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人文素质与人格完善
1
作者 黄文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156-158,共3页
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人文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人文知识的非实用性特点(即人文知识不能直接给人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人们往往在意识深处歧视人文教育,往往以"实用"的名义挤压人文知识和人文教... 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人文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人文知识的非实用性特点(即人文知识不能直接给人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人们往往在意识深处歧视人文教育,往往以"实用"的名义挤压人文知识和人文教育。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思想观念。本文拟从人格完善的角度来谈谈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人格又称个性,它在心理学上的含义是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教育 人文知识 人格完善 完善人格 思想观念 内在心理结构 协调发展 心理特征 基本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感觉活动中的选择模式
2
作者 杨健民 《学术研究》 1988年第2期92-99,共8页
作为创造性的活动,作家的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类认识的随机性,这主要表现在作家对外在认识对象的主动的、多自由度的选择。在艺术感觉过程中,作家对生活的原始“选择”,具有“目标选择”、“定性选择”和“抽提选择”三个层面。其中... 作为创造性的活动,作家的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类认识的随机性,这主要表现在作家对外在认识对象的主动的、多自由度的选择。在艺术感觉过程中,作家对生活的原始“选择”,具有“目标选择”、“定性选择”和“抽提选择”三个层面。其中,“定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感觉 选择模式 作家主体 选择性 内在心理结构 感觉过程 性选择 目标选择 经验 选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美探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孝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60-70,共11页
美学是建立在审美心理学基础之上的美的哲学。形式美的研究属于审美心理学的范围,是一种微观和分析的研究。它的任务是通过对大量的审美现象的分析,探求美的形式的本质和规律。所谓美的形式,当然包括审美对象的形式,但更重要和更关键的... 美学是建立在审美心理学基础之上的美的哲学。形式美的研究属于审美心理学的范围,是一种微观和分析的研究。它的任务是通过对大量的审美现象的分析,探求美的形式的本质和规律。所谓美的形式,当然包括审美对象的形式,但更重要和更关键的是研究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形式。这里,前者是以后者为依据的,离开了审美活动中主体心理结构这一绝对中介,任何对象形式就失去了美学的意义。因此,那种仅仅在客观对象的形式上摸索,力求寻找出一种永恒的美的形式规范或规律的企图,是注定要失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美 内在心理结构 审美对象 无意识 审美心理 形式规范 实验美学 历史文化 格式塔 审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在审美感受中的地位和功能
4
作者 李业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1-34,共4页
我们之所以说审美感受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和深刻的社会内容,审美具有认知功能,是因为从客体方面来看,审美对象是客观的和社会的,从主体方面来看,审美主体的内在心理结构中具有理解的功能。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形成的这种对应关系,形... 我们之所以说审美感受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和深刻的社会内容,审美具有认知功能,是因为从客体方面来看,审美对象是客观的和社会的,从主体方面来看,审美主体的内在心理结构中具有理解的功能。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形成的这种对应关系,形成了审美活动中认识和反映功能的客观基础。正是这一客观基础,构成了审美成为价值判断的理由和根据。为什么说审美感受的内在心理结构中具有理解的功能呢?我们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受 审美主体 审美观照 审美关系 内在心理结构 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 理解 概念认识 审美直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