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啮合直齿轮的三维接触应力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更 吴立言 《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CSCD 1994年第1期63-67,共5页
本文运用三维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局部网格密化技术和有限元-线性规划法计算了内啮合直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不同接触位置的接触应力分布。对比分析了在系统静载和动载作用下的齿轮接触应力,揭示了内啮合直齿轮在啮合过程中接触应力的... 本文运用三维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局部网格密化技术和有限元-线性规划法计算了内啮合直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不同接触位置的接触应力分布。对比分析了在系统静载和动载作用下的齿轮接触应力,揭示了内啮合直齿轮在啮合过程中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内啮合直齿轮的接触强度及其可靠性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直齿轮 接触应力 结构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ohnson接触模型的内啮合直齿轮系统多状态啮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马晓婧 石建飞 +2 位作者 张天临 党兴武 张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4-62,共9页
准确解释齿侧间隙诱发的轮齿脱啮或齿背啮合可为齿轮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基于Johnson接触力模型,构建及时变齿侧间隙和啮合过程中能量耗散的渐开线内啮合直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啮合力计算模型;根据内啮合直齿轮啮合原理和轮齿受力情... 准确解释齿侧间隙诱发的轮齿脱啮或齿背啮合可为齿轮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基于Johnson接触力模型,构建及时变齿侧间隙和啮合过程中能量耗散的渐开线内啮合直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啮合力计算模型;根据内啮合直齿轮啮合原理和轮齿受力情况,对其啮合过程进行动作分解,建立时变齿侧间隙下具有5种啮合状态的渐开线内啮合直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构造5种不同的Poincaré映射,明晰5状态啮合行为特征;通过相图与动态啮合力时间历程图揭示系统多状态啮合行为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啮合频率逐渐增大,系统出现单双齿齿面啮合,动态啮合力在方向上的突变导致轮齿脱离与单双齿齿背啮合,引起轮齿间的冲击振动行为,当啮合频率较大时,系统即使表现出稳定的啮合状态,但仍然发生单双齿脱啮。以往的内啮合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无法揭示其多状态啮合特性,该文针对多状态啮合行为对内啮合齿轮传动周期内非线性振动特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直齿轮 多状态啮合 动态啮合 非线性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弹流润滑下内啮合直齿轮动态特性磨损退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宁志远 陈长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83-191,共9页
针对现有磨损计算方法难以求解混合弹流润滑下内啮合齿轮磨损的问题,提出了黏着磨损与弹流润滑耦合的计算模型。根据弹流润滑理论计算油膜刚度,并将油膜刚度、齿面接触刚度以及承载系数结合构建了混合弹流润滑条件下的综合刚度模型以完... 针对现有磨损计算方法难以求解混合弹流润滑下内啮合齿轮磨损的问题,提出了黏着磨损与弹流润滑耦合的计算模型。根据弹流润滑理论计算油膜刚度,并将油膜刚度、齿面接触刚度以及承载系数结合构建了混合弹流润滑条件下的综合刚度模型以完善动力学模型。为深入分析混合弹流润滑下动态啮合力与磨损量之间的关系,将累加的磨损量作为齿侧间隙代入到动力学模型中,最终得到不同啮合次数下的动态啮合力和磨损量。考虑动态啮合力与润滑的影响能够呈现静态干摩擦中所没有的啮合动态冲击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进入段的磨损量大于退出段的磨损量;动态啮合力会随着磨损量的增加,在进入段增大,在退出段减小;在磨损初期动态啮合力会随着磨损量增加迅速收敛;油膜刚度对动态啮合力较为敏感,而不会受初期磨损的影响;综合刚度与承载系数在初期磨损时不会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直齿轮 黏着磨损 混合弹流润滑 承载系数 油膜刚度 动态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直齿内啮合齿轮泵的齿形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赵菊娣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3年第2期83-84,共2页
通过对新型直齿内啮合齿轮泵的研究,推导出了共轭内齿轮的齿廓曲线方程,确定了影响齿轮泵性能的外齿轮齿形半角α的取值范围。
关键词 齿内啮合齿轮 齿廓曲线方程 齿形半角 取值范围 齿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