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射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模拟啤酒废水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温沁雪 陈志强 +1 位作者 吕炳南 温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利用喷射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模拟啤酒废水的试验表明,该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是可行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 h,处理出水COD和BOD_5即可达到行业二级排放标准。水力停留时间为3.5 h,处理出水COD和BOD远低于一级排放标准。反应器可在高负荷条... 利用喷射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模拟啤酒废水的试验表明,该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是可行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 h,处理出水COD和BOD_5即可达到行业二级排放标准。水力停留时间为3.5 h,处理出水COD和BOD远低于一级排放标准。反应器可在高负荷条件下运,试验过程中最高COD容积负荷达20 kg/(m^3·d),COD污泥负荷达4.5 kg/(kgMISS·d)和BOD污泥负荷2.12 kg/(kgMLSS·d),为传统处理法处理生活污水的10~20倍。对氨氮去除率均<90%,是一种高效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试验确定反应器中没有丝状菌和原生动物的存在,细菌鉴定结果表明以假单胞菌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式内循环反应器 啤酒废水 容积负荷 污泥负荷 活性污泥法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短程硝化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卢刚 郑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2-546,共5页
在启动气升式内循环短程硝化反应器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各操作条件对短程硝化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最优组合为: 温度35℃、pH 8.0、溶解氧质量浓度1.0 mg/L、反应器中氨氮质量浓度56 mg/L、水力停留时间16 h,其中pH、温度、溶... 在启动气升式内循环短程硝化反应器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各操作条件对短程硝化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最优组合为: 温度35℃、pH 8.0、溶解氧质量浓度1.0 mg/L、反应器中氨氮质量浓度56 mg/L、水力停留时间16 h,其中pH、温度、溶解氧质量浓度为显著因子.根据试验和分析结果,提出了短程硝化的“优先联合”控制策略.采用该控制策略对短程硝化反应器的运行进行优化,30 d的运行结果证明,反应器运行稳定,出水中[NO-2 ]/[NOx-]最低值为0.896,最高值为0.976,平均值为0.945,明显高于采用本控制策略前的[NO-2 ]/[NOx- ]平均值.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短程硝化反应器的高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 短程硝化 正交试验 显著因子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处理草浆综合废水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志建 胡智锋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66,共2页
采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对碱法麦草浆综合废水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保持进液CODCr约6000mg/L、HRT为8h、COD容积负荷为18g/(L.d)条件下,采用合成葡萄糖废水及逐步增加综合废水比例的方式对污泥进行驯化,当综合废水比例逐渐提高时CODCr... 采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对碱法麦草浆综合废水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保持进液CODCr约6000mg/L、HRT为8h、COD容积负荷为18g/(L.d)条件下,采用合成葡萄糖废水及逐步增加综合废水比例的方式对污泥进行驯化,当综合废水比例逐渐提高时CODCr去除率先降后升,最后稳定在63%左右;BOD5去除率为7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 厌氧处理 造纸综合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径比和底隙高度对内循环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军 汪苹 +1 位作者 由雪峰 张晓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3,19,共5页
建立了内循环反应器试验装置,综合研究了内循环反应器最重要的结构参数(高径比和底隙高度)对反应器主要性能参数(液体循环流速、总平均气含率、液体混合时间和体积氧传质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表观气速存在一个不利于液体循环的过渡区... 建立了内循环反应器试验装置,综合研究了内循环反应器最重要的结构参数(高径比和底隙高度)对反应器主要性能参数(液体循环流速、总平均气含率、液体混合时间和体积氧传质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表观气速存在一个不利于液体循环的过渡区,在该过渡区随表观气速增加,液体循环流速增大缓慢,甚至减小,但较高的底隙高度会减弱这种效应;在一定的表观气速和高径比下,随底隙高度增加,液体混合时间、总平均气含率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定的表观气速和底隙高度下,液体混合时间随着高径比增大而增大,体积氧传质系数、总平均气含率随高径比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反应器 高径比 底隙高度 液体循环流速 总平均气含率 体积氧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流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的COD、SS去除效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志华 刘志辉 +2 位作者 何秉宇 闪旭 陈向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221-226,共6页
为提高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三相分离的效率,在反应器中加入螺旋式三相分离器对其进行了改造,并通过试验对其效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螺旋流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对有机物质仍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同时系统出水SS得到了较好的降... 为提高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三相分离的效率,在反应器中加入螺旋式三相分离器对其进行了改造,并通过试验对其效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螺旋流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对有机物质仍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同时系统出水SS得到了较好的降低。试验从填料体积、水力停留时间、曝气量三个因素分别考查了系统的COD、SS去除效果,系统运行稳定后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0%以上,出水COD基本维持在50~60mg/L,系统出水SS值低于30mg/L,从而证实了对气提式内循环反应改造的最初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式三相分离器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内的气含率与液体循环(英文)
6
作者 任源 韦朝海 +2 位作者 吴超飞 谢波 肖宏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7,共6页
研究了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内的气含率与液体循环 .反应器包含一个传统的导流筒和三段缩放型导流筒 .通过实验分别对气 -水、气 -CMC(羧甲基纤维素 )溶液两相系统和气 -水 -树脂颗粒三相系统进行了研究 .用两相漂移通量模型对三相牛顿流... 研究了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内的气含率与液体循环 .反应器包含一个传统的导流筒和三段缩放型导流筒 .通过实验分别对气 -水、气 -CMC(羧甲基纤维素 )溶液两相系统和气 -水 -树脂颗粒三相系统进行了研究 .用两相漂移通量模型对三相牛顿流体和两相非牛顿流体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三段缩放型导流筒内的气含率高于传统的导流筒 ,且随表观气速而提高 .在两相和三相系统中 ,导流筒结构参数的变化对气含率的影响很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 缩放型导流筒 气含率 液体循环 漂移通量模型 表观气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结构、应用与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戴若彬 陈小光 +4 位作者 姬广凯 Awad Abdelgad 向心怡 唐萌嫣 曾祥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44-2251,共8页
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容积效能高、节省能源、占地面积小、高径比大等特点,近年来逐渐在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崭露头角。本文阐述了IC反应器的结构原理和水力特性,其结构相当于两个升流... 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容积效能高、节省能源、占地面积小、高径比大等特点,近年来逐渐在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崭露头角。本文阐述了IC反应器的结构原理和水力特性,其结构相当于两个升流式污泥床(UASB)反应器串联,并具有内循环结构,水力特性包括升流速度和系统压降两个重要参数;概述了IC反应器的启动,其启动周期一般为3-6个月,增加污泥浓度可实现快速启动;介绍了IC反应器的底物抑制特性,其表现出一定氨氮耐受性;综述了该反应器的工程应用,论述了其在畜禽类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潜力,并提出了IC反应器结构与工艺的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 结构原理 水力特性 工程应用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流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污水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杨洁 陈泰 孙志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0期88-91,共4页
利用正交实验确定反应器的最佳运行参数,研究螺旋流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对COD、氨氮、SS等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反应器最佳运行参数为HRT(水力停留时间)10h、QL(曝气量)0.55m3/h、SRT(泥龄)5d,该工况下反应器出水COD、NH4+-N和SS... 利用正交实验确定反应器的最佳运行参数,研究螺旋流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对COD、氨氮、SS等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反应器最佳运行参数为HRT(水力停留时间)10h、QL(曝气量)0.55m3/h、SRT(泥龄)5d,该工况下反应器出水COD、NH4+-N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90.17%、91.45%和91.85%,对TN、TP的去除率一般,分别为55.61%和57.72%,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流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 生活污水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锴 买文宁 郭成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4-7,40,共5页
介绍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从工艺的角度对该反应器进行了分析,即IC反应器是现有废水处理工艺成果与内循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在处理土豆加工废水时的COD容积负荷约为35~50kg/(m3·d),处理啤酒废水时的COD容... 介绍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从工艺的角度对该反应器进行了分析,即IC反应器是现有废水处理工艺成果与内循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在处理土豆加工废水时的COD容积负荷约为35~50kg/(m3·d),处理啤酒废水时的COD容积负荷达到了15~30kg /(m3·d),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生物处理 内循环反应器 颗粒污泥 水力模型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处理P-RC APMP高浓制浆废水颗粒污泥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智慧 李志建 李海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0-33,共4页
以果汁废水处理系统中UASB反应器的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的接种污泥,以P-RC APMP高浓制浆废水为进水启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讨论了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启动前后颗粒污泥的性质变化,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产甲烷活性、胞外多聚物以及生物相的... 以果汁废水处理系统中UASB反应器的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的接种污泥,以P-RC APMP高浓制浆废水为进水启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讨论了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启动前后颗粒污泥的性质变化,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产甲烷活性、胞外多聚物以及生物相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内污泥具有较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 P-RCAPMP制浆废水 颗粒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压内循环反应器与序批式反应器的污染物去除及污泥特性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边德军 王喜超 +3 位作者 艾胜书 王帆 刘松林 朱遂一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15-1318,1344,共5页
微压内循环反应器(MPSR)是在序批式反应器(SBR)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重点从污泥特性方面对两个反应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PSR稳定运行时对水中COD、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99%、98.72%、75.79%,SBR稳定运行时对水... 微压内循环反应器(MPSR)是在序批式反应器(SBR)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重点从污泥特性方面对两个反应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PSR稳定运行时对水中COD、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99%、98.72%、75.79%,SBR稳定运行时对水中COD、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93%、95.92%、66.28%,说明MPSR对碳、氮、磷的去除能力强于SBR,主要是MPSR的反硝化能力强于SBR。MPSR的总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比SBR高,其中蛋白质与多糖的质量比也大于SBR,因而MPSR的污泥沉淀脱水性能更强,除磷效果更好。MPSR污泥粒径总体小于SBR,有利于提高MPSR污泥的吸附能力。MPSR和SBR的硝化能力基本相当,但反硝化能力MPSR大于S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内循环反应器 序批式反应器 污泥粒径 胞外聚合物 硝化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内循环反应器的污泥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元彩 詹怀宇 +2 位作者 陈中豪 管秀琼 付时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84,共4页
采用高效内循环好氧反应器处理废纸脱墨废水,结果表明,在高紊流、高剪切条件下生物活性污泥的粒径减小,使废水、生物污泥、空气充分接触,大大提高了传质速率和污泥的比好氧呼吸速率(SOUR),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和COD处理效率可分别达35kg/(m... 采用高效内循环好氧反应器处理废纸脱墨废水,结果表明,在高紊流、高剪切条件下生物活性污泥的粒径减小,使废水、生物污泥、空气充分接触,大大提高了传质速率和污泥的比好氧呼吸速率(SOUR),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和COD处理效率可分别达35kg/(m3d)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内循环好氧反应器 废纸脱墨废水 高紊流剪切 废水处理 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处理P-RC APMP高浓制浆废水颗粒污泥特性分析
13
作者 董智慧 李志建 李海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62-65,共4页
以果汁废水处理系统中UASB反应器的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的接种污泥,以P-RC APMP高浓制浆废水为进水启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讨论了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启动前后颗粒污泥的性质变化,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产甲烷活性、胞外多聚物以及生物... 以果汁废水处理系统中UASB反应器的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的接种污泥,以P-RC APMP高浓制浆废水为进水启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讨论了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启动前后颗粒污泥的性质变化,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产甲烷活性、胞外多聚物以及生物相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内污泥具有较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 P-RC APMP制浆废水 颗粒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微压内循环反应器处理低温低碳源生物污水的探究
14
作者 马艳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97,共5页
为了探究改良微压内循环(MSR)反应器处理低温低碳源生活污水的可行性,以实际生活污水为探究对象,建立改良MSR工艺,并在10℃,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90~160 mg/L的条件下探究了改良MSR工艺脱氮除磷效率。结果表明MSR反应器稳定时期出水COD... 为了探究改良微压内循环(MSR)反应器处理低温低碳源生活污水的可行性,以实际生活污水为探究对象,建立改良MSR工艺,并在10℃,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90~160 mg/L的条件下探究了改良MSR工艺脱氮除磷效率。结果表明MSR反应器稳定时期出水COD,NH_(4)^(+)-N及SOP的浓度基本维持在10.9~21.3 mg/L,1.6~3.8 mg/L和0.4~0.9 mg/L,相应的去除效率分别维持在85.9%~92.3%,85.2%~93.4%和89.2%~92.7%。改良MSR工艺较传统SBR工艺展示出更佳的脱氮除磷效率。机制探究表明改良MSR工艺中NO_(2)^(-)-N积累量较少,且胞内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合成量大于传统SBR工艺,从而导致后续氧化产能量较大。改良MSR工艺中糖原质的含量基本无变化,而传统SBR工艺出现周期内较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内循环反应器 低温低碳源 脱氮除磷 传统SBR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浸泡水的回用及内循环反应器的应用——以我国西北某企业为例
15
作者 梁燕 李景红 李忠林 《农技服务》 2009年第10期95-96,共2页
玉米淀粉生产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可生化性好,处理难度大。以我国西北某玉米淀粉生产企业为例,采用离子交换柱将玉米浸泡水提取菲叮,玉米浸泡水回用率达到100%,并在原污水处理站工艺上增加了IC(内循环)反应器,使处理后污水目标水质达... 玉米淀粉生产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可生化性好,处理难度大。以我国西北某玉米淀粉生产企业为例,采用离子交换柱将玉米浸泡水提取菲叮,玉米浸泡水回用率达到100%,并在原污水处理站工艺上增加了IC(内循环)反应器,使处理后污水目标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控制玉米淀粉生产废水的污染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废水 离子交换柱 IC(内循环)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一体内循环反应器处理淀粉糖废水的工程实践
16
作者 胡超 《工业水处理》 2025年第8期190-196,共7页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效能、高负碳潜力的特点,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采用旋流一体化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对小麦淀粉糖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4000 m^(3)/d,设计容积负荷为10.0 kg(/m^(3)·d)(以...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效能、高负碳潜力的特点,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采用旋流一体化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对小麦淀粉糖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4000 m^(3)/d,设计容积负荷为10.0 kg(/m^(3)·d)(以COD计,下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1240 m^(3),直径为8.50 m,有效水深为21.00 m。运行数据表明,旋流一体化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小麦淀粉糖生产废水具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运行过程中实际处理水量为4080 m^(3)/d、实际运行负荷为12.0~13.0 kg(/m^(3)·d)、出水碱度(Alk)为1200~1600 mg/L,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稳定在150 mg/L以下,VFA/Alk稳定在0.10以下,出水COD稳定在400 mg/L以下,COD去除率稳定在89.2%以上,单位COD的沼气产率为0.4 m^(3)/kg,实现节省供氧能耗5256 MW·h/a,回收甲烷1314 t/a,温室气体减排量达30364.44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一体化布水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小麦淀粉糖 生产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心愿 董黎明 +3 位作者 汪苹 张艳萍 李影影 唐文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7,共5页
该文对处理柠檬酸废水的多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扫描电镜下厌氧颗粒污泥呈黑色、球形、表面光滑且有空隙;筛分法得到90%的污泥粒径分布在0.45~2.0 mm范围内;重力沉降法得到90%以上颗粒... 该文对处理柠檬酸废水的多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扫描电镜下厌氧颗粒污泥呈黑色、球形、表面光滑且有空隙;筛分法得到90%的污泥粒径分布在0.45~2.0 mm范围内;重力沉降法得到90%以上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大于50 m/h,沉降性能良好;高温灼烧法测得颗粒污泥的挥发分占总固体的64.56%,有机物含量高。采用454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厌氧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别,细菌中共有约30个菌门和100个菌属,其中Anaerofustis、Anaerolineae、Spirochaeta和Longilinea是优势菌属,分别占细菌总量的4.91%、4.78%、4.41%、3.98%。这些细菌的共同特征是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并转化成酸。古生菌中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占92.48%,其中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占7.81%,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占49.35%,主要作用是产甲烷。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表明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类丰富,有利于厌氧反应器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废水 多相内循环反应器 厌氧颗粒污泥 理化特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层析成像技术的气升式内循环鼓泡反应器流体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靳海波 连以诚 +3 位作者 刘鑫 林金芝 杨索和 何广湘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35-3939,共5页
采用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对高为1 024 mm、直径为165 mm,导流筒高为590 mm、直径为80 mm的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进行流体力学参数的测量。考察表观气速对上升区和下降区内等3个截面处气含率的影响以及反应器内流型的变化情况。研究结... 采用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对高为1 024 mm、直径为165 mm,导流筒高为590 mm、直径为80 mm的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进行流体力学参数的测量。考察表观气速对上升区和下降区内等3个截面处气含率的影响以及反应器内流型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上升区,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与普通鼓泡塔情况一样,而在下降区,一部分气泡由于气液湍动被带入下降区;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液体的循环速度逐渐增大,更多的气泡被拖曳到下降区,下降区内气含率增加明显。通过对ERT图像时间序列的叠加,可以清晰得出在上升区低气速下气泡离散式上升,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以气泡群的方式流动且气泡聚并明显,并出现气泡群的摆动;在下降区,随着液体循环速度增加,下降区气液层消失,气含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 电阻层析成像 气含率 时间序列流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特性
19
作者 任相坤 房鼎业 +2 位作者 刘辉 金嘉璐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22,共6页
为了探索用于煤直接液化工艺的强制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内部煤浆的流动状态,采用"煤粉-水-空气"系统,研究了非反应状态下煤粉颗粒的分布、煤浆流速分布和床层压力脉动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冷模反应器直径为200 mm、空气的空塔流速... 为了探索用于煤直接液化工艺的强制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内部煤浆的流动状态,采用"煤粉-水-空气"系统,研究了非反应状态下煤粉颗粒的分布、煤浆流速分布和床层压力脉动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冷模反应器直径为200 mm、空气的空塔流速为3.9~5.3 cm/s、煤浆的空塔流速为4.5~12.5 cm/s的操作范围内,强制内循环反应器内空间各点的煤粉颗粒分布均匀,其质量分数与进料中煤粉质量分数相一致,没有发生煤粉颗粒的沉积现象;相对于鼓泡床反应器,强制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内煤粉的径向流速更均匀,能够减少或避免大密度固体颗粒在反应器内的沉积现象;强制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内部构件影响流体的流动状态,分布盘的上侧和循环杯的下侧都存在着较强的煤浆湍动和返混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内循环反应器 浆态床 流动特性 煤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养殖污水净化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结构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源 杨菁 +4 位作者 管崇武 宋红桥 吴凡 张成林 陈晓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4-52,共9页
针对水产养殖污水净化对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相关要求及流化状态下反应器结构、操作参数与相流体力学行为的密切关系,该文利用构建的描述不同结构、操作参数反应器气液两相流动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结构、操作参数下反... 针对水产养殖污水净化对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相关要求及流化状态下反应器结构、操作参数与相流体力学行为的密切关系,该文利用构建的描述不同结构、操作参数反应器气液两相流动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结构、操作参数下反应器液体流场、液体循环流量、气含率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对于内径200 mm、底部采用均孔布气盘的反应器,在表观气速为0.5~2.5 cm/s时,导流筒与反应器的内径比0.5,导流筒高度与反应器内径比6,导流筒下端到反应器底部距离50 mm,导流筒上端到液面距离100 mm为最优值;针对液体循环流量,使用相关数学模型求解理论值并与试验值进行比对,通过偏差分析探究了数学模型应用的局限性;使用MATLAB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反应器在最优结构参数下表观气速与液体循环流量、气含率的关系,验证了拟合公式的精确性。该研究为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在水产养殖污水处理中的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计算流体力学 结构 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