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植物种类考证与植物配置研究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胡楠
王培严
李雄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0-114,共15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BLX2019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8022)
+1 种基金
北京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BJFU2021JY014)
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2015BLUREE01)。
-
文摘
【目的】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是一种特殊的皇家园林类型,以建筑围合的花园布局突显了植物景观对山林空间营造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历史典籍为研究依据,开展以植物种类、植物配置为核心的植物造景研究,并结合内廷花园的空间布局、活动形式等进行综合的植物景观环境搭建,希望能够揭示内廷花园植物造景的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方法】以4处内廷花园为研究对象,对古树活本、御制诗文、图档、图像4类历史典籍进行梳理,并结合3种考据资料以"二重证据法"治史理念为引导对植物文献名、图画与图像进行学名考证,进而结合植物文化寓意进行种类应用特征分析。在结合历史典籍绘制植物配置图的基础上,对各庭院空间的种植形式、种植位置、种植空间布局结合植物种类考证结果进行频次统计与比较分析,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总结得到3类代表性的植物配置类型。【结果】(1)考证得到内廷花园栽植有19种次植物,涉及13个科、16个属。(2)内廷花园的植物种植形式有散植、对植、孤植、丛植、列植5种,其中散植应用最多,列植应用最少。(3)内廷花园的植物种植位置有平地、山石、花台3种,其中平地栽植最多,花台栽植最少。(4)内廷花园的植物空间布局有平行型、U字型、口字型、L字型、一字型5种,其中平行型最多,L字型和一字型最少。(5)结合花园的活动形式可总结得到庭院四面观赏型、庭院中心游乐型、庭院中轴引导型3种代表性植物配置类型。【结论】本研究对植物种类与植物配置进行了图示化研究与数据化统计,综合搭建了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35处庭院空间的植物景观环境,可为内廷花园及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研究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内廷花园
植物种类
植物配置
历史典籍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ner court garden
plant species
plant allocation
historical classics
-
分类号
TU986.5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解读“内廷恭造之式”——中国设计制度研究个案之一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熊嫕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3,共7页
-
文摘
中国设计是对物体系的总体思辨和价值整合;中国设计制度是在中国人造物活动前后形成的思辨传统和价值整合的基本模式。"内廷恭造之式"是在这一思考前提下进行的个案分析,意在通过阅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皇帝们之间传承的"造办"动机与意识,了解中国设计制度的形成与作用方式。
-
关键词
内廷恭造之式
器以藏礼
中国
设计制度
-
分类号
J502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明内廷神仙剧研究
- 3
-
-
作者
郑莉
-
机构
张家口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56,共5页
-
文摘
神仙剧是元明杂剧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但对这类剧作的评价历来不高,特别是对明代的神仙道化剧评价极低。客观地说,明代神仙剧的成就的确远逊于元代同类剧作,但是并不能说其存在没有价值,特别是由宫廷艺人创作的内廷神仙剧,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由特殊创作人员专门为特定的观众创作的作品,对我们考察明代社会政治背景和统治者的态度有一定的价值,而其又以强烈的舞台性和观赏性为清代宫廷大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
-
关键词
内廷神仙剧
道教
神仙信仰
三教合一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明代太监与佛教关系考述(上)
被引量:10
- 4
-
-
作者
程恭让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3-18,共6页
-
文摘
太监与佛教的关系问题是明代佛教社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详细探讨明代内廷太监群体佛教信仰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并以北京地区为例 ,考察明代太监与佛寺建置之间的密切联系 ,进而对太监与僧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做一些概括的类型分析。本文证明 ,太监与佛教的密切联系是明代佛教社会史中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现象及事实。
-
关键词
明代
太监
佛教
北京地区
内廷佛事
佛寺建置
僧人
-
分类号
B94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清代中后期蒙古年班制度的调整与变化
被引量:3
- 5
-
-
作者
李治国
-
机构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1,共5页
-
文摘
蒙古年班制度是指清代蒙古王公按期到北京朝觐清朝皇帝的制度。在长期的执行过程中,该制度遇到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针对此,清廷主动或被动地采取措施进行相应调整,使年班制度出现变化。乾隆朝时增设了内廷行走年班,这是蒙古年班中的新形式;从咸丰朝开始,清廷停止了传统年班朝觐,规定仅许内廷行走年班中御前行走的蒙古王公来京朝觐;清末年班制度出现危机并最终废弛。
-
关键词
年班制度
内廷行走
蒙古王公
-
分类号
K249.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北京故宫慈宁宫花园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陆琦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广东园林》
2020年第1期97-100,共4页
-
文摘
慈宁宫位于紫禁城内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的西北角,故宫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万历年间因灾又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
-
关键词
明代嘉靖
隆宗门
北京故宫
皇贵妃
慈宁宫
中和殿
保和殿
内廷
-
分类号
TU986.5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略论唐代侨治羁縻州与中央政治格局的变化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董向锋
-
机构
巩义市第三中等专业学校
-
出处
《河南农业》
2008年第18期61-62,共2页
-
文摘
唐王朝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地方,以稳固中央的统治。"关中本位"是其政治的核心,而与周边诸族关系则又是其政治的重要内容。唐政府实行的是羁縻州制度,而将原隶、边州、营州、都督和安东都护的诸民族部落和蕃州纷纷南迁,武周政权在关内幽州自河南徐、宋、淄、青等州设立羁縻州,称之为侨治羁縻州。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唐以后中央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关键词
唐朝
侨治羁縻州
政治格局
内廷外相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压岁钱的由来
- 8
-
-
-
出处
《人民论坛》
1995年第2期23-23,共1页
-
文摘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内。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至五人掷钱为戏。”唐代正月初一为元旦,是宫内相互祝贺的日子,散钱之风很盛。又据《资治通鉴》记载,杨贵妃生子。“
-
关键词
压岁钱
掷钱
唐代宫廷
开元天宝
杨贵妃
遗事
内廷
玄宗
《资治通鉴》
宫内
-
分类号
I27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