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国朝 杨涛 +1 位作者 陈捷 张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05-5206,5209,共3页
[目的]研究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性能。[方法]采用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以玉米芯为生物载体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探讨了C/N比、溶解氧(DO)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进水NH4+-N 200 mg/L、DO 2... [目的]研究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性能。[方法]采用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以玉米芯为生物载体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探讨了C/N比、溶解氧(DO)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进水NH4+-N 200 mg/L、DO 2mg/L、C/N比分别为1.0和1.5时,对COD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均高达92%以上;C/N为1.5时,COD和NH 4+-N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达92.7%和41.2%;在C/N为2.0时,去除率显著降低,COD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降至20%和10%左右;在C/N为1.5、NH 4+-N 200 mg/L时,DO对COD的去除影响不大,但对NH 4+-N的去除影响较大,DO浓度从4 mg/L降到1 mg/L时,NH 4+-N去除率从46.4%降至17.1%。[结论]该研究为高氨氮废水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 玉米芯 C/N比 氨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间歇运行性能
2
作者 张新华 李国朝 +1 位作者 王慧娟 周子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443-5445,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的间歇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在反应器启动后1.5 h内下降较快,累计去除率可达80.0%,而在1.5 h后,COD去除速度明显变慢;NH3-N的去除曲线与COD去除曲线比较相似,反应器启动后1.5 h内N... 通过试验研究了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的间歇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在反应器启动后1.5 h内下降较快,累计去除率可达80.0%,而在1.5 h后,COD去除速度明显变慢;NH3-N的去除曲线与COD去除曲线比较相似,反应器启动后1.5 h内NH3-N累计去除率达到61.9%,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同化作用来完成。连续5 d的间歇运行试验表明,反应器传质效果良好,运行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撞击 生物反应器 运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农村污水效能与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子欣 文敬博 +6 位作者 蒋林巧 柯政 罗娇赢 黄天寅 梁恒 李圭白 唐小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4,共9页
重力流膜生物反应器(GDMBR)具有低能耗、低维护和出水稳定的工艺特点,然而,目前关于利用GDMBR直接处理农村污水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探究GDMBR处理生活污水的通量变化规律、污染物去除效能以及不同膜孔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GDMBR处... 重力流膜生物反应器(GDMBR)具有低能耗、低维护和出水稳定的工艺特点,然而,目前关于利用GDMBR直接处理农村污水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探究GDMBR处理生活污水的通量变化规律、污染物去除效能以及不同膜孔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GDMBR处理生活污水时可在无反冲洗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稳定通量为1.3~1.5 L/(m~2·h)。这是由于膜表面生物滤饼层内形成了疏松多孔结构,且膜孔内污染物含量极低。GDMBR工艺可在较低污泥质量浓度的前提下实现对COD和UV_(254)的高效去除,去除率分别为78%和85%,并有效保留污水中的氮源和磷源。此外,不同膜孔径对GDMBR工艺除污染效能的影响甚微,但微滤膜构成的GDMBR系统的稳定通量略高于超滤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生物反应器 污染 生物滤饼层 孔径 农村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对膜生物反应器内气-液流态影响的模拟研究
4
作者 陈小欢 刘鸣燕 +3 位作者 涂倩倩 李嘉诚 林培锋 俞三传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4,141,共11页
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具有渗透作用的分离膜,利用群平衡模型(PBM)预测膜生物反应器(MBR)内多尺寸气泡流动,对MBR内气-液流态进行模拟研究.系统分析了渗透侧抽吸作用、气泡直径、曝气速率对流态及近膜面气泡流对膜面的擦洗效果的影响.结... 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具有渗透作用的分离膜,利用群平衡模型(PBM)预测膜生物反应器(MBR)内多尺寸气泡流动,对MBR内气-液流态进行模拟研究.系统分析了渗透侧抽吸作用、气泡直径、曝气速率对流态及近膜面气泡流对膜面的擦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远离膜面气泡流,在渗透侧抽吸负压2000 Pa下,气泡直径从0.1 mm增大到3.0 mm,含气率峰值下降16%,小气泡有利于膜反应器内气-液充分混合;曝气速率从0.5 m/s增大至1.5 m/s,气泡流含气率峰值增加12.0%.随着曝气孔靠近膜面,液相流动的循环中心也逐渐靠近膜面.对于近膜面气泡流,渗透侧抽吸压为0 Pa时,气泡直径从3.0 mm减小到1.0 mm,膜面剪切应力由1.92 Pa增大到4.87 Pa;曝气速率由0.5 m/s增大至1.5 m/s,膜面剪切速度由0.02 m/s增大到0.22 m/s,膜面剪切应力由1.97 Pa增大到3.83 Pa;曝气速率0.5 m/s下,抽吸负压3000 Pa的平均膜剪切应力为0 Pa的1.85倍;高抽吸负压下小气泡高速曝气有利于提高膜面剪切应力.研究结果将为MBR曝气工艺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MBR) 气泡 曝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生物膜反应器同时硝化反硝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石利军 王旭江 +2 位作者 杨凤林 王炳钧 张兴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4,105,共3页
研究了循环流软性填料生物膜反应器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确实存在着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考察了碳氮比(C/N)和溶解氧(DO)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在进水COD和NH4+—N浓度为500mg/L、15mg/L时,出水COD、NH4+—N和TN... 研究了循环流软性填料生物膜反应器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确实存在着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考察了碳氮比(C/N)和溶解氧(DO)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在进水COD和NH4+—N浓度为500mg/L、15mg/L时,出水COD、NH4+—N和TN浓度<50mg/L、3.0mg/L、4.5mg/L,COD去除率、硝化率和反硝化率分别达到90%、80%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填料 生物反应器 循环 同时硝化反硝化(S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循环流动型膜生物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波 王保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9-874,共6页
以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和膜生物反应器为基础,提出气泡循环流动型膜生物反应器的概念。利用气液循环流动减缓膜污染,通过充压渗透的操作方式,降低水处理能耗与设备投资。实验研究了下降管内中空纤维膜填充率对反应器的平均气含率、循环液... 以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和膜生物反应器为基础,提出气泡循环流动型膜生物反应器的概念。利用气液循环流动减缓膜污染,通过充压渗透的操作方式,降低水处理能耗与设备投资。实验研究了下降管内中空纤维膜填充率对反应器的平均气含率、循环液速等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模拟体系考察膜分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流动的气液两相能够明显缓解膜污染,提高膜渗透通量;利用充压渗透的操作方式可以实现膜分离过程,同时加压操作会导致平均气含率减小,循环液速降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导出平均气含率、循环液速随操作气速和压强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循环 生物反应器 充压渗透 体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被引量:21
7
作者 邱宪锋 张建 +2 位作者 高宝玉 张成禄 陈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利用筛绢为基材构建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h,膜通量为66.2L/(m2·h)条件下,反应器内的生物动态膜需要120min可以形成.动态膜形成后,反应器对COD、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0%... 利用筛绢为基材构建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h,膜通量为66.2L/(m2·h)条件下,反应器内的生物动态膜需要120min可以形成.动态膜形成后,反应器对COD、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0%、97.6%、49.2%和83.7%.采用逆出水水流方向曝气进行在线反冲洗,在反冲洗时间为5min,反冲洗曝气强度为3.2m3/(m2·h)的条件下,生物动态膜的再生需要30min即可完成.反应器稳定运行60d,反冲洗周期能够稳定在50h以上.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反冲洗能够有效破坏附着在膜基材上的生物动态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动态生物反应器 生活污水 反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桨叶垂直交错排布条件下的混合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杨侠 张涛 +3 位作者 梁利云 吴艳阳 毛志慧 郭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5-719,共5页
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VCISR)桨叶的倾角及其布置形式,是影响混合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对VCISR桨叶不同角度垂直交错排布条件下的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上下两对桨叶倾角θ均设置为45°,上下两对桨叶错位角分别设置为15&... 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VCISR)桨叶的倾角及其布置形式,是影响混合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对VCISR桨叶不同角度垂直交错排布条件下的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上下两对桨叶倾角θ均设置为45°,上下两对桨叶错位角分别设置为15°、30°、45°、60°,结果表明:上下两对桨叶错位角在45°时,VCISR特征撞击面上的速度均方根σ最大,达到3.81,混合性能最优;同工况条件下,当错位角为60°时,桨叶旋转能量消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循环撞击反应器 桨叶 垂直交错排布 混合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SMBR-IVCW)系统处理混合废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袁莉英 梁威 +2 位作者 肖恩荣 常军军 吴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1-365,共5页
本文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组合工艺(SMBR-IVCW)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对复合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为CODCr397~890mg.L-1、氨氮9.40~27.1mg.L-1、TP4.30~10.7mg.L-1、TN45.9~75.8mg.L-... 本文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组合工艺(SMBR-IVCW)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对复合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为CODCr397~890mg.L-1、氨氮9.40~27.1mg.L-1、TP4.30~10.7mg.L-1、TN45.9~75.8mg.L-1的条件下,在SMBR和IVCW的水力负荷分别为1000L.d-1和375mm.d-1的最优工况下运行,系统CODCr、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9.0%、59.6%和65.2%;系统进出水中氮的形态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SMBR-IVCW系统在高浓度综合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BR—IVCW 生物反应器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组合工艺 混合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鹏飞 张兴文 +1 位作者 秦伟杰 曲艳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对传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改进,开发了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通过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填料投加率为35%、进水COD为200~800mg/L、HRT为6h、有机负荷为0.8~3.2kg/(m.3d)的... 对传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改进,开发了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通过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填料投加率为35%、进水COD为200~800mg/L、HRT为6h、有机负荷为0.8~3.2kg/(m.3d)的条件下,系统COD的去除率在89%以上;同时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能力,在DO为2.0mg/L、C/N为25、HRT为6h的条件下,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8%和93%。另外,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前者对COD和氮的去除效果都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反应器 内循环移动床生物反应器 有机物的去除 同步硝化反硝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流和湍流模型对平板膜生物反应器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郁达伟 魏源送 +2 位作者 郑祥 樊耀波 Wei Ding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77-385,共9页
相分布和速度场是浸没式MBR的流体力学特征的核心,这些特征能够通过CFD的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型低成本、高精度地分析。因此,针对浸没式MBR优化结构、缓解膜污染和降低能耗的需求,以MBR流场的快速准确模拟为目标,以国内外3家主要商用浸... 相分布和速度场是浸没式MBR的流体力学特征的核心,这些特征能够通过CFD的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型低成本、高精度地分析。因此,针对浸没式MBR优化结构、缓解膜污染和降低能耗的需求,以MBR流场的快速准确模拟为目标,以国内外3家主要商用浸没式平板MBR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多相流、湍流模型对浸没式平板MBR流场、相分布和计算成本的影响,并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3家国内外浸没式平板MBR的空间构型多根据厂家推荐值设计,其长宽比为1.37±0.63,高径比为0.97±0.23。商用平板MBR的模拟与验证结果表明:①多相流模型对相分布、流场和速度分布的影响比湍流模型更显著,且VOF模型与standard k-ε的模型组合可更为快速准确地模拟浸没式平板MBR的流场特征;②多相流模型选择是计算成本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6核计算时,VOF模型的CPU时间为mixture模型的5.5~3.2倍,realizable k-ε的CPU时间为standard k-ε的1.0~1.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生物反应器 计算体力学 多相 模型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营养物对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长期封闭循环发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文武 胡亮 +2 位作者 张丽 王伟 肖泽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3,共5页
通过向发酵液中补充营养物质,研究了补充营养物对膜生物反应器长期封闭循环发酵行为的影响;实验得到的细胞浓度为7.10 g/L,细胞存活率为0.90,发酵液内的平均乙醇浓度为68.6 g/L,乙醇产率为1.85 g/(L·h),乙醇得率为0.411 g/g,乙醇... 通过向发酵液中补充营养物质,研究了补充营养物对膜生物反应器长期封闭循环发酵行为的影响;实验得到的细胞浓度为7.10 g/L,细胞存活率为0.90,发酵液内的平均乙醇浓度为68.6 g/L,乙醇产率为1.85 g/(L·h),乙醇得率为0.411 g/g,乙醇比产率为0.286 g/(g·h),与不补充营养物质的实验相比,发酵性能有所提高;实验发现补充营养物质,没有提高细胞浓度和细胞存活率,而是增强了细胞的生命活性,提高了细胞产乙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乙醇发酵 营养物质 封闭循环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提式循环反应器生物膜与游离活性污泥的对比试验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探微 韦苏 +1 位作者 SillkeBen AngenikaBan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37,共4页
通过对气提式循环反应器处理污水中载体生物膜和游离活性污泥的对比试验,分析指出:活性污泥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和混合液的沉降性;生物膜的存在,增加了生物量,提高了处理效率。
关键词 气提式 循环反应器 生物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提式三重循环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中的甾体雌激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成武 纪树兰 +2 位作者 任海燕 NAEEM ud din Ahmad 韩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0,共5页
为验证气提式三重循环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甾体雌激素的效能,建立了一套SPE/HPLC/MS/MS分析方法,对反应器进、出水中的甾体雌激素——甾酮(E1),17β-雌二醇(E2),雌三醇(E3)以及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加... 为验证气提式三重循环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甾体雌激素的效能,建立了一套SPE/HPLC/MS/MS分析方法,对反应器进、出水中的甾体雌激素——甾酮(E1),17β-雌二醇(E2),雌三醇(E3)以及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8%~103%,精密度为4%~9%.该方法对E1,E2,E3和EE2的进水定量限(LOQ)分别为0.7,0.8,0.9和0.5ng/L;对出水的定量限分别为2.0,1.0,2.0和1.0ng/L.CODCr和氨氮容积负荷最高为7.5和1.6kg/(m^3·d),出水依然能够保持稳定.进水pH稳定在9.0~10.5,而反应器的pH一直稳定在9.0以下,体系对pH变化造成的冲击比较适应.同时,反应器内形成了稳定的NO2^- -N积累,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0%和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提式三重循环生物反应器 SPE/HPLC/MS/MSW分析方法 甾体雌激素 短程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极具应用潜力的液相和液固相反应装置 被引量:11
15
作者 伍沅 陈煜 刘华彦 《湖北化工》 CAS 1999年第6期38-40,共3页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 与传统的搅拌槽反应器(STR) 相比,虽然在可测量尺度上的混合特性并不占优;但由于撞击区中流体元间剪切速率更高,因而微观混合更强烈。这对于在分子尺度上进...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 与传统的搅拌槽反应器(STR) 相比,虽然在可测量尺度上的混合特性并不占优;但由于撞击区中流体元间剪切速率更高,因而微观混合更强烈。这对于在分子尺度上进行的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制取“超细”白炭黑研究的结果佐证了SCISR强化微观混合的特性。除此以外, SCISR在结构方面还具有多项胜过STR的优点, 极具开发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反应 液固相反应 浸没循环撞击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的混合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杨 伍沅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89-190,192,共3页
介绍了撞击流的基本原理,在一系列已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浅析了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的混合,并指出了对其中的微观混合进行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循环撞击反应器 混合特性 微观混合 固体混合 液体混合 结晶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颗粒循环量对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林 李明 +1 位作者 邵媛媛 纳克拉.乔治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65,70,共6页
采用100 g/d(阶段I)、50 g/d(阶段II)和200 g/d(阶段III)这3种不同生物颗粒循环量V_s操作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CFBBR)去除污水中的碳和氮,通过380 d的实验测试其处理合成废水的效果以及不同V_s对该反应器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3种V_s对... 采用100 g/d(阶段I)、50 g/d(阶段II)和200 g/d(阶段III)这3种不同生物颗粒循环量V_s操作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CFBBR)去除污水中的碳和氮,通过380 d的实验测试其处理合成废水的效果以及不同V_s对该反应器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3种V_s对CFBBR处理合成废水中的碳和NH_4^+-N基本无影响,其去除量分别稳定在95%和98%;而TN的去除率随着V_s的提高而略微增加,3个阶段分别为85.1%、88.8%和90%。V_s对硝化过程影响不大,所有阶段基本上都接近于完全的硝化反应。但对反硝化过程影响较大,低的V_s会降低缺氧床的反硝化效率,同时还发现生物膜厚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好氧流化床中可以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颗粒循环 生物 生物颗粒 循环化床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流—混流式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性能研究
18
作者 刘爱萍 李开明 +2 位作者 陈中颖 邓志毅 谢丹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69-72,共4页
以人工合成模拟废水对升流—混流式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MBR)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膜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系统的出水COD在8.3~27.6mg/L之间,COD平均去除率为93.4%;出水NH3-... 以人工合成模拟废水对升流—混流式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MBR)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膜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系统的出水COD在8.3~27.6mg/L之间,COD平均去除率为93.4%;出水NH3-N值在10.6—15.7mg/L之间,NH3-N的去除率为4S%~65%;高曝气量和高污泥负荷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好氧颗粒污泥MBR膜通量下降速度低予普通絮状活性污泥MBR,这主要是因为好氧颗粒污泥以及反应器的流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聚丙烯固相接枝共聚改性研究
19
作者 刘华彦 杨阿三 +1 位作者 陈银飞 伍沅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23-427,共5页
在内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对固相接枝共聚法制备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的聚丙烯过程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冷态实验,考察撞击流反应器中锥底至中心导管间距、气体流量对PP颗粒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流量、锥底与下... 在内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对固相接枝共聚法制备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的聚丙烯过程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冷态实验,考察撞击流反应器中锥底至中心导管间距、气体流量对PP颗粒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流量、锥底与下加速管间距的增加,撞击流反应器中颗粒循环量先增后降,存在最大值,空气流量为8.0~12.0m3/h、间距为30~35mm时较合适;其二为热态实验,考察了各种不同的反应条件对MAH在PP上的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时间增加,接枝率增加,60~75min后基本趋于一定值;接枝温度升高,接枝率增加,115℃时达到最大值;单体浓度增高,接枝率增加;减小聚丙烯颗粒,有利于提高接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撞击反应器 聚丙烯 固相接枝共聚 改性 马来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制备牙膏用磷酸氢钙
20
作者 吴高安 陈斌 +1 位作者 罗翠 查耀斌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25,共3页
采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以焦磷酸钠和磷酸三镁为稳定剂,以磷钙液和石灰乳为原料,通过中和反应法制备出了平均粒度10 μm的牙膏用微细磷酸氢钙;探讨了反应温度、熟化时间、反应器装填系数、反应终点pH、磷钙液质量浓度等对产... 采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以焦磷酸钠和磷酸三镁为稳定剂,以磷钙液和石灰乳为原料,通过中和反应法制备出了平均粒度10 μm的牙膏用微细磷酸氢钙;探讨了反应温度、熟化时间、反应器装填系数、反应终点pH、磷钙液质量浓度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操作条件:磷钙液质量浓度1.17~1.19 kg/m3,反应温度42℃,熟化时间2 h,反应终点pH 6.3,反应器装填系数0.75.得到产品符合HG3257-2001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磷酸氢钙 牙膏用 浸没循环撞击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