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带状CORS的VRS内插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博文 匡团结 +5 位作者 梁永 张云龙 朱星盛 杨怀志 刘洪润 肖翔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1-95,共5页
针对铁路带状CORS系统存在的网外收敛速度慢、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本文对3种VRS的大气延迟内插模型,即最小二乘配置模型、距离相关内插模型和线性内插模型进行了误差仿真分析。真结果显示,在带状网型中,LSC模型的抗差性能最佳,其次为DIM模... 针对铁路带状CORS系统存在的网外收敛速度慢、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本文对3种VRS的大气延迟内插模型,即最小二乘配置模型、距离相关内插模型和线性内插模型进行了误差仿真分析。真结果显示,在带状网型中,LSC模型的抗差性能最佳,其次为DIM模型,LIM模型则表现最差。然后基于某高速铁路CORS网络的GNSS观测数据,3种模型进行了实证测试,结果与仿真相吻合。具体为,LSC/DIM/LIM模型的定位精度在水平方向约为3.0、5.3、14.1 cm,高程为3.5、6.8、43.1 cm。LSC模型最适用于带状网络VRS定位。此外,本研究可为铁路CORS系统的精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CORS 铁路工程 VRS 内插模型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网络RTK对流层延迟误差线性内插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建涛 郝金明 邱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93,共4页
在网络RTK高精度定位中,流动站高程与参考站网络平均高程相差较大会造成双差大气延迟误差的内插误差较大,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定位精度。在比较分析常规的线性内插模型(LIM)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线性内插模型,并利用美国CORS网... 在网络RTK高精度定位中,流动站高程与参考站网络平均高程相差较大会造成双差大气延迟误差的内插误差较大,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定位精度。在比较分析常规的线性内插模型(LIM)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线性内插模型,并利用美国CORS网络的四个参考站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较常规LIM模型其内插精度提高了大约1—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RTK 定位 对流层延迟误差 内插模型 线性内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高程差异的网络差分对流层误差内插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树国 王姗姗 +1 位作者 沈雪峰 王庆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95,共4页
在GPS网络差分定位技术中,用户站与参考站间的高程差异会引起对流层误差改正数中存在系统性偏差,造成对流层改正精度降低,影响用户定位的效果。在常规两维线性组合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高程因素影响,利用三维位置信息对内插模型参数进行约... 在GPS网络差分定位技术中,用户站与参考站间的高程差异会引起对流层误差改正数中存在系统性偏差,造成对流层改正精度降低,影响用户定位的效果。在常规两维线性组合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高程因素影响,利用三维位置信息对内插模型参数进行约束,将对流程延迟改正数分为距离相关和高程相关两部分,通过卡尔曼滤波器分别估计,提出了一种能修正高程偏差的对流层三维线性组合模型。以重庆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中5个站作为研究对象,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三维线性组合模型可将对流层改正精度从20~40 cm提高到5~6 cm,相对于常规方法提高了4~6倍,消除了网络差分定位中高程差引起的对流层改正系统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差分 高程差异 对流层误差 内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RTK对流层延迟内插模型精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滢 陈明剑 +1 位作者 左宗 姚翔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7,43,共6页
流动站与参考站间双差对流层延迟的精确改正是网络RTK技术的关键。本文采用河南省地基增强系统参考站网7个参考站的观测数据进行试验,选择LIM、LCM、LSM和KRG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模型用于不同高差水平流动站对流层延迟改正的效果。... 流动站与参考站间双差对流层延迟的精确改正是网络RTK技术的关键。本文采用河南省地基增强系统参考站网7个参考站的观测数据进行试验,选择LIM、LCM、LSM和KRG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模型用于不同高差水平流动站对流层延迟改正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常用内插模型中,LIM和KRG模型对流动站对流层延迟改正的精度较优。流动站与主参考站高差达到400 m时,对于低高度角卫星,模型内插精度降低到分米级,不满足用户流动站高精度定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RTK 对流层延迟 内插模型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Klobuchar模型背景场的电离层插值方法研究
5
作者 权冉冉 黄劲松 +1 位作者 孟凡效 伍晓勐 《导航定位学报》 2016年第4期36-41,103,共7页
为了提高网络RTK中电离层插值的精度,提出一种具有背景场的电离层插值方法:在建立电离层模型时将Klobuchar模型作为背景场,结合基站实测的电离层数据,采用基于距离的线性内插模型最终确定流动站电离层信息。这种方法利用了背景场所提供... 为了提高网络RTK中电离层插值的精度,提出一种具有背景场的电离层插值方法:在建立电离层模型时将Klobuchar模型作为背景场,结合基站实测的电离层数据,采用基于距离的线性内插模型最终确定流动站电离层信息。这种方法利用了背景场所提供的电离层时空变化特征,可提高电离层插值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目前典型的基站间距条件下,该方法能将电离层插值精度提高10%左右,同时将网络RTK流动站定位精度也提高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RTK 电离层延迟 KLOBUCHAR模型 基于距离的线性内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插马尔可夫模型的Gibbs改进算法识别调控元件
6
作者 谢雪英 孙啸 +1 位作者 谢建明 陆祖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6-399,410,共5页
不同阶数插值形式的马尔可夫内插模型,可以表示在一个DNA序列中相邻核苷酸之间的前后关系的变化。本研究将内插马尔可夫模型引入Gibbs采样算法,识别基因上游序列中的调控元件。对模拟序列和10组来源于文献的酵母基因序列的测试结果表明... 不同阶数插值形式的马尔可夫内插模型,可以表示在一个DNA序列中相邻核苷酸之间的前后关系的变化。本研究将内插马尔可夫模型引入Gibbs采样算法,识别基因上游序列中的调控元件。对模拟序列和10组来源于文献的酵母基因序列的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识别保守性差的调控元件和抗噪声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的Gibbs采样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插马尔可夫模型 GIBBS采样 调控元件 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写通道基于τ因子内插时钟恢复模型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丁红 王庆东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79,共4页
读写通道是介于磁盘读写头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电子电路,实现数据写入和可靠的恢复。伺服信号采样时钟是伺服信号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目标是在提高伺服信号传输速率的同时维持低的误码率,这就对通道的数据采样处理以及时钟恢复... 读写通道是介于磁盘读写头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电子电路,实现数据写入和可靠的恢复。伺服信号采样时钟是伺服信号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目标是在提高伺服信号传输速率的同时维持低的误码率,这就对通道的数据采样处理以及时钟恢复电路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读写通道伺服的分析,对常用的由锁相环构成的伺服时钟恢复电路进行改进,在线性插值时钟恢复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τ因子内插时钟恢复模型,并推导出τ因子插值滤波器系数算法,还给出了伺服时钟恢复的硬件及FPGA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最后给出了基于线性插值和基于τ因子内插时钟恢复试验。测试结果证明,采用基于τ因子内插滤波器模型可以获得更好的谐波频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写通道 伺服信号 &tau 因子 内插时钟恢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及其InSAR应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周金国 崔书珍 彭军还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共3页
分析对样本点与待插值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赋予不同影响因子的改进反距离加权内插法(IIDW)。试验表明,改进的反距离加权内插法在GPS对流层内插方面内插精度优于传统反距离加权内插法,但是在将内插值应用到InSAR干涉图对流层延迟时,高程... 分析对样本点与待插值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赋予不同影响因子的改进反距离加权内插法(IIDW)。试验表明,改进的反距离加权内插法在GPS对流层内插方面内插精度优于传统反距离加权内插法,但是在将内插值应用到InSAR干涉图对流层延迟时,高程差对对流层延迟的影响却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对流层延迟 INSAR 内插模型 干涉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C-3L模型的黑河上游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登忠 张万昌 程学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8-42,共5页
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气象水文站点稀少、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并充分表达气象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利用VIC-3L模型对黑河上游山区流域进行了模拟研究,以检验该模型在干旱区较细网格尺度上的适用性和模型参数移植以及改造的可能性。模型所需要... 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气象水文站点稀少、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并充分表达气象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利用VIC-3L模型对黑河上游山区流域进行了模拟研究,以检验该模型在干旱区较细网格尺度上的适用性和模型参数移植以及改造的可能性。模型所需要的土壤参数和植被参数主要通过野外实测、土壤普查数据或根据有关参考文献获得。模拟结果显示,在日、月尺度上的径流模拟变化趋势与实测径流除了在时间上有大约2~3d的滞后外,其他方面较为吻合,在丰水年日、月尺度上的径流模拟远好于同尺度上枯水年的模拟精度,说明模型在研究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C-3L分布式水文模型 PRISM空间内插模型 地表径流黑河 上游山区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核计算环境下的LiDAR数据DEM内插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先锋 孙岩标 +1 位作者 张帆 范诗玥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分析并提高在多核计算环境下大数据量激光雷达数据内插DEM效率问题,利用多线程技术,设计了在多核计算环境下DEM分块内插并行算法,讨论了并行算法的流程和技术要点,并实验分析了分块大小和搜索半径对并行算法的加速比影响。实验表明... 为了分析并提高在多核计算环境下大数据量激光雷达数据内插DEM效率问题,利用多线程技术,设计了在多核计算环境下DEM分块内插并行算法,讨论了并行算法的流程和技术要点,并实验分析了分块大小和搜索半径对并行算法的加速比影响。实验表明:在分块较小时,加速比与核数具有线性增长关系;而内插搜索半径越大,加速比越小,但影响不十分显著。总体上,多核并行算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DEM内插效率,但是会受到计算机内存速度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内插 多核 并行处理 机载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载GNSS虚拟参考站差分定位技术研究
11
作者 吴庆丰 宋叶志 +6 位作者 闫正洲 夏凤雨 李静 罗鹏 周善石 胡小工 赵炽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3,共7页
针对高动态目标定位的长基线实时解算需要,本研究采网络多基站融合技术,结合基准站与线性内插模型算法,生成虚拟参考站伪距观测值,并将虚拟参考站作为基准站与目标进行伪距差分解算,从而解算高动态目标的位置轨迹。通过静态目标与高动... 针对高动态目标定位的长基线实时解算需要,本研究采网络多基站融合技术,结合基准站与线性内插模型算法,生成虚拟参考站伪距观测值,并将虚拟参考站作为基准站与目标进行伪距差分解算,从而解算高动态目标的位置轨迹。通过静态目标与高动态目标的实测数据验证,在有3个基准站的情况下,静态数据的定位精度达到0.399 m;而高动态目标在目标与基准站共视卫星个数不少于6颗的情况下,定位中误差不超过2.750 m;而与光学雷达、多测速雷达等其他外测设备的实测综合轨迹相比,两者之间位置差异的均方根值为6.390 m,基本满足高动态目标的定位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伪距差分 虚拟参考站技术 弹道测量 扩展卡尔曼滤波 线性内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考站的分米级GPS伪距差分定位方法 被引量:24
12
作者 邓健 王庆 +1 位作者 潘树国 赵兴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6-319,共4页
为了提高GPS单频伪距差分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利用已有CORS系统进行伪距差分定位的方法.该方法以单站伪距差分为基础,利用改进的伪距差分模型,首先将各参考站伪距改正数除去接收机钟差影响,再通过参考站与流动站的位置关系建立伪距改正... 为了提高GPS单频伪距差分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利用已有CORS系统进行伪距差分定位的方法.该方法以单站伪距差分为基础,利用改进的伪距差分模型,首先将各参考站伪距改正数除去接收机钟差影响,再通过参考站与流动站的位置关系建立伪距改正数线性组合内插模型.最后将模型内插得到的综合伪距改正数发送至流动站用户,实现伪距差分定位.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克服常规伪距差分定位精度不高,且随基线长度增加精度递减的缺陷.多参考站伪距差分能够较稳定地实现分米级定位,精度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距差分定位 内插模型 综合伪距改正数 多基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植被“红边”效应及其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34
13
作者 邹红玉 郑红平 《遥感信息》 CSCD 2010年第4期112-116,共5页
红边(REP)是绿色植物叶子光谱曲线在680nm~740nm之间变化率最快的点,也是一阶导数光谱在该区间内的拐点。本文总结了红边参数的种类,红边在植物种类的识别、植物时相的识别、植物生物参数估测和植物生长状况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 红边(REP)是绿色植物叶子光谱曲线在680nm~740nm之间变化率最快的点,也是一阶导数光谱在该区间内的拐点。本文总结了红边参数的种类,红边在植物种类的识别、植物时相的识别、植物生物参数估测和植物生长状况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红边参数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等,阐述了红边在植被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植被红边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同时总结了线性内插模型、反高斯模型、拉格朗日模型、多项式模型和有理函数新模型等五种红边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等,并介绍了G.V.G.BARANOS-KI and J.G.ROKNE采用有理函数新模型分析过程以确定红边位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边 线性内插模型 反高斯模型 拉格朗日模型 多项式模型 有理函数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