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循环对IC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燚 刘敏 +2 位作者 陈滢 辜清 汤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29-2334,共6页
为改善已形成颗粒污泥的IC反应器运行性能,增设外循环装置,并在回流比分别为0、1.0、2.0、3.0、4.0的情况下,进行了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与无外循环的情况相比,在设定的回流比范围内,附加外循环不会破坏反应器内部厌氧条件,反应器运行稳... 为改善已形成颗粒污泥的IC反应器运行性能,增设外循环装置,并在回流比分别为0、1.0、2.0、3.0、4.0的情况下,进行了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与无外循环的情况相比,在设定的回流比范围内,附加外循环不会破坏反应器内部厌氧条件,反应器运行稳定;在进水COD为6000 mg·L-1左右,系统HRT约为10 h,容积负荷为14 kg·m-3·d-1的情况下,系统污泥MLSS有所增加,COD去除率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加,最高可达97.3%,出水COD低至160 mg·L-1;随回流比的增大,产气总量逐渐增加且最终可达171.2 L·d-1,甲烷产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回流比为2.0时可达到91.7 L·d-1;增加外循环运行一段时间后,厌氧颗粒污泥生物相更为丰富,产甲烷优势菌由甲烷杆菌转变为甲烷八叠球菌。结合能耗和去除效率等考虑,回流比为2.0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ic反应器 循环 颗粒污泥 回流比 甲烷 运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厌氧反应器在外循环状态下启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辜清 罗海霞 +1 位作者 张悦 刘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7,共3页
为提高IC厌氧反应器在启动初期的上升流速,改善其传质作用,在回流比3∶1的条件下,启动运行IC反应器。结果显示,反应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COD去除率。在COD为8 000 mg/L时,反应器产气效率和产甲烷效率达到最大,分别为0.43、0.2... 为提高IC厌氧反应器在启动初期的上升流速,改善其传质作用,在回流比3∶1的条件下,启动运行IC反应器。结果显示,反应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COD去除率。在COD为8 000 mg/L时,反应器产气效率和产甲烷效率达到最大,分别为0.43、0.21 m3/(kg.d);出水pH在6.0~7.5,出水ORP在-300 mV左右,出水碱度大于进水碱度,成功培育出了颗粒污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厌氧反应器 循环 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外循环IC反应器启动试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丁建南 于一尊 金志农 《中国沼气》 2004年第4期29-31,共3页
在启动期,IC反应器产气量很小,尚不能形成对颗粒污泥的有效搅动,传质过程主要受水力上升流速的控制。由于启动期的IC反应器只能以较低的容积负荷运行,进水流量受到限制,水力上升流速很难达到传质作用的要求,因此IC反应器也像其他类型厌... 在启动期,IC反应器产气量很小,尚不能形成对颗粒污泥的有效搅动,传质过程主要受水力上升流速的控制。由于启动期的IC反应器只能以较低的容积负荷运行,进水流量受到限制,水力上升流速很难达到传质作用的要求,因此IC反应器也像其他类型厌氧装置一样,同样存在着启动周期较长,启动期运行不够稳定的问题。为改善启动期IC反应器的传质作用,本研究对IC反应器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外循环装置。通过处理啤酒配水的比较试验,发现在启动期附加外循环可有效强化传质过程,提高IC反应器内的泥水混合程度,大大缩短启动周期。附加外循环IC反应器的整个启动过程只用了26天,比未附加外循环装置的IC反应器缩短了3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外循环 ic反应器 启动试验 传质过程 沼气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厌氧反应器的内循环装置 被引量:11
4
作者 龚钢明 邵希豪 蔡宝国 《中国沼气》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通过模拟实验 ,对IC厌氧反应器中内循环装置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ic厌氧反应器 内循环装置 厌氧消化 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IC)反应器运行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雷 周婷婷 +1 位作者 荣文兵 曾添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58,196,共4页
研究采用自制内循环(IC)反应器,以实验室模拟废水为进水,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对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过程进行研究,在经过污泥驯化、颗粒培养、调整及稳定的不同阶段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启动初期反应器pH过低,产甲烷菌生长... 研究采用自制内循环(IC)反应器,以实验室模拟废水为进水,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对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过程进行研究,在经过污泥驯化、颗粒培养、调整及稳定的不同阶段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启动初期反应器pH过低,产甲烷菌生长受抑制,导致VFA累积,容易酸化。通过改变模拟废水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及添加缓冲溶液,酸化的反应器可得以恢复。颗粒污泥培养阶段,负荷提升不宜过快,研究发现,当COD处理效率超过80%,出水VFA低于4mmol/L,运行稳定时,以原负荷20%的量增加,污泥颗粒迅速增长。经连续运行,最终污泥颗粒粒径大多数在1.5-2.5mm,呈黑褐色,沉降性好,产气及气固分离性能良好,容积负荷高达40kgCOD/(m^3·d),运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反应器 颗粒污泥培养 负荷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内循环(MIC)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41
6
作者 马三剑 吴建华 +1 位作者 刘锋 蒋京东 《中国沼气》 2002年第4期24-27,共4页
IC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 ,我国已有的生产规模IC反应器全部从国外进口。作者自行研制、运行的生产规模 10 0 0m3 MIC反应器 ,用于处理高浓度柠檬酸生产废水 ,在水力停留时间小于 12h ,有机负荷 2 0kgCOD·m 3 d- ... IC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 ,我国已有的生产规模IC反应器全部从国外进口。作者自行研制、运行的生产规模 10 0 0m3 MIC反应器 ,用于处理高浓度柠檬酸生产废水 ,在水力停留时间小于 12h ,有机负荷 2 0kgCOD·m 3 d- 1时 ,COD去除率仍始终在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应用 柠檬酸废水 废水处理 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结构 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室内环流反应器中液体循环量的试验验证与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鲁盼盼 孙美露 +4 位作者 李新 崔虎 高春华 杨维立 翟瑞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目的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液体循环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验证。方法采用CFD数值模拟,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进行气液两相流模拟,考查了酸气流量和空气流量对液体循环量的影响。结果利用... 目的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液体循环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验证。方法采用CFD数值模拟,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进行气液两相流模拟,考查了酸气流量和空气流量对液体循环量的影响。结果利用数值模拟得到的液体循环量与利用靶式流量计测得的液体循环量误差小于10%。当酸气中H 2S体积分数不超过3%时,液体循环量(z)与酸气流量(x)、空气流量(y)之间的关系式为:z=-474.996+0.358 x+0.4873 y。结论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液相氧化脱硫反应器内液体循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氧化脱硫 多室内环流反应器 数值模拟 液体循环 酸气流量 空气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气循环IC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广元 《中国沼气》 2002年第4期22-23,27,共3页
附加气循环IC反应器是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 ,它以高循环量为其工艺特征 ,从而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分析介绍了附加气循环IC反应器的运行、特征、设计要点 。
关键词 附加气循环ic反应器 低浓度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设计计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胡纪萃 《中国沼气》 2011年第1期3-6,共4页
文章论述了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在对IC反应器水力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有人提出计算升流管内液体升流速度的关系式进行了修正,并提供了有用的设计计算参数,最后,详细地提供了设计计算实例。
关键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设计计算 水力特性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循环一体式反应器运行特性及脱氮研究
10
作者 赵玛丽 吴浩然 +3 位作者 时侠辽 孔维成 王宏归 朴哲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94,99,共6页
本文自主研发一种新型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一体式反应器,该反应器通过气体导流的方式,将好氧反应器划分为高溶解氧区和低溶解氧区,可同时满足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条件。该反应器具有泥水自循环功能,通过自循环将高、低2个不同溶解氧区的... 本文自主研发一种新型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一体式反应器,该反应器通过气体导流的方式,将好氧反应器划分为高溶解氧区和低溶解氧区,可同时满足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条件。该反应器具有泥水自循环功能,通过自循环将高、低2个不同溶解氧区的污泥进行充分混匀和搅拌。研究发现,该一体式反应器的自循环水量与曝气强度、上升流管垂直高度呈正相关;在不同的进水工艺(间歇进水和连续进水)条件下,和未导流气体的对照相比,通过气体导流方式可有效提高反应器的总氮去除率;和间歇进水工艺相比,该一体式反应器更适合连续进水工艺,在连续进水条件下总氮去除率稳定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该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反硝化 一体式反应器 循环 脱氮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脱氮反应器处理炼化反渗透浓水的工程应用
11
作者 陆彩霞 尉勇 +5 位作者 赵剑涛 师晓光 刘来峰 邢哲 谢陈鑫 王连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在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IC)厌氧反应器结构基础上,设计了IC脱氮反应器,并研究了其在炼化反渗透浓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结果表明,IC脱氮反应器启动快、运行稳定。在进水TN为18.7~39.0 mg/L,平均26.6 mg/L条件下,经IC脱氮反应器... 在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IC)厌氧反应器结构基础上,设计了IC脱氮反应器,并研究了其在炼化反渗透浓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结果表明,IC脱氮反应器启动快、运行稳定。在进水TN为18.7~39.0 mg/L,平均26.6 mg/L条件下,经IC脱氮反应器处理后出水TN为1.89~14.0 mg/L,平均4.65 mg/L,显著低于《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8)表1中B标准对于TN≤15 mg/L的排放要求;出水悬浮物质量浓度低,平均为18.6 mg/L;后续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出水COD平均为35.4 mg/L,可稳定控制在50 mg/L以下,综合处理效果好。同时,该设备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水处理直接成本为1.36元/m3,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脱氮反应器 反渗透浓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COD浓度变化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发酵制氢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睿 殷天名 +4 位作者 李巧燕 雷瑞盈 王安娜 王佳瑜 李永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05-1310,共6页
利用糖蜜废水为发酵底物,以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作为反应装置,探讨进水COD浓度变化对厌氧产氢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5 h,温度为(35±1)℃时,IC反应器进水COD浓度在2—10 g·L^(-1)范围内变化,系统产氢... 利用糖蜜废水为发酵底物,以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作为反应装置,探讨进水COD浓度变化对厌氧产氢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5 h,温度为(35±1)℃时,IC反应器进水COD浓度在2—10 g·L^(-1)范围内变化,系统产氢效能随着进水浓度提高而上升,并在进水COD浓度为6 g·L^(-1)时,达到最大产气量23 L·d^(-1)和产氢量10.9 L·d^(-1).但是当进水COD浓度上升到8—10 g·L^(-1)后,产气量和产氢量明显下降,说明活性污泥可能受到了高浓度底物的抑制.发酵气体中H2含量并未随着进水COD浓度的变化而产生非常明显的变化,说明本实验中的IC反应器是一个较为稳定的产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反应器 厌氧发酵 生物制氢 进水COD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厌氧反应器处理OCC废水运行效率研究
13
作者 李雄林 魏庆伟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192,共8页
某OCC制浆造纸企业新建了一座容积2900 m^(3)的IC厌氧反应器,并引入来自同类废水的厌氧颗粒污泥。启动21天后,IC厌氧反应器运行效果达到设计负荷,OCC制浆造纸废水处理量为15000 m^(3)/d,CODCr处理量为50000 kg/d,CODCr去除率72%~86%,出... 某OCC制浆造纸企业新建了一座容积2900 m^(3)的IC厌氧反应器,并引入来自同类废水的厌氧颗粒污泥。启动21天后,IC厌氧反应器运行效果达到设计负荷,OCC制浆造纸废水处理量为15000 m^(3)/d,CODCr处理量为50000 kg/d,CODCr去除率72%~86%,出水挥发性脂肪酸稳定保持在30~110 mg/L,IC厌氧反应器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厌氧反应器 OCC废水 厌氧颗粒污泥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探讨 被引量:26
14
作者 邵希豪 喻俊 +2 位作者 范国东 施浩川 姬巧玲 《中国沼气》 2001年第1期27-28,33,共3页
本文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IC反应器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
关键词 厌氧处理 ic反应器 有机负荷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内循环(TAIC)高效厌氧反应器及其应用
15
作者 赵泽明 肖超 罗习 《广西林业》 2011年第1期45-45,共1页
对一些大中型禽畜养殖场来说,如何妥善处理每天数以百吨计的禽畜粪便和冲粪水等污水,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厌氧反应器普遍应用于大中型养殖场的禽畜粪便污水沼气净化处理工程。禽畜粪便和污水经过厌氧反应器的处理后,能够过滤水质,... 对一些大中型禽畜养殖场来说,如何妥善处理每天数以百吨计的禽畜粪便和冲粪水等污水,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厌氧反应器普遍应用于大中型养殖场的禽畜粪便污水沼气净化处理工程。禽畜粪便和污水经过厌氧反应器的处理后,能够过滤水质,并产生沼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厌氧反应器 应用 内循环 禽畜粪便 粪便污水 净化处理 养殖场 中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反应器处理猪粪废水的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杰 刘亚纳 +2 位作者 胡张保 赵青玲 张百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77-781,共5页
采用IC反应器,研究了该反应器处理猪粪废水启动特性以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逐渐加大进水流量和COD浓度来提高有机负荷的情况下,随着反应器的运行,反应器污泥床区逐渐充满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到启动完成时经历了60d左右的时间;启... 采用IC反应器,研究了该反应器处理猪粪废水启动特性以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逐渐加大进水流量和COD浓度来提高有机负荷的情况下,随着反应器的运行,反应器污泥床区逐渐充满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到启动完成时经历了60d左右的时间;启动完成后污泥床区中粒径大于1mm的颗粒污泥量约占81.3%,且污泥床区下部的颗粒污泥粒径均大于上部的颗粒污泥粒径;在进水有机负荷率达到20.6kgCOD·m-3·d-1,HRT不低于12h时,COD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反应器对N、P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T-N和T-P去除率约为20.8%和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反应器 猪粪废水 有机负荷率 颗粒污泥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反应器处理维生素制药废水的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慧芳 买文宁 +1 位作者 梁允 杨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1,共3页
采用IC反应器处理维生素制药废水,废水水质COD为9000mg·L-1,BOD为3500mg·L-1,pH为3~4。通过中试启动研究,结果表明,当IC反应器接种污泥浓度为17g·L-1时,启动试验成功,启动周期为91d,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运行稳定。
关键词 维生素废水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 启动 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反应器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运行参数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方峥 刘伟京 +3 位作者 涂勇 解林 李多松 陆贤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5-331,共7页
通过自制IC反应器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研究其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考察了进水量、外回流量和pH等运行参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ODCr去除量与内循环水量和产气量的关系,最后说明了进水中硫酸盐和钙离子对IC反应器的影响.结... 通过自制IC反应器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研究其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考察了进水量、外回流量和pH等运行参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ODCr去除量与内循环水量和产气量的关系,最后说明了进水中硫酸盐和钙离子对IC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当进水量为2.0 L/h(HRT为5.5 h),外回流量为0 L/h,pH为7.0时,ρ(CODCr)可从2 000~2 500 mg/L降至340~425 mg/L,CODCr去除率在83%左右.每去除1 kg CODCr可产生0.318~0.452 m3气体,当CODCr容积负荷在1.1 kg/(m3.d)时,内循环水量等于进水量.硫酸盐和钙离子均对IC有一定的影响,在运行中应给予一定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纸造纸废水 ic反应器 废水处理 颗粒污泥 运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被引量:21
19
作者 邱宪锋 张建 +2 位作者 高宝玉 张成禄 陈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利用筛绢为基材构建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h,膜通量为66.2L/(m2·h)条件下,反应器内的生物动态膜需要120min可以形成.动态膜形成后,反应器对COD、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0%... 利用筛绢为基材构建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h,膜通量为66.2L/(m2·h)条件下,反应器内的生物动态膜需要120min可以形成.动态膜形成后,反应器对COD、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0%、97.6%、49.2%和83.7%.采用逆出水水流方向曝气进行在线反冲洗,在反冲洗时间为5min,反冲洗曝气强度为3.2m3/(m2·h)的条件下,生物动态膜的再生需要30min即可完成.反应器稳定运行60d,反冲洗周期能够稳定在50h以上.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反冲洗能够有效破坏附着在膜基材上的生物动态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生活污水 反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反应器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忠波 陈吕军 胡纪萃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9-41,共3页
扼要介绍 IC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并从工艺思想的角度对该反应器进行了分析 ,即 IC反应器是现有废水处理工艺成果与内循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后总结了
关键词 厌氧生物处理 颗粒污染 ic反应器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