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对虾野生种群和养殖种群遗传结构的RAPD标记研究 被引量:55
1
作者 宋林生 相建海 +3 位作者 李晨曦 周岭华 刘保忠 刘瑞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1-266,共6页
于1997年4月在福建和山东青岛分别采集日本对虾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样品,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其遗传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用20个随机引物在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中分别扩增出157和15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数分别为85和58条,多态性片段... 于1997年4月在福建和山东青岛分别采集日本对虾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样品,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其遗传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用20个随机引物在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中分别扩增出157和15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数分别为85和58条,多态性片段的比例分别为54.14%和37.91%,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517和0.1343。野生种群的多态性位点比例和条合度明显高于养殖群体,说明中国的日本对虾野生种质资源状况较好,应加以合理保护。与野生种群相比,养殖群体的杂合度有所下降,提示在日本对虾的育苗育种过程中应引进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RAPD 群体遗传 野生种群 养殖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麝养殖种群现状及其养殖业发展的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林海 黄祥云 +5 位作者 刘刚 王文霞 卫宁 刘燕 胡德夫 梦梦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2-496,共5页
我国麝养殖是解决麝类野生种群保护和中医药麝香来源的关键环节,是极为重要的野生动物养殖业。通过调查得出,截至2011年全国养殖麝已达8400余头,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等省份;养殖麝种群雄雌比率为1∶0.97,成幼比率为1∶0.53,表明养殖麝... 我国麝养殖是解决麝类野生种群保护和中医药麝香来源的关键环节,是极为重要的野生动物养殖业。通过调查得出,截至2011年全国养殖麝已达8400余头,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等省份;养殖麝种群雄雌比率为1∶0.97,成幼比率为1∶0.53,表明养殖麝种群处于快速增长状态,种群结构基本合理。结合目前麝养殖业资料的调查,分析了养殖规模、养殖技术、种源管理、产业政策对麝养殖产业发展的作用并提出提升麝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种群 养殖 现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珠母贝3个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石耀华 桂建芳 +2 位作者 王嫣 王爱民 曲艳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关键词 大珠母贝 遗传多样性 养殖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红鱼养殖种群的同工酶酶谱及其生化遗传初步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世禄 王波 +2 位作者 高天翔 柳广东 张锡烈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10-14,共5页
利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 ,对 5 0尾美国红鱼肌肉及肝脏组织进行了 14种同工酶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美国红鱼多态位点比例 P=0 .2 92 ,实际平均杂合度 H o=0 .0 5 7,预期杂合度 H e=0 .10 8,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 Ae=1.10 8,Hard... 利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 ,对 5 0尾美国红鱼肌肉及肝脏组织进行了 14种同工酶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美国红鱼多态位点比例 P=0 .2 92 ,实际平均杂合度 H o=0 .0 5 7,预期杂合度 H e=0 .10 8,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 Ae=1.10 8,Hardy- 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 D=- 0 .4 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种群 同工酶酶谱 美国红鱼 生化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蟒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段玉宝 王英树 +2 位作者 马建章 白素英 戎可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3-168,共6页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缅甸蟒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42个缅甸蟒个体中,共检测到76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78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8,8个微卫星位点呈现高度多态性;仅有3个位点显著偏离了Ha...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缅甸蟒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42个缅甸蟒个体中,共检测到76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78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8,8个微卫星位点呈现高度多态性;仅有3个位点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缅甸蟒海南养殖群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突变-漂移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部分位点杂合显著过剩,并未显著偏离突变-漂移平衡,近期没有经历过瓶颈效应,群体数量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蟒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养殖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养殖条件下香港牡蛎和咬齿牡蛎寄生派琴虫感染差异研究
6
作者 庄梦浩 付胜利 +5 位作者 姚托 卢洁 姜皓译 王玉香 郝耀彤 叶灵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75,共7页
人类活动改变了牡蛎的生长和发育环境,也因此影响着其体内寄生虫的繁殖,促进了寄生虫的扩散与传播。为评估人类活动对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和咬齿牡蛎(Saccostrea mordax)感染派琴虫(Perkinsus spp.)的影响,分别采集了... 人类活动改变了牡蛎的生长和发育环境,也因此影响着其体内寄生虫的繁殖,促进了寄生虫的扩散与传播。为评估人类活动对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和咬齿牡蛎(Saccostrea mordax)感染派琴虫(Perkinsus spp.)的影响,分别采集了华南沿海8个地区的6个野生牡蛎种群和4个养殖牡蛎种群,分析了野生和养殖条件下派琴虫的感染率与感染丰度差异。结果显示,养殖香港牡蛎的派琴虫平均感染率为(61.25±13.30)%,与野生香港牡蛎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显著高于野生咬齿牡蛎[(13.75±5.45)%]。不同地区间养殖香港牡蛎的派琴虫感染率差异显著,而野生香港牡蛎和野生咬齿牡蛎的派琴虫感染率差异均不显著。野生香港牡蛎派琴虫平均感染丰度为[(1144.79±295.85)个·g^(-1)],与野生咬齿牡蛎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显著低于养殖香港牡蛎[(14668.08±8379.21)个·g^(-1)]。不同地区间,养殖香港牡蛎、野生香港牡蛎、野生咬齿牡蛎的派琴虫感染丰度均差异不显著。香港牡蛎转运养殖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派琴虫的传播,人为干预的养殖与野生的环境差异造成了派琴虫的感染丰度显著变化。首次在咬齿牡蛎上发现了派琴虫感染,说明派琴虫的传播范围广、传播能力强。咬齿牡蛎特殊的附着生活方式降低了派琴虫的感染风险。由于野生香港牡蛎的感染丰度低,将其亲本用于育苗可降低派琴虫的垂直和水平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琴虫 香港牡蛎 咬齿牡蛎 养殖种群 野生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孔鲍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杜博 童馨 +2 位作者 黄桂菊 龚世园 喻达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57,共6页
为了解我国养殖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用RAPD技术对我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的九孔鲍5个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12条引物共扩增出141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大小范围为0.2—2.4kb,其中多态性条... 为了解我国养殖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用RAPD技术对我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的九孔鲍5个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12条引物共扩增出141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大小范围为0.2—2.4kb,其中多态性条带97条,多态位点比例为68.8%。基因多样性介于0.210±0.193与0.247±0.187之间,平均为0.224,各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福建东山群体和广东惠来群体亲缘关系最近,聚为一支;深圳、湛江和三亚群体亲缘关系较近,聚为另一支。群体间遗传距离介于0.062与0.135之间,福建东山群体与广东惠来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惠来群体与深圳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群体间FST值介于0.176与0.326之间,随机组合检验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已经达到显著水平,但东山和惠来与深圳、湛江和三亚2组之间遗传分化不显著。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表明近年来九孔鲍大规模死亡事件可能与遗传多样性并无直接相关,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遗传选育。不同地方群体间的显著分化表明,各地方群体应分别作为单独的"管理单元(management unit)"进行遗传资源管理,群体之间的移植应严格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 遗传多样性 RAPD 遗传分化 养殖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凤蝶养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萍 邓合黎 +1 位作者 漆波 吴平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9-792,共4页
人工养殖蝴蝶必须确立好的种源地,不断补充养殖种群数量,并对养殖种群进行复壮。重庆范围内碧凤蝶的种源地是天然植被良好、阔叶林、灌丛多的城口、江津、北碚、石柱、武隆等地,每年3-10月都可能从野外获得种源,但最容易获得的时间是5,... 人工养殖蝴蝶必须确立好的种源地,不断补充养殖种群数量,并对养殖种群进行复壮。重庆范围内碧凤蝶的种源地是天然植被良好、阔叶林、灌丛多的城口、江津、北碚、石柱、武隆等地,每年3-10月都可能从野外获得种源,但最容易获得的时间是5,8,9月份。人工养殖碧凤蝶幼虫的温湿度范围分别是7~31℃,52%~97%,养殖用饲料为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在此温度范围内,幼虫生长期的长短与养殖温度的升高成负相关的关系,其回归系数是-2.570;相关系数为-0.9608,2者显著相关,即随着温度的增加,幼虫生长显著加快。这些资料和数据对于碧凤蝶的规模养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蝶 养殖种群 幼虫 种源 人工养殖 生长期 复壮 黄檗 生物学研究 蝴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螺2种群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东海 王京仁 李淑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35,共2页
2个种群苹果螺肌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养殖种群的粗蛋白含量的质量分数为(14 731±0 0702)%,显著低于自然种群(P<0 05),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为(0 524±0 0571)%,显著高于野生种群(P<0 05)。自然种群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和... 2个种群苹果螺肌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养殖种群的粗蛋白含量的质量分数为(14 731±0 0702)%,显著低于自然种群(P<0 05),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为(0 524±0 0571)%,显著高于野生种群(P<0 05)。自然种群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养殖种群高。比较得出自然种群肌肉的营养品质高于养殖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螺 自然种群 养殖种群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标记的云南人工养殖金环胡蜂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鑫阳 宋忠云 +3 位作者 杨晨 和秋菊 易传辉 朱恩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0-1476,共7页
【目的】了解云南人工养殖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的遗传多样性状况,为科学人工养殖和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mtDNACOⅠ基因标记,对云南省金环胡蜂8个主要人工养殖区237个人工养殖个体的mtDNACOⅠ基因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群体... 【目的】了解云南人工养殖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的遗传多样性状况,为科学人工养殖和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mtDNACOⅠ基因标记,对云南省金环胡蜂8个主要人工养殖区237个人工养殖个体的mtDNACOⅠ基因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情况。【结果】共获得金环胡蜂mtDNACOⅠ基因600 bp编码区序列,其中A+T的含量为68.05%,存在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有保守位点563个,变异位点37个,占分析位点总数的6.16%;变异位点中,有30个转换位点,7个颠换位点,无插入或缺失;共获得12个单倍型,其中6个单倍型为群体间共享,其余6个为不同群体独有单倍型;整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2958,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为15.18387,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2526;各养殖种群内部遗传距离在0.00~0.0283,种群间遗传距离在0.0001~0.0544;遗传变异50.48%来源种群间,49.52%来源于种群内,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外部;F_(st)=0.50482,差异较显著(P<0.001),表明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COⅠ基因单倍型主要有2个聚类簇,多数单倍型之间只有1个位点突变。【结论】云南各地区养殖金环胡蜂种群单倍型多样性较高,核苷酸多样性较低;原始种群来源于少数个体,养殖过程中与当地野生自然种群或外地引入种群进行了基因交流,各种群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建议养殖种群尽量使用当地土著种源;严防外地引入种源养殖个体逃逸后与野生种群杂交,造成当地成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提高,从而增加种群的适应能力,导致种群的快速扩张,避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授粉昆虫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环胡蜂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养殖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生物学
11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3-13,共11页
关键词 渔业生物学 三倍体率 养殖种群 生长率 幼体期 大西洋 幼鱼 太平洋 饵料 仔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