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伏溶洞的高嵌岩比基桩承载特性模型试验
1
作者 杨柏 覃超 +2 位作者 张银海 王威 肖世国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9-1850,共12页
对于下伏溶洞的基桩,工程中有时存在其嵌入溶洞顶板深度与顶板厚度之比(嵌岩比)较高的情况。为研究在高嵌岩比条件下溶洞顶板厚度对基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嵌岩比为0.5时溶洞顶板厚度由1倍桩径逐步增加至5倍桩径情况下基桩模型... 对于下伏溶洞的基桩,工程中有时存在其嵌入溶洞顶板深度与顶板厚度之比(嵌岩比)较高的情况。为研究在高嵌岩比条件下溶洞顶板厚度对基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嵌岩比为0.5时溶洞顶板厚度由1倍桩径逐步增加至5倍桩径情况下基桩模型载荷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基桩极限承载力分析模型,根据极限平衡原理推导了基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1)溶洞顶板破坏模式呈喇叭形冲切破坏,无量纲化后的破裂面拟合函数表达式能较合理地预测顶板破裂范围。(2)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呈陡变型,陡变点出现前荷载–位移关系呈近似线性特征。(3)随着顶板厚度逐步增加,基桩极限承载力逐渐呈非线性增大,桩端阻力承担上部荷载比例从35.4%增大至72.4%。(4)所提出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基桩极限承载力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12.8%~12.1%,该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桩 下伏溶洞 顶板厚度 竖向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嵌钢板UHPC无腹筋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立峰 侯淼 +1 位作者 刘慈军 邵旭东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9,共13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构件通常设计为无腹筋梁等薄壁形式,以适应结构装配化的需求。为提高UHPC无腹筋梁的抗剪承载力并简化施工,提出外嵌钢板UHPC无腹筋梁的新型结构形式。选取钢板面积、间距、倾斜角...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构件通常设计为无腹筋梁等薄壁形式,以适应结构装配化的需求。为提高UHPC无腹筋梁的抗剪承载力并简化施工,提出外嵌钢板UHPC无腹筋梁的新型结构形式。选取钢板面积、间距、倾斜角度、单侧或双侧布置为试验参数,完成7片UHPC梁的抗剪性能试验,获得各试验梁的裂缝分布、破坏模式、抗剪承载力及剪切延性等结果。基于桁架-拱理论,提出外嵌钢板UHPC无腹筋梁的抗剪计算模型,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外嵌钢板能够有效提升UHPC无腹筋梁的抗剪强度,斜裂缝均能越过钢板,钢板能起到和箍筋类似的作用;将箍筋分项抗剪贡献换算为等量钢板的外嵌钢板梁承载力略低于有腹筋梁,在同等用钢量下,钢板单、双侧布置对承载力影响不大;斜向钢板试件裂缝发展更为充分,双面外嵌钢板梁表现出较好的剪切延性;按桁架-拱理论的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为1.02,吻合较好。外嵌斜钢板梁表现出良好的结构性能,具有较好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梁 钢板 抗剪性能:桁架-拱模型 剪切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非线性动力特性
3
作者 贺瑞 金煜 +1 位作者 吉吉 国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以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为研究对象,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引入土体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与岩体损伤模型分析桩周土体、岩体刚度随应变衰减的特性。结果表明:考虑上部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岩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时,桩底嵌岩能有效提高单... 以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为研究对象,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引入土体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与岩体损伤模型分析桩周土体、岩体刚度随应变衰减的特性。结果表明:考虑上部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岩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时,桩底嵌岩能有效提高单桩抵抗变形能力,桩周土体变形量随岩体风化程度增加而增大、随嵌岩深度增加而减小;动荷载相对幅值(动荷载幅值和静力承载力的比值)对单桩动刚度的影响最大,岩体风化程度、单桩嵌岩深度的影响次之;岩体最大损伤常出现在土岩交界面附近,岩体强风化情况下桩底也可能出现轻微损伤;同静载情况相比,动荷载惯性效应会放大岩体损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岩单桩 黏弹性本构模型 岩体损伤模型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海上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嵌岩双斜桩水平承载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叶青 郭伟 +2 位作者 任宇晓 庄道坤 崔赛月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3-238,共6页
基于已有的对桩-岩界面剪切特性的研究,建立了界面几何参数和材料特性与内聚力模型参数间的转换关系,与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对比,验证了接触模型的准确性;结合室内嵌岩双斜桩模型试验,建立了对应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桩基荷载-... 基于已有的对桩-岩界面剪切特性的研究,建立了界面几何参数和材料特性与内聚力模型参数间的转换关系,与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对比,验证了接触模型的准确性;结合室内嵌岩双斜桩模型试验,建立了对应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桩基荷载-位移曲线与弯矩规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进而建立不同倾角的足尺嵌岩双斜桩模型,分析在不同竖向定荷载下的水平承载特性。研究表明:嵌岩双斜桩系统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承载系统,对受多向组合荷载的嵌岩双斜桩而言,存在一最优竖向设计荷载,使得嵌岩双斜桩的水平承载力大大提高,但过大的竖向荷载和过小的倾角反而提高桩承台失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双斜桩 桩-岩接触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截面组合桩加固滑坡的作用机理与合理嵌固深度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成彬 李长冬 +3 位作者 王贵华 姚文敏 贺鑫 方堃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9,共15页
目前在滑坡治理中,大截面人工挖孔桩因存在施工安全隐患大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已在部分行业领域被限制使用,开展可机械化施工的圆截面组合桩研究已成为新的趋势,但当前对圆截面组合桩变形受力机理与合理嵌固深度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基于自... 目前在滑坡治理中,大截面人工挖孔桩因存在施工安全隐患大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已在部分行业领域被限制使用,开展可机械化施工的圆截面组合桩研究已成为新的趋势,但当前对圆截面组合桩变形受力机理与合理嵌固深度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基于自主研发的圆截面组合桩加固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工况下圆截面组合桩加固滑坡的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滑体的变形演化过程,研究了圆截面组合桩加固下滑体与抗滑桩的变形受力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嵌固深度和桩顶连系梁对圆截面组合桩变形特征的影响,揭示了圆截面组合桩加固滑坡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滑体的变形演化过程可分为压密、匀速变形、加速变形和变形破坏4个阶段;②前后桩均存在反弯点,反弯点会随着试验进程向桩顶移动,且后桩的反弯点更接近于滑动面;③当一排桩的嵌固深度保持不变、另一排桩的嵌固深度改变时,可将36%的桩长作为合理的嵌固深度;④连系梁使后桩的最大桩顶位移减小了15.6%,而对前桩的影响不大;⑤连系梁的存在降低了滑动面处的最大桩身弯矩,从而使得桩身弯矩分布更加合理。该研究成果有望为圆截面组合桩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加固 圆截面组合桩 加固机理 固深度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破碎带夹层的嵌岩桩承载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少成 李修坤 +1 位作者 朱祖煌 彭晓彬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为研究穿越破碎带夹层的嵌岩桩承载和变形性能,以武穴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将实际地层按1∶100缩尺比制作地层模型,设计、制作力学性质与真实桩近似的模型单桩(模型桩长534、585、635、685、785 mm,沉渣厚度0、0.5、2 mm),考虑沉渣厚度... 为研究穿越破碎带夹层的嵌岩桩承载和变形性能,以武穴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将实际地层按1∶100缩尺比制作地层模型,设计、制作力学性质与真实桩近似的模型单桩(模型桩长534、585、635、685、785 mm,沉渣厚度0、0.5、2 mm),考虑沉渣厚度、穿越破碎带夹层后是否嵌岩、桩长等影响因素,分析各级荷载作用下模型单桩的桩顶沉降、轴力和侧摩阻力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单桩桩顶沉降量对沉渣厚度敏感,在相同荷载下,有沉渣模型单桩的沉降量明显大于无沉渣模型单桩;沉渣厚度为0.5 mm时,模型单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前段呈缓变特征,沉渣厚度为2 mm时,模型单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呈“台阶型”特征。沉渣厚度0.5 mm条件下,荷载较小时,各模型单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基本一致,但穿越破碎带夹层的非嵌岩桩的承载性能明显弱于嵌岩桩;穿越破碎带夹层的嵌岩桩越长极限承载力越大,但增长幅度呈减缓趋势;基于桩顶沉降控制法确定该组模型单桩的有效桩长为63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基础 破碎带夹层 岩桩 承载力 沉降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应力水平下颗粒土的边界面本构模型
7
作者 李书兆 孙国栋 +1 位作者 张安 王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
低应力条件下土体的力学行为因颗粒嵌锁效应显著增强,表现出更高的摩擦角和剪胀性,工程设计中忽视这些特性可能导致不准确分析甚至引发地质灾害。在SANISAND-04边界面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通过引入颗粒间嵌锁强度参数,对模型的屈服面、... 低应力条件下土体的力学行为因颗粒嵌锁效应显著增强,表现出更高的摩擦角和剪胀性,工程设计中忽视这些特性可能导致不准确分析甚至引发地质灾害。在SANISAND-04边界面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通过引入颗粒间嵌锁强度参数,对模型的屈服面、临界状态面、边界面和剪胀面进行了改进,提出了SANISAND-L模型,并采用两种不同嵌锁强度的颗粒土三轴剪切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ANISAND-L模型只增加了一个模型参数,不仅能准确反映低应力水平下颗粒土的峰值和临界状态内摩擦角的提升,同时也能在较高应力水平下保持适用性;该模型参数能通过低应力条件下的临界状态强度数据直接拟合获得;对模型进行验证发现其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在2 kPa有效围压下,该模型对Toyoura砂土峰值内摩擦角的预测相对误差低于2%,显著优于未考虑嵌锁效应的SANISAND-04模型(后者相对误差超过25%)。该模型结构简洁、参数标定方便,可在SANISAND-04模型的代码基础上直接修改实现,有助于更加精准地进行浅基础承载力、海底管道铺设等浅部土层工程问题的有限元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颗粒土 理论建模 低应力水平 边界面 锁强度 临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桩-土模型对山区大跨度刚构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张高 张金 唐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为评估西南山区典型大跨度钢构桥在地震作用下损伤状况,本文基于Midas/civil建立连续钢构桥有限元模型,通过X-TRACT软件对桥墩关键截面进行了弯矩-曲率分析,分别使用“m”法及“nD”嵌固法来模拟桩-土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IDA时程分... 为评估西南山区典型大跨度钢构桥在地震作用下损伤状况,本文基于Midas/civil建立连续钢构桥有限元模型,通过X-TRACT软件对桥墩关键截面进行了弯矩-曲率分析,分别使用“m”法及“nD”嵌固法来模拟桩-土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IDA时程分析,分析了该连续钢构桥的地震易损状况及两种不同的桩-土模型对大跨度钢构桥地震响应以及易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m”法模拟桩土效应相较于“nD”嵌固法会使大跨度刚构桥自振周期变长,结构更加柔软,结构响应更小;(2)两种桩土模型下刚构桥地震易损性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nD”嵌固法比“m”法曲线概率平均值高3%左右;(3)采用一阶界限法,可得到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的损伤超越概率均要大于系统内单一构件的损伤超越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刚构桥 “m”法 “nD”固法 回归概率模型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礁灰岩嵌岩桩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海峰 朱长歧 +3 位作者 孟庆山 王星 李小刚 吴文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81-1588,共8页
援建马尔代夫的马累-机场岛跨海大桥项目作为我国"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规划之一,桥梁桩基坐落于与我国南海珊瑚礁岩土体结构极为相似的珊瑚礁中。由于国内外开展珊瑚礁嵌岩桩的设计经验不足,故需要通过试验方法获取珊瑚礁嵌... 援建马尔代夫的马累-机场岛跨海大桥项目作为我国"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规划之一,桥梁桩基坐落于与我国南海珊瑚礁岩土体结构极为相似的珊瑚礁中。由于国内外开展珊瑚礁嵌岩桩的设计经验不足,故需要通过试验方法获取珊瑚礁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和相关数据。对取自马累岛和机场岛桥基位置的礁灰岩岩芯开展室内桩基承载特性试验研究。测得礁灰岩的密度、相对密度、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三轴剪切强度等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结合礁灰岩中嵌岩桩模型试验结果,获得模型桩承载力随桩端位移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桩岩界面先后经历弹性剪切、剪应力跌落和摩擦剪切3个阶段。在弹性剪切阶段,界面剪切变形以弹性变形为主,极限弹性位移η呈现出随弹性模量E增大而递减的趋势。在剪应力跌落阶段,应力软化急剧,并很快过渡到界面的摩擦剪切。通过试验发现,在低围压下,礁灰岩的残余侧摩阻力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围压增大,残余侧摩阻力受围压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灰岩 岩桩 桩侧摩阻力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河港口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横向承载性能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多垠 兰超 +1 位作者 何光春 汪承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07-1313,共7页
内河大直径嵌岩灌注桩需承受横向载荷,为了研究桩和岩体在此工况下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室内大比尺模型试验。试验通过对现场原型岩体和桩的综合分析,选取模型比为1∶20,用重量配比为砂∶石膏∶水=5.6∶0.8∶1来模拟基岩,有机玻璃来模拟钢... 内河大直径嵌岩灌注桩需承受横向载荷,为了研究桩和岩体在此工况下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室内大比尺模型试验。试验通过对现场原型岩体和桩的综合分析,选取模型比为1∶20,用重量配比为砂∶石膏∶水=5.6∶0.8∶1来模拟基岩,有机玻璃来模拟钢筋混凝土桩。测试不同横向载荷和岩体襟边宽度时桩及基岩的力学特性。试验得出结论对软质基岩横向承载力桩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灌注桩 模型试验 试验研究 承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墙板钢框架等效单斜撑简化模型 被引量:9
11
作者 金晓飞 高松召 +2 位作者 杨晓杰 曹正罡 范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1,共6页
为了解决已有等效斜撑模型有效宽度计算公式不适用于轻质围护墙板钢框架结构的问题,通过参数分析方法,重新拟合得到适用于内嵌围护墙板钢框架结构的等效斜撑模型有效宽度计算公式,利用已有实验数据证明公式有效性,并考虑影响内嵌围护墙... 为了解决已有等效斜撑模型有效宽度计算公式不适用于轻质围护墙板钢框架结构的问题,通过参数分析方法,重新拟合得到适用于内嵌围护墙板钢框架结构的等效斜撑模型有效宽度计算公式,利用已有实验数据证明公式有效性,并考虑影响内嵌围护墙板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的部分关键参数对公式适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公式在不同跨高比、轴压比、墙板厚度、墙板开洞等情况下均适用;在不同墙板宽度情况下,可通过乘以板宽影响系数KB来调节板宽对计算公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围护墙板 等效斜撑模型 有效宽度 板宽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人-鼠嵌合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介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耐受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一丰 张珑娟 +5 位作者 吴小剑 何晓生 练磊 刘雷 汪建平 兰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8-322,共5页
目的:通过共移植人胎胸腺、胎肝组织及猪骨髓细胞于SCID鼠体内,建立猪-人-鼠嵌合体模型,介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免疫耐受。方法:实验鼠分成3组:A组为猪骨髓细胞移植组,B组为人胎胸腺、肝脏组织移植组,C组为猪骨髓细胞+人胎胸腺+肝脏... 目的:通过共移植人胎胸腺、胎肝组织及猪骨髓细胞于SCID鼠体内,建立猪-人-鼠嵌合体模型,介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免疫耐受。方法:实验鼠分成3组:A组为猪骨髓细胞移植组,B组为人胎胸腺、肝脏组织移植组,C组为猪骨髓细胞+人胎胸腺+肝脏组织移植组;在移植后每3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猪和人嵌合体的水平,直至20周;通过混和淋巴细胞反应确定人T细胞的功能及对猪异种抗原的耐受情况。结果:猪嵌合体在所有实验鼠(包括共移植人组织的实验鼠)中持续时间均超过20周;在移植人胎组织20周时,T细胞的数量为0.7×106/L,在外周血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为0.14%±0.01%;人嵌合体在所有实验鼠(包括共移植猪骨髓细胞的实验鼠)中持续时间亦超过20周。结论:通过共移植人胎胸腺、胎肝组织及猪造血干细胞于SCID鼠体内,可以建立猪-人-鼠嵌合体模型,并能诱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体 免疫耐受 模型 动物 移植 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嵌锂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章颂云 宋怀河 陈晓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6-179,190,共5页
碳材料用作锂离子蓄电池的负极材料导致了可充锂电池的飞速发展 ,但碳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贮锂性能的影响至今仍然是有争议的课题。锂离子蓄电池应用领域的迅速扩大对负极材料的嵌锂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理论上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解释高... 碳材料用作锂离子蓄电池的负极材料导致了可充锂电池的飞速发展 ,但碳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贮锂性能的影响至今仍然是有争议的课题。锂离子蓄电池应用领域的迅速扩大对负极材料的嵌锂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理论上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解释高嵌锂容量的新机理。在介绍中间相沥青炭微球 (MCMB)结构的基础上 ,综述近年来MCMB在嵌锂模型方面的一些主要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锂离子蓄电池 中间相炭微球 锂机理 负极材料 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微嵌合体对Graves病动物模型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蒲丹 郭辉 +1 位作者 马爱群 施秉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胎儿微嵌合体对Graves病(GD)动物模型制备的影响,探讨胎儿微嵌合体在产后GD发病中的机制。方法应用重组人Ad-TSHR289免疫BABL/c小鼠制备GD模型,随机分组分别配对致妊娠中期或分娩结束后2周。HE染色行甲状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 目的通过分析胎儿微嵌合体对Graves病(GD)动物模型制备的影响,探讨胎儿微嵌合体在产后GD发病中的机制。方法应用重组人Ad-TSHR289免疫BABL/c小鼠制备GD模型,随机分组分别配对致妊娠中期或分娩结束后2周。HE染色行甲状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Real-ti me PCR测定甲状腺内Y染色体特异性基因序列SRY。结果GD动物模型的成功率在单纯免疫组为61.5%,免疫妊娠组为38.5%,免疫生育组为76.9%,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RY基因的检出率在GD妊娠组中为84.6%,在妊娠对照组中为62.5%,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分娩结束后2周,SRY在GD生育组中仍有53.8%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生育对照组中的12.5%(P<0.05)。并且,甲状腺内SRY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GD成模小鼠中较未成模小鼠显著升高(妊娠组:0.82±0.07vs.0.34±0.16;生育组:0.58±0.12vs.0,P<0.05)。结论胎儿微嵌合体在BABL/c雌鼠GD成功模型中检出几率较GD未成模者更高,SRY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更高,提示胎儿微嵌合体可能参与了产后GD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胎儿微合体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嵌脱的交流阻抗模型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吕东生 李伟善 +1 位作者 刘煦 邱仕洲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6-327,共2页
介绍了文献中提出过的6种描述锂离子在正负极脱嵌过程的交流阻抗等效电路模型、恒相元件模型、修正的Randels模型、吸附模型、Voigt模型、修正后的FMG模型、修正的Voigt FMG模型。分析比较了这6种模型所表示电极过程的物理化学意义,认... 介绍了文献中提出过的6种描述锂离子在正负极脱嵌过程的交流阻抗等效电路模型、恒相元件模型、修正的Randels模型、吸附模型、Voigt模型、修正后的FMG模型、修正的Voigt FMG模型。分析比较了这6种模型所表示电极过程的物理化学意义,认为修正的Voigt FMG模型能较清楚的描述锂离子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中的脱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交流阻抗模型 锂离子 等效电路 正极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岩中嵌岩桩模型试验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四平 邓安福 李世蓉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68-76,共9页
本文以软质岩中嵌岩桩模型试验技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包括模型材料的性能测定,模型桩、压力盒的设计制作,桩侧表面的粗糙加工及初始侧压力的测定,以及多种类型嵌岩桩的模型试验。就试验结果的规律性、可比性判断,试验方法是... 本文以软质岩中嵌岩桩模型试验技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包括模型材料的性能测定,模型桩、压力盒的设计制作,桩侧表面的粗糙加工及初始侧压力的测定,以及多种类型嵌岩桩的模型试验。就试验结果的规律性、可比性判断,试验方法是可行的,可由此对软质岩中的嵌岩桩进行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桩 模型试验 软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力作用下嵌岩桩桩顶内力分布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云云 陈竹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39-44,共6页
基于水平荷载下的8组模型试验桩的电测资料;分析了嵌岩桩基的实测桩顶内力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指出水平力作用下的桩顶内力分布与承台上外竖向力(和弯矩)荷载的局部分布方式有关。
关键词 岩桩基础 桩顶 内力分布 模型试验 水平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破坏全过程分析的扩展内嵌裂缝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建营 李锋波 徐世烺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解决传统内嵌裂缝模型仅能考虑定常位移跳跃而导致的应力闭锁问题,并保证裂缝张开位移在相邻单元间的连续性,基于强不连续问题位移场的多尺度统一表述,选取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裂缝节点(裂缝与单元边的交点)位移跳跃作为增强自由度,提... 为解决传统内嵌裂缝模型仅能考虑定常位移跳跃而导致的应力闭锁问题,并保证裂缝张开位移在相邻单元间的连续性,基于强不连续问题位移场的多尺度统一表述,选取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裂缝节点(裂缝与单元边的交点)位移跳跃作为增强自由度,提出了适用于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和结构破坏全过程分析的扩展内嵌裂缝模型,并给出了其有限元实现方法。对楔入劈拉试验Ⅰ型和单边缺口梁混合型破坏等混凝土标准试验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的裂缝路径和荷载-位移曲线均与试验结果或文献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理论的有效性,同时分析结果也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粗网格精度和良好的数值健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与破坏 内嵌裂缝模型 应力闭锁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表层嵌贴FRP板条-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模型的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智梅 张振凯 +2 位作者 熊浩 王卓 陈刚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4-313,共10页
提出一种建立表层嵌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板条-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模型的高精度数值分析方法.通过该方法,仅利用相关试验中施加的各级荷载值,及其对应的FRP板条加载端与自由端的滑移值,即可确定黏结-滑移... 提出一种建立表层嵌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板条-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模型的高精度数值分析方法.通过该方法,仅利用相关试验中施加的各级荷载值,及其对应的FRP板条加载端与自由端的滑移值,即可确定黏结-滑移模型中的各待定参数.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该数值分析方法,并通过一系列拉拔弯曲黏结节点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分析了混凝土强度、FRP板条黏结长度等因素对黏结-滑移模型的影响.最后利用得到的界面黏结-滑移模型,探讨了表层嵌贴FRP板条加固混凝土梁的裂缝计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 FRP板条-混凝土界面 黏结-滑移模型 裂缝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直径扩底嵌岩桩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薇 刘波 周予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7-123,共7页
为了弥补因现有技术无法对深圳平安大厦进行现场试桩分析的不足,研究超大直径桩的桩身承载及沉降规律,采用缩尺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大直径嵌岩桩桩身最大承载力远高于规范计算得到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其... 为了弥补因现有技术无法对深圳平安大厦进行现场试桩分析的不足,研究超大直径桩的桩身承载及沉降规律,采用缩尺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大直径嵌岩桩桩身最大承载力远高于规范计算得到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其上部荷载主要由桩端承担,对桩进行扩底处理后桩端承载所占总荷载比例较等直径桩更大,且等直径嵌岩桩的侧摩阻力比扩底嵌岩桩的侧摩阻力的发挥更显著。桩身在中风化—微风化花岗岩段的侧摩阻力在设计中均不应忽略。现场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试验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岩桩 模型试验 承载力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