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的适应证及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贾连顺 魏海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18-320,共3页
近年来各种新的脊柱内固定器械不断推出 ,如何正确选择、合理应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是目前骨科和脊柱外科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自本期开始 ,我们特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适应证作连续全面介绍 。
关键词 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 适应证 钉板系统 螺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学军 于风章 +3 位作者 孙琳 李成鑫 祁新宇 潘少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6-297,共2页
目的 :观察中华长城器械治疗小儿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45例 ,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ob角、顶椎移位、顶椎旋转及身高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前Coob角平均64°,术后平均 2 7°... 目的 :观察中华长城器械治疗小儿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45例 ,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ob角、顶椎移位、顶椎旋转及身高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前Coob角平均64°,术后平均 2 7°。顶椎移位术前平均 2 1 7cm ,术后平均 1 54cm。身高平均增加 6cm。所有患儿在术后 1年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 ,并保留一定的脊柱活动度 ,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对矫正脊柱Coob角40°~ 70°脊柱侧凸疗效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 脊柱侧凸 青少年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器械复位内固定治疗重度L5滑脱 被引量:2
3
作者 贾世青 李振宏 +2 位作者 廖永发 庞家省 刘昌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SF器械复位内固定 腰椎滑脱症 治疗 L5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奎渤 朱颖娴 +4 位作者 郭远清 李国威 陈涛 黄创新 黄宗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424-1427,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行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共64例,根据镇痛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组,32例)和单一方法镇痛组(S组,32例...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行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共64例,根据镇痛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组,32例)和单一方法镇痛组(S组,32例)。多模式镇痛组联合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术毕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方法;单一方法镇痛组仅留置PCA。记录两组术后3、12、24、48 h及首次下床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总体镇痛满意度、PCA按压次数与用药量、补救镇痛情况;观察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及术后引流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组术后3、12、24、48 h及首次下床活动的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总体镇痛满意度优于S组;M组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低于S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M组低于S组(P<0.05)。两组术后伤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的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多模式镇痛 腰椎后路融合手术 内固定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性固定治疗退变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晖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48-550,共3页
关键词 动力性 退变性 腰痛 固定治疗 骨性关节炎 固定技术 腰椎运动 临床研究 内固定器械 椎间盘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后路器械矫形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光铂 魏新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对中日友好医院1985年5月~1991年4月间施行的脊柱侧凸后路器械矫形固定手术(Harrington,Luque或Harri-Luque)经16个月~68个月(平均39.4个月)随诊的136例发生的早期及晚期并发症... 对中日友好医院1985年5月~1991年4月间施行的脊柱侧凸后路器械矫形固定手术(Harrington,Luque或Harri-Luque)经16个月~68个月(平均39.4个月)随诊的136例发生的早期及晚期并发症作了分析。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作了探讨,特别对防治脊柱器械矫形手术后感染、神经损伤及假关节形成等作了重点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矫形术 后入路 内固定器械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lo-Vest固定下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急性复杂性下颈椎损伤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洪磊 王大伟 马金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70-270,287,共2页
关键词 Vest 复杂性 一期手术治疗 下颈椎损伤 急性 前后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后路手术治疗 颈椎稳定性 内固定器械 2000年 技术要求 手术创伤 伤患者 内同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合理应用内固定 被引量:20
8
作者 马远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6-797,共2页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时应用内固定器械可以预防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增加病灶清除及减压后的脊柱稳定性,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促进植骨融合,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但随着内固定的广泛应用,内固定节段过长的问题逐步突显。坚强内固定牺牲...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时应用内固定器械可以预防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增加病灶清除及减压后的脊柱稳定性,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促进植骨融合,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但随着内固定的广泛应用,内固定节段过长的问题逐步突显。坚强内固定牺牲了脊柱的运动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器械 合理应用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内固定节段 脊柱后凸畸形 脊柱稳定性 坚强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宋超 刘祖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发展,传统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而新的内固定器械在临床应用前应该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内固定器。因此,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脊...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发展,传统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而新的内固定器械在临床应用前应该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内固定器。因此,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非融合技术成为国内外脊柱外科界的研究热点,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作者就其生物力学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器械 生物力学 腰椎棘突 测试方 脊柱外科 力学研究 内固定方法 非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回顾与现状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树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09-710,共2页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技术 脊柱外科疾病 内固定器械 生物力学 手术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内固定的某些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大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4-386,共3页
关键词 骨折 内固定器械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
12
作者 王邦荣 景灵勇 阮永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67-867,共1页
关键词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 双钢板 固定治疗 股骨髁上骨折 股骨远端骨折 高能量损伤 内固定器械 2002年 ASIF 髁部骨折 致残率高 手术治疗 固定技术 分类法 C3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寰枢椎内固定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祥 牛国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寰枢椎解剖结构特殊且位于枕颈的连接部,其活动取决于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因此组成该关节的两个寰枢外侧关节和一个中间关节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当寰枢椎出现畸形及其它病变导致寰枢椎不稳、脱位时,患者可出现脊髓受压并引起四肢瘫... 寰枢椎解剖结构特殊且位于枕颈的连接部,其活动取决于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因此组成该关节的两个寰枢外侧关节和一个中间关节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当寰枢椎出现畸形及其它病变导致寰枢椎不稳、脱位时,患者可出现脊髓受压并引起四肢瘫痪,甚至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由于寰枢椎诸多特殊性及重要性,因此在脊柱外科治疗中较为棘手。寰枢椎内固定技术包括单纯前、后入路内固定及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近年来,伴随着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理念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经前方入路解决寰枢椎疾患的研究渐趋增多。本文现就前方入路寰枢椎内固定方法的进展予以综述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内固定技术 寰枢关节 前路 呼吸功能不全 前后联合入路 前方入路 内固定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微创动态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锟 王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2-286,共5页
近年来,腰椎后路动态内固定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发展迅速,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动态内固定器械的设计及新材料的应用,但绝大多数需行开放手术.与传统开放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比较,微创减压附加非融合固定的Hybrid手术日益得到重视.笔者针对... 近年来,腰椎后路动态内固定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发展迅速,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动态内固定器械的设计及新材料的应用,但绝大多数需行开放手术.与传统开放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比较,微创减压附加非融合固定的Hybrid手术日益得到重视.笔者针对几种可经皮微创置入的腰椎后路动态内固定技术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技术 腰椎后路 经皮微创 植骨融合固定 开放手术 内固定器械 非融合固定 微创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行病变运动单元融合内固定是可行的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自立 袁海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3-794,共2页
近十余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治疗方法及其基础研究的不断进步,在病灶清除、畸形矫正、植骨融合之后行器械内固定已成为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常规术式。无庸置疑,内固定的应用在重建和维持脊柱稳定性、加速植骨愈合、矫正畸形和减少脊髓受... 近十余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治疗方法及其基础研究的不断进步,在病灶清除、畸形矫正、植骨融合之后行器械内固定已成为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常规术式。无庸置疑,内固定的应用在重建和维持脊柱稳定性、加速植骨愈合、矫正畸形和减少脊髓受压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关于脊柱结核内固定节段的选择较为混乱,并存在着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内固定 运动 病变 脊柱结核 器械内固定 脊柱稳定性 内固定节段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二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通知
16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57,共1页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脊柱内固定器械发展迅猛,内固定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只重视内固定而忽视融合的问题,结果使部分疗效丧失,
关键词 经椎弓根内固定 脊柱固定 学习班 脊柱内固定器械 十二 国内外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二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通知
17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05,共1页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脊柱内固定器械发展迅猛,内固定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只重视内固定而忽视融合的问题,结果使部分疗效丧失,内固定失败率增高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另一方面,在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脊柱内固定器械发展迅猛,内固定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只重视内固定而忽视融合的问题,结果使部分疗效丧失,内固定失败率增高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另一方面,在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脊柱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动态内固定等)亦快速发展,但适应证的选择存在较多的争议。为了加强对脊柱融合重要性及非融合技术的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内固定 脊柱固定 学习班 脊柱内固定器械 非融合技术 十二 人工椎间盘 脊柱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通知
18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3,共1页
近20年来国内外脊柱内固定器械发展迅猛,内固定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只重视内固定而忽视融合的问题,结果使部分疗效丧失,内固定失败率增高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另一方面,在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脊... 近20年来国内外脊柱内固定器械发展迅猛,内固定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只重视内固定而忽视融合的问题,结果使部分疗效丧失,内固定失败率增高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另一方面,在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脊柱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动态内固定等)亦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内固定 脊柱固定 学习班 脊柱内固定器械 人工椎间盘 融合技术 国内外 失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一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通知
19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4,共1页
近20年来国内外脊柱内固定器械发展迅猛,内固定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取得了明显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只重视内固定而忽视融合的问题,结果使部分疗效丧失,内固定失败率增高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另方面,在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脊柱非... 近20年来国内外脊柱内固定器械发展迅猛,内固定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取得了明显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只重视内固定而忽视融合的问题,结果使部分疗效丧失,内固定失败率增高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另方面,在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脊柱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动态内固定等)也快速发展,但适应证选择存在较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内固定 脊柱固定 学习班 脊柱内固定器械 人工椎间盘 非融合技术 国内外 失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一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通知
2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8-238,共1页
近20年来国内外脊柱内固定器械发展迅猛,内固定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取得了明显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只重视内固定而忽视融合的问题,结果使部分疗效丧失,内固定失败率增高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另方面,在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脊柱非... 近20年来国内外脊柱内固定器械发展迅猛,内固定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取得了明显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只重视内固定而忽视融合的问题,结果使部分疗效丧失,内固定失败率增高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另方面,在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脊柱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动态内固定等)也快速发展,但适应证选择存在较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内固定 脊柱固定 学习班 脊柱内固定器械 人工椎间盘 非融合技术 国内外 失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