血扩张、严重者前房渗出、积血。组织学观察可见前房睫状体、虹膜水肿血管扩张充血 ,脉络膜水肿加剧 ,血细胞弥漫性渗出 ,视网膜有脱离。节细胞数量 ,视网膜厚度 ,节细胞大小 ,节细胞层血管数量及大小 ,内核外网层血管数量及大小都有明显的变化。结论认为该方法用于诱导葡萄膜炎动物模型是成功的。同时还比较了内毒素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切片 霍乱弧菌内毒素 葡萄膜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饱和生理盐水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的影响
13
作者 严伟明 安晶 +2 位作者 张磊 刘建文 张作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8-983,共6页
目的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hydrogen rich saline,HRS)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 uveitis,EIU)是否有减轻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氢饱和生理盐水(氢水)组和激素组,于后3组... 目的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hydrogen rich saline,HRS)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 uveitis,EIU)是否有减轻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氢饱和生理盐水(氢水)组和激素组,于后3组大鼠足垫部皮下注射0.125 mg/kg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大鼠于造模后0、0.5、1、2、6、8、12、24 h和3周内每天1次,腹腔注射氢饱和生理盐水20 m L/kg;激素组大鼠于造模后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 mg/kg。4组于造模后12、24、48、72、96 h在裂隙灯下观察葡萄膜炎表现,并进行量化评分;并于造模后1、4、7、10、14 d和21 d行视网膜电图检查、房水蛋白定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氢饱和生理盐水组葡萄膜炎程度与模型组相似,裂隙灯临床表现量化评分和炎症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模型的视网膜功能有改变,暗适应3.0反应b潜伏期延长;与模型组相比,氢饱和生理盐水组b波潜伏期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氢饱和生理盐水组房水蛋白总量较模型组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饱和生理盐水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无明显减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 氢饱和生理盐水 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对内毒素诱导的实验性葡萄膜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岭 肖伟 万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 (i RNA)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 (EIU)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 :用大肠杆菌 (E.Coli)免疫家兔后 ,提取特异性 i RNA,将其用于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模型 ,通过生化检测、细胞计数评价其对实...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 (i RNA)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 (EIU)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 :用大肠杆菌 (E.Coli)免疫家兔后 ,提取特异性 i RNA,将其用于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模型 ,通过生化检测、细胞计数评价其对实验性葡萄膜炎的影响。结果 :在内毒素注射后 30 m in及 3h,分别经腹腔注射 i RNA,可以使 EIU的发生推迟 3h,炎症的严重程度明显下降 ,尤其表现为炎症高峰期 ,前房内白细胞渗出量下降 2 7.6 2 % ,蛋白渗出量减少 5 8.34 %。结论 :特异性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 内毒素诱导 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小鼠葡萄膜炎视网膜中补体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陶雪莹 郑仕洁 雷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研究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EIU)视网膜中补体系统的活化情况。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内毒素建立EIU小鼠模型。建模24 h后,分离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的视网膜,分别提取总蛋白和总mRNA。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研究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EIU)视网膜中补体系统的活化情况。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内毒素建立EIU小鼠模型。建模24 h后,分离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的视网膜,分别提取总蛋白和总m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视网膜中补体经典途径(C1qb、C4b)、血凝素途径(MASP1、MASP2)和替代途径(CFB、C3)、末端通路(C5)中关键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视网膜中补体系统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中的关键因子(C1q、C4、C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小鼠视网膜细胞可表达大部分补体系统成分的基因。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视网膜中C1qb、C4b、CFB、C3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MASP1、MASP2在视网膜上表达量很低,实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实验组C1q、C4、C3的蛋白水平比对照组也明显升高。结论 EIU小鼠在炎症高峰期补体系统尤其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被激活,激活的补体系统可能在EIU的病理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诱导葡萄膜 补体活化 经典途径 替代途径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大鼠眼内DR5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满辉 黄旭东 黄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眼内DR5的表达,研究炎症细胞的凋亡与TRAIL/DR5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内毒素注射组。其中内毒素注射组是将内毒素注射到大鼠后足底制成葡萄膜炎动...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眼内DR5的表达,研究炎症细胞的凋亡与TRAIL/DR5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内毒素注射组。其中内毒素注射组是将内毒素注射到大鼠后足底制成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无任何操作,生理盐水注射组以及内毒素注射组又根据注射后不同时间分为6 h、12 h、24 h、48 h 4个亚组。在注射后不同时间摘除眼球,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虹膜毛细血管炎症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毒素诱导后不同时间DR5蛋白在炎症细胞上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显示:空白对照组以及生理盐水注射组虹膜组织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可见微绒毛、较多的吞饮小泡,未见有明显的结构、形态异常。内毒素注射6 h组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吞饮小泡数目开始减少,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出现了染色质边集的表现;24 h组吞饮小泡数目减少明显,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出现了染色质浓缩、线粒体空泡样变的凋亡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R5蛋白在空白对照组以及生理盐水注射组大鼠的虹膜色素上皮层呈阴性着色;内毒素注射组中,DR5蛋白在虹膜组织的炎症细胞上呈阳性着色,从6 h组炎症细胞就出现,24 h组DR5在炎症细胞中的着色数量及着色强度达到最高,光密度值达到0.085 9±0.019 6,与6 h组、12 h组、48 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TRAIL及其受体DR5可能参与了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中炎症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 细胞凋亡 DR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母草碱在大鼠急性内毒素性葡萄膜炎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熊佳伟 顾纪锋 +4 位作者 石碗如 吴甦潜 麦尔哈巴.肖开提 朱依谆 莫晓芬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1-296,329,共7页
目的建立SD大鼠急性内毒素性葡萄膜炎(endotoxin induced uveitis,EIU)模型,研究益母草碱(leonurine,SCM-198)是否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眼部结构、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重180~200 g正常雄性S... 目的建立SD大鼠急性内毒素性葡萄膜炎(endotoxin induced uveitis,EIU)模型,研究益母草碱(leonurine,SCM-198)是否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眼部结构、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重180~200 g正常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又分为4个亚组,分别以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40、80 mg的SCM-198生理盐水溶液灌胃,共21天;阴性对照组:每日以0.9%Na Cl溶液10 m L/kg体重灌胃;阳性对照组:以每日每千克体重0.5 mg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磷酸钠生理盐水溶液灌胃。组间饲养无差异,每7天测体重。第18天灌胃后,全部大鼠全麻并充分暗适应后行全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测;第21天灌胃后以1 g/L的伤寒沙门氏菌(S.typhi)LPS生理盐水溶液0.1 m L于全部大鼠左足底注射造模,造模后24 h行全麻下ERG检测,裂隙灯下行双眼炎症评分,取左眼房水-80℃冻存后处死动物,取右侧眼球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水平;对留取的房水样本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检测房水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CAM-1水平;以SPSS 19.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综合分析SCM-198对EIU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结果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第21天时体重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实验组裂隙灯下炎症评分低于阴性对照组、高于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病理切片炎症程度介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之间;SCM-198 20 mgkg-1d-1组造模后0.01 cd下ERG a波波幅显著低于造模前(P<0.05),亦低于其他组造模后;SCM-198 10 mgkg-1d-1组房水TNF-α、IL-6和IL-1β表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 SCM-198灌胃对EIU模型大鼠具有抗炎保护作用,且常规剂量下未见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网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葡萄膜结构损伤;NF-κB在其抗炎效应中地位重要。SCM-198对炎症相关性眼病治疗具有潜在价值,但最佳给药方式、剂量等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碱 急性内毒素葡萄膜 TLR4 NF-ΚB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已碱对实验性葡萄膜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翠萍 杨培增 +3 位作者 钟晖 吴善宏 陈咏冲 周红颜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6,I005,共4页
[目的]探讨汉防已碱(Tet)对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200μg伤寒杆菌内毒素(LPS)注射于20只SD大鼠足底部,诱导出葡萄膜炎(EIU)模型,其中12只大鼠于LPS注射前半小时开始给于汉防已碱40mg灌服,共4次,每隔4h一次。另外... [目的]探讨汉防已碱(Tet)对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200μg伤寒杆菌内毒素(LPS)注射于20只SD大鼠足底部,诱导出葡萄膜炎(EIU)模型,其中12只大鼠于LPS注射前半小时开始给于汉防已碱40mg灌服,共4次,每隔4h一次。另外8只未给予灌服作为对照。于 LPS注射后6 h、12 h、24 h用裂隙灯显微观察其临床改变,并于LPS注射后24 h处死大鼠,观察各大鼠眼部组织学改变。[结果]LPS注射后均诱发出双眼相似的葡萄膜炎,炎症的严重程度在未处理组临床积分为7.65±0.67,Tet组临床积分为3.27±1.02,P<0.01,有显著差异。组织学检查,在Tet处理组大鼠,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及玻璃体腔炎症细胞浸润均比未处理组明显减轻。[结论]Tet对内毒素诱发的葡萄膜炎有一定的抑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 汉防已碱 葡萄膜 预防 内毒素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MyD88在大鼠急性前葡萄膜炎虹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上 卢弘 +5 位作者 胡小凤 陈巍 杨培增 Aize Kijlstra 许颖知 王婧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前葡萄膜炎(EIU)虹膜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核因子-κBp65(NF-κB p65)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0、12、24、48、72h,每组10只,0h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均足...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前葡萄膜炎(EIU)虹膜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核因子-κBp65(NF-κB p65)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0、12、24、48、72h,每组10只,0h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均足垫部注射霍乱弧菌内毒素脂多糖(LPS)200μg,建立EIU动物模型,每隔2h用裂隙灯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通过铺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虹膜睫状体组织内TLR4、MyD88和NF-κBp65的表达,并对虹膜内TLR4+和MyD88+及NF-κBp65+细胞进行计数。结果注射后24~48h大鼠眼前段的炎症反应达到高峰,72h炎症反应逐渐缓解。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虹膜睫状体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在24~48h达到高峰,与临床反应结果相符。TLR4在模型鼠虹膜睫状体炎复合体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0h组虹膜铺片内无阳性细胞,12h后可见细胞形态大多为类圆形的阳性细胞,48h达高峰,72h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各组阳性细胞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9,P<0.05)。MyD88和NF-κBp65的表达与TLR4的改变趋势相一致(F=54.37,P<0.05;F=85.32,P<0.05)。结论内毒素诱导的EIU虹膜内,TLR4及其下游信号传导分子的表达量发生改变,提示TLR4-MyD88依赖传导途径可能参与了EIU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 TLR4 MYD88 NF—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越桔提取物改善小鼠葡萄膜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楠 李小迪 +2 位作者 李善兵 何蓉蓉 栗原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26-1627,共2页
目前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理想的预防及治疗措施[1]。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大鼠眼内存在氧化应激[2]。欧洲越桔属于杜鹃花科越桔亚科植物,富含花色苷类化合物。本课题组首次发现欧洲越桔提取... 目前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理想的预防及治疗措施[1]。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大鼠眼内存在氧化应激[2]。欧洲越桔属于杜鹃花科越桔亚科植物,富含花色苷类化合物。本课题组首次发现欧洲越桔提取物(bilberry extract,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桔提取物 花色苷 内毒素 葡萄膜 氧化应激 一氧化氮 NF-ΚB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