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管理措施对甘薯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卞倩倩 王雁楠 +9 位作者 康志河 乔守晨 陈彦杞 尹雨萌 曹郭郑 赵国瑞 徐丹丹 李亚蔚 张济世 杨育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为探究综合管理措施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促进甘薯可持续生产,设置了5个处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管理(OPT)、综合管理措施1(OPTC)、综合管理措施2(OPTCS),从甘薯产量和品质、养分利用效率、土壤质量、经济效益方面... 为探究综合管理措施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促进甘薯可持续生产,设置了5个处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管理(OPT)、综合管理措施1(OPTC)、综合管理措施2(OPTCS),从甘薯产量和品质、养分利用效率、土壤质量、经济效益方面来评价综合农艺措施在甘薯生产上的效应。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OPTC处理的甘薯产量显著提高了19.81%,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51.91%和73.63%,净利润增加了8238.77元/hm^(2);OPTCS处理的甘薯产量显著提高了24.79%,块根还原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了39.53%,甘薯整株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和块根磷、钾养分累积量均显著增加,氮、磷的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提高了64.27%~167.21%,净利润提高了7502.23元/hm^(2),同时还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甘薯产量与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块根氮积累量、块根磷积累量、块根钾积累量、地上部氮积累量、地上部钾积累量、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是影响甘薯产量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综合管理措施可以实现甘薯产量和品质、养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的协同提高,促进甘薯绿色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理措施 甘薯 产量 养分利用效率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豫西旱地麦田土壤速效养分和小麦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柴雪茹 王贺正 +5 位作者 马嵩科 张冬霞 张静 张俊豪 乔唱唱 黄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6,共9页
为明确玉米秸秆还田和氮肥用量对豫西旱地麦田土壤速效养分、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洛旱2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秸秆全量还田(S1),副区为施氮量处理,分别为0(N0)、120(... 为明确玉米秸秆还田和氮肥用量对豫西旱地麦田土壤速效养分、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洛旱2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秸秆全量还田(S1),副区为施氮量处理,分别为0(N0)、120(N1)、180(N2)、240 kg/hm^(2)(N3)和300 kg/hm^(2)(N4),研究不同组合处理下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20、2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对小麦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水平下,与S0相比,S1处理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碱解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同一生育时期相同秸秆还田处理下,同一施氮水平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高于20~40 cm土层。相同秸秆还田处理下,小麦各器官氮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植株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整体表现为S1处理高于S0。无论秸秆是否还田,氮肥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回收率总体上N2、N3水平较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同一施氮水平下,S1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回收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均高于S0处理。无论秸秆是否还田,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3水平达最大值;同一施氮水平下,S1处理的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总体上高于S0。综上表明,秸秆还田配施180~240 kg/hm2纯氮是实现豫西旱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和小麦高产的适宜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施氮量 土壤速效养分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露天煤矿复垦生态系统先锋树种水分利用效率
3
作者 王霜 原野 +4 位作者 袁媛 李倩 赵嘉瑜 杨蓉欣 杨雨青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6-1184,共9页
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反映了其固碳能力与水分消耗的平衡关系,揭示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我国黄土丘陵区典型露天煤矿——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区复垦生态系统不同复垦年限(5 a、15 a、20 a、28 a)的3种先锋树种(油松、榆树、刺槐... 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反映了其固碳能力与水分消耗的平衡关系,揭示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我国黄土丘陵区典型露天煤矿——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区复垦生态系统不同复垦年限(5 a、15 a、20 a、28 a)的3种先锋树种(油松、榆树、刺槐)为研究对象,在对树种叶片的碳(C)、氮(N)含量及C/N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树种WUE随复垦年限的演变规律,并分析叶片C/N与植物WUE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刺槐和榆树叶片C、N含量随复垦年限增加,而油松叶片C、N含量高值则分别出现在复垦15 a和20 a。油松叶片的C含量、C/N均显著高于榆树,N含量低于其他两树种(P<0.05)。刺槐叶片的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树种(P<0.05)。(2)同一树种在不同生长年期WUE随复垦年限表现的规律为:油松复垦5 a最大,复垦28 a最小;榆树复垦28 a最大,复垦5 a最小;刺槐复垦15 a最大,而复垦5 a最小(P<0.05)。树种间WUE的差异表现为,油松高于榆树和刺槐。(3)3种树种的WUE与叶片C含量及C/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叶片N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平朔矿区植被重建工作中先锋树种WUE特征,可为黄土丘陵区露天煤矿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朔露天煤矿 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同位素技术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介导微生物对马尾松和杉木根系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王世红 姚鸿文 +2 位作者 郜昌建 葛晓改 毛忆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0-1431,共12页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添加对林木生长和根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土壤功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1年生马尾松和杉木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生物质炭添加量处理,即0 t/hm^(2)(对照CK)、5 t/hm^...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添加对林木生长和根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土壤功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1年生马尾松和杉木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生物质炭添加量处理,即0 t/hm^(2)(对照CK)、5 t/hm^(2)(低量,LB)、10 t/hm^(2)(中量,MB)、20 t/hm^(2)(高量,HB)。测定马尾松和杉木幼苗的根系构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计算根系养分利用效率。【结果】与对照相比,3个生物质炭添加处理显著增加马尾松根系生物量19.9%~30.7%。与CK相比,HB处理的马尾松和杉木细根总长度分别增加了24.3%和12.7%;MB和HB处理的马尾松细根表面积分别增加了20.7%、41.2%,体积分别提高了24.9%、51.5%;MB处理降低杉木细根表面积13.5%和细根体积16.7%;LB处理马尾松和杉木细根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6.1%、12.2%;LB和MB处理马尾松细根磷含量分别降低了18.6%、22.0%。LB和MB处理分别显著增加马尾松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28.9%和25.5%,LB处理增加杉木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51.8%。LB处理下,真菌丰度与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氮吸收量均呈显著负相关;MB处理下,菌根真菌丰度与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氮磷吸收利用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微生物群落主要类群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HB处理下,仅真菌丰度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对照处理下,氮吸收效率受真菌和放线菌的影响较大,磷吸收效率受真菌的影响较大。LB处理下,氮吸收效率受根系生物量、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的影响较大;MB处理下,氮吸收效率受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影响显著,磷吸收效率受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氮含量、细菌和放线菌的影响较大;HB处理下,氮吸收效率受根系生物量、根系体积、菌根真菌的影响较大,磷吸收效率受根系生物量、根长、根系表面积的影响较大。【结论】生物质炭添加对亚热带人工林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正向促进作用。生物质炭施用量显著影响微生物总量和群落结构,进而调控根系氮磷养分的吸收利用。低生物质炭用量下,细菌和放线菌对根系氮磷吸收利用率的影响较大,而中、高生物质炭施用量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提高了真菌占比,氮磷的吸收和利用主要受菌根真菌的影响。高量生物质炭适宜于马尾松,而杉木适宜施用低量生物质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亚热带人工林 根系构型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配施脲铵运筹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5
作者 陈贵 纪涵博 +5 位作者 鲁晨妮 徐再萌 朱静娜 胡文凌 章斐 朱日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以传统配方肥+尿素一基两追施肥模式(CG)为对照,研究了以脲甲醛类缓控释肥(NC)和木质素类缓控释肥(MC)为基肥、脲铵为分蘖或穗分化追肥的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氮吸收累积、氮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养分... 通过田间试验,以传统配方肥+尿素一基两追施肥模式(CG)为对照,研究了以脲甲醛类缓控释肥(NC)和木质素类缓控释肥(MC)为基肥、脲铵为分蘖或穗分化追肥的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氮吸收累积、氮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蘖施肥模式水稻产量与CG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脲甲醛类缓控释肥+脲铵(NC-S)和木质素类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穗(MC-S)处理分别比CG处理明显增产3.96%和6.01%,主要原因为NC-S和MC-S处理每穗粒数分别比CG处理明显增加16.7%和17.6%;与CG处理相比,脲甲醛类缓控释肥+脲铵(NC-F)和木质素类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蘖(MC-F)处理成熟期地上部氮累积分别比CG处理增加2.50%和5.89%,NC-S和MC-S处理分别比CG处理明显增加10.0%和11.6%;NC-S和MC-S处理氮素利用效率(NUE)分别比CG处理高3.96%和6.01%。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增加了水稻氮吸收效率(NupE)和表观氮肥回收效率(ANR),其中MC-S处理的NupE明显比CG处理高11.6%,NC-S和MC-S处理的ANR分别比CG处理明显高25.4%和29.3%。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土壤碱解氮含量明显比CG处理增加6.58%~10.7%,其中,一基一穗施肥模式增加比例更大;另外,土壤有机质含量比CG处理增加1.11%~7.56%。由此可见,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穗施肥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增加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控释肥 脲铵 追肥时期 氮素利用效率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NUE)及植物对养分胁迫环境的适应策略 被引量:59
6
作者 苏波 韩兴国 +1 位作者 黄建辉 渠春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5-343,共9页
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 N UE)是植物适应贫瘠生境的一种重要的竞争策略。养分利用效率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 ,曾用多个参数描述 ,其间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通过综述近年来相关的研究结果 ,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 1 )不同种 ,不... 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 N UE)是植物适应贫瘠生境的一种重要的竞争策略。养分利用效率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 ,曾用多个参数描述 ,其间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通过综述近年来相关的研究结果 ,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 1 )不同种 ,不同生活型植物 ,乃至同株植物不同器官的 N UE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 ) N UE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 ,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较多 ,但争议较大 ,综合考虑 ,它对 NUE的影响不甚显著 ;叶片脱落持续时间的影响强烈 ,逐步落叶物种的NUE比在较短时间内即全部落叶的物种低 ;高的土壤湿度能提高 N素利用效率 ,但对 P、Ca的影响不大 ;遮荫或改变库 -源关系会显著降低植物的 NUE;地形条件对 NUE存在显著影响 ;植物体内的次生化学代谢过程会降低 N UE和凋落物分解速率。 ( 3 )养分再吸收与植物的适应性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为了应付养分胁迫生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利用效率 适应策略 养分胁迫环境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氮利用效率相关功能基因研究现状
7
作者 张虎 吴月娥 段海燕 《农学学报》 2025年第8期6-12,共7页
本研究探讨水稻氮利用效率(NUE)的遗传基础和相关功能基因,指出氮肥的过度使用和总结阐述相关基因。将NUE性状分为生理性状(如氮吸收)和农艺性状(如分蘖数)两个方面来阐述对氮素吸收有利的重要基因。在生理性状方面,分别总结了影响水稻N... 本研究探讨水稻氮利用效率(NUE)的遗传基础和相关功能基因,指出氮肥的过度使用和总结阐述相关基因。将NUE性状分为生理性状(如氮吸收)和农艺性状(如分蘖数)两个方面来阐述对氮素吸收有利的重要基因。在生理性状方面,分别总结了影响水稻NH_(4)^(+)吸收和NO_(3)^(-)吸收的相关基因。水稻对NH_(4)^(+)的吸收主要受AMT超家族蛋白控制,而对NO_(3)^(-)转运的蛋白主要分为两大类:NRT1和NRT2,例如:OsAMT1.1和OsNRT1.1B等基因的过表达可以增加水稻对氮的吸收。在农艺性状方面,GRF4和NGR5等转录因子通过调控氮代谢基因表达,促进分蘖和籽粒生长,从而提高氮利用效率。这些发现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有望培育出高氮利用效率、环境友好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利用效率(nue) 遗传基础 基因 功能基因 AMT超家族蛋白 NRT1/NRT2 生理性状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方施肥对杂交稻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艳屏 何刚 +2 位作者 高飞 胡国勇 张荣萍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为探明江油市水稻田适宜氮磷钾肥配方施用量,本试验选用深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植株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本试验区域水稻田适宜的施肥量为:纯N 9.20kg/667m^(2),P2O2.8 kg/667m^(2),K2O4.0 kg/667m^... 为探明江油市水稻田适宜氮磷钾肥配方施用量,本试验选用深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植株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本试验区域水稻田适宜的施肥量为:纯N 9.20kg/667m^(2),P2O2.8 kg/667m^(2),K2O4.0 kg/667m^(2)。氮元素较磷、钾而言是当前地力状况下对水稻生长起决定性作用的营养元素。氮钾肥配施更有利于水稻植株茎叶和籽粒氮素和钾素及籽粒钾素的吸收,氮磷肥配施更有利于茎叶全磷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养分利用效率 植株养分 水稻田 地力状况 水稻植株 钾素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业凤 莫小玉 +3 位作者 李引龙 王雨沁 付一笛 杨颖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00,共7页
为解决农民在水稻施肥过程中存在的过量施肥、氮肥利用效率低以及产量提高困难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减少氮肥用量,改变氮肥运筹以及增加磷肥、钾肥比例的方式,设计缺氮处理(CK)、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FP)、高效处理(HE)、高产... 为解决农民在水稻施肥过程中存在的过量施肥、氮肥利用效率低以及产量提高困难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减少氮肥用量,改变氮肥运筹以及增加磷肥、钾肥比例的方式,设计缺氮处理(CK)、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FP)、高效处理(HE)、高产处理1(HY1)、高产处理2(SHY)共5个养分管理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的生长情况、生物学性状及不同养分优化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FP)相比,高效处理(HE)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氮肥施用量降低48.5%的情况下,水稻的产量没有显著降低,而2021、2022年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从FFP处理的26.4%、31.7%提高到42.2%、55.6%。2个高产处理在适当降低氮肥用量的情况下,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开花期水稻叶片SPAD值与总氮肥施用量无关,而与穗分化后氮肥用量相关。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花后氮素和干物质的积累呈现降低的趋势。因此,适当降低水稻种植过程中氮肥总施用量以及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可以显著改善水稻群体指标,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管理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旱地冬小麦产量、水氮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桑丽智 周捷 +2 位作者 吴锁智 王绪峰 沈玉芳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9-687,共9页
为了解生物炭在旱地小麦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基于2012年开始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0、10、30和50 t·hm^(-2)四个生物炭施用水平(分别用B0、B1、B2和B3表示,生物炭于2012年施入土壤,此后不再施用)下旱地冬小麦产量、水氮吸收利用及土... 为了解生物炭在旱地小麦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基于2012年开始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0、10、30和50 t·hm^(-2)四个生物炭施用水平(分别用B0、B1、B2和B3表示,生物炭于2012年施入土壤,此后不再施用)下旱地冬小麦产量、水氮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用生物炭(B0)处理相比,B2和B3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均显著增加,其中产量增幅分别为8.1%和14.6%,干物质增幅分别为16.3%和20.0%。高量施用生物炭(B2、B3)促进了冬小麦地上部及各器官的花后氮素积累,其中茎、叶、籽粒的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1.3%~18.2%、4.9%~16.5%和4.2%~10.9%。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表观氮损失(降幅34.5%~38.5%),提高了氮肥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其中B3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12.3 kg·kg^(-1)和9.1 kg·hm^(-2)·mm^(-1)。同时,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铵态氮、全氮、速效磷等土壤养分含量。本试验条件下,30和50 t·hm^(-2)施用生物炭能够有效促进旱地冬小麦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提高产量及氮肥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有利于旱地小麦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氮磷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6
11
作者 陈贵 赵国华 +3 位作者 张红梅 沈亚强 汪峰 程旺大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7,共6页
以长三角地区典型土壤类型青紫泥为背景土壤,研究连续7年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和化肥减量条件下水稻产量、氮磷吸收累积特性和氮磷利用效率,并对影响水稻氮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化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在不同... 以长三角地区典型土壤类型青紫泥为背景土壤,研究连续7年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和化肥减量条件下水稻产量、氮磷吸收累积特性和氮磷利用效率,并对影响水稻氮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化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水稻产量,其中以处理C4(30 t·hm^(-2)有机肥+1/2常量化肥)增加比例最大,为5.67%。当有机肥单施用量达60 t·hm^(-2)时,水稻产量比纯化肥处理增加5.56%,地上部氮磷累积均高于其它各处理,其中,氮累积尤为明显,增加比例为16.5%~25.4%。有机肥不同用量配合化肥减量施用时水稻地上部氮磷转运量、生理利用效率与纯化肥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然而,当单施有机肥用量达60 t·hm^(-2)时,氮转运量明显增加,生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磷生理利用效率亦有所降低,但不如氮明显。水稻氮磷生理利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使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特别明显,可能超过利于水稻利用的浓度范围。另外,土壤矿质元素铵态氮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含量过高也与之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水稻 产量 氮磷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被引量:33
12
作者 姜超强 王火焰 +3 位作者 卢殿君 周健民 王世济 祖朝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6-153,共8页
为了明确氮肥一次施用对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探寻夏玉米全生育期一次性施氮技术,该文通过2a(2015-2016)在安徽省太和县砂姜黑土和东至县红黄壤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分次施氮(SSB)、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RZF)和一次性条施尿... 为了明确氮肥一次施用对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探寻夏玉米全生育期一次性施氮技术,该文通过2a(2015-2016)在安徽省太和县砂姜黑土和东至县红黄壤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分次施氮(SSB)、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RZF)和一次性条施尿素(BDP)对夏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产量的顺序为RZF>SSB≈BDP>CK,RZF比SSB和BDP分别显著增产8.8%和9.8%。RZF的氮磷钾素积累均为各处理最高,氮肥表观利用率为50.1%~58.9%,比SSB和BDP分别提高8.3和12.4个百分点,并且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最高。RZF的磷肥表观利用率为17.5%,比SSB和BDP分别显著提高18.1%和27.2%。同一施氮水平下,太和点的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比东至点分别高31.5%、25.2%和46.3%。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了氮肥在耕层土壤的集中度,降低了氮素释放速度,达到缓控释肥的效果,能够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可见,一次根区施肥能够替代当前习惯的分次施肥,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对于化学氮肥减量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值得进一步研发施肥机械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养分 根区施肥 夏玉米 产量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施肥对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1
13
作者 葛均筑 展茗 +3 位作者 赵明 李建鸽 李淑娅 田少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73-1082,共10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方式对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转运和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施肥方式与农民常规施肥方式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经济效益提高1429~1725 Yuan/hm2。一次性施肥方式降低春玉米花前干物...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方式对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转运和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施肥方式与农民常规施肥方式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经济效益提高1429~1725 Yuan/hm2。一次性施肥方式降低春玉米花前干物质积累量,但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全生育期内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及花后干物质对产量贡献率,与农民习惯施肥方式差异不显著。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一次性施肥显著降低了春玉米生育前期(拔节期)氮、磷、钾素积累量,生育中后期玉米养分积累速率加快,成熟期氮、磷、钾素积累量差异不显著;一次性施肥方式对春玉米氮素转运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一次性施肥减少磷素和钾素的投入,但并不影响春玉米整个生育期磷素和钾素的积累和转运,同时显著提高了磷素和钾素的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一次性施肥 产量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养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 被引量:47
14
作者 廖育林 鲁艳红 +3 位作者 聂军 谢坚 周兴 杨曾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9-1258,共10页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基础地力和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探明土壤基础地力和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方法】采集双季水稻种植制度下33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基础地力和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探明土壤基础地力和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方法】采集双季水稻种植制度下33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3个处理的土壤,设置施肥与不施肥盆栽试验,监测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分析氮、磷、钾利用效率对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的响应。【结果】早晚稻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三个处理土壤大小顺序均为NPKS>NPK>CK,NPKS处理土壤早晚稻两季平均基础地力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较CK处理土壤分别增加113.8%和93.7%,NPK处理分别增加100.7%和81.9%。在同一施肥水平条件下,早、晚稻均以土壤基础地力较高的NPKS处理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土壤养分依存率,氮、磷、钾素收获指数较高,氮、磷、钾肥回收利用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则较低。回归分析表明,氮、磷肥回收利用率,氮、磷、钾肥农学效率,氮、钾素生理利用率均随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的提高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氮、磷、钾素土壤依存率随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的提高呈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结论】长期施氮磷钾肥或长期氮磷钾肥配施稻草均能提高土壤基础地力,以长期氮磷钾肥配施稻草的效果更显著。在较高基础地力土壤上生产,可以在保证作物高产稳产的情况下实现减量化施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稻田土壤 土壤基础地力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糟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15
作者 杨红军 王小勤 +6 位作者 苏坤杰 饶强 姬璐琳 郭雨 娜迪拉·阿布力孜 张展 阿依地达尔·多思江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7期101-105,共5页
以油菜德油5号为主栽品种,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50%化肥配施50%酒糟有机肥(CF_(50)+OF_(50))3个处理,研究酒糟有机肥对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有效提高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其中CF_(50)+OF_(50)处理的... 以油菜德油5号为主栽品种,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50%化肥配施50%酒糟有机肥(CF_(50)+OF_(50))3个处理,研究酒糟有机肥对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有效提高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其中CF_(50)+OF_(50)处理的产量和单株有效角果数较CF分别提高4.54%和4.83%;CF_(50)+OF_(50)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较CF平均增加15%~40%;CF_(50)+OF_(50)更利于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2)相关性分析表明,CF_(50)+OF_(50)处理的油菜产量、植株养分吸收量与肥料贡献率呈显著正相关。3)酒糟有机肥配施化肥可以有效促进油菜生长,提高营养元素吸收和肥料利用效率,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优化了土壤微环境,实现了酿酒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酒糟有机肥 产量 肥料利用效率 土壤有效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地小麦套作花生的产量优势及其与养分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秋杰 寇长林 +2 位作者 王永歧 王兴仁 张福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0-75,共6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砂区小麦套作花生、小麦和花生接续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及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套作花生相对于二作物接续种植有明显的产量优势。4年平均增产分别为27.7%和14.3%,在不施化肥时,这种效应更为明显,但其与...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砂区小麦套作花生、小麦和花生接续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及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套作花生相对于二作物接续种植有明显的产量优势。4年平均增产分别为27.7%和14.3%,在不施化肥时,这种效应更为明显,但其与施用化肥的增产效应相比甚小。两种方式下,单施或配合施用氮磷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通过改良稳定性分析,以氮磷配合处理产量稳定性最高。合理配合施用氮、磷化肥(N12P12)使小麦套作花生方式下磷对氮的吸收及其利用效率和氮对磷的吸收及利用效率提高,是小麦套作花生较二作物接续种植持续增产的主要原因。但应注意的是随着小麦套作花生复种年限的增加,花生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轮作周期以4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 养分利用效率 产量优势 小麦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肖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优势树种叶养分动态及其利用效率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陆军 张赟齐 +1 位作者 丁正亮 徐小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2,共3页
树木叶养分利用效率是反映树木对养分利用及其对养分贫瘠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生理生态指标。以安徽肖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优势树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lla)、甜槠(Castanopsis eyre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 树木叶养分利用效率是反映树木对养分利用及其对养分贫瘠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生理生态指标。以安徽肖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优势树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lla)、甜槠(Castanopsis eyre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的叶养分季节动态和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树种鲜叶各养分质量分数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不同树种鲜叶及落叶的不同养分平均质量分数亦存在明显差异。同一树种各养分元素在不同季节的利用效率不同,并且各树种间各养分利用效率差异明显;4种常绿阔叶树种在不同季节都显示出对P的利用效率最高,其它养分依次为Mg>K>Ca>N;各树种P利用效率远高于其它元素,表明P可能是该地区影响常绿阔叶林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子。4种常绿阔叶树种各养分元素利用效率的相关分析显示,钙养分利用效率和镁养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其它养分元素利用效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养分利用效率 季节动态 落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液更换频率对生菜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苏蔚 李嘉佳 +3 位作者 孙光闻 宋世威 陈日远 刘厚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研究营养液更换频率对生菜养分吸收、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水培生菜营养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中设置3个处理,即F10(营养液每10 d更换一次)、F20(营养液每20 d更换一... 【目的】研究营养液更换频率对生菜养分吸收、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水培生菜营养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中设置3个处理,即F10(营养液每10 d更换一次)、F20(营养液每20 d更换一次)和F30(营养液不更换),动态监测了生菜的生物量和氮、磷、钾、钙、镁的吸收量。【结果】植株体内各元素含量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各元素积累量逐渐增加,从第20 d开始,F10、F20处理各元素积累量与F30处理差异愈趋明显。三个处理地上部干重没有显著差异。与F10处理相比,F30处理的氮、磷、钾、钙、镁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结论】降低营养液更换频率在不降低生菜生物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在试验条件下,水培生菜定植后30 d可不更换营养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营养液 更换频率 养分吸收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养分含量的补偿效应(英文) 被引量:17
19
作者 邓西平 山仑 +1 位作者 稻永忍 杉本幸裕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861-1870,共10页
为了探明旱作条件下无机营养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补偿效应,我们在宁南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春小麦密度与肥料试验.通过4种播种密度和5种肥力水平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排序中,播... 为了探明旱作条件下无机营养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补偿效应,我们在宁南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春小麦密度与肥料试验.通过4种播种密度和5种肥力水平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排序中,播种密度为500粒/m2时,以施肥量90kg/hm2N和135kg/hm2P2O5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最大.与不施肥的对照相比,增施肥料与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9和0.894,而播种密度则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不显著.增施肥料虽然能够提高可育小花数,但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大,穗粒数和千粒重反而呈下降趋势,表明可育小花数对肥料水平反应敏感,而穗粒数和千粒重主要受播种密度的影响.施肥能够促进春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特别是促进浅层根量的增加,增强了作物的水分养分吸收.另外,不同种类肥料配施的结果表明,单施P肥或者N、P、K配合施用,可使春小麦产量分别提高44.6%和55.4%.N、P、K配合施肥还能够提高品质,使籽粒中的P、N、K含量分别提高18.5%、18.4%和8.1%.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控制播种密度、改善土壤肥力对于促进旱地春小麦高效利用有限水分具有明显的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施肥 补偿效应 水分利用效率 小麦产量 籽粒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橡胶树PR107养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建华 陶忠良 +2 位作者 蒋菊生 谢贵水 赵春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12期2091-2097,共7页
以橡胶无性系PR107为材料,研究不同年龄段(228 a)橡胶树对矿质养分N、P、K、Ca、Mg的利用效率,同时比较了不同树龄和不同器官的养分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橡胶树不同器官对养分的利用效率高低顺序为:树干〉胶乳〉树根〉树枝〉树... 以橡胶无性系PR107为材料,研究不同年龄段(228 a)橡胶树对矿质养分N、P、K、Ca、Mg的利用效率,同时比较了不同树龄和不同器官的养分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橡胶树不同器官对养分的利用效率高低顺序为:树干〉胶乳〉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橡胶树体对5种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P〉Mg〉K〉N〉Ca;(3)中幼龄树(414 a)由于树体生长代谢旺盛,养分利用效率也较高,而老龄树(2228 a)养分利用效率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年龄 器官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