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讽、主体与内在性——兼论马克思哲学中的反讽维度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7,共10页
浪漫反讽与马克思的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但马克思的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的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的把马克思实证主义化和世... 浪漫反讽与马克思的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但马克思的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的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的把马克思实证主义化和世俗主义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反讽 内在性 价值内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西建筑文化的内在性差异 被引量:4
2
作者 宋阳 李昌华 李智杰 《住宅科技》 2014年第12期39-41,共3页
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来自于中西国家本身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文章试图通过总结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内在性因素来探讨建筑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中西建筑 文化差异 内在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思想的内在性特征与创造根源——徐复观论工夫体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毅青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徐复观认为,中国思想的创造源于体验,这种体验是与工夫结合在一起的。工夫体验从人的情感起步深入到人的道德理性和生命的根源,通向具体的人格精神。道德修养与人格精神的体验落实于生活实践的言行举止当中。中国思想最高的范畴是"... 徐复观认为,中国思想的创造源于体验,这种体验是与工夫结合在一起的。工夫体验从人的情感起步深入到人的道德理性和生命的根源,通向具体的人格精神。道德修养与人格精神的体验落实于生活实践的言行举止当中。中国思想最高的范畴是"道","道"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不能做对象化的认识,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因此不能把"道"当成是从外部阐示的生存的楷模或教诲,就像西方的信仰和抽象的思辨那样。"道"是内在性开放的,惟有通过工夫体验才能悟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 内在性 工夫 体验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对吉本芭娜娜《鸫》内在性的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姚绚文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7Z期30-31,共2页
哈桑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界定为"不确定的内在性",他认为"内在性"是对主体的内缩,是主体对客体(即对现实、环境和创造等)的内在适应。吉本芭娜娜是与村上春树和村上龙齐名的日本当代著名大众小说作家,本文通对... 哈桑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界定为"不确定的内在性",他认为"内在性"是对主体的内缩,是主体对客体(即对现实、环境和创造等)的内在适应。吉本芭娜娜是与村上春树和村上龙齐名的日本当代著名大众小说作家,本文通对其小说《鸫》中所体现的宿命策略、现实的消解、深度的消解以及语言的沉默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芭娜娜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内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本芭娜娜 后现代主义 内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象山和阳明哲学终极天理的实在性与内在性
5
作者 刘笑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1-627,共7页
在宋明理学终极天理的实在性上,朱子、象山、阳明均持肯定态度,只是阳明强调心理一体,心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终极天理的内在性上,朱子兼强调其内在于万物与内在于人的两个方面,所以他的工夫论既有向外的"道问学",又有向内的&... 在宋明理学终极天理的实在性上,朱子、象山、阳明均持肯定态度,只是阳明强调心理一体,心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终极天理的内在性上,朱子兼强调其内在于万物与内在于人的两个方面,所以他的工夫论既有向外的"道问学",又有向内的"尊德性";象山和阳明强调其内在于人上,故而他们的工夫论重在向内的"尊德性"。由于象山没有指出心在本体论上与终极之理是一体的,所以他并没有详细论证心对于外物的统摄地位。这一点直到阳明才得到了较好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天理 实在性 内在性 朱子 象山 阳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计的内在性职能:反映
6
作者 靳能泉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9-11,共3页
不管从哪种角度或立场去理解会计的职能,都不能脱离"会计"本体和客观存在或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而研究"会计"本体和经济业务活动的客观性,需要一种内含于会计、永恒作用着的会计"反映"职能。此即为会计... 不管从哪种角度或立场去理解会计的职能,都不能脱离"会计"本体和客观存在或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而研究"会计"本体和经济业务活动的客观性,需要一种内含于会计、永恒作用着的会计"反映"职能。此即为会计的内在性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职能 内在性 反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学生内在性的教育策略
7
作者 杨韶刚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学生 内在性教育 教育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临时内在性问题?
8
作者 徐明明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30-37,共8页
Lewis的临时内在性问题出名地难以理解,也许是因为它质疑了某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基本概念。本文通过简明地陈述问题和对若干可能解法的分析试图使之易于理解。此外,本文给出了一个产生Bradley倒退的简明易懂的方法。
关键词 临时内在性 在某时刻具有某性质 Bradley倒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危机”与作为内在性机制的“文化自觉”
9
作者 牛学智 《艺术广角》 2018年第5期91-96,共6页
谈到危机,很多人会不假思索想起“文化自觉”这个词。关于这个词,当然有它理论的和现实的判断作为依据。费孝通先生正是在对全球化背景与国内文化形势的宏观估计之下,最先提出了“文化自觉”并加以系统论述。
关键词 “文化自觉” 危机 内在性 个体 全球化背景 费孝通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定位的内在性与外在性分析及其整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训鹏 严燕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39,共3页
通过对大学定位的概念作对比性分析,认为大学定位是以大学理念为指导,以系统的观点探求大学内部与外部的整合,并使之达到最优化,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大学定位的制度秩序、政策与技术等的定位要素。
关键词 大学定位 内在性 外在性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实践活动原理对意识内在性原理的根本超越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50-56,共7页
意识内在性原理是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马克思指明了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逻辑进展,对其进行了彻底批判。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批判,在于马克思通过实践活动原理根本克服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原理,不是从自我意识... 意识内在性原理是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马克思指明了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逻辑进展,对其进行了彻底批判。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批判,在于马克思通过实践活动原理根本克服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原理,不是从自我意识出发去贯通外在对象,而是对象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由此它彻底走出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实践活动原理内蕴着双重批判,是形而上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一致和辩证统一,因此不能只从形而上学批判维度来定位它。否则,就不易切中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内在性原理 实践活动原理 双重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在性、情感与面孔——德勒兹眼中的艺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强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5-21,共7页
对德勒兹而言,艺术在其哲学思想中一直扮演着"他者"的角色,正是通过艺术,我们才得以接近哲学的界限并重新思考世界。哲学关注内在性平面和概念,而艺术则是关注组合平面和感觉,这种组合的平面没有主体、等级和形式的限制。艺... 对德勒兹而言,艺术在其哲学思想中一直扮演着"他者"的角色,正是通过艺术,我们才得以接近哲学的界限并重新思考世界。哲学关注内在性平面和概念,而艺术则是关注组合平面和感觉,这种组合的平面没有主体、等级和形式的限制。艺术就是以去主体化的方式存在,是纯粹的情感运动和变化。艺术家的任务则是摆脱现有艺术体系的制约,打破面孔化的模式,进而捕捉到贯穿面孔与身体的不可见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内在性 情感 面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日语中第一人称“私”的内在性
13
作者 王艳玲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7期142-144,共3页
相信在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人称代词都是重点,但日语人称代词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仅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国内的日语学习者在人称词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出现滥用的现象,特别是第一人称,这在很大程度上... 相信在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人称代词都是重点,但日语人称代词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仅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国内的日语学习者在人称词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出现滥用的现象,特别是第一人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省略用法即内在性认识不够、把握不到位。本文试从语言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分析“私”内在性的表现,考察第一人称词的内在性的特点,从而揭示第一人称词内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 内在性 集团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在性的“道成肉身”:论德勒兹“新基督”的谱系和意涵
14
作者 石绘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80,共9页
作为一名坚定的反神学逻辑的哲学家,德勒兹在分析梅尔维尔小说《抄写员巴特比》时悖论性地征用了诸多神学表述,甚至将巴特比视为我们时代的“新基督”,这似乎与其一以贯之的内在性原理相互抵牾。但事实上,德勒兹将巴特比纳入斯宾诺莎-尼... 作为一名坚定的反神学逻辑的哲学家,德勒兹在分析梅尔维尔小说《抄写员巴特比》时悖论性地征用了诸多神学表述,甚至将巴特比视为我们时代的“新基督”,这似乎与其一以贯之的内在性原理相互抵牾。但事实上,德勒兹将巴特比纳入斯宾诺莎-尼采-劳伦斯的基督论谱系中进行阐发,通过对句式“我宁愿不”的读解,将其塑造成以“意志的虚无”消解超越性并契合内在性的“新基督”;他的生命形象在培根笔下的基督受难画中获得了视觉表达;并且,按照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新基督”传播的福音正是引导人类从被动朝向主动的“超善恶”的伦理学。由此,贯穿德勒兹哲学、文学、绘画论著的“新基督”成为其哲学的“道成肉身”,此“道”乃内在性之道,此“身”实为“无器官的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特比 新基督 内在性 无器官的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票据市场制度的内在性缺陷
15
作者 张梦荣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39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票据市场 中国 市场制度 制度缺陷 内在性 产权制度安排 银行主导型 体制变迁 结构性缺陷 资金财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孟之仁义价值的内在性
16
作者 刘国民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9年第4期66-76,共11页
在严格的学术意义上,内在性与超越性并不相容,“内在超越性”的说法是讲不通的。孔孟之仁义价值具有内在性。第一,仁义价值之源——天道,居于虚位,其超越性受到严重贬损。第二,仁义内在于自然人性中,个体以自然人性(仁义之端与食色之欲... 在严格的学术意义上,内在性与超越性并不相容,“内在超越性”的说法是讲不通的。孔孟之仁义价值具有内在性。第一,仁义价值之源——天道,居于虚位,其超越性受到严重贬损。第二,仁义内在于自然人性中,个体以自然人性(仁义之端与食色之欲)为基础而修为,到达价值世界,即仁义是从自然人性中发展而来的。第三,仁义内在于现实世界中,“道在人伦日用之中”,个体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向价值世界升进,即仁义是从现实世界中发展而来的。仁义生成于“语境中的人”,一方面表示“宜我”,即与自我相适宜,符合自我的个性、身份、修养等;另一方面表示“宜境”,即与特定的语境融合而相宜。因此,仁义有相对性、特殊性,而不是道德原理,故孔孟之仁义并没有普遍的确定内涵。仁义的内在性要求自我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不论置于何种语境中皆能通过道德判断,做出合乎仁义的言行,这是传统社会始终没有从人治走出法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 内在性 超越性 语境中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内在性真菌病病理
17
作者 千早丰 王清兰 《国外畜牧科技》 1991年第2期39-41,共3页
前言真菌病分为皮肤真菌病和内在性真菌病。据报道,内在性真菌病按感染的脏器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全身性真菌病等。作者就1975.4—1985.3,10年间病理剖检中所见的牛内在性真菌病作一介绍。
关键词 真菌病 病理 内在性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主义与内在性
18
作者 王大卫 黄婧琳(翻译) 王梦佳(校对)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1年第S02期4-9,共6页
人文主义关系到人对自身内在的认识,而这一认识反应在城市与建筑的内部空间之中。西方历史上人文思想有几次重大转折,本文将人文思想对内在性观念的影响分为六个阶段加以阐述:希腊初期――理想的人类社群;早期基督教――渴望非物质的身... 人文主义关系到人对自身内在的认识,而这一认识反应在城市与建筑的内部空间之中。西方历史上人文思想有几次重大转折,本文将人文思想对内在性观念的影响分为六个阶段加以阐述:希腊初期――理想的人类社群;早期基督教――渴望非物质的身体;文艺复兴――人作为万物的尺度;现代――身体作为机械装置;后现代――人作为语言与心理的建构;网络文化――分散式的人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 内在性 内部空间 城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矛盾及其统一的实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仇永民 陈兰芝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35,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内在地包含了三对主要矛盾:一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的矛盾;二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经验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内在地包含了三对主要矛盾:一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的矛盾;二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经验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即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三者之间在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性与超越性上达成有机统一。本文立足于以上三对矛盾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其解决的途径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在矛盾 内在性 超越性 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育并举”中美育育人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新苗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五育并举”中美育的育人功能,不在于美育教学或者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与其他“四育”有什么不同,而在于美育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养成具有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功能。美育不是工具,不是中介,而是目的。通过分析中华美育从传统到现代贯... “五育并举”中美育的育人功能,不在于美育教学或者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与其他“四育”有什么不同,而在于美育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养成具有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功能。美育不是工具,不是中介,而是目的。通过分析中华美育从传统到现代贯通的内在性特点,可以把握美育育人功能、实践媒介、评价原则与其他四育的差异,提炼美育育人的性质特点和实践要点,服务于新时代美育话语建设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美育 不可替代性 内在性 实践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