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沙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养殖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苏家齐 朱长波 +4 位作者 李俊伟 李婷 陈素文 颉晓勇 张博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3,共13页
流沙湾是中国海水珍珠"南珠"的主产区和广东省重要的贝类养殖区。为评估湾内养殖活动的环境效应,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4个季节的浮游植物和海水理化因子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 流沙湾是中国海水珍珠"南珠"的主产区和广东省重要的贝类养殖区。为评估湾内养殖活动的环境效应,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4个季节的浮游植物和海水理化因子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171种,包括硅藻门43属122种、甲藻门10属44种、蓝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和裸藻门1属1种。流沙湾内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05~79.04)×10~4个/L,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夏季丰度远大于其他三季,内湾和外湾差异不显著。春季须状角毛藻(Chaetoceros crinitus)、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和明壁圆筛藻(Coscinodiscus debilis)为主要优势种,夏季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秋季优势种主要为拟弯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lorenzianus),冬季主要优势种为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uswailesii)、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ula)、岛脆杆藻(Fragilaria islandica)。其中,奇异棍形藻为春、秋、冬季的优势种,红海束毛藻为春、夏、秋季的优势种。冗余分析表明,流沙湾浮游植物优势种在春季与水温和氨氮密切相关,夏季受透明度显著影响,而在秋、冬季受亚硝酸氮含量影响显著。流沙湾不同养殖区的浮游植物多态性和丰度有明显季节差异。与2012年相比,流沙湾外湾的养殖覆盖率提高了近50%,内湾的珍珠贝养殖减少了近90%,养殖品种、规模和分布格局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流沙湾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正是对其变化的一种响应。夏季鱼类网箱养殖提高了水域营养盐水平并降低了浮游植物多样性。大规模的扇贝养殖则导致了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丰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湾 浮游植物 聚类分析 养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分布及养殖活动对其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萍 宋洪军 +2 位作者 张学雷 王宗兴 孙丕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1-511,共11页
基于2009—2010年度6个双月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桑沟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和周年变化特征,与1983年至今4个年度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桑沟湾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桑沟湾2009—2010年度共鉴定浮游动... 基于2009—2010年度6个双月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桑沟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和周年变化特征,与1983年至今4个年度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桑沟湾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桑沟湾2009—2010年度共鉴定浮游动物61个种类,优势种主要为强壮滨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等种类,且优势种组成和丰度随季节而变化。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呈现由2月向12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各月份空间分布呈现不同规律。浮游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8月最高,4月最低,且空间分布特征随月份变化。年际比较发现,桑沟湾浮游动物丰度在1983—2004年间呈现降低的趋势,但2009—2010年度又有所上升,季节变化特征由双峰向单峰转变,高峰期发生月份体现出从夏秋两季向冬春两季变化的趋势;而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年际间波动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发现,桑沟湾浮游动物群落生物量与多样性时空变化受湾内养殖贝类摄食压力和海带养殖间接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沟湾 浮游动物 群落特征 养殖活动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山湾浮游动物数量特征与养殖活动及水团关系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孙鲁峰 李秀启 徐兆礼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472,共8页
为研究东山湾浮游动物数量特征与养殖活动及水团的关系,于2012年11月(秋季)、2013年2月(冬季)、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东山湾浮游动物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山湾浮游动物在种类、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漳江河口、... 为研究东山湾浮游动物数量特征与养殖活动及水团的关系,于2012年11月(秋季)、2013年2月(冬季)、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东山湾浮游动物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山湾浮游动物在种类、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漳江河口、八尺门附近海域、湾口站位和湾外的几个固定站位,这种分布特点与东山湾的水团水系以及养殖环境有较大关系,春季漳江径流最大,导致河口海域呈现浮游动物高值区,夏季外海水团对外海水域影响势力最强,导致夏季湾外站位浮游动物丰富,秋季和冬季水团势力减弱,浮游动物往往在养殖活动盛行的区域较为丰富;水团和养殖活动对东山湾浮游动物的影响也导致了优势种的季节变化,2012年11月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2013年2月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2013年5月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2013年8月优势种为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优势种在各个季节的平面分布也有所不同,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是调查海域秋季、冬季和春季的主要优势种,主要分布在湾内海域,8月份肥胖箭虫和亚强次真哲水蚤主要分布在湾外海域,而异体住囊虫适温性较高,在夏季代替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成为湾内最重要的优势种类。研究表明,东山湾养殖活动和水团的变化对浮游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山湾 浮游动物 养殖活动 水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祖列岛海水养殖区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刘兰英 吕新 +5 位作者 李莹 黄薇 刘朋虎 王为刚 饶秋华 罗土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3-530,共8页
为研究马祖列岛海水养殖区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21年3月~5月收集福建连江养殖海区和邻近非养殖海区(对照区)海水样本,测定海水理化性质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不同时期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为研究马祖列岛海水养殖区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21年3月~5月收集福建连江养殖海区和邻近非养殖海区(对照区)海水样本,测定海水理化性质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不同时期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并分析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养殖区海水样本中无机氮含量在5月均低于对照区,养殖区海水中的磷酸盐含量在5月时有所升高,但其在3月和4月同样表现出养殖区海水<对照区海水的变化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相较于对照区水体,海带养殖区水体具有更高的细菌丰度和多样性,不同时期细菌多样性呈3月>4月>5月的变化趋势。两种区域水体优势微生物菌群结构类似,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主要优势属为Candidatus_Actinomarina(相对丰度11.52%~16.72%)。通过冗余分析(RDA)发现,pH值和氨氮含量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0.05),海带养殖活动有利于降低水体中的无机氮磷含量,对改善水质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水体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提高。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海水养殖区域的生态效应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活动 细菌群落 环境因子 海水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沙湾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与鱼贝养殖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家齐 朱长波 +4 位作者 李俊伟 李婷 陈素文 颉晓勇 张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8-293,共16页
为了解流沙湾养殖活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共记录浮游动物18大类119种、浮游幼体17种... 为了解流沙湾养殖活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共记录浮游动物18大类119种、浮游幼体17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以桡足类(45种)和端足类(20种)为主,其次为毛颚类(15种)、水螅水母类(12种)、等足类(6种)等。十足目幼体(Decapod larvae)为春、夏两季的主要优势类群,亚强次真哲水蚤( Subeucalanus subcrassus)、微驼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为秋季主要优势种,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 )为冬季主要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1.53个·m^-3 和73.48 mg·m^-3 。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表明,除春季外,流沙湾内湾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外湾差异明显。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溶解氧、磷酸盐、透明度、温度和硝酸盐等环境因子是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流沙湾海区,鱼类小网箱的养殖活动在夏秋两季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较大;贝类养殖区的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但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与其它采样点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湾 浮游动物 养殖活动 种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不同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萍 孙萍 +2 位作者 宋洪军 王宗兴 李瑞香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3-680,共8页
基于2009-2010年度6个双月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桑沟湾海域不同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空间差异和周年变化特征,与1983-1984,1989-1990,1999-2000和2003-2004年四个年度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桑沟湾浮游植物群落的长期变化趋势。研... 基于2009-2010年度6个双月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桑沟湾海域不同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空间差异和周年变化特征,与1983-1984,1989-1990,1999-2000和2003-2004年四个年度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桑沟湾浮游植物群落的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桑沟湾2009-2010年度网采浮游植物样品共鉴定93个种类,优势种主要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派格棍形藻(Bacillaria paxillifera)、纺锤三趾藻(Tripos fusus)、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等种类,且优势种组成和丰度随季节而变化。海带养殖区的浮游植物物种数(站位年度平均为21种)最高,贝藻混养区(18种)居中,贝类养殖区(15种)最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分别呈现2月份最高和8月份最高单峰变化的整体规律,但不同月份各养殖区的特征不同。年际比较发现,1983-1984和1989-1990两年度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峰值出现在夏秋两季,而1999年至今的3个年度(1999-2000,2003-2004和2009-2010年)则呈现冬季浮游植物高丰度的特征,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整体水平大致逐年降低,周年规律可能存在双峰向单峰变化的趋势。养殖活动可通过改变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营养盐循环、营养竞争等方式影响桑沟湾浮游植物群落时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沟湾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养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