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多囊卵巢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吴丽姝 任凤岩 +2 位作者 王春晓 卜素芝 王丹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多囊卵巢的表达,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行比较,探讨EG-VE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多囊卵巢及正常卵巢组织中EG-VEGF及VEG... 目的研究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多囊卵巢的表达,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行比较,探讨EG-VE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多囊卵巢及正常卵巢组织中EG-VEGF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EG-VEGF在研究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VEGF在研究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1)。研究组中EG-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VEGF的表达水平(P=0.036),二者表达无相关性(P=0.327)。对照组中EG-VEGF的表达水平略高于VEGF的表达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5),二者表达仍无相关性(P=0.928)。结论 EG-VEGF蛋白的过度表达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血管生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腺肿瘤
2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8年第10期147-147,共1页
关键词 内分泌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多发性 综合征 家系 病理 确认 检索 胆管
全文增补中
色素上皮来源因子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机制初探
3
作者 李德坤 邵杰 +2 位作者 刘珍凯 汪艳 穆迎涛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究色素上皮来源因子(PEDF)对晶状体内皮细胞(LECs)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82例(82只眼)白内障患者收集中央晶状体前囊(直径5.0~5.5 mm),根据HE染色结果,分成晶状体上皮细胞低密度组和高密度组,每组20例。RT-PCR检测... 目的探究色素上皮来源因子(PEDF)对晶状体内皮细胞(LECs)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82例(82只眼)白内障患者收集中央晶状体前囊(直径5.0~5.5 mm),根据HE染色结果,分成晶状体上皮细胞低密度组和高密度组,每组20例。RT-PCR检测LECs中PEDF 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细胞体外实验中,分为加PEDF实验组和不加PEDF对照组,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50 ng/ml的PEDF培养72 h。用Annexin VFITC/7-AAD复染法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LECs在G0和S期的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表达VEGF的mRNA。结果中央前囊下的LECs密度以及PEDF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高密度组,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68),PEDF实验组的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凋亡率(P<0.001)。PEDF实验组VEGF mRNA表达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结论在人眼中,PEDF可能是通过抗凋亡和降低VEGF表达来促进LECs的增值。降低LECs的PEDF浓度可能调节晶状体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来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信号通路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凌齐 吕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62-367,共6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部疾病的最终病理表现,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微小RNA(miRNA)作为一种生物小分子,是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可通过降解或抑制靶基因mRNA翻译调节基因表达。随着学者...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部疾病的最终病理表现,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微小RNA(miRNA)作为一种生物小分子,是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可通过降解或抑制靶基因mRNA翻译调节基因表达。随着学者对其研究的深入,miRNA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各种疾病发展的机制逐渐被揭示。在眼科领域,miRNA通过各种信号通路靶向特定蛋白基因,从而起到促进或抑制CNV的作用。因此,揭示miRNA在CNV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是未来CNV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综述旨在阐述miRNA调控CNV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核因子-κB(NF-κB)、Notch及Wnt信号通路,为阐明CNV发病机制及其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微小RNA 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来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8F-FDG hPET/CT全身显像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周勤冰 余小忠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5期613-615,共3页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采用18F-FDG?hPET/CT全身显像的诊断效果及其T/N比值与VEGF、PDGF和MV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9例,入院后患者先行常规影像学检查,然后对患者行18F-FDG?hPET/CT全身...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采用18F-FDG?hPET/CT全身显像的诊断效果及其T/N比值与VEGF、PDGF和MV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9例,入院后患者先行常规影像学检查,然后对患者行18F-FDG?hPET/CT全身显像检查,测定患者T/N比值,计算18F-FDG?hPET/CT全身显像与常规影像学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与阴性预测值,分析18F-FDG?hPET/CT全身显像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颈部淋巴结患者手术后取病理组织、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不同病理组织VEGF、PDGF和MVD的表达阳性情况;分析T/N比值与VEGF、PDGF和MVD的相关性.结果 39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18F-FDG?hPET/CT全身显像发现25例原发灶,阳性率95%置信区间(47%,79%)为95%,最终经病理检查确诊23例,诊断符合率为92.0%.常规影像学检查出22例(其中真阳16例,假阳6例),两种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hPET/CT全身显像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影像学(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病灶组织VEGF、PDGF和MVD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SPS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8F-FDG?hPET/CT全身显像T/N比值与VEGF、PDGF和MVD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将18F-FDG?hPET/CT全身显像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能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且病理组织中VEGF、PDGF和MVD呈高表达,与T/N比值具有一定相关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hPET/CT全身显像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来源的内皮生长因子 因子测定微血管密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