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养血解毒方抑制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损模型的炎症细胞浸润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宁 底婷婷 +8 位作者 王燕 冯放 齐聪 胡雪晴 王亚卓 朱昊玥 杨丹阳 张暇蔚 李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18-1624,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及高、中、低剂量健脾养血解毒方组,采用背部涂抹IMQ的方法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 目的:观察健脾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及高、中、低剂量健脾养血解毒方组,采用背部涂抹IMQ的方法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型。期间对皮损拍照并进行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表皮Ki67的表达及Ly-6G^(+)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免疫组化法检测CD3+T淋巴细胞、CD11b+骨髓单核细胞和Ly-6C+巨噬细胞的浸润;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家族蛋白(p38 MAPK、ERK1/2、p-p38 MAPK和p-ERK1/2)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健脾养血解毒方可减轻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降低PASI评分和表皮层厚度,减少表皮层Ki67的异常表达及CD3^(+)T淋巴细胞、Ly-6C+巨噬细胞和Ly-6G^(+)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显著降低皮损中p-p38 MAPK蛋白水平。结论:健脾养血解毒方可能通过抑制CD3+T淋巴细胞、Ly-6G^(+)中性粒细胞和Ly-6C+单核巨噬细胞在表皮中的浸润,减少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降低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的诱导因素,从而减轻银屑病样增生肥厚的皮损。这表明健脾养血解毒方对炎症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养血解毒方 银屑病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方与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蒙玉娇 李宁飞 +8 位作者 翟春艳 刘正荣 李雪 底婷婷 赵京霞 王燕 张璐 王洪艳 李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68-1476,共9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养血方与养血解毒方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养血方组和养血解毒方组,每组10只,采用背部涂抹咪喹莫特的方式诱导银屑病样模型。动态观察皮损... 目的:探讨并比较养血方与养血解毒方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养血方组和养血解毒方组,每组10只,采用背部涂抹咪喹莫特的方式诱导银屑病样模型。动态观察皮损变化并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通过皮肤水/油测试笔检测小鼠背部皮肤水/油含量;HE染色观察皮损病理改变并检测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表皮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真皮中CD3+T淋巴细胞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皮损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和IL-1β的mRNA相对含量。结果:养血方组、养血解毒方组和甲氨蝶呤组背部皮损表现均优于模型组,PASI评分和表皮厚度均低于模型组,皮肤水分/油分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养血解毒方组背部皮损表现和皮肤水分/油分含量优于养血方组,PASI评分和表皮厚度低于养血方组;养血方组、养血解毒方组和甲氨蝶呤组皮损表皮PCNA表达与真皮CD3+T细胞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养血解毒方组表皮PCNA表达与真皮CD3+T细胞表达均低于养血方组;real-time PCR显示养血方组与养血解毒方组IL-17、IL-23和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养血解毒方组IL-1β的mRNA相对表达低于养血方组。养血解毒方组与甲氨蝶呤组比较,皮损表现无明显差异,皮肤水/油分含量和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优于甲氨蝶呤组。结论:养血方与养血解毒方可通过降低T细胞活化相关因子含量,减轻免疫反应,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同时养血解毒方效果优于养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解毒方 银屑病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养血解毒方通过调节Treg/Th17免疫平衡改善脾虚-银屑病复合模型小鼠银屑病样皮损 被引量:16
3
作者 翟春艳 底婷婷 +7 位作者 王燕 蒙玉娇 李宁飞 刘正荣 郭肖瑶 刘宇 郭简宁 李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88-2893,I0037-I0040,共10页
目的:建立脾虚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观察健脾养血解毒方对其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苦寒泻下结合营养限制法建立脾虚小鼠模型,持续15 d后检测验证,将脾虚小鼠随机分为单纯脾虚组(脾虚-Ctr)、脾虚银屑病样... 目的:建立脾虚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观察健脾养血解毒方对其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苦寒泻下结合营养限制法建立脾虚小鼠模型,持续15 d后检测验证,将脾虚小鼠随机分为单纯脾虚组(脾虚-Ctr)、脾虚银屑病样组(脾虚-IMQ)、阳性对照组(脾虚-MTX)和健脾养血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JPYXJD-H,M,L),采用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拍照记录;治疗后第6天取材,计算脾脏及淋巴结指数;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层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PCNA和CD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淋巴结中Treg和Th17细胞数量;RT-PCR技术检测皮损中IL-17A、IL-23、FOXP3、ROR-γt等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STAT3、PPAR-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脾虚组表观指征异常明显,血清中D-木糖含量明显降低(P<0.05)。(2)与脾虚-Ctr组相比,脾虚-IMQ组小鼠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明显增加,皮损部位PCNA、CD3阳性个数显著增多,IL-17、IL-23、ROR-γt和IFN-γ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pSTAT蛋白表达升高而PPAR-γ蛋白表达降低的趋势明显。JPYXJD-H、M、L组与其相比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JPYXJD-L组最为显著。结论:健脾养血解毒方在传统理血解毒的基础上强调健脾治法,并依此增加健脾药的使用,从而发挥对脾虚证-银屑病复合模型小鼠皮损的干预作用,通过PPAR-γ/pSTAT3通路调节Treg/Th17之间的免疫平衡可能是其有效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健脾养血解毒方 pSTAT3 PPAR-Γ FOXP3 ROR-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阴和血解毒方熏蒸坐浴用于肛瘘术后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魏天恩 陈丹颖 沈时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养阴和血解毒方熏蒸坐浴用于肛瘘术后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该院收治300例单纯性低位肛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抽签法分为观察组(151例)和对照组(149例)。对照组术后进行高锰酸钾熏蒸坐浴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养阴和血解毒方熏蒸坐浴用于肛瘘术后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该院收治300例单纯性低位肛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抽签法分为观察组(151例)和对照组(149例)。对照组术后进行高锰酸钾熏蒸坐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阴和血解毒方熏蒸坐浴干预。比较两组肛瘘治疗总有效率、伤口渗出液评分、肉芽形态评分、伤口愈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渗出液术后3、5、7 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口3、5、7、14 d肉芽形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14、21 d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和血解毒方熏蒸坐浴用于肛瘘术后治疗,能减少伤口渗出液,促进健康肉芽生成,加快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和解毒 熏蒸坐浴 肛瘘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