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钉内固定方式对外踝斜形骨折生物力学的影响机制
1
作者 施鑫源 王睿杰 冯海全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49-349,共1页
目的临床对于外踝斜形骨折螺钉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及最优固定方案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探讨不同螺钉内固定方式对外踝斜形骨折生物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外踝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及康复训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CT数据使用多种软件建立健康... 目的临床对于外踝斜形骨折螺钉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及最优固定方案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探讨不同螺钉内固定方式对外踝斜形骨折生物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外踝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及康复训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CT数据使用多种软件建立健康踝关节模型和外踝骨折内固定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和体外物理实验,分析不同生理条件和载荷条件下螺钉内固定方式对腓骨骨折断端位移、腓骨von Mises应力和螺钉von Mises应力的影响。结果双螺钉垂直腓骨轴线内固定方式的腓骨骨折断端位移和螺钉von Mises应力最低,双螺钉垂直骨折线内固定方式的腓骨von Mises应力最低。不同的生理条件下,腓骨和螺钉von Mises应力峰值的大小顺序是:跖屈20°>跖屈10°>中立位>背屈10°>背屈20°;腓骨骨折断端位移峰值的大小顺序是:跖屈20°>跖屈10°>中立位>背屈20°>背屈10°。体外物理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有效性。结论垂直骨折线螺钉植入方式分担载荷能力较强,而垂直腓骨轴线螺钉植入方式防止腓骨轴向短缩能力较强,还能降低螺钉疲劳破坏的风险,且双螺钉比单螺钉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踝关节背屈位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建议优先进行背屈位的康复训练,不建议角度过大的背屈和跖屈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形骨折 骨折断端 外踝骨折 内固定方式 中立位 康复训练 跖屈 背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两种内固定方式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欧阳建江 庞向华 欧兆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7-858,共2页
股骨干骨折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疾病,治疗上早期手术内固定及功能锻炼,有利于肢体关节得到良好的康复,由于大腿外侧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中及术后患者往往出血较多,我们发现虽然经输血等积极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对于... 股骨干骨折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疾病,治疗上早期手术内固定及功能锻炼,有利于肢体关节得到良好的康复,由于大腿外侧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中及术后患者往往出血较多,我们发现虽然经输血等积极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对于该类患者的隐性失血,临床中常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临床分析 隐性失血 内固定方式 术后患者 积极治疗 手术内固定 常见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内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汤红伟 梁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2-465,共4页
1982年HaITnS等首次提出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2003年Foley等日首次报道了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TLIF。经过不断改良和完善,目前MIS—T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腰椎退... 1982年HaITnS等首次提出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2003年Foley等日首次报道了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TLIF。经过不断改良和完善,目前MIS—T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内固定的目的在于提供节段的即刻稳定,促进融合。目前MIS—TLIF手术中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内固定方式 微创 腰椎退变性疾病 LUMBAR 内固定方法 MIS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银歌 闫康 廖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8-653,共6页
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手术主要应用于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椎管狭窄、退行性侧凸畸形等疾病,其效果已经得到临床验证,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减压融合。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 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手术主要应用于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椎管狭窄、退行性侧凸畸形等疾病,其效果已经得到临床验证,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减压融合。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直接减压融合的代表术式,效果确切,但手术可引起后方稳定结构、肌肉神经损伤,引起人们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椎间融合术 椎间盘突出 临床验证 椎体滑脱 不同内固定方式 神经损伤 减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RorabeckⅡ型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
5
作者 袁代柱 叶川 +3 位作者 吴展羽 杨龙 许顺恩 吴信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5-25,共1页
目的锁定钢板和逆行髓内钉是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常用方法。对比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为内固定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不同内固定方式:内固定组(长钢板;短钢板;双钢板);髓内钉固定组(短髓内... 目的锁定钢板和逆行髓内钉是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常用方法。对比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为内固定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不同内固定方式:内固定组(长钢板;短钢板;双钢板);髓内钉固定组(短髓内钉;长髓内钉);钢板髓内钉混合组(长钢板+短髓内钉;长钢板+长髓内钉)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髁上RorabeckⅡ型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通过对比生物力学差异性,选择出适合的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髓内钉固定 锁定钢板 内固定方式 逆行髓内钉 生物力学 股骨假体 双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浸润麻醉在锁骨钢板内固定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春亮 刘奇 +2 位作者 桂敏 王晶 刁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2-503,共2页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其中70%8--0%发生在锁骨中段[1,2]。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为神经阻滞麻醉,有研究表明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3,4],但在锁骨钢板内固定...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其中70%8--0%发生在锁骨中段[1,2]。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为神经阻滞麻醉,有研究表明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3,4],但在锁骨钢板内固定取出时是否也为最佳选择却少有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切口浸润麻醉用于锁骨内固定取出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浅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内固定方式 浸润麻醉 锁骨中段 骨折内固定 联合切口 臂丛神经 麻醉起效时间 麻醉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愈合进程下髁突囊内骨折内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曲爱丽 王冬梅 景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7-512,共6页
为重建由于髁突囊内骨折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结构的不连续,需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将B型髁突骨折的四种固定方式置于骨折愈合进程中进行模拟,以获得最适宜的长效内固定方式。基于CT图像构建了下颌骨模型,在右侧髁突模拟骨... 为重建由于髁突囊内骨折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结构的不连续,需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将B型髁突骨折的四种固定方式置于骨折愈合进程中进行模拟,以获得最适宜的长效内固定方式。基于CT图像构建了下颌骨模型,在右侧髁突模拟骨折裂隙与微型钛板,加载边界条件获取有限元结果并分析受力、位移。考察术后当天及4、8、12周骨折愈合进程中4种固定方式即:一个直板、两个平行直板、一个直板+一个L板以及两个L板的力学行为,得出两平行平板的力学特性最好(采用最大等效应力比较,两平行平板的最大应力术后稳定在443MPa,且其上应力变化平稳),一个直板+一个L板的稳定性最好(采用固定端与游离端的位移和转角作为度量标准,其最大相对位移0.045 mm,最大相对转角基本稳定在0.0378度,为系统提供可靠的稳定性。临床可根据适应症选择双板固定治疗髁突囊内骨折,不建议采用单板固定,且双板固定考虑两平行直板或一个直板+一个L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囊内骨折 内固定方式 愈合进程 有限元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颈段植骨融合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军 李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0-391,共2页
上颈段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枕颈部或寰枢椎失稳的一种永久性稳定措施。分为枕颈融合及寰枢椎融合两类。由于上颈段的高活动性,使得该部位的植骨融合更显困难,选择合理、牢靠的内固定方式可提供融合术后的即刻和永久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植... 上颈段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枕颈部或寰枢椎失稳的一种永久性稳定措施。分为枕颈融合及寰枢椎融合两类。由于上颈段的高活动性,使得该部位的植骨融合更显困难,选择合理、牢靠的内固定方式可提供融合术后的即刻和永久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植骨融合率,而选用合适的植骨方式是提高融合率的前提,但目前无论是枕颈部还是寰枢椎植骨融合都存在诸于选取和制作植骨块不规范、植骨床不合格、附加内外固定器械稳定性不足和导致假关节形成等问题,尽管文献报道的植骨融合率都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融合术 上颈段 融合方式 植骨融合率 寰枢椎植骨融合 寰枢椎失稳 寰枢椎融合 内固定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颈椎微创内固定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苗犀子 石磊 +2 位作者 葛启均 高鼎智 邓忠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3-847,共5页
先天性畸形、肿瘤、感染、创伤及退行性病变等常导致上颈椎失稳而需要内固定手术治疗,不同的发病机制及损伤部位选择的内固定方式也不同,目前固定方式主要有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枕寰枢螺钉内固定、寰枢椎螺钉-... 先天性畸形、肿瘤、感染、创伤及退行性病变等常导致上颈椎失稳而需要内固定手术治疗,不同的发病机制及损伤部位选择的内固定方式也不同,目前固定方式主要有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枕寰枢螺钉内固定、寰枢椎螺钉-棒内固定、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等.但一些经典的手术方式常需要较大的切口来暴露术区,对软组织的创伤大,术中出血较多,围手术期疼痛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上颈椎 内固定方式 先天性畸形 退行性病变 螺钉内固定 术中出血 齿状突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力学视角下骨科患者手术的护理干预
10
作者 刁青花 孙梅华 沙珍萍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5-785,共1页
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临床上常采取内固定方式对骨折部位进行治疗。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生物力学理论提供科学的护理指导也十分必要。由周红海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骨伤科生物力学(第2版)》一书,对骨组织结构的生物力学... 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临床上常采取内固定方式对骨折部位进行治疗。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生物力学理论提供科学的护理指导也十分必要。由周红海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骨伤科生物力学(第2版)》一书,对骨组织结构的生物力学特性及骨科伤病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机制进行分析,为骨科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提供参考。全书共八章。第1章介绍生物力学的概念、发展历史及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章介绍力学基础知识。第3章研究骨的生物力学。第4章研究关节的生物力学。第5章研究骨内外固定疗法骨伤生物力学。第6章解析肌肉、肌腱、韧带的生物机理和生物力学特征。第7章分析血流动力学。第8章研究康复生物力,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肢体功能障碍的产生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患者 肢体功能障碍 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力学特征 生物力学机制 护理干预 骨组织结构 内固定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手术病人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哲 任冬云 张兆燕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S2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前路手术 器械护士 巡回护士 手术时间 椎间融合器 自体髂骨 内固定方式 静脉输注 输液速度 平针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