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施肥结构对两种叶菜类蔬菜的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杨珠
龙怀玉
+4 位作者
汤宏
颜雄
盛浩
黄运湘
廖超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43-47,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洞庭湖平原地区蔬菜生产基地不同施肥结构对两种叶菜类蔬菜(白菜和甘蓝)的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可明显提高蔬菜产量;与不施肥对照和纯化肥处理比较,白菜平均分别增产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洞庭湖平原地区蔬菜生产基地不同施肥结构对两种叶菜类蔬菜(白菜和甘蓝)的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可明显提高蔬菜产量;与不施肥对照和纯化肥处理比较,白菜平均分别增产32.2%和18.2%,甘蓝平均分别增产53.3%和7.8%。配施有机肥处理能明显提高白菜和甘蓝的养分吸收量和利用率,其中,配施有机肥的3个处理的甘蓝对氮、磷的利用率平均分别比当地习惯施肥处理高21.6%和10.0%,对氮、磷、钾的利用率平均分别比纯化肥处理高17.2%、10.2%、17.9%;配施有机肥的3个处理的白菜对氮、磷的利用率平均分别比当地习惯施肥处理高23.2%和16.1%,对氮、磷、钾的利用率平均分别比纯化肥处理高26.7%、13.6%和22.2%。根据两种蔬菜的养分吸收结果,运用平衡施肥理论,求得了两种蔬菜的平衡施肥参数,白菜N∶P2O5∶K2O的配比为1.00∶0.50∶1.07;甘蓝N∶P2O5∶K2O的配比为1.00∶0.53∶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甘蓝
产量
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微生物对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潜力后代抑草作用的影响
2
作者
徐高峰
申时才
+6 位作者
张付斗
杨韶松
金桂梅
郑凤萍
温丽娜
张云
吴冉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62-2571,共10页
明确土壤微生物对化感作物田间抑草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对农田杂草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是培育化感水稻的优良抗原,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土壤微生物对该野生稻及其后代化感抑草作用的影响。本试验以非化...
明确土壤微生物对化感作物田间抑草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对农田杂草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是培育化感水稻的优良抗原,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土壤微生物对该野生稻及其后代化感抑草作用的影响。本试验以非化感亚洲栽培稻(RD23)作为参照,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对长雄野生稻及其中化感潜力后代(RL169)的抑草效应,并分析了与其共培稗草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对稗草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显著增强了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后代(RL169)的抑草效应(P<0.05),而对非化感亚洲栽培稻(RD23)则无明显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根系分泌物和不同化感潜力水稻互作(土壤微生物×根系分泌物×不同化感潜力水稻)对稗草的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2)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后代(RL169)改变了稗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降低了稗草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水平和丰富度,与其共培稗草的根际细菌在科、属和种水平的数量显著低于非化感亚洲栽培稻(RD23)处理组(P<0.05)。3)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后代(RL169)显著降低了共培稗草对N、P和K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且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长雄野生稻处理组稗草对N和P的吸收和中化感潜力水稻(RL169)处理组稗草对N的吸收显著降低;方差分析也显示,土壤微生物和不同化感潜力水稻极显著或显著影响稗草对N元素(P<0.01)或K元素(P<0.05)的吸收,但对P元素的吸收却无显著影响;另外,稗草养分的利用仅受到不同化感潜力水稻的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后代(RL169)改变了稗草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降低了其对营养元素N、P和K的吸收和利用,其化感抑草效应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清土壤微生物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影响以及对野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化感作用
根际土壤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化感抑草效应
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施肥结构对两种叶菜类蔬菜的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杨珠
龙怀玉
汤宏
颜雄
盛浩
黄运湘
廖超林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43-47,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863重点课题(2013AA102900-4)
文摘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洞庭湖平原地区蔬菜生产基地不同施肥结构对两种叶菜类蔬菜(白菜和甘蓝)的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可明显提高蔬菜产量;与不施肥对照和纯化肥处理比较,白菜平均分别增产32.2%和18.2%,甘蓝平均分别增产53.3%和7.8%。配施有机肥处理能明显提高白菜和甘蓝的养分吸收量和利用率,其中,配施有机肥的3个处理的甘蓝对氮、磷的利用率平均分别比当地习惯施肥处理高21.6%和10.0%,对氮、磷、钾的利用率平均分别比纯化肥处理高17.2%、10.2%、17.9%;配施有机肥的3个处理的白菜对氮、磷的利用率平均分别比当地习惯施肥处理高23.2%和16.1%,对氮、磷、钾的利用率平均分别比纯化肥处理高26.7%、13.6%和22.2%。根据两种蔬菜的养分吸收结果,运用平衡施肥理论,求得了两种蔬菜的平衡施肥参数,白菜N∶P2O5∶K2O的配比为1.00∶0.50∶1.07;甘蓝N∶P2O5∶K2O的配比为1.00∶0.53∶1.14。
关键词
白菜
甘蓝
产量
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Keywords
Chinese cabbage
cabbage
yield
nutrients uptake and nutrients use
分类号
S634.3 [农业科学—蔬菜学]
S635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微生物对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潜力后代抑草作用的影响
2
作者
徐高峰
申时才
张付斗
杨韶松
金桂梅
郑凤萍
温丽娜
张云
吴冉迪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共建澜湄农业生物安全联合研究中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昆明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62-257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544,31860511)
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项目(202105AD160021)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2600400)
云南省重大专项项目(202102AE090003)资助。
文摘
明确土壤微生物对化感作物田间抑草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对农田杂草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是培育化感水稻的优良抗原,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土壤微生物对该野生稻及其后代化感抑草作用的影响。本试验以非化感亚洲栽培稻(RD23)作为参照,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对长雄野生稻及其中化感潜力后代(RL169)的抑草效应,并分析了与其共培稗草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对稗草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显著增强了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后代(RL169)的抑草效应(P<0.05),而对非化感亚洲栽培稻(RD23)则无明显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根系分泌物和不同化感潜力水稻互作(土壤微生物×根系分泌物×不同化感潜力水稻)对稗草的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2)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后代(RL169)改变了稗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降低了稗草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水平和丰富度,与其共培稗草的根际细菌在科、属和种水平的数量显著低于非化感亚洲栽培稻(RD23)处理组(P<0.05)。3)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后代(RL169)显著降低了共培稗草对N、P和K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且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长雄野生稻处理组稗草对N和P的吸收和中化感潜力水稻(RL169)处理组稗草对N的吸收显著降低;方差分析也显示,土壤微生物和不同化感潜力水稻极显著或显著影响稗草对N元素(P<0.01)或K元素(P<0.05)的吸收,但对P元素的吸收却无显著影响;另外,稗草养分的利用仅受到不同化感潜力水稻的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后代(RL169)改变了稗草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降低了其对营养元素N、P和K的吸收和利用,其化感抑草效应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清土壤微生物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影响以及对野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稻化感作用
根际土壤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化感抑草效应
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Keywords
rice allelopathy
rhizospheric soil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llelopathic weed suppression
nutrient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51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施肥结构对两种叶菜类蔬菜的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张杨珠
龙怀玉
汤宏
颜雄
盛浩
黄运湘
廖超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1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土壤微生物对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潜力后代抑草作用的影响
徐高峰
申时才
张付斗
杨韶松
金桂梅
郑凤萍
温丽娜
张云
吴冉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