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澳洲坚果根际土壤养分活化与磷素营养规律研究进展
1
作者 唐涛 文思捷 +5 位作者 柴佳琪 师永林 孙玉翠 赵鑫 贺熙勇 申建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6-281,共6页
我国已成为世界澳洲坚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对澳洲坚果植物营养规律认识不足限制了我国澳洲坚果高产优质生产。本文概述澳洲坚果营养分配,分析低磷诱导的排根形成与根际养分活化过程;提出澳洲坚果养分管理策略,包括局部施肥调控、控... 我国已成为世界澳洲坚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对澳洲坚果植物营养规律认识不足限制了我国澳洲坚果高产优质生产。本文概述澳洲坚果营养分配,分析低磷诱导的排根形成与根际养分活化过程;提出澳洲坚果养分管理策略,包括局部施肥调控、控制养分施用总量及养分形态优化配比,从而优化澳洲坚果根际环境,促进排根发育和柠檬酸阴离子分泌,强化根际效应和根—肥互馈增效作用,以提高澳洲坚果产量与品质。同时,本文指出澳洲坚果系统营养诊断标准以及探明适宜园地供磷水平将是实现其养分精准管理的关键,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营养规律 养分活化 排根 根际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养分活化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曹秀华 曲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14,共6页
石灰性土壤由于碱性反应和富含钙、镁,对于P素和Zn、Mn等微量元素具有强烈地固定作用,常常发生这些元素供应不足的现象,如何通过人工调控,促进这些营养元素潜在部分的活化,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表明,将灌溉... 石灰性土壤由于碱性反应和富含钙、镁,对于P素和Zn、Mn等微量元素具有强烈地固定作用,常常发生这些元素供应不足的现象,如何通过人工调控,促进这些营养元素潜在部分的活化,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表明,将灌溉水进行酸化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土壤中原有的P素和微量元素Mn的有效性,并且在酸化水的浓度适当时,还可显著提高小麦、大豆和棉花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土壤养分 潜在养分活化 盆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滴灌棉田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罗林毅 陈瑞杰 +4 位作者 阮向阳 任晓辉 曲奥 苏海婷 冶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土壤养分活化、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滴灌棉田合理施用微生物菌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方法,室内培养将微生物菌剂施入含有土壤的培养盒中,分别培养0、5、10、15、... 【目的】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土壤养分活化、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滴灌棉田合理施用微生物菌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方法,室内培养将微生物菌剂施入含有土壤的培养盒中,分别培养0、5、10、15、20 d,分析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活化效率最大的时间;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CK(不施微生物菌剂)、T_(1)(施微生物菌剂75 L/hm^(2))、T_(2)(施微生物菌剂150 L/hm^(2))、T_(3)(施微生物菌剂300 L/hm^(2)),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分析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0~20 cm、20~40 cm土层的有效硅、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着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增加而增加,T_(3)处理效果最显著。T_(3)处理的单铃重较CK增加8.7%,产量增加14.6%。T_(3)处理的绒长、断裂比强度、纺纱均匀性指数较CK显著增加;马克隆值由C_(2)级提高至B_(2)级。【结论】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的第5 d对土壤养分的活化效果最佳,且能够增加土壤有效硅、有效磷、速效钾的有效含量,提高棉花产量并改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养分活化 棉花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不同肥力紫色水稻土氮磷活化能力
4
作者 樊红柱 秦鱼生 +1 位作者 郭松 陈庆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62-70,共9页
【目的】探讨长期施肥下紫色水稻土氮、磷养分活化能力及其与pH和有机碳的量化关系,为土壤培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连续36年不施肥的低肥力(LF)、氮磷钾平衡施肥的中肥力(MF)和有机无机配施的高肥力(HF)处理,研究不同肥力土壤氮磷养... 【目的】探讨长期施肥下紫色水稻土氮、磷养分活化能力及其与pH和有机碳的量化关系,为土壤培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连续36年不施肥的低肥力(LF)、氮磷钾平衡施肥的中肥力(MF)和有机无机配施的高肥力(HF)处理,研究不同肥力土壤氮磷养分含量及其活化度的演变特征,分析土壤pH、有机碳与氮磷活化度的关系。【结果】MF和HF土壤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LF土壤。LF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基本稳定,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而有效磷含量略有降低,MF和HF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LF、MF、HF土壤全氮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5.5、14.2、17.0 mg/kg,碱解氮年增量为0.40、1.05、1.32 mg/kg,全磷年增量为0.8、17.1、18.0 mg/kg,有效磷年增量为-0.03、2.05、1.85 mg/kg。MF和HF土壤氮磷活化度比LF土壤提高8.15%~428.77%;氮活化度与pH和有机碳不存在线性关系,磷活化度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年施N 240 kg/hm^(2)、P_(2)O_(5) 120 kg/hm^(2),氮含量于13年后、磷含量于9年后达到饱和。【结论】氮磷钾平衡施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西南丘陵区水稻土氮磷养分含量及其活化能力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养分活化 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root derived organic acids on the activ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永亮 郭玉强 +3 位作者 韩士杰 邹春静 周玉梅 程国玲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5-118,164,共4页
Four types of soils, including brown coniferous forest soil, dark brown soil, black soil, and black calic soil, sampled from three different places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used in this test. The functions of two root-... Four types of soils, including brown coniferous forest soil, dark brown soil, black soil, and black calic soil, sampled from three different places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used in this test. The functions of two root-derived organic acids and water were simulated and compared in the activation of mineral nutrients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ganic acids could activate the nutrients and the activated degree of the nutrient elements highly depended on the amount and types of the organic acid excreted and on the physio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tested. The activation effect of the citric acid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lic acid in extracting Fe, Mn, Cu, and Zn for all the tested soil types. However, the activation efficiencies of P, K, Ca, and Mg extracting by the citric acid were not much higher, sometimes even lower, than those by malic acid. Th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of all elemen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amount of the citric acid ad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acids NUTRIENT ACTIVATION RHIZOSPHE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