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侧缘注入臭氧及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马勇 傅玉存 刘大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侧缘穿刺,注入臭氧及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45例经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经小关节内侧缘进入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10ml,退针至侧...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侧缘穿刺,注入臭氧及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45例经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经小关节内侧缘进入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10ml,退针至侧隐窝注入40μg/ml的臭氧5ml和胶原蛋白酶600~1200u.结果:观察患者术后臭氧分布及1个月~6个月的治疗效果,疗效根据改良的Macnab方法评价,其疗效优、良、差率分别为40%、53%、7%.结论:CT引导下操作简单,准确安全,腰椎间盘内注入臭氧及侧隐窝注入臭氧和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 胶原蛋白酶 小关节内侧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针与直针经小关节内侧缘穿刺行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宇 姚尚龙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比较直针与弯针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行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2... 目的比较直针与弯针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行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2.36岁。病程3个月~20余年。按入院时间顺序采取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直针组和弯针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直针或者弯针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穿刺行射频靶点热凝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高年资主治医师完成。采用的仪器为飞利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速度为30幅/秒,可采集620幅图像。记录两组患者穿破硬膜囊及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例数、手术后相关并发症、手术穿刺时间及曝光次数,手术前及手术后1 h、1 d、7 d、1个月、6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7 d、1个月、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Ma Cnab标准评价),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差异。结果两组失败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针组出现穿破硬膜囊及神经根刺激发生率62.50%,弯针组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弯针组为5.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针组与弯针组在治疗后1 h、1 d、7 d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以上,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以改良Ma Cnab评估标准判定手术效果,均有89%以上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针组平均穿刺时间为11 min,弯针组为8 min;直针组平均曝光次数为12次,弯针组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针与弯针经小关节内侧缘穿刺行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是腰椎间盘突出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弯针穿刺能有效地避免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弯针穿刺近期VAS评分要低于直针穿刺,中远期疼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弯针穿刺可以减少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曝光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针穿刺 射频靶点热凝术 小关节内侧缘 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
3
作者 郑冬青 任苍山 《中国民间疗法》 2008年第5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小关节内侧缘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阻滞治疗 给药途径 穿刺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关节内侧缘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邵贺阳 窦志刚 庞寅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1期158-159,共2页
目的分析小关节内侧缘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单纯小关节内侧缘阻滞治疗,研究组行小关节内侧缘阻滞与臭氧注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 目的分析小关节内侧缘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单纯小关节内侧缘阻滞治疗,研究组行小关节内侧缘阻滞与臭氧注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及VA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是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关节内侧缘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积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关节内侧缘阻滞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胸廓内动脉起点异位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敖绍勇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59-559,共1页
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1例40岁女尸存在多处变异。其中右侧胸廓内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第3段,左侧胸廓内动脉起于腋动脉第1段(图1)。为丰富解剖学资料和临床数据,现报道如下。右侧:胸廓内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第3段下缘(靠近第1... 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1例40岁女尸存在多处变异。其中右侧胸廓内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第3段,左侧胸廓内动脉起于腋动脉第1段(图1)。为丰富解剖学资料和临床数据,现报道如下。右侧:胸廓内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第3段下缘(靠近第1肋内侧缘),起点处的血管外径为3.6 mm、与锁骨下动脉的夹角为49°38′,起点距前斜角肌止点外侧缘的直线距离15.5 mm,发出后斜向左内下,越过前斜角肌止点下方,在距第1胸肋关节上缘26.1 mm处入胸廓,入胸点距前斜角肌止点最下点直线距离11.9 mm,动脉入胸处的血管外径为3.5 mm,水平夹角46°30′,动脉发出点至入胸点长度35.2 mm(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胸廓内动脉 临床数据 腋动脉 内侧缘 外侧 直线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5例肱骨扭转角激光投影测量
6
作者 陈昌富 孙义和 李传夫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3期196-197,共2页
选用成人(未分性别)、完整肱骨225例(左127例,右98例)进行扭转角测量。由于肱骨滑车关节面中轴线不易确定,本文采用桌面法作为统一滑车轴线,即将肱骨小头,滑车内侧缘和肱骨小结节三点平置于桌面上,使肱骨小头和滑车内侧缘与桌面接触点... 选用成人(未分性别)、完整肱骨225例(左127例,右98例)进行扭转角测量。由于肱骨滑车关节面中轴线不易确定,本文采用桌面法作为统一滑车轴线,即将肱骨小头,滑车内侧缘和肱骨小结节三点平置于桌面上,使肱骨小头和滑车内侧缘与桌面接触点作为肱骨下端的轴线。用三脚平行规定出关节面矢状中心线,作为肱骨上端轴线,用橡皮泥将两根钢针分别固定于肱骨两端轴线上,将肱骨夹在持骨器上,并与激光管发射的光源呈水平位,两钢针投影于屏幕上的夹角即为肱骨扭转角,将其影象用直尺描绘下来或拍成照片用量角器度量之(本文采用锐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角 轴线 关节面 缝纫线 葫芦(工具) 滑车 内侧缘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功能训练对小学生上交叉综合征干预实验研究
7
作者 麦全安 李志敢 张未贞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50-50,共1页
揭阳实验中学 青少年患上交叉综合征达到30%~40%,患病后肩颈力学结构遭破坏,引起疼痛和严重功能障碍;把小学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组、对照组,对照组正常体育锻炼;综合组拉伸结合力量练习、实验组实施功能性运动处方,进行为期16周... 揭阳实验中学 青少年患上交叉综合征达到30%~40%,患病后肩颈力学结构遭破坏,引起疼痛和严重功能障碍;把小学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组、对照组,对照组正常体育锻炼;综合组拉伸结合力量练习、实验组实施功能性运动处方,进行为期16周、3次/周、20min/次的运动干预,测量实验前后头部前倾角度、耳尖眼角连线与水平面夹角、背屈角度、肩胛骨下角间距、肩胛骨偏离角度指标,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组、综合组实验后病征向良性发展,对照组病征加深;实验组与综合组实验后轻度征状的耳尖眼角连线与水平面夹角、重度征状的肩胛骨内侧缘间距指标基本稳定,其他征状指标实验组均优于综合组;轻度、中度征状的矫正效果相比重度明显;功能性锻炼情绪明显优与其他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组 实验组 内侧缘 运动干预 力量练习 干预实验 肩颈 肩胛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髂肌——腰大肌腱桥伴腹膜隐窝一例
8
作者 王鹤鸣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4期329-329,共1页
成年男尸,外观发育正常,消瘦。于腹后壁髂窝内见两侧髂肌和腰大肌之间均有腱膜相连,称之为髂肌——腰大肌腱桥。此腱桥呈倒三角形,内侧缘连于腰大肌外缘,右侧的长度为7.2 cm,左侧为2.0 cm;外侧缘附着于髂肌前面,右侧者长8.0 cm,左侧者长... 成年男尸,外观发育正常,消瘦。于腹后壁髂窝内见两侧髂肌和腰大肌之间均有腱膜相连,称之为髂肌——腰大肌腱桥。此腱桥呈倒三角形,内侧缘连于腰大肌外缘,右侧的长度为7.2 cm,左侧为2.0 cm;外侧缘附着于髂肌前面,右侧者长8.0 cm,左侧者长3.0 cm;上缘游离,为凹向下的弓形,弓的弦长右侧4.5 cm,左侧4.0 cm,弓高右侧为1.5 cm,左侧为0.5 cm。腱膜的厚度右侧0.5 mm,左侧0.4 mm。腱膜的腱纤维大多横行,仅内侧缘有少量纵行纤维。观察腱桥的位置,其上缘在髂嵴最高点水平线下方,右侧为4.0 cm,左侧为7.0 cm;其下角伸至腹股沟韧中、外三分之一的深侧。腱桥与腰大肌外缘、髂肌内缘及两者之间的腹后壁围成了漏斗状的盲袋,袋底被结缔组织封闭,盲袋上口的前后径右为3.8 cm,左为0.7 cm,袋深(上下径)右为2.0 cm,左为0.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隐窝 腰大肌 内侧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痧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体会
9
作者 谢平金 黄锡伟 +1 位作者 张天成 胡仕畅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第1期35-35,共1页
病例介绍患者某,男,53岁,2013年11月6日初诊。主诉:右肩疼痛、抬举不利2个月。患者自诉年轻时为搬运工,肩部曾损伤,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肩部周围疼痛、抬举不利。近来因阴雨天气疼痛进一步加重,穿衣、梳头自感困难,曾自行贴敷跌打膏... 病例介绍患者某,男,53岁,2013年11月6日初诊。主诉:右肩疼痛、抬举不利2个月。患者自诉年轻时为搬运工,肩部曾损伤,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肩部周围疼痛、抬举不利。近来因阴雨天气疼痛进一步加重,穿衣、梳头自感困难,曾自行贴敷跌打膏药无效。查体:右肩部无红肿,肩部前侧、后侧、外侧均有压痛感,肩关节外展试验外展270°时即现疼痛,不能继续外展,肩关节前屈后伸、旋内旋外困难。舌淡,舌底脉络略紫,苔薄白,脉弦。肩关节X线片:右肩部无异常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 理筋手法 肩关节前屈 肩关节外展 肩部 跌打膏 阴雨天气 气血凝滞 关节囊 内侧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枕骨髁及枕骨大孔应用解剖三维数字化测量
10
作者 邬超 王一丹 +3 位作者 关欢欢 高明杰 李志军 李筱贺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37-37,共1页
利用三维重建测量枕骨髁及枕骨大孔解剖学结构,分析枕骨髁、枕骨大孔形态学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为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参数。选取60例正常者的头颅和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女性各30例,年龄20~... 利用三维重建测量枕骨髁及枕骨大孔解剖学结构,分析枕骨髁、枕骨大孔形态学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为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参数。选取60例正常者的头颅和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女性各30例,年龄20~65(48.18±16.17)岁,将数据导入Syngo.via软件,头颅三维重建,测量枕骨髁长、宽、高、内倾角,枕骨大孔纵径、横径、面积,头颅眉间点到颅后点的最大距离(SML)、在SML直线上头颅眉间点到枕骨髁后缘连线的距离(GOCP)、枕骨大孔前缘到枕骨髁后缘连线的垂直距离(AOCP)、左、右侧枕骨髁内侧缘到Y轴距离(OC-M)、左、右侧枕骨髁后缘到X轴距离(OC-P);枕骨髁分类指数(OCI)、枕骨髁相对于头颅的分类指数(SOCI)、在SML直线上中点到枕骨髁后缘连线距离(COCP),并确定左、右枕骨髁相对位置关系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大孔 枕骨髁 螺旋CT扫描 内侧缘 上颈椎 分类指数 解剖学结构 三维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大隐静脉及双侧小隐静脉走行注入变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云青 吴熙 王勇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68-468,F0003,共2页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时,在1具成年男性标本上发现其双侧小隐静脉变异以及右下肢具有双大隐静脉,2种静脉同时走行及注入变异的情况未见报道。标本为中年男性,身高约160 cm,下肢长度约为85 cm。其右下肢具有双大隐静脉。其中正常支大隐静...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时,在1具成年男性标本上发现其双侧小隐静脉变异以及右下肢具有双大隐静脉,2种静脉同时走行及注入变异的情况未见报道。标本为中年男性,身高约160 cm,下肢长度约为85 cm。其右下肢具有双大隐静脉。其中正常支大隐静脉,静脉全长72 cm,静脉压扁直径为0.2 cm。大隐静脉由足背静脉弓内侧缘发出后于内踝后上方,距内踝最高点5 cm处胫骨前方向内上方走行,经腘窝的内侧,在腘窝后方沿股内侧面上行,至腹股沟韧带下方接受5条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腹股沟韧带 内侧 内侧缘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中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筛孔的测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黎民义 《解剖学通报》 1982年第1期13-15,共3页
筛孔的位置对于眶内侧麻醉筛前神经,以及鼻腔手术或出血结扎血管对临床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为了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作为国人筛孔正常形态学资料的积累,因此,我们作了这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筛前孔 右侧者 前筛骨管 筛孔 内侧缘 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扌衮)法推拿治疗肩周炎40例疗效观察
13
作者 骆祖亮 张少详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1年第4期17-17,共1页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我院推拿科自1985年2月至1986年10月共收治肩周炎患者40例,采用(扌衮)法推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特作总结报道。一、一般资料 40例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40~45岁3人,~48岁7人,~52岁18人,~55...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我院推拿科自1985年2月至1986年10月共收治肩周炎患者40例,采用(扌衮)法推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特作总结报道。一、一般资料 40例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40~45岁3人,~48岁7人,~52岁18人,~55岁7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 推拿科 肩关节疼痛 健侧卧位 肩前 内侧缘 大圆肌 轻度受限 肩贞穴 肩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管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一例报告
14
作者 宋振龙 刘玉元 柴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2年第2期93-93,共1页
骨的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发生在短管骨的比较少见。患者,女,30岁。右小指肿胀,隐痛,局部不适,逐渐肿大2年。骨科检查:右手小指骨有一约3 cm×2 cm 大小的肿块,边缘不清,质硬、轻度压痛、无活动,局部无红热溃破及表浅血管怒张,但右手小... 骨的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发生在短管骨的比较少见。患者,女,30岁。右小指肿胀,隐痛,局部不适,逐渐肿大2年。骨科检查:右手小指骨有一约3 cm×2 cm 大小的肿块,边缘不清,质硬、轻度压痛、无活动,局部无红热溃破及表浅血管怒张,但右手小指活动功能障碍。X 线所见:右手小指近节指骨远段偏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节指骨 骨软骨 短管 骨科检查 无活动 活动功能障碍 轻度压痛 内侧缘 外侧 骨质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泳选材的新指标
15
《山东体育科技》 1986年第1期73-,共1页
苏联《体育理论与实践》撰文谈人体肩、肘、膝等几个大关节的状况对游泳运动员的影响,作出遴选有训练前途游泳选手的新的指标。文章说,这几个大关节的功能活动,对发挥某些运动专项的技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关节间隙,亦即... 苏联《体育理论与实践》撰文谈人体肩、肘、膝等几个大关节的状况对游泳运动员的影响,作出遴选有训练前途游泳选手的新的指标。文章说,这几个大关节的功能活动,对发挥某些运动专项的技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关节间隙,亦即关节缝的大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通常认为,关节缝距离大表明其间的软骨和韧带发育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选材 游泳选手 游泳运动员 运动专项 关节间隙 大关节 理论与实践 内侧缘 外侧 负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枕窦沟两例
16
作者 尹保国 张荣汉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16-16,共1页
枕窦位于小脑镰后缘,上连窦汇,下至枕骨大孔分为左右两支,循枕骨大孔侧缘向前,合于基底丛。其压迹称枕窦沟。在通常情况下因枕窦细小,故枕窦沟不甚明显。我们在颅骨的调查中,发现两例巨大的枕窦沟兼左侧横窦沟及乙状窦沟缺如,现报道于下... 枕窦位于小脑镰后缘,上连窦汇,下至枕骨大孔分为左右两支,循枕骨大孔侧缘向前,合于基底丛。其压迹称枕窦沟。在通常情况下因枕窦细小,故枕窦沟不甚明显。我们在颅骨的调查中,发现两例巨大的枕窦沟兼左侧横窦沟及乙状窦沟缺如,现报道于下:两例巨大枕窦沟的形态和位置基本相同,均起自枕内隆凸左侧,沿枕内嵴左侧向下,经枕骨大孔左侧缘向前,连于左侧颈静脉孔(图1)。然而,两例枕窦沟的粗细略有差异,测量其中部,例一:沟宽9mm,沟深3mm,沟内侧缘距枕骨大孔边缘4mm;例二:沟宽7.5mm,沟深2mm,沟内侧缘距枕骨大孔边缘4.5mm。此二例,除了枕窦沟巨大之外,左侧横窦沟及乙状窦沟均不显。相反,两例右侧横窦沟和乙状窦沟特别粗大,且与上矢状窦沟相续。右侧颈静脉孔亦显著大于左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大孔 乙状窦沟 内侧缘 横窦沟 枕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骨伤》杂志2012年第8期继续教育试题
17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内踝 三角韧带 内侧韧带 拇长屈肌腱 跖骨 跟腱断裂 胫后血管 跟骨结节 趾长屈肌 跖跗关节损伤 屈肌支持带 分裂韧带 内侧缘 胫骨后肌 中国骨伤 继续教育 继续工程教育 试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