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养分高效利用育种新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童依平 滕婉 +1 位作者 凌宏清 张爱民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0-307,共8页
20世纪90年代初,李振声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走资源节约型高产农业道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开展了作物高效利用营养元素的育种探索,开创了以提高磷、氮吸收和利用效率为主,以“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小麦育种... 20世纪90年代初,李振声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走资源节约型高产农业道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开展了作物高效利用营养元素的育种探索,开创了以提高磷、氮吸收和利用效率为主,以“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小麦育种新方向,引领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第二次绿色革命”。2024年9月,李振声院士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本文总结了李振声倡导育种新方向的战略考量,以及如何布局开展小麦磷高效利用的生理和遗传基础研究,以此向李振声院士在作物营养高效利用研究领域作出的出色工作致敬,期望能进一步展现李振声的治学方法和精神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高效利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 小麦 育种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2
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5 位作者 吕季娟 刘学安 罗江陶 邓清燕 刘培勋 李朝苏 《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为了充分挖掘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及应用,本研究对其产量表现进行了剖析。利用3 a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多年多点品比试验方法和GGE双标图模型对‘川麦614’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展开分析。结果表... 为了充分挖掘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及应用,本研究对其产量表现进行了剖析。利用3 a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多年多点品比试验方法和GGE双标图模型对‘川麦614’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川麦614’小区平均产量6031.50 kg/hm^(2),位居第二,稳定性好,适应多环境。大区生产中‘川麦614’产量7031.55 kg/hm^(2),居第一,增产达8.79%。双标图模型中,“哪个赢在哪里”功能图指明‘川麦614’在达州、内江、南部、双流和中江的产量高,适应性好;“高产性和稳产性”功能图显示其产量最高,稳定性好;具同心圆的GGE双标图表明‘川麦614’是丰产性和稳产性很好的品种。综合比较,‘川麦614’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表现良好的养分高效利用新品种,推广应用潜力大,育种利用与基础研究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高效利用 川麦 GGE双标图模型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限制因素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耗 薛亚光 杨建昌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5-7,共3页
通过调查、实地取证和试验,明确了限制单季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主要因素是栽培措施不当,如秧苗素质差、栽插密度过稀、施肥量过大、大水漫灌等,这直接影响了群体质量,造成资源浪费;品种的耐肥性太强和大穗型品种弱势粒充实差也是... 通过调查、实地取证和试验,明确了限制单季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主要因素是栽培措施不当,如秧苗素质差、栽插密度过稀、施肥量过大、大水漫灌等,这直接影响了群体质量,造成资源浪费;品种的耐肥性太强和大穗型品种弱势粒充实差也是影响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原因。通过构建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体系,即以水稻实地养分管理技术、轻干湿交替灌溉技术为核心,配套培育壮秧、增密控肥、前氮后移、喷施叶面肥和选用高产与氮高效品种等措施,可以获得产量与养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养分管理 轻干湿交替灌溉 养分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利用现状与养分高效利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余莽 《江西农业》 2017年第23期33-33,共1页
21世纪以来,我国在人口和资源的使用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为此,我国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消费国家,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增加,如何充分发挥化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摆... 21世纪以来,我国在人口和资源的使用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为此,我国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消费国家,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增加,如何充分发挥化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结合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中化肥利用不合理、养分利用率低的情况,通过分析国内外化肥施用状况及国内养分利用率较低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利用 养分高效利用 解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地肥力下降成因与保护利用对策——基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视角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仇少君 郝小雨 +4 位作者 赵士诚 徐新朋 王秀斌 何萍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黑土具有质地好、肥力高、适耕性强等特点,为全国贡献了1/4的粮食产量,但黑土地长期集约化利用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已引起国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特征,并着重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视角探讨了黑土地肥力下降的... 黑土具有质地好、肥力高、适耕性强等特点,为全国贡献了1/4的粮食产量,但黑土地长期集约化利用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已引起国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特征,并着重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视角探讨了黑土地肥力下降的原因,提出了黑土地保护利用对策。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特征为有机质下降、结构变差、养分失衡、酸化严重和黑土层变薄等。从养分资源利用角度分析,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原因是黑土地集约化利用下秸秆长期移出农田,有机物料投入不足,以及化学肥料种类、用量、施用时间的不合理。为此,本文提出以养分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养分精准管理、以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及以有机物料循环利用为基础的农牧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对策。总之,黑土地养分高效循环利用是实现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肥力下降特征 肥力下降原因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 保护利用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杜思垚 方娅婷 鲁剑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根系分泌物是作物与土壤交流的主要媒介,对于土壤养分活化、作物养分吸收、作物生长等均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根系分泌物与作物、土壤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利用不同的根系分泌物来实现种间促进、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力,本文归纳... 根系分泌物是作物与土壤交流的主要媒介,对于土壤养分活化、作物养分吸收、作物生长等均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根系分泌物与作物、土壤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利用不同的根系分泌物来实现种间促进、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力,本文归纳总结了根系分泌物的分类、功能及对土壤养分(氮、磷、钾和铁)的活化、作物养分吸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讨论了有关作物应对养分胁迫的不同机制,并提出研究展望:一是加强根系分泌物的鉴定手段,实现根系分泌物组分的原位无损伤鉴定和分析;二是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进一步揭示根系分泌物所介导的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根土界面生物互作过程;三是加强验证根系分泌物影响植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目标基因和微生物的功能定位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达到有效改善植物健康的目的;四是推进研究成果向科技应用转化的进程,利用仿生学原理将有益的根系分泌物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养分活化 养分吸收 作物养分高效利用 生物互作 养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茶园养分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龙俐至 倪康 +3 位作者 马立锋 杨向德 李海涛 阮建云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养分管理技术提升是推动国家“双碳”战略和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从茶树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物学基础与茶园养分的土壤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方面,综述了2023年茶树营养理论与养分管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农业背... 养分管理技术提升是推动国家“双碳”战略和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从茶树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物学基础与茶园养分的土壤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方面,综述了2023年茶树营养理论与养分管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农业背景与科技发展趋势,预测茶园养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后续茶园养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养分高效利用 土壤健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管理策略建议 被引量:21
8
作者 范明生 樊红柱 +5 位作者 吕世华 曾祥忠 石孝均 刘维震 江荣风 张福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564-1568,共5页
本文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管理策略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作物需... 本文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管理策略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作物需求不同步;没有考虑环境养分供应与水旱轮作系统养分动态特征。养分管理应当遵循:从整个轮作系统出发调控养分,综合应用各种养分资源,根据不同养分资源的特征确定管理策略,以及综合应用减少养分损失,高产栽培等农作技术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 施肥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产品绿色智能设计思路 被引量:1
9
作者 冯瑞 鲁振亚 +3 位作者 马航 商立鹏 危常州 周凌翔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1,共5页
肥料是支撑农业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载体。我国化肥行业存在能源消耗高、绿色清洁技术少、肥料与农业需求脱节等问题。针对现有问题,根据张福锁院士提出的“绿色智能肥料”新理念,从肥料绿色化、智能化设计角度提出一种产品设计思路,对... 肥料是支撑农业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载体。我国化肥行业存在能源消耗高、绿色清洁技术少、肥料与农业需求脱节等问题。针对现有问题,根据张福锁院士提出的“绿色智能肥料”新理念,从肥料绿色化、智能化设计角度提出一种产品设计思路,对创制在资源属性、能源属性和环境属性方面实现养分资源充分利用的绿色智能肥料产品进行探索性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发展 绿色化设计 智能化设计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营养学科发展报告 被引量:11
10
作者 袁力行 申建波 +1 位作者 崔振岭 张福锁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8-52,共5页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吸收、转运和利用营养物质规律,探讨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交换营养物质与能量的科学,是支撑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近二十年来,中国植物营养学研究秉承"学科交叉、瞄...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吸收、转运和利用营养物质规律,探讨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交换营养物质与能量的科学,是支撑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近二十年来,中国植物营养学研究秉承"学科交叉、瞄准前沿、强化基础、应用优先、立地顶天"的发展理念,在植物营养生物学、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养分资源管理、养分再利用与污染控制、以及可持续农业研究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植物营养学科未来将积极应对中国粮食安全、农产品品质安全、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的重大挑战,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营养 植物-土壤-环境 养分高效利用 资源与环境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土壤-作物系统镁-磷营养互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希茹 姜润 +1 位作者 连祎雯 黄成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1-216,250,共7页
镁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当前镁营养缺乏和磷利用效率低已成为限制我国种植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养分管理问题。镁、磷养分供应不能满足作物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在南方酸性土壤中表现尤为明显。镁-磷营... 镁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当前镁营养缺乏和磷利用效率低已成为限制我国种植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养分管理问题。镁、磷养分供应不能满足作物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在南方酸性土壤中表现尤为明显。镁-磷营养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在肥料中,镁-磷互作影响镁、磷养分在肥料中的生物有效性;在土壤中,镁-磷互作影响镁、磷养分的固定与释放;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镁-磷互作促进了作物对镁、磷养分高效吸收和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作物品质。综上所述,镁和磷在肥料-土壤-作物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交互作用,需要系统地认知和理解二者在肥料、土壤和作物中的交互过程及作用机制,为绿色高效肥料产品创新设计和农田养分高效管理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磷互作 养分有效性 养分固定与释放 养分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