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的中西兼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岂之 方光华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176-179,共4页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中国学术提出了中西兼融的时代课题。但中西学术到底应该如何融合 ,当时尚不能作出明确回答。五四运动学术自由与科学标准的提出 ,为解决中西兼融的时代课题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中西兼融 中国现代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和治水对兼融精神产生的作用--中国武术文化精神起源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支川 冷传奇 张道鑫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40,共8页
人与人、人与万物共存共荣的兼融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原则;取法自然成就自我,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发生原则。但是兼融精神却不是自然产物,而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历经千年万年的风雨锤打,经过特定文化群体的不断实践、反省,才淬炼... 人与人、人与万物共存共荣的兼融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原则;取法自然成就自我,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发生原则。但是兼融精神却不是自然产物,而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历经千年万年的风雨锤打,经过特定文化群体的不断实践、反省,才淬炼出的文化与实践要义。本研究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通过对农耕和治水的批判性分析,考察这两种因素对兼融精神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耕会导致道的自觉和祖先崇拜,而且祖先崇拜亦会产生历史自觉;治水过程会促进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促使当时的精英分子产生了认知革命,最终建立了人与万物和平共存的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治水 兼融精神 武术文化 认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和经济视阈中的体育兼融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智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84-88,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体育的外延不断扩大,意义不断深化,传统意义的体育已不能概括体育领域的全部内容。从现代体育兼融性这一视角,对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现代体育具有多元性、外延性、兼融性三大特点。体...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体育的外延不断扩大,意义不断深化,传统意义的体育已不能概括体育领域的全部内容。从现代体育兼融性这一视角,对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现代体育具有多元性、外延性、兼融性三大特点。体育与政治和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在肯定体育与政治、经济融合给体育带来无限生机的同时,不能忽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体育泛政治化和过度商业化带来的种种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政治 经济 兼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通儒佛的焦竑文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周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61-65,76,共6页
焦是明代一位誉著士林的学问家 ,对公安派“性灵说”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融摄儒释是其重要的学术特征。宽闳融通的学术态度 ,影响于文学 ,便不必以祖宗陈法及以“古法高格”为依归。认为诗可悟而不可传 ,“与宗门同风”。虽兼融和... 焦是明代一位誉著士林的学问家 ,对公安派“性灵说”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融摄儒释是其重要的学术特征。宽闳融通的学术态度 ,影响于文学 ,便不必以祖宗陈法及以“古法高格”为依归。认为诗可悟而不可传 ,“与宗门同风”。虽兼融和会 ,但又以儒学为本。他标举治世之音而又以变风变雅为务 ,尚实以矫摹形之习。重实尚用是焦文学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儒佛 兼融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神话传说与东夷文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叶修成 梁葆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1-76,共6页
黄蚩大战,并非仅是黄帝族与蚩尤族之战,乃是炎黄联盟与整个东夷族之间的大战,即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大碰撞大冲突。东夷族虽以兵败告终,但东夷族中有相当多的氏族后来归附、混同、融合于黄帝族中,两种风格殊异的文化亦随之大交流大融合... 黄蚩大战,并非仅是黄帝族与蚩尤族之战,乃是炎黄联盟与整个东夷族之间的大战,即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大碰撞大冲突。东夷族虽以兵败告终,但东夷族中有相当多的氏族后来归附、混同、融合于黄帝族中,两种风格殊异的文化亦随之大交流大融合,故而黄帝神话传说中便呈现出诸多东夷文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族 东夷族 兼融 东夷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 被引量:5
6
作者 常谢枫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4-94,共11页
“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常谢枫编者按:本刊九○年第六期、九三年第五期和九四年第六期,先后发表了常谢枫先生的三篇美学论文:《论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美与用的同一性与分异性》和《冲破美学研究中的传统禁锢》。这三篇论文在吸... “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常谢枫编者按:本刊九○年第六期、九三年第五期和九四年第六期,先后发表了常谢枫先生的三篇美学论文:《论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美与用的同一性与分异性》和《冲破美学研究中的传统禁锢》。这三篇论文在吸取前人合理思想的基础上,以前人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信息 审美对象 审美主体 美的载体 功利价值 审美过程 审美感官 兼融 物质性 西方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史谐振,相得益彰——读肖瑞峰先生新著《刘禹锡诗传》
7
作者 许伯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医学家、散文家和诗人。若论成就和影响,他首先是位诗人。研究刘禹锡的论著很多,却一直缺少一部专门为诗人刘禹锡而撰写的传记。可喜的是,肖瑞峰先生所著、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刊行之《刘禹锡诗传...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医学家、散文家和诗人。若论成就和影响,他首先是位诗人。研究刘禹锡的论著很多,却一直缺少一部专门为诗人刘禹锡而撰写的传记。可喜的是,肖瑞峰先生所著、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刊行之《刘禹锡诗传》,弥补了这个缺憾,是近年来刘禹锡研究的一个重大收获。笔者获得此书半年多,拜读数过,得益实多。作者熔文史于一炉,使文脉与史实、文心与史识、文气与史德兼融谐美,将一部诗人传记写得扎实厚重、恢宏渊雅、气韵酣畅。兹将一些感想写出来,与同好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锡 诗传 中唐时期 文心 史识 史德 兼融 诗歌创作 乐府诗 灵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之美三题
8
作者 蒲震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1,共7页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实际,对"和"之美的两种重要生成形态——"两极兼融"之美、"多元合一"之美及与其相关的具体表现形态(特别是"集大成"之美)谈谈浅见,以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实际,对"和"之美的两种重要生成形态——"两极兼融"之美、"多元合一"之美及与其相关的具体表现形态(特别是"集大成"之美)谈谈浅见,以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对当今的文学艺术创作实践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两极兼融 多元合一 集大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域中的南北宋之论
9
作者 胡建次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0,共4页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域中的南北宋之论,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重以北宋词为宗尚之论,二是主张兼融并取南北宋词之论。此两方面线索,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交集与建构关系,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批评视域中的南北宋之论,将传...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域中的南北宋之论,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重以北宋词为宗尚之论,二是主张兼融并取南北宋词之论。此两方面线索,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交集与建构关系,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批评视域中的南北宋之论,将传统词学中南北宋之宗的历史意义与批评拘限更为明确与充分地彰显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以降 南北宋之论 偏宗北宋 兼融并取 线索承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及其在黑龙江省林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玉江 满东斌 +2 位作者 李长胜 蔡体久 姜孟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23,共5页
指出森林分类经营的依据是:林地分工论和林木定向培育论:森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商品林、公益林、多功能兼融林三种经营区的划分。提出分类经营的五项原则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多种经济成分相适应发展和加大科教投入的原则。描述... 指出森林分类经营的依据是:林地分工论和林木定向培育论:森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商品林、公益林、多功能兼融林三种经营区的划分。提出分类经营的五项原则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多种经济成分相适应发展和加大科教投入的原则。描述了三种经营区的性质、区划条件及在黑龙江省林区区划的结果。并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分类经营 商品林 公益林 多功能兼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制度生活中的冲突及消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兰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6-42,共7页
教师制度生活指教师在学校各种正式制度构筑的制度系统规约下所展开的一种规范性与能动性并存的生活。缘于制度设计所依循的人性假设不同,教师在制度生活中时常感到制度与教师主体不协调所带来的张力与冲突:非人格化制度设计与人情化教... 教师制度生活指教师在学校各种正式制度构筑的制度系统规约下所展开的一种规范性与能动性并存的生活。缘于制度设计所依循的人性假设不同,教师在制度生活中时常感到制度与教师主体不协调所带来的张力与冲突:非人格化制度设计与人情化教学生活相争持、理想型制度激励与现实型教师需求相背离、多种制度类型与多重性教师角色相抵牾等。化解冲突带给教师的教学压力,促使教师更加从容地适应制度生活,需要建构对教师主体深层关注的人文制度,营造情理兼备、民主参与的学校环境,培育教师实践理性的主体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生活 教师制度生活 教学压力 人文制度 情理兼融 主体自觉 实践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图时代”重读朱光潜诗画论
12
作者 徐美燕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126-129,共4页
诗画关系论是朱光潜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对莱辛《拉奥孔》的评价。朱光潜认为,艺术都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都是语言与情感共生的产物。艺术的审美特性并不是以媒介为限制的,不同艺术类型之间是相互通约的,诗可以图画化,画也可以诗... 诗画关系论是朱光潜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对莱辛《拉奥孔》的评价。朱光潜认为,艺术都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都是语言与情感共生的产物。艺术的审美特性并不是以媒介为限制的,不同艺术类型之间是相互通约的,诗可以图画化,画也可以诗化,诗画两者是兼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情趣 诗画兼融 语言暗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分类经营的理论实质与实践操作 被引量:5
13
作者 文载想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8年第1期37-40,共4页
本文根据南方林业特点,按递进层次就林业为什么分类、怎样分类、分类后如何经营的问题,阐明了林业分类的理论实质是定位、定向、定性、定点。提出依据区域自然因素,考虑社区经济条件,坚持林业规划同步,兼顾土地利用方向是林业分类... 本文根据南方林业特点,按递进层次就林业为什么分类、怎样分类、分类后如何经营的问题,阐明了林业分类的理论实质是定位、定向、定性、定点。提出依据区域自然因素,考虑社区经济条件,坚持林业规划同步,兼顾土地利用方向是林业分类的操作原则。指出分类后必须按产业型、事业型、导向型林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分类 生态公益林 商品林 兼融 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森林分类经营构想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会德 李幼蓁 黄永辉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8年第1期33-36,40,共5页
从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出发,针对广西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森林分类经营的分类系统、分类标准及商品林、生态公益林、兼融林的大体结构,并就广西商品林、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及实施分类经营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森林分类经营 商品林 生态公益林 兼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章与文学的分野
15
作者 周杰林 《河南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94-97,共4页
长期以来,文章与文学交叉杂糅,各不独立,影响了文章学、文学学两个学科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文章、文学的创作实践。两者杂糅的原因是由来已久的概念模糊。近现代以来,学者们开始注意到这种杂糅现象,致力于两者的分野。文章... 长期以来,文章与文学交叉杂糅,各不独立,影响了文章学、文学学两个学科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文章、文学的创作实践。两者杂糅的原因是由来已久的概念模糊。近现代以来,学者们开始注意到这种杂糅现象,致力于两者的分野。文章、文学的分野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二是相对性原则,三是兼融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 文学 杂糅现象 分野 独立性 相对性 兼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地区林业分类经营综述
16
作者 江明峻 《广西林业》 1997年第1期32-33,共2页
实现造林灭荒和绿化达标只是林业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不是最终目标.《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及《林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确定了今后我国林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任务,即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实现造林灭荒和绿化达标只是林业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不是最终目标.《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及《林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确定了今后我国林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任务,即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围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就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梧州地区是林业部确定的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试点之一,该地区的林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资源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分类经营 梧州地区 商品林 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林业生态体系 经营管理体制 林业产业体系 林产工业 生态公益林 兼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