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面向多媒体情报内容可信度评估的量化模型研究——以视频情报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孙鹏
王方明
+1 位作者
郎宇博
单大国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79,共6页
[目的/意义]当前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多媒体情报在公安情报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对其内容可信度的评估工作仍停留在情报分析人员综合多方面信息进行主观判断的层面,缺少统一的量化评价标准,容易出现误判现象。目前为止学界尚未出现更...
[目的/意义]当前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多媒体情报在公安情报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对其内容可信度的评估工作仍停留在情报分析人员综合多方面信息进行主观判断的层面,缺少统一的量化评价标准,容易出现误判现象。目前为止学界尚未出现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估多媒体情报内容可信度的思路方法。[方法/过程]以视频情报为例,通过对多媒体情报结构特点的分析,运用结构化方法将多媒体情报的内容分解为人物、时间、地点、过程、事件、程度、原因7个要素,对能够在实际情报中获取到的内容要素分别进行可信度评级。再将评级结果代入戴布拉图,形成面向多媒体情报内容可信度评估的量化模型,用以估计该情报内容的综合可信度。[结果/结论]模型为公安情报学研究中科学、客观地评估多媒体情报内容可信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评估方法可能造成的人为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情报
多媒体情报
内容
可
信度
量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升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被引量:
44
2
作者
严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3,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要求,也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上的“三个不清楚”,即不清楚铸牢中华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要求,也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上的“三个不清楚”,即不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什么、不清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之间的区别、不清楚如何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这成为制约教育效果的认知障碍。同时,在教育结构性方面,存在区域不均衡、内容不全面、学段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因循“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逻辑,突出各民族相互团结、繁荣发展的教育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因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逻辑,突出各民族“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的教育内容;两者各有侧重,又交集兼容。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外延宽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要求对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在内容、目标方面实现“升级”。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信度与效度,需要依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有关部门督导改变教育实践区域不均衡、教育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将“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转化为具象化、具体化的教育内容,这既是心理认知规律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为受教者的态度、情感、价值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铸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容信度
教育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多媒体情报内容可信度评估的量化模型研究——以视频情报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孙鹏
王方明
郎宇博
单大国
机构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现场物证溯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出处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79,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中国特色社区警务反恐模式研究"(编号:15CZZ031)研究成果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光学物理特征聚类的拼接篡改伪造图像取证研究"(编号:61307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目的/意义]当前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多媒体情报在公安情报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对其内容可信度的评估工作仍停留在情报分析人员综合多方面信息进行主观判断的层面,缺少统一的量化评价标准,容易出现误判现象。目前为止学界尚未出现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估多媒体情报内容可信度的思路方法。[方法/过程]以视频情报为例,通过对多媒体情报结构特点的分析,运用结构化方法将多媒体情报的内容分解为人物、时间、地点、过程、事件、程度、原因7个要素,对能够在实际情报中获取到的内容要素分别进行可信度评级。再将评级结果代入戴布拉图,形成面向多媒体情报内容可信度评估的量化模型,用以估计该情报内容的综合可信度。[结果/结论]模型为公安情报学研究中科学、客观地评估多媒体情报内容可信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评估方法可能造成的人为失误。
关键词
公安情报
多媒体情报
内容
可
信度
量化模型
Keywords
public security intelligence
multimedia intelligence
content credibility
quantitative model
分类号
G350 [文化科学—情报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升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被引量:
44
2
作者
严庆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3,共9页
基金
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教育实践研究”(2021MDZL07)。
文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要求,也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上的“三个不清楚”,即不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什么、不清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之间的区别、不清楚如何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这成为制约教育效果的认知障碍。同时,在教育结构性方面,存在区域不均衡、内容不全面、学段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因循“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逻辑,突出各民族相互团结、繁荣发展的教育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因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逻辑,突出各民族“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的教育内容;两者各有侧重,又交集兼容。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外延宽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要求对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在内容、目标方面实现“升级”。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信度与效度,需要依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有关部门督导改变教育实践区域不均衡、教育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将“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转化为具象化、具体化的教育内容,这既是心理认知规律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为受教者的态度、情感、价值的需要。
关键词
学校
铸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容信度
教育效度
Keywords
schools
forg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ommunity for Chinese nation
content reliability
education validity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面向多媒体情报内容可信度评估的量化模型研究——以视频情报为例
孙鹏
王方明
郎宇博
单大国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提升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严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