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关系
- 1
-
-
作者
戴安良
-
机构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
文摘
马克思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观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都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群众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的自由个性观和科学发展观共同的终极目标,也是二者内在逻辑联系的社会制度特征。
-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由个性理论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内在逻辑关系
-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24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论“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
- 2
-
-
作者
赵继伟
-
机构
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8,共8页
-
基金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契合性及融通机制研究”(23BKS04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的提出,都是重大而深刻的思想解放,二者有着各自既定的出场语境与现实价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结合面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从内在逻辑上看,“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不是两条毫无关系的平行直线,而是彼此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相交线。“第一个结合”包含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隐藏在“第一个结合”之中;“第一个结合”引发并凸显出“第二个结合”的重要价值,“第二个结合”持续推动并巩固着“第一个结合”的持续深入。“两个结合”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在交叉和融合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学理层面剖析“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时代意义,科学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肩负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
-
关键词
“第一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
内在逻辑关系
相互促进
内在融合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逻辑研究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包心鉴
-
机构
济南大学
-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7,共12页
-
文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即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各自有着内在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同时它们相互之间又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作为理论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在逻辑证明,需要着重深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以及这一理论体系迄今为止所包容的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道路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在逻辑证明,需要着重深入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选择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主题、本质、内涵、目标是什么。作为制度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在逻辑证明,需要着重深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逻辑依据、基本内容、内在本质和主要特征等重大问题,从而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价值。
-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在逻辑关系
理论
道路
制度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厘清文化事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产业的关系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傅铭
-
机构
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
-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25-127,共3页
-
文摘
理顺文化事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产业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正确地给文化事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产业下定义的前提,是调动人们积极参与文化事业发展,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前提。
-
关键词
文化事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产业
内在逻辑关系
-
分类号
G124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