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模控制和改进自抗扰控制的主汽温串级控制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志豪 李军 +5 位作者 王林 高耀岿 周俊波 弓林娟 雷杨祥 周东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331-9340,I0019,共11页
超超临界机组主汽温系统本身是一类典型的大时滞、多扰动、非线性的热力系统,并且在深度调峰工况下,锅炉燃烧稳定性下降、水动力不足、辐射/对流换热特性迁移,传统的PID串级控制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控制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内模控制... 超超临界机组主汽温系统本身是一类典型的大时滞、多扰动、非线性的热力系统,并且在深度调峰工况下,锅炉燃烧稳定性下降、水动力不足、辐射/对流换热特性迁移,传统的PID串级控制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控制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内模控制和改进自抗扰控制的主汽温串级控制系统。首先,针对内回路非线性、回滞特性,改进并应用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其次,针对外回路的大迟延、大惯性特性,采用内模控制进行超前预测和调节,增强外回路对于设定值的跟踪能力和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PID串级控制,该方法对于主汽温控制对象有更好的跟踪、抗扰能力以及更强的鲁棒性。在某1000 MW机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适应现场复杂多变的环境,在满足电厂“两个细则”考核要求的同时,有效改善主汽温控制特性,汽温稳态偏差控制在±2℃,变负荷时偏差≤±5℃,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汽温 内模控制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系统的多内模控制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智焕 王树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9,共4页
任何一个实际系统均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线性,由于非线性对象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用传统的线性系统理论来设计,当工作点大范围变化时,很难保证其性能及稳定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模型的内模控制方法,它对非线性过程的... 任何一个实际系统均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线性,由于非线性对象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用传统的线性系统理论来设计,当工作点大范围变化时,很难保证其性能及稳定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模型的内模控制方法,它对非线性过程的控制具有良好的性能.在该方法中,非线性对象的内模是通过在不同工况辨识得到多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比常规的单内模控制在大范围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多模型 内模控制 内模控制 非线性控制理论 预测控制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预估控制量二次约束的无静差FIR型内模控制器 被引量:6
3
作者 华建兴 席裕庚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2-495,500,共5页
基于对象的脉冲响应序列,提出一种利用矩阵QR分解设计FIR型内模逆动态控制器的新方法.为防止过大控制作用,引入了对预估控制量的二次约束,并同时对控制器静态增益约束以保证闭环控制系统对阶跃输入的无静差特性.给出的仿真例子说... 基于对象的脉冲响应序列,提出一种利用矩阵QR分解设计FIR型内模逆动态控制器的新方法.为防止过大控制作用,引入了对预估控制量的二次约束,并同时对控制器静态增益约束以保证闭环控制系统对阶跃输入的无静差特性.给出的仿真例子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 FIR型 预估 内模控制 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_∞控制理论的2-DOF内模控制器设计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树荣 王钊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84,共4页
给出一种基于H∞ 控制理论的二自由度内模控制器设计方法 .考虑了标称模型与实际模型之间存在乘性摄动时的失配性 ,利用适当的状态变换 ,将跟踪问题的控制器设计转化成一个调节问题的标准H∞ 控制器设计问题 ,再利用H∞ 输出动态反馈完... 给出一种基于H∞ 控制理论的二自由度内模控制器设计方法 .考虑了标称模型与实际模型之间存在乘性摄动时的失配性 ,利用适当的状态变换 ,将跟踪问题的控制器设计转化成一个调节问题的标准H∞ 控制器设计问题 ,再利用H∞ 输出动态反馈完成了控制器设计 .以电力系统模型为例设计了一个二自由度H∞ 励磁控制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控制理论 2-DOF内模控制 设计 电力系统 内模控制 励磁控制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模控制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不平衡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99
5
作者 张兴 季建强 +1 位作者 张崇巍 丁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51-56,共6页
该文提出了在αβ静止坐标系中采用内模控制的三相VSR不平衡控制方案,不仅实现了正负序电流的无差跟踪控制,而且使系统获得了强鲁棒性;另外,该文还提出了一种不平衡指令电流算法,实现了电网不平衡时三相VSR平均有功、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 该文提出了在αβ静止坐标系中采用内模控制的三相VSR不平衡控制方案,不仅实现了正负序电流的无差跟踪控制,而且使系统获得了强鲁棒性;另外,该文还提出了一种不平衡指令电流算法,实现了电网不平衡时三相VSR平均有功、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解决了以往不平衡指令电流算法只能实现三相VSR单位功率因数运行的局限性。样机试验论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 不平衡电压 电压型PWM整流器 内模控制 正序、负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系统方法的非线性内模控制 被引量:54
6
作者 陈庆伟 吕朝霞 +1 位作者 胡维礼 吴宏鑫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5-721,共7页
针对一类非线性连续系统 ,利用小波网络逼近原系统的α阶积分逆系统 ,针对复合后的伪线性系统提出了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内模控制 ,证明了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分析了系统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控制性能好 ,精度高 。
关键词 逆系统方法 非线性内模控制 鲁棒性 小波网络 建模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模控制研究的新发展 被引量:66
7
作者 周涌 陈庆伟 胡维礼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5-482,共8页
概述了内模控制(IMC)的研究现状和新发展,详细论述了内模控制特别是非线性系统内模控制研究中的主要方面及其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内模控制中的各种建模方法,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根据内模控制的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内模控制器的设计... 概述了内模控制(IMC)的研究现状和新发展,详细论述了内模控制特别是非线性系统内模控制研究中的主要方面及其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内模控制中的各种建模方法,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根据内模控制的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内模控制器的设计及其改进结构,内模控制与其他控制方法的结合方式等几个关键性问题.最后指出了内模控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混淆,并探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 非线性系统 线性化 抗饱和 稳定性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时间趋近率控制与内模控制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传动系统(英文) 被引量:35
8
作者 葛宝明 郑琼林 +1 位作者 蒋静坪 于学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提出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鲁棒控制技术,以削弱系统性能对电机模型精度的敏感性,简化控制器设计过程。首先在电流控制中应用对模型误差高度鲁棒的内模控制(IMC),得到同步坐标系下直接由电机参数和期望闭环带宽表示的PI型IMC控制器,... 提出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鲁棒控制技术,以削弱系统性能对电机模型精度的敏感性,简化控制器设计过程。首先在电流控制中应用对模型误差高度鲁棒的内模控制(IMC),得到同步坐标系下直接由电机参数和期望闭环带宽表示的PI型IMC控制器,改善电流环特性的同时避免了调节PI参数。随后提出了基于离散时间趋近率控制(RLC)的PMSM速度控制器,其离散解满足了数字控制对离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需要,分析了速度环中RLC控制器的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传动系统的优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PMSM 电机参数 电流控制 速度环 控制 内模控制 分析与设计 离散时间 仿真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机组协调系统的非线性内模控制 被引量:45
9
作者 房方 刘吉臻 谭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5-199,共5页
协调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单元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了克服非线性环节以及能量供需之间关联耦合作用对协调系统控制品质的影响,本文将反馈线性化方法与多变量内模控制结构结合,针对一个通用的非线性协调系统模型,设计出非线性内... 协调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单元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了克服非线性环节以及能量供需之间关联耦合作用对协调系统控制品质的影响,本文将反馈线性化方法与多变量内模控制结构结合,针对一个通用的非线性协调系统模型,设计出非线性内模协调控制器。文中分析了多变量非线性内模控制结构的鲁棒稳定性及动态性能。在不同负荷下的仿真试验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解耦效果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组 单元机组 协调系统 非线性内模控制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过程运行的解耦内模控制方法 被引量:22
10
作者 周平 柴天佑 陈通文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62-1368,共7页
工业过程运行控制的目的是实现反映过程整体运行性能的工艺指标.将常规解耦内模控制(Internal model control,IMC)进行推广,提出了优化过程运行的解耦IMC方法.通过对广义解耦内模控制器的设计获得了具有高维解耦能力、鲁棒稳定性和抗干... 工业过程运行控制的目的是实现反映过程整体运行性能的工艺指标.将常规解耦内模控制(Internal model control,IMC)进行推广,提出了优化过程运行的解耦IMC方法.通过对广义解耦内模控制器的设计获得了具有高维解耦能力、鲁棒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的回路设定模型.该模型能够响应系统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干扰,对回路设定值进行调整,通过控制回路的输出跟踪凋整后的设定值,从而实现期望的工艺指标.磨矿回路运行的解耦IMC设计实例及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运行 解耦内模控制 回路设定 磨矿回路 工艺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模控制的并网型双馈电机风力发电系统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永峰 李含善 +2 位作者 安中全 刘锦国 刘海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4-1219,共6页
交流励磁双馈式风电系统已成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的主流。为提高存在较大扰动时系统的性能,在推导了发电机惯例下双馈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后提出用S函数描述双馈电机的数学模型,开发了基于状态方程的双馈电机空载运行和发电运行的子系统模... 交流励磁双馈式风电系统已成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的主流。为提高存在较大扰动时系统的性能,在推导了发电机惯例下双馈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后提出用S函数描述双馈电机的数学模型,开发了基于状态方程的双馈电机空载运行和发电运行的子系统模型,设计了用内模控制策略实现转子电流内环和转速外环的控制,并通过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解耦控制实现了有功和无功功率的解耦,然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完备的并网运行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模型。针对850kW系统在转速变化和大电网扰动下的响应特性进行的仿真研究结果显示,提出的双馈式风电系统模型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和较快的动态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电机 内模控制 S函数 风力发电 柔性并网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模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2
作者 戴文战 丁良 杨爱萍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7-494,共8页
内模控制由于其本质鲁棒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系统地评述了内模控制系统中控制器设计、滤波器改进、两自由度结构、单变量内模控制、多变量解耦内模控制等问题。此外,内模控制与其他先进控制策略的结合是提升内模控制效果... 内模控制由于其本质鲁棒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系统地评述了内模控制系统中控制器设计、滤波器改进、两自由度结构、单变量内模控制、多变量解耦内模控制等问题。此外,内模控制与其他先进控制策略的结合是提升内模控制效果的重要途径,详细介绍了内模控制与预测控制、神经网络、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等先进控制策略的结合,并列举了内模控制在工业实践中的成功案例。指出相对于研究得较透彻的单变量内模控制,多变量内模控制的相关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于非方系统,更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 IMC-PID控制 多变量系统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神经网络内模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新宇 张井岗 赵志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25-229,共5页
内模控制(IMC)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算法,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及鲁棒性,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应用广泛.内模控制的控制性能往往取决于被控对象的模型,因此,如何得到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成为关键问题.对于工业中常见的非线性过程,传统的设计方法很... 内模控制(IMC)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算法,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及鲁棒性,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应用广泛.内模控制的控制性能往往取决于被控对象的模型,因此,如何得到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成为关键问题.对于工业中常见的非线性过程,传统的设计方法很难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的引入为非线性内模控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模糊逻辑适合表达机遇规则的知识,而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自学习及自适应能力.将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应用于内模控制中,对基于该模糊神经网络(FNN)的内部模型和控制器的建立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可以应用于非线性及时变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神经网络 内模控制 内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汽温系统模糊自适应内模控制 被引量:35
14
作者 黄宇 韩璞 李永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3-98,共6页
基于内模控制理论,针对火电厂主汽温被控对象的大惯性、大迟延、时变、多干扰的特点,设计了内模–比例串级控制系统,并将量子遗传算法应用于滤波器参数的寻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S模糊建模和自适应控制技术,提出了模糊自适应内模控制(f... 基于内模控制理论,针对火电厂主汽温被控对象的大惯性、大迟延、时变、多干扰的特点,设计了内模–比例串级控制系统,并将量子遗传算法应用于滤波器参数的寻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S模糊建模和自适应控制技术,提出了模糊自适应内模控制(fuzzyad aptive internal model control,FAIMC)策略。该方案实现简单,对工况变化具有优良的适应性。对某超临界600MW直流锅炉主汽温系统4种典型工况进行仿真控制,其过渡过程时间短,超调量小,适用于大惯性、大迟延过程的控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串级PID控制。为克服负荷变化对主汽温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模糊自适应内模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了升降负荷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系统能较好的适应对象动态模型的大幅度变化,保持较优的调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汽温系统 内模控制 T—S模糊建模 量子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单元机组负荷模糊内模控制及其仿真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益国 沈炯 吕震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0-93,共4页
内模控制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控制方法。实现内模控制的关键是模型求逆。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系统T-S模糊模型的模糊内模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快速辨识算法获取系统的T-S模糊模型,然后通过适当变形,把模糊模型求逆问题简单... 内模控制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控制方法。实现内模控制的关键是模型求逆。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系统T-S模糊模型的模糊内模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快速辨识算法获取系统的T-S模糊模型,然后通过适当变形,把模糊模型求逆问题简单的转化为求解线性方程组,并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涉及的多个滤波器参数的寻优。该方法被用于火电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单元机组 负荷 模糊内模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伺服系统的二自由度内模控制 被引量:34
16
作者 张井岗 刘志运 裴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8,共4页
基于内模控制理论 ,针对交流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二自由度PID控制方法。所设计的二自由度PID控制器 ,仅有两个可调参数 ,而且被调参数与系统的性能直接相关。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同时具有良好的位置跟随性能... 基于内模控制理论 ,针对交流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二自由度PID控制方法。所设计的二自由度PID控制器 ,仅有两个可调参数 ,而且被调参数与系统的性能直接相关。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同时具有良好的位置跟随性能、抗干扰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伺服系统 二自由度内模控制 二自由度 PID控制 矢量控制 抗干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免疫算法的感应电机内模控制策略 被引量:16
17
作者 尹忠刚 牛剑博 钟彦儒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97-105,15,共9页
内模控制(internal model control,IMC)因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已得到广泛关注,但其控制性能与滤波器时间常数有直接关系,影响了其在高性能变频调速系统中的应用。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免疫算法的感应电机内模控制策略,以免疫应答系统为基... 内模控制(internal model control,IMC)因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已得到广泛关注,但其控制性能与滤波器时间常数有直接关系,影响了其在高性能变频调速系统中的应用。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免疫算法的感应电机内模控制策略,以免疫应答系统为基础,引入一种免疫算法,分析了该算法的实现方式。将该免疫算法植入到内模控制器中,实现对滤波时间常数的在线调整,克服了内模控制器因滤波时间常数固定带来的系统动态性能不佳的问题。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采用免疫算法的感应电机内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 感应电机 免疫算法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样控制理论的光电跟踪伺服系统内模控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文博 范大鹏 朱华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28,共8页
针对外部扰动对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精度的影响,对稳定回路提出了一种两自由度内模控制,将控制器的设计转化为标准的H∞优化问题,使得系统对模型误差及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采用jump变换、提升操作等采样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来优化... 针对外部扰动对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精度的影响,对稳定回路提出了一种两自由度内模控制,将控制器的设计转化为标准的H∞优化问题,使得系统对模型误差及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采用jump变换、提升操作等采样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来优化设计相应的鲁棒控制器,综合考虑了系统的多采样率行为及采样点间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所设计的多采样率控制器的鲁棒性能指标为1.4135,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的多采样率特性对系统鲁棒性能的影响,且具有较高的指令跟踪精度及较强的扰动抑制性能。本文的研究为高精度光电跟踪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跟踪 伺服系统 内模控制 鲁棒控制 采样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模控制框架下时延系统扩张状态观测器参数整定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琦 孙明玮 +1 位作者 陈增强 张德贤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41-1645,共5页
作为一种有效的控制设计方法,自抗扰控制研究获得了广泛关注,然而针对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则相对较少.本文针对一阶惯性加延迟系统,将线性自抗扰控制转化为内模控制结构,导出了其中控制器、滤波器、乘性不确定性、互补灵敏度函... 作为一种有效的控制设计方法,自抗扰控制研究获得了广泛关注,然而针对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则相对较少.本文针对一阶惯性加延迟系统,将线性自抗扰控制转化为内模控制结构,导出了其中控制器、滤波器、乘性不确定性、互补灵敏度函数的对应表达式,随后,利用频域鲁棒稳定性判据,分析了自抗扰控制器核心——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参数对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该分析,总结出一阶惯性加延迟系统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两条参数整定准则.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整定准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内模控制 时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伺服控制系统多回路内模控制器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晓尧 范大鹏 +1 位作者 张智永 张文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20-2027,共8页
针对光电稳定平台中伺服控制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内外部扰动和传感器误差等各项因素,提出基于多回路、双自由度内模控制的稳定环控制器设计方法,实现对各项误差因素的控制器分层设计。首先,对伺服控制系统的单回路控制结构和多回路内... 针对光电稳定平台中伺服控制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内外部扰动和传感器误差等各项因素,提出基于多回路、双自由度内模控制的稳定环控制器设计方法,实现对各项误差因素的控制器分层设计。首先,对伺服控制系统的单回路控制结构和多回路内模控制结构进行描述,并深入分析了两者的误差扰动和模型扰动抑制性能;然后,详细讨论了多回路内模控制结构中,电流环、速度环和稳定环控制器的详细设计过程,并给出基于双DSP的伺服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流程实现。最后,系统的时域特性实验和载体姿态扰动、摩擦力矩干扰、模型参数摄动实验表明:多回路内模控制结构具有良好的指令跟踪精度、扰动抑制性能和鲁棒特性,最终的稳定精度达到0.006°(0.1 mr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伺服控制 多回路 双自由度内模控制 控制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