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演化及其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秦雁群
邓宏文
李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6-698,共3页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可分为同裂谷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后裂谷期(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前陆期(晚白垩世-新生代)等3个阶段。同裂谷期主要发育河流相、湖泊相和火山碎屑沉积物;后裂谷期发育2个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下部旋回...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可分为同裂谷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后裂谷期(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前陆期(晚白垩世-新生代)等3个阶段。同裂谷期主要发育河流相、湖泊相和火山碎屑沉积物;后裂谷期发育2个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下部旋回以湖相、海相沉积为主,上部旋回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前陆期以压性机制为主,发育了海相、陆相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最主要烃源岩位于Vaca Muerta组;主要产层是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砂岩和灰岩;侏罗系及其以下盖层多为区域性的,其上盖层多为半区域性的。盆地内石油主要分布于盆地周边,天然气集中于盆地中心,以构造-地层复合型油气藏为主。盆地西部逆掩带以及盆地东部周缘重油分布带是有利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乌肯盆地
前陆
盆地
沉积构造演化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页岩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
2
2
作者
姜向强
田纳新
+3 位作者
殷进垠
李臣
谷宁
郭金瑞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3期55-58,63,共5页
内乌肯盆地位于阿根廷的西部,盆地主要发育了三叠纪以来的沉积地层,侏罗系Vaca Muerta组发育海相页岩,页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TOC含量高,处于生油气阶段,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盆地中部TOC含量大于2%的页岩厚度大于200 m,表现出异常高压...
内乌肯盆地位于阿根廷的西部,盆地主要发育了三叠纪以来的沉积地层,侏罗系Vaca Muerta组发育海相页岩,页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TOC含量高,处于生油气阶段,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盆地中部TOC含量大于2%的页岩厚度大于200 m,表现出异常高压的特征,埋深1 500~4 000 m,黏土矿物含量低,脆性矿物含量高,可压裂性强。总体上看,Vaca Muerta组是优质的页岩油气层,盆地中心地区最为有利。甜点区P50地质资源量合计为332.8亿桶油当量,可采资源量合计为225.0亿桶油当量,甜点区初产高,压裂效果好,是页岩油气开发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内乌肯盆地
页岩油气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Vaca Muerta组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潜力
被引量:
4
3
作者
童晓光
李浩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83,共12页
基于对阿根廷内乌肯盆地Vaca Muerta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富集特征、勘探开发历史、单井产量特征等因素的解剖,以及与北美页岩油气产区系统对比,认为Vaca Muerta组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地球化学指标优等特征,且成熟度相对适中,以页岩...
基于对阿根廷内乌肯盆地Vaca Muerta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富集特征、勘探开发历史、单井产量特征等因素的解剖,以及与北美页岩油气产区系统对比,认为Vaca Muerta组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地球化学指标优等特征,且成熟度相对适中,以页岩油聚集为主,又具有明显的超压特征,为一套优质的页岩油层。但由于Vaca Muerta组非均质性强,纵横向岩性变化大,能干层与软弱层间互分布,且石英含量总体偏低,碳酸盐矿物含量普遍超过40%,储层品质中等,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压裂效果,岩石力学特征也将更加复杂。对于Vaca Muerta组,位于构造稳定带的井单井产量和EUR(估算最终可采储量)将明显高于走滑伸展断块内的井;推测位于凝析油气区的井EUR也将明显高于生油区的井。由于尚处于勘探开发的初期阶段,Vaca Muerta组钻井投资、单井产量和单井EUR指标均明显差于北美页岩油气产区,经济性偏差,但呈现出逐渐变好态势,后期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阿根廷页岩油气开发目前仍面临政治、经济、原材料供给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在低油价形势下商业性大规模开发尚待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乌肯盆地
VACA
Muerta组
页岩油
地质特征
勘探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根廷库约和内乌肯盆地油气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
2
4
作者
童晓光
琚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共7页
位于阿根廷中西部地区的库约盆地和内乌肯盆地是南美次安第斯盆地群南段的两个较独特的弧后前陆盆地。俯冲角度的变化导致二者岩石圈及冲断带构造的不同。两个盆地经历了相似的4个盆地演化阶段:基底、裂谷期、后裂谷沉降期、前陆期。...
位于阿根廷中西部地区的库约盆地和内乌肯盆地是南美次安第斯盆地群南段的两个较独特的弧后前陆盆地。俯冲角度的变化导致二者岩石圈及冲断带构造的不同。两个盆地经历了相似的4个盆地演化阶段:基底、裂谷期、后裂谷沉降期、前陆期。库约盆地发育一个已证实的含油气系统,以上三叠统富有机质湖相泥岩为主力烃源岩,主要以三叠系河流相砂砾岩为储层,盖层为三叠系层内盖层和白垩系区域盖层,圈闭形成和油气生成高峰在新近纪。内乌肯盆地发育1个已证实的和3个推测的含油气系统,除裂谷期上三叠统源岩外,其余下-中侏罗统、凡兰吟阶-巴列姆阶、提塘阶-凡兰吟阶的源岩均发育在裂谷后沉降单元内,储层范围从二叠系至新生界,最富产层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和灰岩储层,油气系统关键时刻为晚白垩世-新近纪。海陆相沉积环境的不同造成烃源岩质量的巨大差异,直接体现在其成藏组合中赋存悬殊的油气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特征
勘探潜力
弧后前陆
盆地
库约
盆地
内乌肯盆地
阿根廷
南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根廷内乌肯含油气盆地
5
作者
李祜佑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5年第1期1-12,共12页
内乌肯盆地位于阿根廷中西部,面积约为20万km^2。石油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天然气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内乌肯盆地是由南美板块与拉斯克—太平洋板块南段相碰撞形成的,整个南美板块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是东张西压,因而阿根廷东部频临大西洋,...
内乌肯盆地位于阿根廷中西部,面积约为20万km^2。石油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天然气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内乌肯盆地是由南美板块与拉斯克—太平洋板块南段相碰撞形成的,整个南美板块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是东张西压,因而阿根廷东部频临大西洋,主要为张性断陷盆地,西部靠近科迪勒拉—安第斯造山带分布着压性构造盆地。内乌肯盆地恰位于中部偏西部分,为压扭性构造盆地,占据次安第斯前陆盆地的一部分。 盆地处于弧后陆架海环境,侏罗—白垩纪频繁的海侵与海退,在三叠系火成岩沉积基底上沉积了厚层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及蒸发岩。晚白垩世陆相红层沉积在盆地不整合面上,第三纪安第斯运动结束了盆地的沉积而形成现今盆地的面貌。 全球性海面的上升、海水的侵入,发育了丰富的有机质,复杂的地层产状和岩性成分、厚层蒸发岩的分隔,以及古地理位置的反复变化,形成了生储盖组合的多重配置。错综的构造叠合及断裂倒转构造型式,形成了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其中地层圈闭储量最大。 勘探早期(1918年)沿地面油苗下倾方向打井,发现第一个油田,长期以来局限于周围地区的勘探,只是到了六十年代,由于地震采取和处理技术的改进,勘探工作才向北延伸到盆地更深、更远的地区。而西部的逆掩断层带大量的构造、特别是大型构造均未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内乌肯盆地
含油气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根廷重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
4
6
作者
田纳新
惠冠洲
+2 位作者
姜向强
伍星
秦菲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1-6,153,共6页
阿根廷油气资源丰富,自北向南发育库约、内乌肯、圣豪尔赫和奥斯特勒尔4个含油气盆地,其构造演化可分为裂谷前基底、裂谷期、后裂谷沉降期和安第斯前陆期。圣豪尔赫盆地受安第斯造山运动影响较小,构造受控于断陷期和坳陷期形成的各类圈...
阿根廷油气资源丰富,自北向南发育库约、内乌肯、圣豪尔赫和奥斯特勒尔4个含油气盆地,其构造演化可分为裂谷前基底、裂谷期、后裂谷沉降期和安第斯前陆期。圣豪尔赫盆地受安第斯造山运动影响较小,构造受控于断陷期和坳陷期形成的各类圈闭,其余三个盆地构成次安第斯弧后前陆盆地群南段,受安第斯造山运动影响较大。库约盆地以裂谷期烃源岩为主,其余3个盆地以热沉降期海相泥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同期沉积地层为主要成藏组合。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内乌肯盆地发育少量碳酸盐岩储层;四个盆地陆上油气发现程度均较高,圣豪尔赫盆地海域和深层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内乌肯盆地页岩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将成为未来的勘探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乌肯盆地
圣豪尔赫
盆地
奥斯特勒尔
盆地
库约
盆地
资源潜力
阿根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异重流成因和异重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
36
7
作者
Carlos Zavala
潘树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共18页
河流在洪水期携带大量陆源碎屑,当其入湖或入海后,由于洪水密度大于周围水体的密度,洪水发生下沉并沿盆地底部长距离运移,形成陆源下潜流或异重流。异重流形成的相关沉积岩被统称为异重岩。异重岩通常由一个底部的反粒序单元和一个顶部...
河流在洪水期携带大量陆源碎屑,当其入湖或入海后,由于洪水密度大于周围水体的密度,洪水发生下沉并沿盆地底部长距离运移,形成陆源下潜流或异重流。异重流形成的相关沉积岩被统称为异重岩。异重岩通常由一个底部的反粒序单元和一个顶部的正粒序单元组成,反粒序单元反映了异重流能量的逐渐增强,正粒序反映了流体能量的逐渐减弱。异重流以3种方式搬运碎屑颗粒,即底载搬运、悬浮搬运和漂浮搬运。根据搬运方式的不同,异重岩分为3类岩相,即底载成因的B类岩相、悬载成因的S类岩相和漂浮物成因的L类岩相。异重流的沉积充填形成了河道、堤岸和朵叶体3类微相,内部岩相变化极为发育。异重岩的沉积特征虽然典型且较易识别,但是常被误认为是砂质碎屑流、滨岸相、三角洲相或河流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
异重岩
浊流
深水沉积
内乌肯盆地
鄂尔多斯
盆地
松辽
盆地
西伯利亚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演化及其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秦雁群
邓宏文
李潇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6-698,共3页
文摘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可分为同裂谷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后裂谷期(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前陆期(晚白垩世-新生代)等3个阶段。同裂谷期主要发育河流相、湖泊相和火山碎屑沉积物;后裂谷期发育2个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下部旋回以湖相、海相沉积为主,上部旋回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前陆期以压性机制为主,发育了海相、陆相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最主要烃源岩位于Vaca Muerta组;主要产层是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砂岩和灰岩;侏罗系及其以下盖层多为区域性的,其上盖层多为半区域性的。盆地内石油主要分布于盆地周边,天然气集中于盆地中心,以构造-地层复合型油气藏为主。盆地西部逆掩带以及盆地东部周缘重油分布带是有利勘探区域。
关键词
内乌肯盆地
前陆
盆地
沉积构造演化
石油地质
Keywords
Neuquen basin
foreland basin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petroleum geology
分类号
TE1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页岩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
2
2
作者
姜向强
田纳新
殷进垠
李臣
谷宁
郭金瑞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出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3期55-58,63,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33–001)
文摘
内乌肯盆地位于阿根廷的西部,盆地主要发育了三叠纪以来的沉积地层,侏罗系Vaca Muerta组发育海相页岩,页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TOC含量高,处于生油气阶段,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盆地中部TOC含量大于2%的页岩厚度大于200 m,表现出异常高压的特征,埋深1 500~4 000 m,黏土矿物含量低,脆性矿物含量高,可压裂性强。总体上看,Vaca Muerta组是优质的页岩油气层,盆地中心地区最为有利。甜点区P50地质资源量合计为332.8亿桶油当量,可采资源量合计为225.0亿桶油当量,甜点区初产高,压裂效果好,是页岩油气开发的重点地区。
关键词
阿根廷
内乌肯盆地
页岩油气
资源潜力
Keywords
Argentina
Neuquen basin
shale oil and gas
potential resource
分类号
TE1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Vaca Muerta组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潜力
被引量:
4
3
作者
童晓光
李浩武
机构
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83,共12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剩余油气资源研究及油气资产快速评价技术"(2011ZX050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油气资源评价-全球油气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2012E-0501)
文摘
基于对阿根廷内乌肯盆地Vaca Muerta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富集特征、勘探开发历史、单井产量特征等因素的解剖,以及与北美页岩油气产区系统对比,认为Vaca Muerta组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地球化学指标优等特征,且成熟度相对适中,以页岩油聚集为主,又具有明显的超压特征,为一套优质的页岩油层。但由于Vaca Muerta组非均质性强,纵横向岩性变化大,能干层与软弱层间互分布,且石英含量总体偏低,碳酸盐矿物含量普遍超过40%,储层品质中等,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压裂效果,岩石力学特征也将更加复杂。对于Vaca Muerta组,位于构造稳定带的井单井产量和EUR(估算最终可采储量)将明显高于走滑伸展断块内的井;推测位于凝析油气区的井EUR也将明显高于生油区的井。由于尚处于勘探开发的初期阶段,Vaca Muerta组钻井投资、单井产量和单井EUR指标均明显差于北美页岩油气产区,经济性偏差,但呈现出逐渐变好态势,后期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阿根廷页岩油气开发目前仍面临政治、经济、原材料供给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在低油价形势下商业性大规模开发尚待时日。
关键词
内乌肯盆地
VACA
Muerta组
页岩油
地质特征
勘探开发潜力
Keywords
Neuquen Basin,Vaca Muerta Formation,shale oil,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potential
分类号
TD83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P618.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根廷库约和内乌肯盆地油气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
2
4
作者
童晓光
琚亮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共7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2008E0500).
文摘
位于阿根廷中西部地区的库约盆地和内乌肯盆地是南美次安第斯盆地群南段的两个较独特的弧后前陆盆地。俯冲角度的变化导致二者岩石圈及冲断带构造的不同。两个盆地经历了相似的4个盆地演化阶段:基底、裂谷期、后裂谷沉降期、前陆期。库约盆地发育一个已证实的含油气系统,以上三叠统富有机质湖相泥岩为主力烃源岩,主要以三叠系河流相砂砾岩为储层,盖层为三叠系层内盖层和白垩系区域盖层,圈闭形成和油气生成高峰在新近纪。内乌肯盆地发育1个已证实的和3个推测的含油气系统,除裂谷期上三叠统源岩外,其余下-中侏罗统、凡兰吟阶-巴列姆阶、提塘阶-凡兰吟阶的源岩均发育在裂谷后沉降单元内,储层范围从二叠系至新生界,最富产层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和灰岩储层,油气系统关键时刻为晚白垩世-新近纪。海陆相沉积环境的不同造成烃源岩质量的巨大差异,直接体现在其成藏组合中赋存悬殊的油气资源量;
关键词
油气特征
勘探潜力
弧后前陆
盆地
库约
盆地
内乌肯盆地
阿根廷
南美
Keywords
petroleum characteristics
exploration potential
back-arc foreland basin
Cuyo Basin
Neuquen Basin
Argentina
South America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根廷内乌肯含油气盆地
5
作者
李祜佑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5年第1期1-12,共12页
文摘
内乌肯盆地位于阿根廷中西部,面积约为20万km^2。石油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天然气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内乌肯盆地是由南美板块与拉斯克—太平洋板块南段相碰撞形成的,整个南美板块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是东张西压,因而阿根廷东部频临大西洋,主要为张性断陷盆地,西部靠近科迪勒拉—安第斯造山带分布着压性构造盆地。内乌肯盆地恰位于中部偏西部分,为压扭性构造盆地,占据次安第斯前陆盆地的一部分。 盆地处于弧后陆架海环境,侏罗—白垩纪频繁的海侵与海退,在三叠系火成岩沉积基底上沉积了厚层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及蒸发岩。晚白垩世陆相红层沉积在盆地不整合面上,第三纪安第斯运动结束了盆地的沉积而形成现今盆地的面貌。 全球性海面的上升、海水的侵入,发育了丰富的有机质,复杂的地层产状和岩性成分、厚层蒸发岩的分隔,以及古地理位置的反复变化,形成了生储盖组合的多重配置。错综的构造叠合及断裂倒转构造型式,形成了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其中地层圈闭储量最大。 勘探早期(1918年)沿地面油苗下倾方向打井,发现第一个油田,长期以来局限于周围地区的勘探,只是到了六十年代,由于地震采取和处理技术的改进,勘探工作才向北延伸到盆地更深、更远的地区。而西部的逆掩断层带大量的构造、特别是大型构造均未钻探。
关键词
阿根廷
内乌肯盆地
含油气
盆地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根廷重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
4
6
作者
田纳新
惠冠洲
姜向强
伍星
秦菲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1-6,153,共6页
基金
国家重大专项"中东中亚重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区优选"(2011ZX05031-001)
文摘
阿根廷油气资源丰富,自北向南发育库约、内乌肯、圣豪尔赫和奥斯特勒尔4个含油气盆地,其构造演化可分为裂谷前基底、裂谷期、后裂谷沉降期和安第斯前陆期。圣豪尔赫盆地受安第斯造山运动影响较小,构造受控于断陷期和坳陷期形成的各类圈闭,其余三个盆地构成次安第斯弧后前陆盆地群南段,受安第斯造山运动影响较大。库约盆地以裂谷期烃源岩为主,其余3个盆地以热沉降期海相泥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同期沉积地层为主要成藏组合。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内乌肯盆地发育少量碳酸盐岩储层;四个盆地陆上油气发现程度均较高,圣豪尔赫盆地海域和深层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内乌肯盆地页岩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将成为未来的勘探热点。
关键词
内乌肯盆地
圣豪尔赫
盆地
奥斯特勒尔
盆地
库约
盆地
资源潜力
阿根廷
Keywords
Neuquen basin
San Jorge basin
Austral ba-sin
Cuyo basin
resource potential
Argentina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异重流成因和异重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
36
7
作者
Carlos Zavala
潘树新
机构
GCS Argentina
阿根廷国立南方大学地质学系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共18页
文摘
河流在洪水期携带大量陆源碎屑,当其入湖或入海后,由于洪水密度大于周围水体的密度,洪水发生下沉并沿盆地底部长距离运移,形成陆源下潜流或异重流。异重流形成的相关沉积岩被统称为异重岩。异重岩通常由一个底部的反粒序单元和一个顶部的正粒序单元组成,反粒序单元反映了异重流能量的逐渐增强,正粒序反映了流体能量的逐渐减弱。异重流以3种方式搬运碎屑颗粒,即底载搬运、悬浮搬运和漂浮搬运。根据搬运方式的不同,异重岩分为3类岩相,即底载成因的B类岩相、悬载成因的S类岩相和漂浮物成因的L类岩相。异重流的沉积充填形成了河道、堤岸和朵叶体3类微相,内部岩相变化极为发育。异重岩的沉积特征虽然典型且较易识别,但是常被误认为是砂质碎屑流、滨岸相、三角洲相或河流相沉积。
关键词
异重流
异重岩
浊流
深水沉积
内乌肯盆地
鄂尔多斯
盆地
松辽
盆地
西伯利亚
盆地
Keywords
hyperpycnal flows
hyperpycnites
turbulent flow
deep water sedimentary
Neuqudn Basin
OrdosBasin
Songliao Basin
Siberian Basin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演化及其石油地质特征
秦雁群
邓宏文
李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页岩油气资源潜力
姜向强
田纳新
殷进垠
李臣
谷宁
郭金瑞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Vaca Muerta组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潜力
童晓光
李浩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阿根廷库约和内乌肯盆地油气特征与勘探潜力
童晓光
琚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阿根廷内乌肯含油气盆地
李祜佑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阿根廷重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田纳新
惠冠洲
姜向强
伍星
秦菲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异重流成因和异重岩沉积特征
Carlos Zavala
潘树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