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跳知觉的内感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宇璇 李春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0-666,共7页
早期经典的一些情绪理论中,心理学家JAMES提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即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先于恐惧、紧张等情绪产生。之后有研究者将人体对其身体内部生理信号(如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等)的感知能力定义为内感知。其中心跳知... 早期经典的一些情绪理论中,心理学家JAMES提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即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先于恐惧、紧张等情绪产生。之后有研究者将人体对其身体内部生理信号(如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等)的感知能力定义为内感知。其中心跳知觉的行为学评估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认为内感知可从准确性、敏感性、意识三大维度进行测量;多个研究表明内感知同情绪体验强度高度相关,且在患有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临床群体中,亦可观察到内感知的变化。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研究者发现大脑岛叶可能为内感知过程的中枢,这同情绪体验的活动脑区有重叠,为情绪理论提供了神经解剖学证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内感知领域。国内已发表的相关综述大多侧重于心理学方面,尚缺乏内感知紧密联系临床的综述发表。该文就基于心跳知觉的内感知维度、测量方法、研究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内感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感知 心跳知觉 内感知准确性 内感知敏感性 岛叶 精神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