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LEA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糖脂代谢、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DLEA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2组...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LEA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糖脂代谢、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DLEA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2组均口服厄贝沙坦片、辛伐他汀片、格列齐特片及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小板聚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每次10 g,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及峰值流速、中医症状评分、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凝血酶调节蛋白(TM)水平。对2组进行安全性监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54/59),对照组为78.43%(40/5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LDL-C、SBP、DBP水平下降,ABI和TBI指数升高,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及峰值流速改善,中医症状评分及TCSS各项评分降低,血清TNF-α、IL-6、Hcy、hs-CRP、VEGF、ET-1及TM水平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可明显减轻DLEA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下肢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减轻或延缓DLEAD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应用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与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8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应用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与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8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情况、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踝肱指数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均优于对照组(P<0.05),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与养阴益气活血汤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提升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指数。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LEA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糖脂代谢、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DLEA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2组均口服厄贝沙坦片、辛伐他汀片、格列齐特片及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小板聚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每次10 g,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及峰值流速、中医症状评分、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凝血酶调节蛋白(TM)水平。对2组进行安全性监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54/59),对照组为78.43%(40/5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LDL-C、SBP、DBP水平下降,ABI和TBI指数升高,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及峰值流速改善,中医症状评分及TCSS各项评分降低,血清TNF-α、IL-6、Hcy、hs-CRP、VEGF、ET-1及TM水平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可明显减轻DLEA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下肢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减轻或延缓DLEAD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文摘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应用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与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8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情况、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踝肱指数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均优于对照组(P<0.05),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与养阴益气活血汤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提升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