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疗青壮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1
1
作者 温阳阳 吕婧 +4 位作者 孙含瑞 范亚楠 李文龙 贾宇东 刘又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6期67-70,79,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9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就诊并应用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 目的观察应用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9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就诊并应用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7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髋功能,采用Garden复位指数评价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本研究37例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术后3~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40±0.96)个月,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骨折再移位。1例患者于术后2年出现股骨头坏死,行保守治疗,髋关节活动未受明显影响;1例患者出现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考虑为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所致,给予药物对症治疗,5个月后恢复。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9.66±4.52)分,术前评分为(40.41±6.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术后2年复查髋关节X线片测量的Garden复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术中创伤小,复位准确,内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康复,降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侧入路 内侧支撑 空心加压螺钉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A3.3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聂少波 李建涛 +5 位作者 赵燕鹏 赵喆 朱保璋 闫云超 张里程 唐佩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极其不稳定的骨折,临床上常常采用髓内治疗,但是髓内固定失败率高,股骨后内侧结构不能重建是主要原因。介绍一种可以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验证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 目的: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极其不稳定的骨折,临床上常常采用髓内治疗,但是髓内固定失败率高,股骨后内侧结构不能重建是主要原因。介绍一种可以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验证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股骨模型(Sawbones)制作内侧失支撑的A3.3型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用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medial sustainable nail-Ⅱ,MSN-Ⅱ)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Ⅱ)固定后,行轴向加载和轴向破坏试验,测定两种内固定物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头颈骨块的位移和断端扭转角度,比较两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差异,明确重建内侧支撑的髓内钉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效果。结果:MSN-Ⅱ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当轴向载荷为1800 N时头颈骨块的位移、破坏试验后的骨折断端扭转角度分别为(222.76±62.46)N/mm,(4241.71±847.42)N,(11.51±0.62)mm,(1.71±0.10)°;PFNA-Ⅱ分别为(184.58±40.59)N/mm,(3058.76±379.63)N,(16.15±1.36)mm,(2.52±0.2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N-Ⅱ轴向刚度优于PFNA-Ⅱ,在固定A3.3型骨折时能耐受更大的载荷,具有更大的轴向和旋转稳定性,是重建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侧支撑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侧支撑 髓内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锁定钢板加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春宁 唐广应 +1 位作者 任一 曹杨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重建锁定钢板加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入院时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股骨远端普通解剖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重建锁定钢板加... 目的研究并探讨重建锁定钢板加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入院时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股骨远端普通解剖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重建锁定钢板加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10/4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锁定钢板加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术对股骨远端骨折具有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锁定钢板加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术 股骨远端普通解剖钢板 股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文雄 蒋家正 +2 位作者 韩宏德 张恒林 谢文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行单纯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固定治疗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行单纯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固定治疗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Canstant和Murley评分(CMS)及Neer评分评价两组关节功能,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Broberg-Morrey评分、CMS评分以及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外举以及外旋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内翻角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可迅速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肘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人 内侧支撑重建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贾本治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方法老年肱骨近端骨折66例,抽签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固定,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8.... 目的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方法老年肱骨近端骨折66例,抽签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固定,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8.35±1.01)周、住院时间(8.67±0.95)d、完全负重(13.42±1.30)周、完全愈合(9.87±1.86)周均短于对照组的(10.35±1.26)周、(11.67±0.98)d、(16.42±1.21)周、(12.87±1.91)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MS、BroberyMorrey及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佳,可促进愈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支撑重建 肢体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常规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与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容英潮 黄志伟 林作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5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常规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与远期疗效。方法选取72例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77例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第1、3、6... 目的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常规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与远期疗效。方法选取72例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77例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第1、3、6、9、12个月随访,此后每6个月门诊随访1次至2017年12月,比较两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优良率82.28%高于对照组的6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66%低于对照组的33.33%,观察组二次手术率2.53%少于对照组的1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内固定可较好地恢复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支撑重建 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并发症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关节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大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4期2632-2633,共2页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内固定治疗,观...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旋、肩关节前屈上举及肩关节前屈外举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内侧柱支撑重建与常规内固定联合治疗可显著提升其关节功能与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 内侧支撑重建 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板联合内侧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疗效观察
8
作者 何勇 谢建新 谢珠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1期1638-1639,共2页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接骨板结合内侧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内外侧双接骨板结合内侧植骨支撐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69岁,平均50.8岁受伤原因:跌倒外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交通事...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接骨板结合内侧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内外侧双接骨板结合内侧植骨支撐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69岁,平均50.8岁受伤原因:跌倒外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交通事故6例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相关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5 mm,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80 mL,手术中无腋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予以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肱骨头内翻畸形,骨不连,内固定失效,螺钉穿出肱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恨据肩关节功能评分,优6例,良4例,一般2例结论采用内外侧双接骨板结合内侧植骨支撑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疗效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侧支撑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板固定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6
9
作者 瞿杭波 杨自荣 +2 位作者 闫应朝 竺军高 茹选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分别采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anteromedial combined with lateral locking plate,ALLP)及单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us lo... 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分别采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anteromedial combined with lateral locking plate,ALLP)及单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us locking plates,PHLP)治疗各15例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1~78(61.5±7.5)岁。分为ALLP组和PHL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简明肩关节功能评分(simple shoulder test,SST)、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内翻角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所有骨折获骨性愈合。随访时间12~24(14.3±2.9)个月。ALLP组手术时间较PHLP组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12个月两组SS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测量方面,术后1、3个月,两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及内翻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ALLP组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和内翻角均小于PHLP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术后1年ALLP组前屈上举范围较PHLP组大(P<0.05);两组体侧外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增加内侧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折预后。但也存在手术时间较长等缺点,故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个性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支撑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