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置蜂窝陶瓷的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I.水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永明 尹永华 +3 位作者 全向春 施汉昌 钱易 俞俊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7,151,共5页
在鼓泡塔式(BC)和气升式内循环(IAL)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于内循环导流管中间安装了蜂窝陶瓷载体,构成了带有蜂窝陶瓷载体的气升式内循环(IAL-CHS)生物反应器.用示踪技术测定了流体在BC、IAL和IAL-CHS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并用组合模... 在鼓泡塔式(BC)和气升式内循环(IAL)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于内循环导流管中间安装了蜂窝陶瓷载体,构成了带有蜂窝陶瓷载体的气升式内循环(IAL-CHS)生物反应器.用示踪技术测定了流体在BC、IAL和IAL-CHS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并用组合模型建立了描述反应器中流体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模型.比较研究了这3种形式的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学特性,探讨了曝气量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相比BC和IAL,IAL-CHS生物反应器提高了反应器内完全混合区的比例,减少了流体走旁路的比例.曝气量越大,完全混合区越大,而流体走旁路的比例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水力学 停留时间分布 曝气 蜂窝陶瓷 影响因素 废水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氨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平 Pieme Constant Anatole +2 位作者 杜泽俊 胡宝兰 任蔚彬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7,共5页
试验了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常温处理高浓度含氨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 ,当地最低气温高于 2 0℃ ,能满足硝化反应的要求。测得反应器的总传氧系数 ( KLa)为 0 .191L.min-1(自来水 )和 0 .175L/ min(模拟废水 ) ,求得α和β值分别为 0 ... 试验了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常温处理高浓度含氨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 ,当地最低气温高于 2 0℃ ,能满足硝化反应的要求。测得反应器的总传氧系数 ( KLa)为 0 .191L.min-1(自来水 )和 0 .175L/ min(模拟废水 ) ,求得α和β值分别为 0 .916和 0 .698。试验证明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具有出色的硝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高浓度含氨废水 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管秀琼 陈元彩 +1 位作者 陈中豪 李友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0-31,39,共3页
在改进传统活性污泥法基础上 ,将活性污泥法和流化床结合起来的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 ,兼有二者的优点。用于处理废纸脱墨废水 ,污泥负荷与容积负荷均比传统活性污泥法高 ,COD去除率可达 80 %左右 。
关键词 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活性污泥 脱墨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管秀琼 李俊 +2 位作者 周健 陈元彩 陈中豪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3-26,共4页
基于提高传质、加快反应速度的构想 ,结合高速射流曝气、物相强化传递、紊流剪切等技术 ,从气含率、混合时间与循环时间、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及氧传质系数Kla等 5个方面研究了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 基于提高传质、加快反应速度的构想 ,结合高速射流曝气、物相强化传递、紊流剪切等技术 ,从气含率、混合时间与循环时间、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及氧传质系数Kla等 5个方面研究了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此反应器具有混合时间短 ,传质系数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流体力学 传质特性 废水处理 混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厌氧复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流体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玲 张耀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2-55,共4页
对所开发的一种好氧-厌氧复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考察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固含率对床层压降、气含率及循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表观气速越大,则床层压降越小、气含率越大、循环量越大;表观液速对床层压降、气含... 对所开发的一种好氧-厌氧复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考察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固含率对床层压降、气含率及循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表观气速越大,则床层压降越小、气含率越大、循环量越大;表观液速对床层压降、气含率和循环量的影响不大;固含率越大,则床层压降越大、气含率越低、循环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 厌氧 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蜂窝陶瓷的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Ⅱ.固定化Achromobacter sp.降解氯酚和苯酚
6
作者 张永明 全向春 +3 位作者 施汉昌 王建龙 钱易 俞俊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蜂窝陶瓷固定化细胞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IAL—CHS)降解氯酚和苯酚。对该反应器进行了批式和连续流降解实验,固定于陶瓷载体上的微生物经过短时间适应后,能有效地降解氯酚和苯酚,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抵抗冲击负荷性能,在350h的... 蜂窝陶瓷固定化细胞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IAL—CHS)降解氯酚和苯酚。对该反应器进行了批式和连续流降解实验,固定于陶瓷载体上的微生物经过短时间适应后,能有效地降解氯酚和苯酚,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抵抗冲击负荷性能,在350h的连续流处理过程中,氯酚的降解率越来越高,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胞 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废水处理 生物降解 氯酚 苯酚 蜂窝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对不同碳氮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及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雪瑞 郭海燕 +2 位作者 聂泽兵 谷靖颖 边德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1-1456,共6页
针对城市污水中由于氨氮浓度增高而导致的碳氮比(C/N)下降的问题,考察了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PR)对不同进水C/N模拟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并进行运行优化。结果表明:(1)保持进水COD为245~357 mg/L,提高进水氨氮使进水C/N(质量比)分别为... 针对城市污水中由于氨氮浓度增高而导致的碳氮比(C/N)下降的问题,考察了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PR)对不同进水C/N模拟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并进行运行优化。结果表明:(1)保持进水COD为245~357 mg/L,提高进水氨氮使进水C/N(质量比)分别为8.7、5.6、3.9,MPR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TN去除率由92.42%降至70.06%。进水C/N为3.9时,采用分次进水、分次曝气运行模式,更多碳源被用于反硝化,TN平均去除率提升至81.86%,出水TN低于15 mg/L。(2)随着进水C/N的下降,MPR内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胞外聚合物及好氧段内比好氧速率均下降,通过分次进水、分次曝气的运行调整后,系统的污泥活性得到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碳氮比 城市污水 同步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于鹏飞 张兴文 +1 位作者 秦伟杰 曲艳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对传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改进,开发了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通过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填料投加率为35%、进水COD为200~800mg/L、HRT为6h、有机负荷为0.8~3.2kg/(m.3d)的... 对传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改进,开发了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通过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填料投加率为35%、进水COD为200~800mg/L、HRT为6h、有机负荷为0.8~3.2kg/(m.3d)的条件下,系统COD的去除率在89%以上;同时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能力,在DO为2.0mg/L、C/N为25、HRT为6h的条件下,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8%和93%。另外,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前者对COD和氮的去除效果都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反应器 内循环移动床生物反应器 有机物的去除 同步硝化反硝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国朝 杨涛 +1 位作者 陈捷 张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05-5206,5209,共3页
[目的]研究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性能。[方法]采用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以玉米芯为生物载体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探讨了C/N比、溶解氧(DO)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进水NH4+-N 200 mg/L、DO 2... [目的]研究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性能。[方法]采用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以玉米芯为生物载体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探讨了C/N比、溶解氧(DO)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进水NH4+-N 200 mg/L、DO 2mg/L、C/N比分别为1.0和1.5时,对COD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均高达92%以上;C/N为1.5时,COD和NH 4+-N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达92.7%和41.2%;在C/N为2.0时,去除率显著降低,COD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降至20%和10%左右;在C/N为1.5、NH 4+-N 200 mg/L时,DO对COD的去除影响不大,但对NH 4+-N的去除影响较大,DO浓度从4 mg/L降到1 mg/L时,NH 4+-N去除率从46.4%降至17.1%。[结论]该研究为高氨氮废水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撞击流生物反应器 玉米芯 C/N比 氨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艳双 谭欣 +3 位作者 赵林 李涛 高用贵 高利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54-1058,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低能耗、高效膜生物反应器——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ICMBR)。反应器是在IC反应器的第二好氧反应室设置中空纤维膜组件和穿孔曝气管构成的IC+MBR集成工艺;其运行特征相当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膜生物反应器(MBR)的串... 介绍了一种新型低能耗、高效膜生物反应器——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ICMBR)。反应器是在IC反应器的第二好氧反应室设置中空纤维膜组件和穿孔曝气管构成的IC+MBR集成工艺;其运行特征相当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膜生物反应器(MBR)的串联运行,并利用气体提升达到内循环,成功实现有机物去除和同步生物脱氮,CODCr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啤酒废水 CODCR 氨氮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MPR反应器处理低C/N城市污水运行方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海燕 奚志鹏 +3 位作者 艾胜书 沈国 李劲松 边德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112,共6页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icro-Pressure Inner-Loop Bioreactor,MPR)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处理低C/N城市污水方面具有潜在优势。本实验考察了不同曝气量和进水方式下序批式MPR反应器对模拟城市污水处理效果,分析了污染物去除过程...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icro-Pressure Inner-Loop Bioreactor,MPR)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处理低C/N城市污水方面具有潜在优势。本实验考察了不同曝气量和进水方式下序批式MPR反应器对模拟城市污水处理效果,分析了污染物去除过程和污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一次进方式下,在进水TN和TP浓度分别为79.52、4.1mg/L,进水C/N约为3.9的进水条件下,曝气量为7.5 L/h时,反应器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70.26%和97.76%;采用二次进水方式后出水TN降至13.95 mg/L,TN的去除率提高至81.71%;两种进水方式下,反应器对COD和TP平均去除率保持在88.67%和95.03%。典型周期内污染物历时表明,和一次进水方式相比,分次进水优化了碳源分配,使更多碳源用于反硝化,系统内酸碱环境较一次进水更稳定,活性污泥浓度MLSS和污泥SOUR高于一次进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PR) 低C/N城市污水 同步脱氮除磷 运行方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世关 张杰 +1 位作者 张百良 丁爱玲 《中国沼气》 2004年第2期18-21,共4页
依据对IC反应器有机物降解特性的分析,以及对其精细处理区和膨胀污泥床区水力流态分别作推流和全混流处理,基质降解速率与微生物浓度之间按一级反应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IC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理论模型。并根据80LIC反应器处理葡萄糖配... 依据对IC反应器有机物降解特性的分析,以及对其精细处理区和膨胀污泥床区水力流态分别作推流和全混流处理,基质降解速率与微生物浓度之间按一级反应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IC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理论模型。并根据80LIC反应器处理葡萄糖配水的试验结果,确定出了反应器在平均温度为33 3℃条件下污泥膨胀床区和精细处理区内基质降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K1=6 47×10-6L·mgVSS-1h-1,K2=0 341L·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反应器 基质降解动力学 葡萄糖配水 内循环厌氧生物反应器 内循环比率 HRT 温度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SR无污泥外排系统长期运行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清哲 边德军 +4 位作者 聂泽兵 郑少杰 王帆 艾胜书 朱遂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9-176,共8页
针对日益凸显的剩余污泥产量大、处置难的问题,实验采用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PSR)在无污泥外排运行方式下处理污水.MPSR的有效容积为36L,序批式运行,运行参数为曝气量0.14m^3/h,排水比50%,循环周期12h,进水温度(20±1)℃,连续运行... 针对日益凸显的剩余污泥产量大、处置难的问题,实验采用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PSR)在无污泥外排运行方式下处理污水.MPSR的有效容积为36L,序批式运行,运行参数为曝气量0.14m^3/h,排水比50%,循环周期12h,进水温度(20±1)℃,连续运行225d.实验结果表明,MPSR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COD、TP、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5%、95%、95%、75%.活性污泥SVI、EPS和生物相结果表明,无污泥外排MLSS大量增长下污泥仍具有高效沉降稳定性.由高通量测序分析可知,系统菌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稳定期具有丰度更高的脱氮除磷功能菌群,保证了无污泥外排MPSR系统可长期序批式运行和系统高效的污染物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PSR) 无污泥外排系统 污染物去除率 高通量测序 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固定高效优势耐冷菌处理低温生活污水 被引量:4
14
作者 贲岳 陈忠林 +4 位作者 徐贞贞 马新红 韩晓云 张雷 姜安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0,共5页
为确保寒冷地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效能,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以聚氨酯泡沫为载体固定高活性耐冷菌,通过实验室小试,考察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接触氧化法联用的内循环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温污水的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工艺... 为确保寒冷地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效能,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以聚氨酯泡沫为载体固定高活性耐冷菌,通过实验室小试,考察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接触氧化法联用的内循环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温污水的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工艺解决了由于冬季水温低出水难以达标排放的问题.系统对COD、BOD5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66%、90%和89.67%;系统HRT为10 h,活性污泥法处理单元与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单元的DO分别保持在2.0~4.0 mg/L和4.0~8.0 mg/L,污泥负荷为0.25~0.30 kgCOD/(kgMLSS.d),可以使系统出水在冬季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冷菌 聚氨酯 低温生活污水 内循环复合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对长泥龄MPR脱氮除磷及污泥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蒋维卿 谷靖颖 +3 位作者 李清哲 聂泽兵 郑少杰 边德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70,共6页
针对长泥龄运行下(SRT=100 d)的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MPR),探究不同进水C/P(分别为110、53、39)对系统脱氮除磷以及污泥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P分别为110、53、39时,TP去除效率分别为95.42%、81.43%、55.91%,除磷效率... 针对长泥龄运行下(SRT=100 d)的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MPR),探究不同进水C/P(分别为110、53、39)对系统脱氮除磷以及污泥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P分别为110、53、39时,TP去除效率分别为95.42%、81.43%、55.91%,除磷效率明显降低。TP出水质量浓度随C/P变化的拟合公式为y=23.66/(x-30),R^(2)达到0.99。根据拟合结果计算出满足出水达标的最低C/P为77。拟通过投加碳源来解决高磷出水达标的问题,最小碳源投加量随C/P变化的拟合公式为y=11.60-204.46ln(x-25.63),R^(2)达0.96。系统中MLSS、MLVSS、MLVSS/MLSS随C/P的降低而下降,SV、SVI上升,污泥中微生物数量减少,沉降性能下降,微型动物种类丰富度减少、活性污泥性状变差,到C/P=39末期PAOs淘洗出系统,丝状菌及其他异养菌开始增殖。由于长SRT运行与反应器结构的优势,进水C/P的变化对COD、NH_(4)^(+)-N、TN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去除效率分别保持在90%、99%、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PR) SRT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