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内控重大缺陷的特征分析与识别——基于企业画像和机器学习的证据
1
作者 芦雅婷 贾翔宇 田雨绯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48,共7页
企业画像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发展为强化企业内控的外部监管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以2012~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治理、经营复杂性、财务状况、外部市场环境及监管、管理层态度五个维度构建综合指标体系,通过五个维度的聚类分... 企业画像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发展为强化企业内控的外部监管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以2012~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治理、经营复杂性、财务状况、外部市场环境及监管、管理层态度五个维度构建综合指标体系,通过五个维度的聚类分析对存在内控重大缺陷的企业进行画像,并利用Boosting集成模型与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机器学习算法识别企业内控重大缺陷。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内控重大缺陷的企业呈现兼并重组的经营复杂性、存在累计非经常性损失、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审计机构为非“四大”等特征,且管理层更短视,年报语调更消极;Boosting集成模型识别内控缺陷的准确率更高、效果更好;通过考虑管理层态度、利用企业画像技术、应用机器学习识别内控重大缺陷,有助于将审计风险评估关口前移以及政府监管方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控重大缺陷 特征分析 识别模型 企业画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控重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来自A股上市公司企业内控评价报告的证据 被引量:13
2
作者 倪静洁 吴秋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0-99,共10页
以中国A股披露内控重大缺陷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考察内控重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相应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披露内控重大缺陷修复信息的企业相比,披露内控重大缺... 以中国A股披露内控重大缺陷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考察内控重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相应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披露内控重大缺陷修复信息的企业相比,披露内控重大缺陷修复信息的企业在披露该信息之后创新投入水平更高,且这种促进作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实现;区分不同披露特征研究发现,内控重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主动披露内控重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的内控重大缺陷修复比重较高以及内控重大缺陷得以有效修复的企业中更为突出。研究结论对企业如何提高自身内控信息披露水平以促进创新投入、投资者如何利用内控信息作出理性决策,以及政府如何完善内控信息披露法规促进企业提升创新投入水平,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控重大缺陷 修复信息披露 创新投入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损俱损:内控重大缺陷在企业集团内部的传染效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石青梅 孙梦娜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62,共12页
以2009—2018年深沪两市A股主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内控重大缺陷在集团内部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有成员企业披露内控重大缺陷时,“被传染企业”的股票价格会显著下降,即内控重大缺陷会在企业集团内产生传染效应;影响路径... 以2009—2018年深沪两市A股主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内控重大缺陷在集团内部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有成员企业披露内控重大缺陷时,“被传染企业”的股票价格会显著下降,即内控重大缺陷会在企业集团内产生传染效应;影响路径检验发现,“被传染企业”的行业一致性、内部控制质量及盈余质量能够解释该传染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传染源”由“十大”审计、“掏空”效应较大、规模较小的企业中,内控重大缺陷在集团内的传染效应更强;“被传染企业”盈余质量的动态调整检验发现,在市场监督下,基于声誉恢复动机,在传染效应发生后,“被传染企业”能够及时提升盈余质量,但后续年度的提升力度较弱。这不仅拓展了内控重大缺陷传染效应的研究视角,还为企业集团整体防范内控风险、国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控重要性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内控重大缺陷 传染效应 盈余质量 审计意见 审计质量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无控制与内控重大缺陷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石青梅 王梦圆 孙梦娜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59,共11页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顶层设计,既无实际控制人又无控股股东的“双无控制”这一股权变化势必会影响公司内控质量。对此,选取2009-2019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上市公司双无控制对其内控重大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顶层设计,既无实际控制人又无控股股东的“双无控制”这一股权变化势必会影响公司内控质量。对此,选取2009-2019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上市公司双无控制对其内控重大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双无控制,双无控制公司发生内控重大缺陷的概率较大,其中,第一类代理问题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公司高管薪酬总额越高、男性高管占比越高、高管平均年龄越小以及公司监事会规模越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时,双无控制对企业内控重大缺陷的影响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前十大股东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一致行动人的“形式双无控制”企业中,两类代理问题同时并存,并引发内控重大缺陷。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内控重大缺陷的研究视角,还为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以及政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无控制 内控重大缺陷 代理问题 高管特征 监管环境 内控质量 实质双无控制 形式双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控重大缺陷与企业研发投入 被引量:9
5
作者 石青梅 谢香兵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基于内控缺陷视角和国有集团维度,利用2009—2019年国有集团上市公司样本,检验国有集团上市公司的内控重大缺陷对其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内控重大缺陷对公司研发投入具有抑制作用;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内控重大缺陷对公司研发投入的... 基于内控缺陷视角和国有集团维度,利用2009—2019年国有集团上市公司样本,检验国有集团上市公司的内控重大缺陷对其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内控重大缺陷对公司研发投入具有抑制作用;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内控重大缺陷对公司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是由于内控质量而非融资约束;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地方国有、代理成本较高、市场化程度较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国有企业中,内控重大缺陷对研发投入影响的抑制效应更强。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国有集团视角下上市公司内控缺陷对创新投入影响的研究,还为完善国有集团上市公司的创新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控重大缺陷 研发投入 融资约束 创新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层披露重大内控缺陷动机研究——基于信任修复理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孔晓春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3年第7期110-112,共3页
企业是否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会对投资人等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层几乎不对外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文章从社会心理学中的信任修复理论视角分析了管理层评估及披露企业重大内控缺陷的动机及... 企业是否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会对投资人等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层几乎不对外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文章从社会心理学中的信任修复理论视角分析了管理层评估及披露企业重大内控缺陷的动机及策略选择,提出应强制企业出具审计师内控有效性鉴证报告,完善内控缺陷的分类以及加强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 重大内控缺陷 信任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