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娜 王丹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卵巢肿瘤组织病理石蜡标本180例为实验组,正常卵巢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EG-VEGF...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卵巢肿瘤组织病理石蜡标本180例为实验组,正常卵巢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EG-VEGF在上皮性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原发卵巢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卵巢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索间质肿瘤的阳性表达率与生殖细胞肿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性肿瘤中,EG-VEGF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良性、交界性肿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索间质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中,EG-VEGF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同组良性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VEGF在转移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恶性上皮性肿瘤、恶性性索间质肿瘤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VEGF主要表达部位可能为正常卵巢的卵泡内膜及间质细胞;EG-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与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EG-VEGF在性索间质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方面无特异性意义,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的性质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EG-VEGF可能在鉴别卵巢原发性肿瘤与继发性肿瘤方面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分泌腺源性 肿瘤 组织学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饥饿疗法的新靶标——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被引量:1
2
作者 闻崇炜 宁德刚 +1 位作者 刘瑞江 张业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30,共9页
"肿瘤饥饿疗法"是通过抑制促肿瘤血管新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阻断肿瘤血管形成,最终实现"饿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是在2001年被发现的一个组织选择性促血管新生因子.近年... "肿瘤饥饿疗法"是通过抑制促肿瘤血管新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阻断肿瘤血管形成,最终实现"饿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是在2001年被发现的一个组织选择性促血管新生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G-VEGF还兼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刺激胃肠道收缩及影响肠神经系统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EG-VEGF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及血管新生依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相应的治疗靶点开发诊断及治疗试剂.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饥饿疗法 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 组织选择性 血管新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腺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刘祥 林琳 +1 位作者 胡鑫敏 王晓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6-520,695,共6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对结肠癌LoVo细胞相关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μg·L^(-1))EG-VEGF处理的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EG-VEGF组,采用不含EG-VEGF培养液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对结肠癌LoVo细胞相关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μg·L^(-1))EG-VEGF处理的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EG-VEGF组,采用不含EG-VEGF培养液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作为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LoVo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细胞周期LoVo细胞百分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数。结果:MTT法,与对照组比较,50、100和200μg·L^(-1) EG-VEGF组LoVo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活性升高。FCM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00μg·L^(-1) EG-VEGF组G0/G1期LoVo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G2+M期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细胞划痕实验,100μg·L^(-1) EG-VEGF组LoVo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50、100和200μg·L^(-1) EG-VEGF组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EG-VEGF可明显促进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EG-VEGF可能与结肠癌的恶性发展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肠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减轻脂多糖诱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3
4
作者 陶金 夏培哲 +4 位作者 周瑜 李璐 卢震辉 杜勇 朱永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人胎儿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fP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hfPMSC,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 CD90、 CD105、 CD14、 CD34、 CD45、 HLA-DR的表达...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人胎儿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fP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hfPMSC,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 CD90、 CD105、 CD14、 CD34、 CD45、 HLA-DR的表达以确定其干细胞属性;利用Transwell^(TM)共培养体系[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接种于Transwell^(TM)上室, hfPMSC接种于下室],检测hfPMSC旁分泌HGF对LPS处理的HPMEC通透性的影响。实验分为LPS处理组、 hfPMSC共培养组、 HGF中和抗体组、正常HPMEC对照组。在Transwell^(TM)培养上室加入100μg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荧光酶标仪检测染料渗透情况; Western blot法检测渗透相关蛋白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和陷窝蛋白1(caveolin-1)及凋亡相关裂解型蛋白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和裂解型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c-PARP1)的蛋白水平。结果所培养细胞具备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为CD73、 CD90、 CD105阳性及CD14、 CD34、 CD45、 HLA-DR阴性细胞;与LPS处理组相比, hfPMSC共培养可显著抑制LPS环境中HPMEC的通透性,显著上调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caveolin-1、 c-caspase-3和c-PARP1的蛋白水平。相反,中和共培养体系中的HGF,可逆转hfPMSC对HPMEC的上述作用。结论 hfPMSC通过分泌HGF抑制LPS诱导的HPMEC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儿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fPMSC) 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 脂多糖(LPS)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分泌量及分泌来源对肿瘤血管生长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5
作者 时玉娟 蔡彦 +1 位作者 陈强 李志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9-635,共7页
目的数值模拟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泌量及分泌来源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肿瘤内外血管生成的二维离散数学模型。围绕VEGF的分泌及其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肿瘤富血管区的过程,考虑细胞... 目的数值模拟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泌量及分泌来源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肿瘤内外血管生成的二维离散数学模型。围绕VEGF的分泌及其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肿瘤富血管区的过程,考虑细胞外基质的旁分泌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运动的趋触作用,以微血管密度作为定量指标,探讨VEGF的分泌量及不同的分泌来源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肿瘤增殖细胞区、VEGF高浓度区、富血管区三者统一,微血管密度与VEGF的表达有关,随着增殖细胞区域的扩大,即VEGF的表达越来越多,微血管密度也越来越大,但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VEGF不同分泌来源的比重与微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模型探讨了VEGF分泌量及分泌来源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其中对VEGF的不同分泌来源的考虑可作为研究靶向VEGF治疗肿瘤的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泌 分泌来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ζ参与调节基质细胞来源的因子-1诱导的人U937细胞VEGF mRNA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鹏程 徐茜 胡燕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用短发夹RNA表达质粒抑制人U937细胞的蛋白激酶C-ζ(PKC-ζ)表达后,对基质细胞来源的因子-1刺激的U937细胞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一对针对人PKC-ζ的mRNA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后将其连入载体。对重组质粒pSIRENp进... 目的:探讨用短发夹RNA表达质粒抑制人U937细胞的蛋白激酶C-ζ(PKC-ζ)表达后,对基质细胞来源的因子-1刺激的U937细胞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一对针对人PKC-ζ的mRNA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后将其连入载体。对重组质粒pSIRENp进行酶切鉴定。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分别将质粒pSI-RENp和对照质粒转染U937细胞,用RT-PCR检测PKC-ζ和U937细胞VEGFmRNA。结果:酶切证实目的寡核苷酸片段已经被克隆到pSIRENp,转染后几乎完全抑制U937细胞的PKC-ζ表达;VEGF mRNA表达在SDF-1作用前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结论:shRNA方法可成功抑制U937细胞的PKC-ζ表达。PKC-ζ可能参与调节U937细胞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SHRNA 基质细胞来源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U93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凤岩 李一宁 +1 位作者 王丹波 张淑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3期1121-1123,共3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多因素异常引起的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为闭经、多毛、肥胖及不孕等症状。以卵巢间质及卵泡囊的血管增生引起的卵巢增大为主要特征,因此血管生成与其发病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成因子是新...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多因素异常引起的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为闭经、多毛、肥胖及不孕等症状。以卵巢间质及卵泡囊的血管增生引起的卵巢增大为主要特征,因此血管生成与其发病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成因子是新血管生成过程中最关键的调控因素,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血管生成中起主要作用。但是,由于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无选择性,阻碍了多囊卵巢综合征靶基因治疗的研究。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成因子选择性作用于内分泌腺毛细血管内皮组织,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弥补了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的缺陷。为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和靶标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液和血清EG-VEGF、VEGF和TGF-β_1水平与IVF妇女卵巢反应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敏芝 孙兆贵 +1 位作者 赵晓明 张慧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探讨卵泡液和血清中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体外受精(IVF)妇女卵巢反应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而接受体... 目的探讨卵泡液和血清中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体外受精(IVF)妇女卵巢反应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而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取卵当日卵泡液中和取卵后第2天血清中EG-VEGF、VEGF和TGF-β1的水平,分析其与卵巢反应和IVF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卵泡液EG-VEGF、血清EG-VEGF、卵泡液VEGF浓度均与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22,P<0.01;r=-0.511,P<0.01;r=-0.427,P<0.01),卵泡液EG-VEGF与卵泡液VE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354,P<0.01)。60例不孕症患者中,妊娠31例,未妊娠29例。与非妊娠组比较,妊娠组hCG注射日血清E2浓度较低(P<0.05),而血清EG-VEGF浓度较高(P<0.01);而两组间卵泡液和血清VEGF、TGF-β1的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泡液和血清EG-VEGF及卵泡液VEGF水平均与卵巢反应呈显著负相关。黄体早期血清EG-VEGF水平与IVF妊娠结局相关,可能具有预测IVF妊娠结局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控制性超排卵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癌变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柯 王一 +8 位作者 刘桂君 韩根成 王仁喜 肖鹤 侯春梅 彭晖 沈倍奋 黎燕 陈国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模...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模型,用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脾脏、骨髓及瘤组织中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比例和MDSC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和CAC组织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以索拉菲尼(sorafenib)或VEGF单抗阻断VEGF信号后,检测小鼠结肠和CAC部位MDSC比例的变化和病理改变。结果:成功建立小鼠CAC的模型,并根据多项评价指标确定建模后1个月和3个月为CAC的早期和晚期。在CAC形成过程中,小鼠体内Gr-1+CD11b+MDSC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尤甚,对照组为(0.30±0.18)%、CAC早期组为(1.32±0.04)%、CAC晚期组为(3.08±0.29)%(P<0.05)。这些MDSC细胞高表达Arg-1和iNOS(P<0.05),但病灶部位L-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早期组为(4.22±0.17)μg/ml、晚期组为(2.95±1.08)μg/ml、对照组为(4.41±0.16)μg/ml,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AC早期和晚期病灶组织高表达VEGF[CAC早期组为(1170±94.43)pg/ml、晚期组为(1117±71.92)pg/ml、对照组为(877.6±31.67)pg/ml,P<0.05]。索拉菲尼或VEGF抗体的治疗可显著抑制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结论:VEGF信号在CAC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瘤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MDSC在病灶部位的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相关结肠直癌 索拉菲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半胱氨酸蛋白61对大鼠自体脂肪移植存活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陈兆欢 段然 +1 位作者 黄晓璐 李青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3-411,共9页
目的探索富半胱氨酸蛋白61即CCN家族成员1(CCN1)对自体脂肪移植术后脂肪组织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自体脂肪移植模型1周后,随机分为CCN1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只。比较两组大鼠移植脂肪存活情况;比较两组大鼠移植脂肪组织... 目的探索富半胱氨酸蛋白61即CCN家族成员1(CCN1)对自体脂肪移植术后脂肪组织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自体脂肪移植模型1周后,随机分为CCN1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只。比较两组大鼠移植脂肪存活情况;比较两组大鼠移植脂肪组织形态、活性脂肪细胞比例及新生血管数量;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两组大鼠移植脂肪组织差异表达信使核糖核酸(mRNA)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两组大鼠移植脂肪组织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N1组脂肪组织质量保留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N1组脂肪细胞完整性更高,囊泡化与空泡化程度、炎症细胞聚集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 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CN1组中活性脂肪细胞比例更高且形态均一,对照组存在较少的活性脂肪细胞且大小不一,伴有囊泡化现象。与对照组比较,CCN1组新生血管数量更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两组的转录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N1组中与M1型巨噬细胞相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基因表达呈下调趋势,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结果显示CCN1组白细胞介素(IL)-8、IL-1和Toll样受体(TLR)2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在自体脂肪移植过程中添加外源性CCN1能有效促进脂肪组织新生血管化,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LR2表达介导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N家族成员1(CCN1) 自体脂肪移植 新生血管 高通量测序 脂肪来源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