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与“实质”的内在性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喜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48,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其"实质",只有内生性"方法"才能真正表现其"实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内在本源方法"具有基本的"自足性",即马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其"实质",只有内生性"方法"才能真正表现其"实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内在本源方法"具有基本的"自足性",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及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范畴,在其内部可以得到根本和合理的理解、阐释和建构;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之外的方法作为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将方法抽象多元化,就忽视、回避或游离了"实质"问题,绝对地拒斥外源方法,就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思想进程的"实质"线性化和单质化了。研究的"方法"只是副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才是研究的正题,"方法"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单一和贫乏,而在于是否科学和彻底地揭示"实质",这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自觉地理解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和"实质"的内在性关系,对中国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方法 实质 内在本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