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本对农户兼业行为及其离农决策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整体视角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浩 毕永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0-99,共10页
农户兼业行为演化的实质是由家庭成员个体就业行为决策和家庭集体劳动分工决策共同决定的,而人力资本通过影响非农就业对农户兼业决策具有内生作用,但这种作用机制既包括农民个体层面,更涉及农户整体层面。基于家庭整体视角分析了农户... 农户兼业行为演化的实质是由家庭成员个体就业行为决策和家庭集体劳动分工决策共同决定的,而人力资本通过影响非农就业对农户兼业决策具有内生作用,但这种作用机制既包括农民个体层面,更涉及农户整体层面。基于家庭整体视角分析了农户人力资本的理论特性,提出了农户人力资本对家庭兼业行为及其离农决策存在双重影响效应的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运用长三角地区1036户农户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劳动成员平均人力资本数量水平提升和成员间人力资本结构差距缩小,对提升农户非农化兼业程度以及增强其主动离农意愿具有积极意义,其中农户人力资本结构效应对农户离农决策更为显著;进一步比较发现,教育和迁移人力资本对长三角兼业农户的非农化发展和离农意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受不同因素影响,健康和以非农工龄为衡量的技能人力资本的作用效应总体却并不明显。文章认为,要把促进兼业农户人力资本发展作为推动其非农兼业升级与离农决策的立足之本,在当前农地征用补偿政策思路上,要从单纯重视对失地农户短期"经济补偿",向扶持家庭成员人力资本投资以增强其长期非农就业发展之"能力补偿"转变,进而构筑可持续生计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人力资本 兼业行为 离农决策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家庭农户的兼业行为 被引量:4
2
作者 康艺之 韩建民 王生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通过对贫困家庭产生兼业行为的理论阐述,和对甘肃省会宁县农户兼业行为的实证分析,指出了促使贫困家庭产生兼业行为的原因和阻碍部分贫困家庭进行兼业的障碍性因素,最后得出兼业有利于农户资本的积累,兼业的发展正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迁移... 通过对贫困家庭产生兼业行为的理论阐述,和对甘肃省会宁县农户兼业行为的实证分析,指出了促使贫困家庭产生兼业行为的原因和阻碍部分贫困家庭进行兼业的障碍性因素,最后得出兼业有利于农户资本的积累,兼业的发展正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迁移的一个必经过程,贫困家庭进行兼业是现阶段脱贫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家庭 农户 兼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兼业行为对其耕地流转方式影响分析--基于重庆市1096户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兆林 杨庆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74,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各类农户兼业行为对其耕地流转方式影响及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共同影响纯农户与Ⅰ兼农户对耕地流转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素质、农户耕地资源禀赋、农户农业技术培训、... 研究目的:探讨各类农户兼业行为对其耕地流转方式影响及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共同影响纯农户与Ⅰ兼农户对耕地流转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素质、农户耕地资源禀赋、农户农业技术培训、农户低保覆盖;(2)共同影响Ⅱ兼农户与非农户对耕地流转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非农就业地点;(3)影响纯农户与Ⅰ兼农户选择不同耕地流转方式的农户兼业行为特征,显然多于Ⅱ兼农户与非农户。研究结论:提高纯农户与Ⅰ兼农户文化素质,强化耕地流转认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以及提高农户的低保覆盖率,对于促进耕地流转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流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应当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共享,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Ⅱ兼农户与非农户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户兼业行为 耕地流转方式 影响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兼业行为的调查分析——基于毕节试验区的实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群利 游泳 胡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1015-21018,共4页
以毕节试验区典型村域的150户农户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喀斯特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兼业行为的动因、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兼业行为具有农户的兼业收入与家庭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兼业农户的年... 以毕节试验区典型村域的150户农户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喀斯特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兼业行为的动因、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兼业行为具有农户的兼业收入与家庭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兼业农户的年轻化明显、农户兼业行业的相对集中性、文化程度对农户的兼业收入影响显著、农户兼业意愿强烈等特征;信息、资金、技能、市场意识是影响农户兼业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农户兼业行为的优化对策和措施: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构建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库,为农户兼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渠道;加强对农户市场意识的培育,提升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种植结构调整 农户兼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农户兼业行为论析
5
作者 侯宣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00-1602,共3页
在商业力量渗透、人地矛盾尖锐、租佃关系紧张所形成的巨大生活压力之下,清代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农户自发从事雇工与商贩等兼业行为。兼业化的发展对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强化小农经济、扩展民族经济交往有重要意义,但客观上也造成了清代... 在商业力量渗透、人地矛盾尖锐、租佃关系紧张所形成的巨大生活压力之下,清代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农户自发从事雇工与商贩等兼业行为。兼业化的发展对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强化小农经济、扩展民族经济交往有重要意义,但客观上也造成了清代广西经济发展新的不平衡,不利于小农经济的近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广西边疆 少数民族农户 兼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兼业行为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朱柏烽 《农业展望》 2023年第6期112-118,共7页
探究农户兼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对促进农村地区消费市场、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3778条中国农户家庭问卷调查数据(CFPS),建立基准回归实证分析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的影响,通过改变... 探究农户兼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对促进农村地区消费市场、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3778条中国农户家庭问卷调查数据(CFPS),建立基准回归实证分析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的影响,通过改变变量及进一步验证模型实证结果,分析了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兼业行为使家庭消费水平提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旧成立,且家庭消费水平在不同分位点上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呈“U”型分布。(2)农户兼业行为使家庭消费结构转变,生存型消费占比升高,享受型消费占比降低;农户兼业行为使家庭收入显著提高,提高了劳动力闲暇成本,降低了享受型消费的占比。(3)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显著性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且不显著。基于此,政府应更加重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引导农户兼业向科学化发展,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兼业行为 消费结构 家庭消费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兼业化行为的土地适度规模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院霞 渠美 林颖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3-661,共9页
基于甘肃省岷县425户当归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首先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对不同兼业化行为下农户当归最优种植规模进行测算,其次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当归种植规模的因素。结果显示,纯农户、农兼型、兼农型和非农户家庭当归最优种植... 基于甘肃省岷县425户当归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首先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对不同兼业化行为下农户当归最优种植规模进行测算,其次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当归种植规模的因素。结果显示,纯农户、农兼型、兼农型和非农户家庭当归最优种植规模分别为0.92、1.33、1.23、0.74 hm 2,其中纯农户和非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农兼型和兼农型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土地流转经历、电商平台、加入合作社和地形因素对农户当归种植规模有促进作用;离当归交易市场的距离和在银行贷款的困难程度对农户当归种植规模有制约作用。农户现有种植规模与适度规模存在一定差距,提出应该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适度规模 影响因素 生产函数 当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兼业农户形成的原因及其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韦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65-68,共4页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要改革农业小规模分散兼业经营方式,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本文对我国小规模兼业经营方式的成因和利弊作经济学和社会学分析,并由此指...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要改革农业小规模分散兼业经营方式,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本文对我国小规模兼业经营方式的成因和利弊作经济学和社会学分析,并由此指出,推动小规模分散兼业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全业型经营方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经营 兼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